水冷摩托车的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15618发布日期:2018-09-25 17:59阅读:22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摩托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冷摩托车的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水冷摩托车一般在设计时,都是将水泵和散热器设置在靠近发动机的位置,因为受到发动机及摩托车主体结构的限制,只能依靠散热器进行散热,而一般散热器都比较小,并且因为散热器器主要是依靠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自然冷却,且散热器通常位于摩托车的一侧,当摩托车长时间处于低速度高功率的行驶时,摩托车所受到的相对风速较小,同时可能受到前方挡风板的阻隔作用,也相对降低了散热器直接受到风冷的效果,从而降低了散热器的散热效率,影响发动机的正常使用,甚至降低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优化水冷摩托车的散热管线,从而达到辅助摩托车水循环散热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冷摩托车的散热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水冷摩托车的散热结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水冷摩托车上的发动机、散热器和挡风板,所述发动机的冷却水出口与散热器的冷却水入口连通;

所述挡风板包括呈板状结构的本体,该本体上端沿纵轴线设有向下凹陷的卡口,所述卡口可拆卸地卡接在水冷摩托车的前端,其关键在于,所述本体在靠近车尾的一侧表面上纵轴线位置附近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另一侧表面上设有至少一条冷却水管道,所述冷却水管道的两端分别与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

所述本体靠近上端的位置设有至少一个贯穿两侧表面的窗口,所述冷却水管道至少有一部分设置在该窗口内,所述发动机的冷却水入口与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散热器的出水口与所述进水口连通。

采用以上结构,在现有散热结构上引入挡风板,通过在挡风板上设置冷却水管道,并与发动机和散热器一起形成冷却水循环管线,冷却水管道处于水冷摩托车的迎风面,增加了水循环的管路,则实现辅助冷却流经冷却水管道的冷却水,提高风冷的作用,同时,部分冷却水管道处于本体的上部的窗口内,迎面吹来的风经过窗口会受到窗口内的冷却水管道的加热作用,增加风的温度,从而能降低风对人体膝盖的影响,能很好的对发动机进行降温保护作用,同时提高水冷摩托车的舒适性,一体式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安装,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

作为优选:所述窗口为两个,所述冷却水管道为两条,均分别沿本体的纵轴线对称设置;

所述进水口上连接有进水总管,所述进水总管的两端分别与处于两个窗口内的冷却水管道部分连通,所述出水口连接有出水总管,所述出水总管的两端分别与处于两侧冷却水管道的另一部分连通。采用以上结构,采用对称的管道进出设置,进一步增加了冷却水管道的长度,从而提高了挡风板的辅助冷却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进水总管两端安装有流出单流阀,出水总管两端安装有流进单流阀。采用以上结构,可有效防止水冷摩托车偏斜时,冷却水在冷却水管道内串流形成死循环,不返回发动机的情况,提高挡风板辅助散热的可靠性。

作为优选:所述进水口处于出水口上方,且进水口比出水口的内径小。采用以上结构,可以增加冷却水进入时的动能,增加其在冷却水管道内部的流速,从而加快冷却水在整个循环管线的流动速度,进一步增加冷却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本体设有进水口一侧的表面上对应所述窗口的位置设有导热罩。采用以上结构,在窗口处设置导热罩,使风不能穿过窗口直接吹到人体上,而导热罩能传导热量,可以保证膝盖部位的温度,进一部提高其舒适性。

作为优选:所述本体上对应冷却水管道的位置罩设有护罩,所述护罩上设有风孔。采用以上结构,通过护罩可以很好的保护处于迎风面的冷却水管道,避免其受到飞溅的杂物撞击损坏,提高工作安全性。

作为优选:所述本体上设有导热罩一侧的表面上固设有杯托,该杯托部分位于所述导热罩的外侧并与其紧贴。采用以上结构,可以对放置在杯托内的杯子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本体靠近车头的一侧表面上设有凹槽,所述窗口处于凹槽区域内,所述冷却水管道可拆卸安装在凹槽底部,所述护罩嵌入所述凹槽内。采用以上结构,可以有效保持挡风板本体的平整性,方便制造运输,以及外观整洁。

作为优选:所述本体整体呈弯曲的弧板结构。采用以上结构,使挡风板更符合流体力学的要求,减少其受到的风阻。

作为优选:所述冷却水管道呈迂回往复结构。采用以上结构,可以进一步增加管道的长度,提高冷却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水冷摩托车的散热结构,将挡风板引入到散热结构中,在挡风板的迎风面安装冷却水管道,从而提高风冷作用,可以有效增加冷却水循环管线的冷却效果,起到延长水冷摩托车的发动机寿命作用,同时提高了摩托车的舒适性,进一步达到护膝效果,构思巧妙,功能显著,具有极大的实用经济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挡风板的前视图;

