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节能门站输气管道压差旋喷式动力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81917发布日期:2018-06-27 02:56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领域,特别是一种环保节能门站输气管道压差旋喷式动力机。



背景技术:

中国地域辽阔,特别是燃气管道输送距离长、门站多,门站分输时都有一定的压差,气体降压膨胀时所释放的能量往往被浪费掉,还有燃气开发时,井口多采用节流工艺,利用气井现有管撬直接安装,这些都是非常大的气动资源,但没有很好开发利用,都白白的浪费掉了。如何在不影响气流量的前提下,把这些自然损失的输送能和膨胀能转换利用起来,是当前燃气输送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环保节能门站输气管道压差旋喷式动力机,该动力机可利用燃气输气管管道输送能和膨胀能作为动力驱动叶轮旋转来发电,不需要另铺设管道,可利用现有燃气管撬装直接装配应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环保节能门站输气管道压差旋喷式动力机,包括储能均压环管、轮毂、轮毂轴和发电机;所述轮毂设于储能均压环管的轴心处,所述轮毂的一端设有多个叶片,所述叶片均布于轮毂的同一径面上;所述储能均压环管的环外侧设有与其连通的进气口;所述储能均压环管的环内侧设有与叶片配合的旋流气动喷射管,且该旋流气动喷射管与储能均压环管连通;所述轮毂的另一端连接轮毂轴的一端,所述轮毂轴的另一端连接发电机。

将进气口与现有燃气管撬装装配,使高压燃气进入储能均压环管,并由旋流气动喷射管喷出气束直接垂击于叶片上,驱使叶片带动轮毂转动,轮毂与轮毂轴配合再将动力直接或间接地传递给发电机,实现气流动力的机械能到电能的转换。

优选地,所述轮毂、叶片外套设有壳体,所述壳体与轮毂轴之间密封,所述壳体远离发电机的一侧密封连接有涡流锥出气口,所述旋流气动喷射管的喷射端接入壳体内。

高压燃气从旋流气动喷射管的喷射端直接喷入壳体内并垂击于叶片上,然后由涡流锥出气口排出,壳体仅与旋流气动喷射管和涡流锥出气口连通,避免了高压燃气发生泄露造成燃气浪费以及带来的安全隐患。

优选地,所述进气口与储能均压环管的径面位于同一平面,且所述进气口与储能均压环管切向连接。

将进气口与储能均压环管设于同一平面,且使进气口与储能均压环管切向连接,避免了高压燃气进入储能均压环管时直接冲击储能均压环管的管壁,尽可能的减少了高压燃气在驱动叶片前的能量耗损。

优选地,所述储能均压环管的环内侧设有多个与叶片配合的旋流气动喷射管,且所述旋流气动喷射管与储能均压环管的径面位于同一平面。

旋流气动喷射管与储能均压环管的径面位于同一平面,可减少高压燃气在进入旋流气动喷射管时与管壁的摩擦,设置多个旋流气动喷射管以实现气动力最大化利用。

优选地,所述储能均压环管的环内侧设有三个与叶片配合的旋流气动喷射管,且相邻两旋流气动喷射管之间距离相等。

等距设置三个旋流气动喷射管,形成三角结构,不仅可使叶片、轮毂受力均匀,且避免了不同受力方向的力相互抵消。

优选地,所述旋流气动喷射管与叶片为斜击式组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利用现有燃气管撬装直接装配应用,提供了解决管道气流动力转换提供机械能源动力的成套装备,弥补气流资源的豁略浪费,通过气体膨胀释放能量做功发电,不仅避免了气体输送能和膨胀能的浪费,还做到了绿色环保发电。

2、结构简单、重量轻、故障率低、使用维修方便、实用范围广、运行平稳、维护成本低、磨损小、能耗低、无环境污染、外观设计紧凑,可作为全天候不间断气流能源动力成套装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储能均压环管的A向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进气口,2-储能均压环管,3-旋流气动喷射管,4-叶片,5-轮毂,6-轮毂轴,7-发电机,8-涡流锥出气口,9-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一种环保节能门站输气管道压差旋喷式动力机,包括储能均压环管2、轮毂5、轮毂轴6和发电机7;所述轮毂5设于储能均压环管2的轴心处,所述轮毂5的一端设有多个叶片4,所述叶片4均布于轮毂5的同一径面上;所述储能均压环管2的环外侧设有与其连通的进气口1;所述储能均压环管2的环内侧设有与叶片4配合的旋流气动喷射管3,且该旋流气动喷射管3与储能均压环管2连通;所述轮毂5的另一端连接轮毂轴6的一端,所述轮毂轴6的另一端连接发电机7。

将进气口与现有燃气管撬装装配,使高压燃气进入储能均压环管,并由旋流气动喷射管喷出气束直接垂击于叶片上,驱使叶片带动轮毂转动,轮毂与轮毂轴配合再将动力直接或间接地传递给发电机,实现气流动力的机械能到电能的转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轮毂5、叶片4外套设有壳体9,所述壳体9与轮毂轴6之间密封,所述壳体9远离发电机7的一侧密封连接有涡流锥出气口8,所述旋流气动喷射管3的喷射端接入壳体9内。

高压燃气从旋流气动喷射管的喷射端直接喷入壳体内并垂击于叶片上,然后由涡流锥出气口排出,壳体仅与旋流气动喷射管和涡流锥出气口连通,避免了高压燃气发生泄露造成燃气浪费以及带来的安全隐患。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口1与储能均压环管2的径面位于同一平面,且所述进气口1与储能均压环管2切向连接。

将进气口与储能均压环管设于同一平面,且使进气口与储能均压环管切向连接,避免了高压燃气进入储能均压环管时直接冲击储能均压环管的管壁,尽可能的减少了高压燃气在驱动叶片前的能量耗损。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能均压环管2的环内侧设有多个与叶片4配合的旋流气动喷射管3,且所述旋流气动喷射管3与储能均压环管2的径面位于同一平面。

旋流气动喷射管与储能均压环管的径面位于同一平面,可减少高压燃气在进入旋流气动喷射管时与管壁的摩擦,设置多个旋流气动喷射管以实现气动力最大化利用。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能均压环管2的环内侧设有三个与叶片4配合的旋流气动喷射管3,且相邻两旋流气动喷射管3之间距离相等。

等距设置三个旋流气动喷射管,形成三角结构,不仅可使叶片、轮毂受力均匀,且避免了不同受力方向的力相互抵消。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流气动喷射管3与叶片2为斜击式组装。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