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旋叶风力发电施工用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11005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无旋叶风力发电施工用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集装箱领域,具体的讲是一种无旋叶风力发电施工用房。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内陆建设的加深,需要通过修建公路的方式将城市与城市进行纽带连接,以新疆为例,2017年,新疆公路建设计划开工项目2933个、建设总里程约8.23万公里,以新建道路增加路网密度和通达深度为主,以升级改造扩容提升通行能力为辅,着眼打通支撑“一带一路”战略的北、中、南三大通道和南北疆大通道,积极构建“互联互通、中心集聚、多级辐射、覆盖广泛、衔接顺畅、运行安全、服务优质”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新疆多荒漠地段,风力资源丰富,在进行修路架桥中,施工单位极有可能远离供电线进行施工作业,随着施工区域的深入,供电问题越发困难,其中施工人员生活用电问题最为尖锐。

现有解决方案多为使用可移动储电设备,对施工机械和施工人员生活区域进行供电,亦或者施工单位自行配备小型燃油发电机进行发电。

这两种方式存在的问题是,使用可移动储电设备供电,增加了施工单位物流成本,需要较多人力进行设备的运输,而采用小型燃油发电机进行发电,存在设备成本高,且通过燃放燃油进行发电,易加重空气污染问题。

常规风力发电装置,多是通过风力带动旋叶,由旋叶的旋转带动发电机,实现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但是这种发电装置需要旋叶才能发电,旋叶存在难收纳,且对发电高度有所限制,需要较高高度才能进行发电,不适用于施工单位这种需要频繁改变施工位置的情况。

因此需要一种结构简单,能够解决荒漠施工单位生活供电和风力发电装置,需要旋叶才能转化风能的问题,同时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一种基于风力发电的施工用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荒漠施工单位生活供电困难,可移动储电设备供电,增加了施工单位物流成本,需要较多人力进行设备的运输,小型燃油发电机进行发电,存在设备成本高,且通过燃放燃油进行发电,易加重空气污染,现有风力发电装置,需要旋叶才能转化风能的问题,提供一种无旋叶风力发电施工用房。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旋叶风力发电施工用房包括施工用房本体和发电部件,其中施工用房本体包括生活层和发电层,发电层内设有蓄电池和输电软管,蓄电池分别与输电软管和生活层内耗电设备连接,发电部件包括发电管和高空气球,发电管一端连接有法兰,另一端为开口,发电管内壁覆盖有压电层,发电管开口端管径大于法兰端管径。法兰上均匀设有通孔,输电软管的另一端从发电管开口端穿入发电管内腔后,与法兰中心处连接,输电软管通过输电支管与压电层连接,输电软管上连接有牵引线,牵引线与输电软管连接处靠近发电管开口端,牵引线另一端连接有高空气球,输电支管与压电层间设有电量采集器。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荒漠区域修路架桥施工中,施工单位多通过施工用房安置施工人员,通过将施工用房与发电部件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了可移动储电设备供电,增加了施工单位物流成本,需要较多人力进行设备运输的问题。

同时,基于荒漠地段阻挡物少,风力资源丰富,并且风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解决了现有小型燃油发电机进行发电,存在设备成本高,且通过燃放燃油进行发电,易加重大中型城市空气污染问题。

使用中,施工单位将施工用房设置在荒漠区域后,使用者将发电部件从施工用房的发电层中取出,在高空气球中注入气体,气体主要成分为氦气、氩气等密度低于空气的气体,在高空气球的带动下,发电管上升,待升到远离地面的一定高度后,高空气球在牵引线和输电软管的牵扯下停止上升,发电管漂浮在空气中,风从发电管开口端进入,然后从法兰端中的通孔排出,由于通孔的孔径远小于发电管开口处孔径,法兰端管径小于开口端管径,因此发电管在风力的作用下褶皱变形,在褶皱变形中由于发电管内壁涂覆有压电层,压电层产生机械形变,将潮流能转换为电能,并由电量采集器进行收集暂存后输送至输电支管,再由输电支管传输至输电管,最终存储在施工用房收纳层中蓄电池内,整个过程几乎不需要人工监考,将发电管放置于海水中后近乎自行发电,而产生收集的电能可以供施工用房内的人员生活使用。

进一步的,位于内腔内的输电软管上设有两个以上输电节点,输电节点上连接有输电支管。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在正常使用中,由于为了增加供电,发电管长度通常设置较长,因此发电管内壁涂覆的发电层也随之加长,在风力的作用下发电管褶皱变形,因发电管增长,各个区域压电层机械形变不一产生的电量存在电势差,仅通过位于发电管开口端的输电支管进行电量疏导存在电量浪费的问题,通过多个输电节点将发电层产生的电能疏导至输电软管上,提高供电效率。

