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润滑冷却油路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76923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发动机润滑冷却油路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发动机润滑冷却油路总成。



背景技术:

在汽车发动机中,润滑油是发动机各种部件冷却、润滑的关键介质,是发动机各部件能够正常运行的保证;图一所示是现有发动机缸体总成的示意图,其中,上缸体1安装在下缸体2上,油底壳3安装在下缸体2下方,机油泵6安装在缸体总成的前端的外部,机油滤清器5位于发动机进气侧,机油冷却器4位于机油滤清器5同侧的上方,机油冷却器4通过外接油路与机油滤清器5相通;发动机润滑冷却油的通过路径为:机油泵6将油底壳3的油抽起来,通过油路进入机油冷却器4,再经过油路进入机油滤清器5,从机油滤清器5通到上缸体1的主油道之后,通过油路通道进入气缸盖、曲轴及活塞冷却喷嘴等处,最后,润滑后的机油回到油底壳3完成一个循环;这种结构的发动机缸体润滑冷却总成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机油滤清器布置在发动机进气侧,而发动机则是安装在汽车的机舱内,发动机维修保养需更换机油滤清器时,由于空间受限卸装不方便;二是整个发动机缸体总成内油路较长,缸体压铸时难度大,制造成本高;三是油路布置不合理,导致发动机容易存在漏油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润滑冷却油路总成,它可以解决目前发动机缸体总成油路布置不合理、发动机维修保养拆装机油滤清器不方便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缸体,所述缸体由上缸体、与所述上缸体连接的下缸体组成;所述下缸体下方连接有油底壳,机油泵设在所述上缸体的另一侧,机油冷却器设在所述上缸体的进气侧,所述机油泵与所述机油冷却器设有的第一油路相通,机油滤清器设在所述油底壳上,所述机油滤清器与所述机油冷却器之间设有进油路和回油路;所述回油路与所述缸体的主油路相通。

以上技术方案中,更进一步的方案可以是:所述进油路包括设在所述上缸体的上进油路和设在所述下缸体的下进油路;所述回油路包括设在所述上缸体的上回油路和设有所述下缸体的下回油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油路为所述上缸体和下缸体内部相连油道。

进一步的:所述主油路设有若干分油路分别通到气缸盖、曲轴和活塞冷却喷嘴处。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机油滤清器布置在发动机进气侧的油底壳上,便于维修人员从发动机底部对机油滤清器进行更换,提升维修效率;

2、本发明机油泵的机油在通过上/下缸体之间油道进入机油冷却器中,油道位于缸体内部,避免了漏油风险;

3、本发明的机油从油底壳经过机油泵、机油冷却器、机油滤清器的行程短,油道结构布置紧凑,减少了泵油时的压力损失,使机油泵效率得到提升,降低能源消耗;

4、本发明油道布置仅通过毛坯压铸以及机加工即可实现,结构布置紧凑高效。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发动机缸体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主视图。

图3是机油泵与缸体连接局部示意图。

图4是机油冷却器与机油滤清器与缸体连接示意图。

图5是上缸体与下缸体之间的油路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述:

如图2~图5所示的这种发动机润滑冷却油路总成,包括缸体,缸体由上缸体1、与上缸体1连接的下缸体2组成;下缸体2下方连接有油底壳3,机油泵6设在上缸体1的左侧,机油冷却器4设上缸体1的进气侧,机油泵6与机油冷却器4设有的第一油路10相通,第一油路10是设在缸体内的通道;机油滤清器5设在油底壳3内,如图2所示,机油滤清器5与机油冷却器4之间设有进油路和回油路,进油路包括设在上缸体1的上进油路7-1和设在下缸体2的下进油路7-2;回油路包括设在上缸体1的上回油路8-1和设有下缸体2的下回油路8-2;回油路与缸体的主油路9相通;主油路设有若干分油路分别通到气缸盖、曲轴和活塞冷却喷嘴处。

本发明发动机润滑冷却油的通过路径为:机油泵6将油底壳3的油抽起来,通过第一油路10进入机油冷却器4,再经过上进油路7-1、下进油路7-2进入机油滤清器5,从下回油路8-2、上回油路8-1通到上缸体1的主油路9之后,通过分油路进入气缸盖、曲轴及活塞冷却喷嘴等处,最后,润滑冷却后的机油返回到油底壳3完成一个润滑冷却循环。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润滑冷却油路总成,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包括缸体,所述缸体由上缸体、与所述上缸体连接的下缸体组成;所述下缸体下方连接有油底壳,机油泵设在所述油底壳内部,机油冷却器设在所述上缸体的进气侧,所述机油泵与所述机油冷却器设有的第一油路相通,机油滤清器设在所述油底壳上,所述机油滤清器与所述机油冷却器之间设有进油路和回油路;所述回油路与所述缸体的主油路相通。本发明可以解决目前发动机缸体总成油路布置不合理、发动机维修保养拆装机油滤清器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黄家贵;邓发平;蓝翠汪;黄洪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2.04
技术公布日:2018.04.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