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配气机构的支承座、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74877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用于配气机构的支承座、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配气机构的支承座、具有该配气机构的发动机。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配气机构的支承座固定在发动机的气缸盖上,支承座设有用于支承凸轮轴的凸轮轴支承部,凸轮轴用于驱动气门运动以实现缸体的进气口以及出气口的开启和关闭。相关技术中的配气机构的结构单一,因此支承座的结构较为简单,仅能满足支承凸轮轴的作用,对于具有配置了可变气门升程技术的配气机构而言,该支承座无法满足装配、支承等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功能性更强的用于配气机构的支承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配气机构的支承座,包括座体、连接臂销孔、座体凸轮轴支承部、座体偏心轴支承部和缸盖固定螺栓避让孔,所述座体上设置有座体过孔,所述座体适于通过穿设所述座体过孔的螺栓固定在缸盖上,所述连接臂销孔设置在所述座体上,所述座体凸轮轴支承部设置在所述座体上,所述座体偏心轴支承部设置在所述座体上,所述缸盖固定螺栓避让孔设置在所述座体上且上下贯穿所述座体。

进一步地,所述座体过孔包括中间座体过孔,所述中间座体过孔的上端贯通所述座体凸轮轴支承部,所述中间座体过孔的下端贯穿所述座体的底面。

进一步地,所述座体凸轮轴支承部设置在所述座体的顶部,所述座体偏心轴支承部设置在所述座体的底部,所述座体凸轮轴支承部与所述座体偏心轴支承部在所述座体的长度方向上错开以使所述座体偏心轴支承部避让所述中间座体过孔。

进一步地,所述座体过孔还包括:端部座体过孔,所述端部座体过孔贯通所述座体的顶面和底面且位于所述座体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缸盖固定螺栓避让孔位于其中一个所述端部座体过孔与所述中间座体过孔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缸盖固定螺栓避让孔与所述连接臂销孔部分地重合。

进一步地,固定在所述连接臂销孔内的连接臂固定销上设置有用于避让所述缸盖固定螺栓避让孔的连接臂固定销凹部。

进一步地,在垂直于所述连接臂销孔且通过所述连接臂销孔的中心的竖直截面上,所述缸盖固定螺栓避让孔与所述连接臂销孔的重合部分的面积小于所述连接臂销孔的面积的一半。

进一步地,所述端部座体过孔包括上段和下段,所述下段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上段的径向尺寸,所述下段构造为用于与定位套间隙配合的定位套配合孔。

进一步地,所述座体凸轮轴支承部为弧形且所述座体凸轮轴支承部的两个端面分别设置有凸轮轴压盖螺纹孔。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配气机构的支承座具有以下优势:

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配气机构的支承座,通过在座体上设置连接臂销孔、座体凸轮轴支承部和座体偏心轴支承部,可以安装用于驱动气门运动的凸轮轴以及用于调节气门升程的偏心轴总成,由此支撑座的功能性更强。

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配气机构的支承座,通过将座体凸轮轴支承部与座体偏心轴支承部在座体的长度方向上错开,座体偏心轴支承部避让中间座体过孔,由此可以便于座体通过中间座体过孔与气缸盖的固定,从而更便于配气机构的组装。