进一步的,两个以上输电节点将位于内腔内的输电软管进行均分。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输电节点将输电软管进行均分,有利于中和压电层上存在的电势差,有助于电量传输至蓄电池中。

进一步的,输电支管呈十字型结构连接在输电节点上。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十字型结构的输电支管不仅有助于电量转移,同时可以提高发电管的机械强度,防止发电管过度变形导致损坏。

可选的,发电管为橡胶材质的软管。

可选的,压电层为聚偏氟乙烯层。

可选的,压电层中均匀分布有圆形气腔,圆形气腔内注入有氦气。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在压电层中添加注入有氦气的圆形气腔,降低了发电管重量,使之更容易漂浮在空中。

可选的,施工用房本体外壁设有滑梯,滑梯一端与施工用房本体顶部连接,另一端与施工用房本体底部连接。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使用者通过设置的滑梯可以攀登至施工用房顶部,对发电部件进行回收调整与维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1、荒漠区域修路架桥施工中,施工单位多通过施工用房安置施工人员,通过将施工用房与发电部件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了可移动储电设备供电,增加了施工单位物流成本,需要较多人力进行设备运输的问题。

2、基于荒漠地段阻挡物少,风力资源丰富,并且风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解决了现有小型燃油发电机进行发电,存在设备成本高,且通过燃放燃油进行发电,易加重大中型城市空气污染问题。

3、通过多个输电节点将发电层产生的电能疏导至输电软管上,提高供电效率。

4、通过输电节点将输电软管进行均分,有利于中和压电层上存在的电势差,有助于电量传输至蓄电池中。

5、通过在压电层中添加注入有氦气的圆形气腔,降低了发电管重量,使之更容易漂浮在空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施工用房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发电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输电节点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为生活层、2为发电层、3为蓄电池、4为输电软管、401为输电节点,5为法兰、6为通孔、7为发电管、8为输电支管、9为压电层、10为发电管内腔、11为电量采集器、12为高空气球、13为牵引线、14为圆形气腔、15为滑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能够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保护内容。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端”、“中央”、“周向”、“上”、“内侧”、“外侧”、“另一端”、“中部”、“顶部”、“一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和2所示,无旋叶风力发电施工用房包括施工用房本体和发电部件,施工用房本体包括生活层1和发电层2,其中发电层2内设有蓄电池3和输电软管4,蓄电池3分别与输电软管4和生活层1内耗电设备连接,发电部件包括发电管7和高空气球12,发电管7一端连接有法兰5,另一端为开口,发电管7内壁覆盖有压电层9,发电管7开口端管径大于法兰端管径,法兰5上均匀设有通孔6。输电软管4的另一端从发电管7开口端穿入发电管内腔10后,与法兰5中心处连接,输电软管4通过输电支管8与压电层9连接,输电软管4上连接有牵引线13,牵引线13与输电软管4连接处靠近发电管7开口端,牵引线13另一端连接有高空气球12,输电支管8与压电层9间设有电量采集器11。

使用中,施工单位将施工用房设置在荒漠区域后,使用者将发电部件从施工用房的发电层中取出,在高空气球中注入气体,气体主要成分为氦气、氩气等密度低于空气的气体,在高空气球的带动下,发电管上升,待升到远离地面的一定高度后,高空气球在牵引线和输电软管的牵扯下停止上升,发电管漂浮在空气中,风从发电管开口端进入,然后从法兰端中的通孔排出,由于通孔的孔径远小于发电管开口处孔径,法兰端管径小于开口端管径,因此发电管在风力的作用下褶皱变形,在褶皱变形中由于发电管内壁涂覆有压电层,压电层产生机械形变,将潮流能转换为电能,并由电量采集器进行收集暂存后输送至输电支管,再由输电支管传输至输电管,最终存储在施工用房收纳层中蓄电池内,整个过程几乎不需要人工监考,将发电管放置于海水中后近乎自行发电,而产生收集的电能可以供施工用房内的人员生活使用。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输电节点结构示意图,位于发电管内腔10内的输电软管4上设有两个以上输电节点401,输电节点401上连接有输电支管8。两个以上输电节点401将位于发电管内腔10内的输电软管4进行均分。

实施例3

基于实施例1,发电管7为橡胶材质的软管。

实施例4

基于实施例1,压电层9为聚偏氟乙烯层。

实施例5

基于实施例1,压电层9中均匀分布有圆形气腔14,圆形气腔14内注入有氦气。

实施例6

基于实施例1,施工用房本体外壁设有滑梯15,滑梯15一端与施工用房本体顶部连接,另一端与施工用房本体底部连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