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用发动机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18807发布日期:2019-06-05 22:03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船用发动机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发电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船用发动机废气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当今社会,废气余热已经成为一种对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现象,而废气余热的产生,在我们生产生活中随处可见。

不论是游船还是渔船,都使用石油产物作为燃料,在发动机中燃烧后提供动力,排放的废气中也含有大量余热,此类废气直接排放后不仅会加剧温室效应的环境污染,还会造成能源的浪费,因此对废气余热的回收符合时代特征,也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的技术现状,提供一种船用发动机废气余热回收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船用发动机废气余热回收装置,主要包括:通水管道、通气管道、发电模块和固定框,所述的通气管道四个侧壁上均贴附发电模块,每片发电模块外均贴附通水管道,通水管道由固定框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的通气管道中设有导热肋板,通气管道两端均设有连接件。

进一步的,所述的导热肋板为井字型,导热肋板采用铜制作。

进一步的,所述的通水管道为扁平长方体,两两通水管道之间为长壁与短壁连接,通水管道上下两端均设有管接头。

进一步的,所述的固定框包括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形成固定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相比于现有技术,其船用发动机废气余热回收装置通过在发电模块两侧分别设置通气管道和通水管道,即在发电模块两侧分别设置热源和冷源,通过发电模块两侧的温度差,将热能转化为电能,安装使用方便,废气利用,节约能源;

2、所述的导热肋板为井字型,导热肋板采用铜制作,增加了整个管道的导热率,整体热利用效率提高。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附图2为本发明通气管道的立体图;

附图3为本发明连接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审查委员能对本发明之目的、特征及功能有更进一步了解,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3所示,系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船用发动机废气余热回收装置,主要包括:通水管道1、通气管道5、发电模块6和固定框,所述的通气管道5四个侧壁上均贴附发电模块6,每片发电模块6外均贴附通水管道1,通水管道1由固定框固定,所述的通气管道5中设有导热肋板,通气管道5两端均设有连接件4,所述的导热肋板为井字型,导热肋板采用铜制作,所述的通水管道1为扁平长方体,两两通水管道1之间为长壁与短壁连接,通水管道1上下两端均设有管接头2,所述的固定框包括第一框体3和第二框体7,第一框体3和第二框体7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形成固定框。

船用发动机废气余热回收装置通过连接件4与废气排放管连接,废气进入通气管5,废气中的余热由导热肋板吸收并传递至发电模块6的上侧,然后排出通气管5。

船用发动机废气余热回收装置通过通水管道1上下两端的管接头2分别连接进水管和出水管,循环水使通水管1管壁迅速降温并传递至发电模块6下侧。

发电模块6两侧分别为热源和冷源,通过两侧的温度差,发电模块6将热能转化为电能,完成废气中余热的回收。

当然,以上图示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使用范围,故,凡是在本发明原理上做等效改变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发电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船用发动机废气余热回收装置,主要包括:通水管道、通气管道、发电模块和固定框,所述的通气管道四个侧壁上均贴附发电模块,每片发电模块外均贴附通水管道,通水管道由固定框固定,所述的通气管道中设有导热肋板,通气管道两端均设有连接件,所述的导热肋板为井字型,导热肋板采用铜制作,所述的通水管道为扁平长方体,两两通水管道之间为长壁与短壁连接,通水管道上下两端均设有管接头,相比于现有技术,其船用发动机废气余热回收装置通过在发电模块两侧分别设置通气管道和通水管道,即在发电模块两侧分别设置热源和冷源,通过发电模块两侧的温度差,将热能转化为电能,安装方便,废气利用,节约能源。

技术研发人员:谢小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谢小燕
技术研发日:2017.11.29
技术公布日:2019.06.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