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巡风百叶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10848发布日期:2018-07-24 22:24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巡风百叶帆。



背景技术:

风能是一种储量丰富、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广受人们的青睐,且国家支持,政策扶持,发展前景广阔。

据统计我国10米高度层的风能资源总储量为32.26亿千瓦,实际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储量为2.53亿千瓦。而中国近海风能资源约为陆地的3倍,所以,中国可开发风能资源总量约为10亿千瓦左右。其中青海、甘肃、新疆和内蒙可开发的风能储量分别为1143万千瓦、2421万千瓦、3433万千瓦和6178万千瓦,是我国陆地风能储备最丰富的地区。

风力资源是水力资源的10倍以上,但由于风力资源分布空间广阔,不像水力资源那样相对集中,空气的密度也仅为水密度的800份之一,而且空气又具有可压缩性的特性,两者的物理特性差异太大,这就给人类大规模利用风能资源带来了许多技术障碍。

目前世界广泛应用的主流水平轴旋翼风力发电机,一直采用的是传统的风 车原理。风能的转换,仅靠旋翼叶片有限的受风面积和风轮的扫风面积来捕捉风能。人们为了提高风电的转换效率,又不得不加大风车叶片的有效直径,这样做虽然增加了有限的风电功率,但随之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难以解决的矛盾:

1.风车叶片直径增大,叶尖处的线速和风速比也随之增大,现有材料的在强度、韧性、密度等方面无法满足;

2.叶片数量和质量的迅速上升,使风车的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迅速下降,建设成本成倍增加,经济效益无法得到保证;

3.风力发电厂在运行过程中带来的噪声污染、自然生态的破坏等问题也亟待解决,再加其工艺结构复杂、造价高、使用寿命周期短等问题,极大的限制了风力发电的产业化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的巡风百叶帆。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巡风百叶帆,包括圆形轨道、与圆形轨道转动连接的转动平台和在转动平台上均布的百叶帆;

所述百叶帆包括与转动平台固定连接的底板、等距阵列在底板上的百叶和固定连接在百叶另一端的顶板;

所述百叶包括板A和与板A的一个长边固定连接的板B。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还包括圆形阵列在转动平台底面上的万向轮;

所述万向轮包括固定安装在平台底面上的底座、与底座转动连接的支架和安装在支架山的滚轮;

所述滚轮上设有与圆形轨道匹配的凹槽。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底板上设有引导弧线;所述引导弧线的圆心在转动平台的轴线上;所述百叶沿引导弧线等距阵列。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转动平台的内侧面上连续设有齿A。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转动平台的外侧面上连续设有齿B。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还包括固定绳;所述固定绳的一端与顶板连接,另一端与转动平台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还包括液压制动装置和固定安装在转动平台上的摩擦环;所述液压制动装置包括制动支架、固定在制动支架上的液压推杆A、固定在液压推杆A输出端上的制动块A、固定在制动支架上的液压推杆B、固定在液压推杆B输出端上的制动块B;

所述摩擦环位于制动块A与制动块B之间。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液压制动装置围绕转动平台的轴线均布。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积极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水平设置,安装更加简单。和传统的水平轴旋翼风力发电机采用垂直安装的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水平安装,不需要调用大型吊车和大型高架安装设备。在地面上做好地基后使用中小型设备即可完成安装,能够有效降低安装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并且重量主要集中在底部,稳定性大大提高。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过程中转动盘平台随着百叶帆一起转动,转动的部件多,转动惯量大,转动过程平稳,能量输出更加稳定。尤其是百叶帆中的百叶弧线设置,聚风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传统的风力发电机造价高,结构复杂,只能在风力资源丰富处集中进行安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体积可大可小,安装方便,能够在地面、山顶、农村建筑房顶、城市高楼屋顶等地方进行安装,发出的电可以直接使用或并入电网,能够起到优化能源结构,节能减排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万向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引导弧线的示意图;

图5为百叶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摩擦环与转动平台的俯视图;

图7为百叶帆的立体剖视图;

其中:1圆形轨道、2转动平台、31底板、32百叶、33顶板、321板A、322板B、4万向轮、41底座、42支架、43滚轮、5引导弧线、6齿A、7齿B、8固定绳、91制动支架、92液压推杆A、93制动块A、94液压推杆B、95制动块B、10摩擦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 7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巡风百叶帆,包括圆形轨道1、与圆形轨道1转动连接的转动平台2和在转动平台2上均布的百叶帆;

所述百叶帆包括与转动平台2固定连接的底板31、等距阵列在底板31上的百叶32和固定连接在百叶32另一端的顶板33;

所述百叶32包括板A321和与板A321的一个长边固定连接的板B322。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还包括圆形阵列在转动平台2底面上的万向轮4;

所述万向轮4包括固定安装在平台2底面上的底座41、与底座41转动连接的支架42和安装在支架42山的滚轮43;

所述滚轮43上设有与圆形轨道1匹配的凹槽。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底板31上设有引导弧线5;所述引导弧线5的圆心在转动平台2的轴线上;所述百叶32沿引导弧线5等距阵列。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转动平台2的内侧面上连续设有齿A6。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转动平台2的外侧面上连续设有齿B7。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还包括固定绳8;所述固定绳8的一端与顶板33连接,另一端与转动平台2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还包括液压制动装置和固定安装在转动平台2上的摩擦环10;所述液压制动装置包括制动支架91、固定在制动支架91上的液压推杆A92、固定在液压推杆A92输出端上的制动块A93、固定在制动支架91上的液压推杆B94、固定在液压推杆B94输出端上的制动块B95;

所述摩擦环10位于制动块A93与制动块B95之间。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液压制动装置围绕转动平台2的轴线均布。

将圆形轨道1安装在水平面上,其余部分安装到圆形轨道1上。

当有风时,风首先与板A322接触,板A322与风向不平行,因此风会推着板A322移动,。在此过程中,一部分风沿着板A322移动到板A321处,板A321与风向仍然不平行,风会像板A321施加一个推力,使其移动。

板A321和板B322通过底板31带动转动平台2一起移动,转动平台2受力后开始转动。

圆形轨道1和转动平台2之间设有万向轮4,其中底座41固定安装在转动平台2的底面上,滚轮43与圆形轨道1接触,支架42能够转动,使滚轮43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够紧紧的贴合在圆形轨道1上,使滚轮43不能脱离圆形轨道1,保证转动的稳定性。

因为百叶32是垂直安装在转动平台2上的,在受力情况下,远离转动平台2的一端会发生倾斜,因此增加了一个固定绳8。固定绳8的一端与顶板33连接,另一端与转动平台2连接,能够通过顶板33对百叶32远离转动平台2的一端产生一个拉力,防止风力过大导致的变形。

转动平台2在风力的推动下转动,风能转化为了动能,用齿轮传动装置将转动平台2和发电机连接起来,能够将动能转化为电能。根据安装现场的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将齿轮传动装置与转动平台2内壁上的齿A6或者转动平台2外壁上齿B7连接。

在转动平台2的转动过程中,会出现需要紧急制动的情况。此时,制动臂B94推动制动块B95向上运动,制动臂A92推动制动块A93向下运动,制动块A93和制动块B95与摩擦环10接触后,将摩擦环10的动能转化为热能。摩擦环10与转动平台2连接,转动平台2的动能也会转化为热能散发到空气中。当转动平台2和摩擦环10的动能全部转化为热能后,制动过程完成。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