图3为图2所示挡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挡风板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考图1、图2和图3所示的水冷摩托车的散热结构,主要包括水冷摩托车8右侧固定安装的发动机8和散热器81,以及安装在车头部位的一体式挡风板,发动机80的冷却水出口与散热器81的冷却水入口连通,挡风板包括整体呈弯曲弧面结构的本体1,其弯曲弧面外侧靠近车头,处于迎风面,弯曲弧面内侧正对车尾一端,处于背风面。

本体1的上端中间位置设有沿其纵轴线向下凹陷的卡口10,通过卡口10卡合在水冷摩托车8的车头部位,卡口10的正下方设有安装口11,方便挡风板与水冷摩托车8的配合安装。

本体1靠近车头一侧表面上设有两个凹槽15,两个凹槽15处于本体1的两侧,沿其纵轴线对称设置,在凹槽15底壁上设有窗口14,窗口14贯穿本体1的前后两侧,且靠近本体1的上端。

在两个凹槽15内分别可拆卸地安装有两端开口的冷却水管道2,冷却水管道2呈迂回往复状,可进一步增加水循环管路的长度,并且有部分冷却水管道2处于窗口14内,凹槽15内还嵌设有护罩6,设置在冷却水管道2的外侧,护罩6外表面与本体1的表面齐平,有效保持本体1的表面平整性,护罩6可以是镂空的钢性结构也可以是实板结构,主要起到保护冷却水管道2,防止其在摩托车行驶过程中受到溅射的杂物撞击损坏,护罩6上还设有风孔60,从而不会影响风力对冷却水管道2的冷却作用。

参考图3和图4,在本体1的弯曲弧面内侧,即本体1的背风面,靠近纵轴线偏右的位置分别设有进水口12和出水口13,且出水口13与发动机80的冷却水入口801连通,进水口12与散热器81的出水口811连通,且两两之间均采用金属软管连接,紧靠水冷摩托车8的右侧框架,可以使整个散热结构更紧凑,进水口12处于出水口13的上方,且进水口12的内径比出水口13的内径小,进水口12和出水口13皆呈锥台状,表面具有密封台阶;

本体1的上设有进水总管3和出水总管4,二者处于本体1的内部,避免受到损害,可延长其使用寿命,可以是直接在本体1上加工成型的孔道,也可以是后期嵌入,进水口12通过三通接头设置在进水总管3上,出水口4通过三通接头设置在出水总管4上;进水总管3两端靠近端部位置单向流出阀(图中未示出),使从进水总管3里面的水只能流出,而外部的水不能倒流入进水总管3内,出水总管4两端靠近端部的位置设有单向流入阀(图中未示出),使外部的水可以流入出水总管4内,而出水总管4内的水不可以再从两端倒流出,只能经出水口13流出。

进水总管3的两端分别与处于窗口14内的一部分冷却水管道2的开口连通,出水总管4的两端分别与两侧凹槽15内的另一部分的冷却水管道2的开口连通,这样即相当于形成两条并联的循环回路,冷却水从进口12流入金属总管3,然后分流进入两侧处于窗口14内的部分冷却水管道2内,然后再分别从下方的另一部分的冷却水管道2的开口进入出水总管4内,最后汇总到出水口4处,这样设置,即使一侧的冷却水管道2受到损害,也不会影响到另一侧的工作,进一步提高挡风板的工作可靠性。

本体1的弯曲弧面内侧,即其背风的一侧面,对应窗口14的位置罩设有导热罩5,导热罩5将窗口14遮住,使其不会形成穿透的风流,而又可以传递热量。本体1上在导热罩5的上部位置固设有杯托7,杯托7有部分处于导热罩5的的表面,能对放置在杯托7上的水杯起到一定保温作用。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

使用时,如图1所示,将挡风板安装在水冷摩托车8上,本体1的弯曲弧面外侧处于迎风面,及冷却水管道2处于迎风面,确保水冷摩托车8上的散热器81的散热器出水口811与本体1上的进水口12连通,水冷摩托车8上端发动机80的发动机进水口801与本体1上的出水口13连通,工作过程中,发动机80内冷却水先进入自身散热器81中一次降温,然后冷却水从散热器出水口811,流经进水口12进入挡风板的上的冷却水管道2内,在冷却水管道2内进行二次冷却,然后再从出水口13流出后从发动机进水口801进入发动机80内持续冷却作用,增强了散热结构的冷却功效,延长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散热结构构思巧妙,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安装使用。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发明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