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配气机构的支承座,通过设置缸盖固定螺栓避让孔与连接臂销孔部分地重合,可以减小支承座整体的长度尺寸,防止支承座与气缸盖上其他部件发生干涉,便于支承座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发动机,包括配气机构,所述配气机构包括上述任一种所述的支承座。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配气机构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配气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支承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沿A-A方向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0-配气机构,101-凸轮轴,102-凸轮,103-弹性复位装置,104-芯轴,105-偏心轮,106-驱动电机,107-偏心轴总成,108-调节臂,109-中间摆臂轴,110-中间摆臂,111-中间摆臂滚子,112-连接臂,113-支承座,114-连接臂固定销,115-气门摇臂,116-气门,201-座体,202-连接臂销孔,203-座体凸轮轴支承部,204-座体偏心轴支承部,205-缸盖固定螺栓避让孔,206-中间座体过孔,207-端部座体过孔,208-上段,209-下段,210-凸轮轴压盖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首先参照附图1和图2对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配气机构1000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配气机构1000可以包括气门116、中间摆臂110、偏心轴总成107、凸轮轴101、驱动电机106、支承座113等。该配气机构1000可以用于控制进气门116的打开和关闭。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气门116的顶部设置有气门摇臂115,气门摇臂115上可转动地设置有气门滚子。气门116可沿着气门中心线上下运动以打开或关闭气缸盖上的进气口(以进气门为例示意说明)。中间摆臂110设置在气门116与凸轮轴101之间,中间摆臂110的底部具有驱动型面(例如,第一驱动型面和第二驱动型面),驱动型面与气门滚子贴合。中间摆臂110的顶部具有中间摆臂滚子111,且中间摆臂110内穿设有中间摆臂轴109,中间摆臂110可绕着中间摆臂轴109进行摆动。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凸轮轴101上套设有凸轮102,凸轮102与中间摆臂滚子111贴合。凸轮102随凸轮轴101转动,凸轮轴101可与发动机的曲轴通过正时链轮或正时皮带等结构联动。支承座113固定在缸盖上,连接臂固定销114固定在支承座113上,连接臂固定销114与连接臂112的一端(如图1中的下端)转动连接,连接臂112的另一端(如图1中的上端)与中间摆臂轴109转动连接。

偏心轴总成107包括芯轴104和套设在芯轴104上的偏心轮105,偏心轮105与芯轴104偏心设置,调节臂108的一端(如大头端)套设在偏心轮105,调节臂108的另一端(如小头端)与中间摆臂轴109转动连接。弹性复位装置103用于向中间摆臂110提供弹性复位力,使得中间摆臂滚子111与凸轮102一直贴合,防止中间摆臂110飞脱。驱动电机106用于驱动芯轴104转动,如通过蜗轮蜗杆机构。

在配气机构1000工作时,凸轮102随凸轮轴101旋转,凸轮102周期性地驱动中间摆臂110绕着中间摆臂轴109摆动,中间摆臂110底部的驱动型面驱动气门滚子,使得气门116沿气门中心线向下运动,从而打开气缸盖上的进气口,实现进气。其中,气门116可通过气门弹簧进行复位,中间摆臂110可通过弹性复位装置103进行复位。

在需要调整气门116升程时,驱动电机106带动芯轴104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由此偏心轴总成107通过调节臂108带动中间摆臂110绕着连接臂固定销114的中心轴线摆动,从而改变中间摆臂110的驱动型面与气门滚子的接触位置,进而连续可变地调节气门116升程量。

其中,连接臂固定销114的中心轴线可以与气门滚子(气门116关闭进气口时)的中心轴线重合。

下面结合图1-图4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承座113。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承座113可以包括座体201、连接臂销孔202、座体凸轮轴支承部203、座体偏心轴支承部204和缸盖固定螺栓避让孔205。

如图3和图4所示,座体201上可以设置有座体过孔,座体过孔可以穿设座体201的顶部和底部,螺栓可以通过穿设座体过孔将座体201固定在缸盖上,螺栓与座体过孔可以间隙配合。

连接臂销孔202可以设置在座体201上,连接臂销孔202可以沿座体201的厚度方向贯穿座体201,连接臂固定销114可以固定在连接臂销孔202内,从而连接臂112可以相对于连接臂固定销114转动。

如图3和图4所示,座体凸轮轴支承部203可以设置在座体201的上端,座体凸轮轴支承部203可以具有第一支承凹槽,凸轮轴101的轴承可以放置第一支承凹槽内,座体凸轮轴支承部203上方可以安装有凸轮轴压盖(图中未示出),凸轮轴压盖可以与座体凸轮轴支承部203共同夹持固定凸轮轴101的轴承。

如图3和图4所示,在座体偏心轴支承部204可以设置在座体201下端,座体偏心轴支承部204可以具有第二支承凹槽,偏心轴总成107的轴承可以放置第二支承凹槽内,座体偏心轴支承部204下方可以连接有对应设有第三支撑凹槽的气缸盖,从而偏心轴总成107的轴承可以被座体偏心轴支承部204与气缸盖限制定位在内。

