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点式采风的风能储能综合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64869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能储能利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点式采风的风能储能综合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风能是一种清洁的自然能源,有效利用风能对减少环境污染和节约能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风力发电是风能的主要应用,其基本原理是通过风能转换成机械能,再由机械能转变成电能。由于风力发电机发出的电流、电压是随着风量而变化的,要想得到稳定的电流,须将风力发电机发出的电流经过整流,稳压输送至相应容量的蓄电池内对其充电储存,然后在经过逆变电路,形成符合电器设备所需的标准电压,才能正常使用。但是功率逆变器是一台复杂的电子仪器,造价非常高,而且蓄电池受环境、温度、充放电电流大小和次数的影响,容易受到损坏,对风能的利用受到制约。

再有一种对风能的利用方式即采用压缩机将气体压缩成高压气体进行能量的储存,储存过程中受到风力的影响较大。

这两种对风能的利用方式过于单一,无法将大量的风能综合储存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多点式采风的风能储能综合利用系统。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点式采风的风能储能综合利用系统,包括多个压缩采风机和多个发电采风机,所述压缩采风机连有气体压缩机,所述气体压缩机连有压缩气体输送管,多个压缩气体输送管汇集成压缩气体总管,所述压缩气体总管连有高压气体储罐,所述压缩气体总管上设有冷却换热器,所述冷却换热器上分别连有冷却水进入管道和加热水排出管道,所述加热水排出管道连有储水罐,所述储水罐连有熔盐换热器,所述熔盐换热器上设有冷水口和热水口,所述储水罐与熔盐换热器的热水口相连,所述熔盐换热器通过循环管道连有熔盐储能器,所述循环管道上设有循环泵,所述熔盐储能器内装有储能熔盐,所述发电采风机连有风力发电机,所述风力发电机连有电加热器,所述电加热器伸入所述熔盐储能器内的储能熔盐里,所述储水罐连有生活用水系统和工业用水系统。

所述生活用水系统包括淋浴洗漱管道系统和厨房热水管道系统。

所述工业用水系统包括原料预热系统、反应加热系统和溶剂保温储存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两个过程实现对风能的综合利用,,利用形式多样,利用效率提高,对设备的投入要求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压缩采风机;2-发电采风机;3-气体压缩机;4-压缩气体输送管;5-压缩气体总管;6-高压气体储罐;7-冷却换热器;8-冷却水进入管道;9-加热水排出管道;10-储水罐;11-熔盐换热器;12-冷水口;13-热水口;14-熔盐储能器;15-风力发电机;16-电加热器;17-生活用水系统;18-工业用水系统;

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叙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多点式采风的风能储能综合利用系统,包括多个压缩采风机1和多个发电采风机2,所述压缩采风机1连有气体压缩机3,所述气体压缩机3连有压缩气体输送管4,多个压缩气体输送管4汇集成压缩气体总管5,所述压缩气体总管5连有高压气体储罐6,所述压缩气体总管5上设有冷却换热器7,所述冷却换热器7上分别连有冷却水进入管道8和加热水排出管道9,所述加热水排出管道9连有储水罐10,所述储水罐10连有熔盐换热器11,所述熔盐换热器11上设有冷水口12和热水口13,所述储水罐10与熔盐换热器11的热水口13相连,所述熔盐换热器11通过循环管道连有熔盐储能器14,所述循环管道上设有循环泵,所述熔盐储能器14内装有储能熔盐,所述发电采风机2连有风力发电机15,所述风力发电机15连有电加热器16,所述电加热器16伸入所述熔盐储能器14内的储能熔盐里,所述储水罐10连有生活用水系统17和工业用水系统18。

所述生活用水系统17包括淋浴洗漱管道系统和厨房热水管道系统。

所述工业用水系统18包括原料预热系统、反应加热系统和溶剂保温储存系统。

本实用新型包括多个压缩采风机1和多个发电采风机2,组成多点式采风系统,一方面,将采集的风能用气体压缩机3压缩成高压气体储存在高压气体储罐6中使用,在这过程中还能将冷却高压气体时的热水储存起来;另一方面,将采集的风能发电之后直接用于电加热器16,电加热器16对电压的稳定性没有较高的要求,风力发电机15发出的点不需要整流稳压和储存即可直接使用,对熔盐储能器14内的熔盐进行加热储存能量,熔盐储能器14的能量循环往复利用,将水加热收集,收集的热水用于生活和生产两个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两个过程实现对风能的综合利用,利用形式多样,利用效率提高,对设备的投入要求降低。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