如图3和图4所示,缸盖固定螺栓避让孔205可以设置在座体201上,且缸盖固定螺栓避让孔205可以上下贯穿座体201。由此,人员可以在配气机构1000与气缸盖装配完成后,将螺栓固定工具从上向下通过缸盖固定螺栓避让孔205,从而将对应的用于固定气缸体与气缸盖的螺栓拧紧,实现气缸盖与气缸体的装配。此外,在拆卸气缸体时,由于该缸盖固定螺栓避让孔205的存在,因此可以不拆卸配气机构1000,直接通过工具穿过该缸盖固定螺栓避让孔205,将气缸体与气缸盖该处的螺栓卸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承座113,通过在座体201上设置连接臂销孔202、座体凸轮轴支承部203和座体偏心轴支承部204,可以安装用于驱动气门116运动的凸轮轴101以及用于调节气门116升程的偏心轴总成107,由此支撑座的功能性更强。

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支承座113通过设置缸盖固定螺栓避让孔205,由此,人员可以在配气机构1000与气缸盖装配完成后,将螺栓固定工具从上向下通过缸盖固定螺栓避让孔205,从而将配气机构1000与气缸盖整体通过螺栓与缸体螺纹固定。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座体过孔可以包括中间座体过孔206,中间座体过孔206可以设置在座体201的大体中部位置,中间座体过孔206的上端可以贯通座体凸轮轴支承部203(即开设在座体凸轮轴支承部203的支承面上),中间座体过孔206的下端可以贯穿座体201的底面。由此螺栓可以通过穿设中间座体过孔206与气缸盖固定,支承座113与气缸盖固定更牢固。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座体凸轮轴支承部203可以设置在座体201的顶部,座体偏心轴支承部204可以设置在座体201的底部,座体凸轮轴支承部203可以与座体偏心轴支承部204在座体201的长度方向上错开。由此座体偏心轴支承部204可以避让中间座体过孔206,便于螺栓通过穿设中间座体过孔206与气缸盖固定,这样使得支承座113的结构更加紧凑。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座体201还可以包括端部座体过孔207,端部座体过孔207可以分别位于座体201长度方向的两端,端部座体过孔207贯通座体201的顶面和底面。由此螺栓可以通过穿设端部座体过孔207与气缸盖固定,从而座体201的两端与气缸盖固定,支承座113与气缸盖固定更牢固。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缸盖固定螺栓避让孔205可以位于其中一个端部座体过孔207与中间座体过孔206之间。从而人员通过缸盖固定螺栓避让孔205安装气缸盖与缸体时,支承座113与气缸盖之间保持固定,便于气缸盖与缸体的安装,同时结构紧凑。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缸盖固定螺栓避让孔205可以与连接臂销孔202部分地重合。由此可以减小支承座113整体的长度尺寸,防止支承座113与气缸盖上其他部件发生干涉,便于支承座113的安装。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固定在连接臂销孔202内的连接臂固定销114上设置有用于避让缸盖固定螺栓避让孔205的连接臂固定销凹部。由此连接臂固定销114在安装在连接臂销孔202内时,可以保证螺栓固定工具顺利穿设缸盖固定螺栓避让孔205,便于气缸盖与缸体的固定。

进一步地,在垂直于连接臂销孔202且通过连接臂销孔202的中心的竖直截面上,缸盖固定螺栓避让孔205与连接臂销孔202的重合部分的面积可以小于连接臂销孔202的面积的一半。由此可以减小连接臂固定销114的开孔体积,保证连接臂112的强度,进而可以保证配气机构1000整体牢固,同时使得支承座113的结构更加紧凑。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端部座体过孔207可以包括上段208和下段209,下段209的径向尺寸可以大于上段208的径向尺寸,下段209构造为用于与定位套间隙配合的定位套配合孔。定位套可以过盈压装在气缸盖上且突出气缸盖的表面,突出部分可以向上伸入到该下段209内并与下段209间隙配合。

由此定位套可以减小穿设端部座体过孔207的螺栓与下段209的间隙余量,提高装配精度,保证良品率。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座体凸轮轴支承部203可以为内凹的弧形(即,大体瓦片形),且座体凸轮轴支承部203的两个端面可以分别设置有凸轮轴压盖螺纹孔210。由此凸轮轴压盖可以通过凸轮轴压盖螺纹孔210与座体凸轮轴支承部203螺纹固定,从而可以夹持凸轮轴101的轴承。

下面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包括上述任一种实施例的配气机构100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通过设置配气机构1000,发动机装配更方便。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