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轮机的三联阀和汽轮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08828发布日期:2018-09-11 20:32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轮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汽轮机的三联阀和包括该三联阀的汽轮机。



背景技术:

全周进汽加补汽调节的方式,目前广泛用于电站汽轮机的功率调节,其中主汽阀、调节汽阀和补汽阀是汽轮机功率调节的关键部件。传统全周进汽加补汽调节的阀门布置关系如图1所示,包括左主汽调节联合阀1,右主汽调节联合阀2、左补汽阀进汽管3、右补汽阀进汽管4、补汽阀5、左补汽阀出汽管6和右补汽阀出汽管7。汽轮机左右两侧各有一个主汽调节联合阀(即主汽阀与调节汽阀的联合阀)1和2,补汽阀5为一个单独的阀门,独立于主汽阀和调节汽阀之外。单个主汽调节联合阀的结构如图2所示,阀壳沿蒸汽流向,依次为主蒸汽进汽口11、主汽阀腔体12、主汽阀调节汽阀腔体通道13(即连接主汽阀腔体和调节汽阀腔体的通道)、调节汽阀腔体14、调节汽阀主出汽口15和调节汽阀补汽出汽口16(即调节汽阀腔体到补汽阀的出汽口)。补汽从调节汽阀补汽出汽口16流出,经过补汽阀进汽管3或4进入同一个独立的补汽阀5中。独立的补汽阀的结构如图3所示,补汽汽流依次流经左补汽阀进汽口51和右补汽阀进汽口52、补汽阀腔体53,然后分别经左补汽阀出汽口54和右补汽阀出汽口55,以及左右两侧的补汽阀出汽管6和7输入到汽缸的相应补汽位置。

上述传统的阀门布置方式,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主汽阀到补汽阀、补汽阀到汽缸,都需要经过长而弯曲的管道,管道损失较大;

2、补汽管道空间走向布置繁琐,需要反复多次配合;

3、补汽管道为耐高温高压的优质管材,成本较高;

4、补汽阀为独立阀门,需要单独铸造阀壳,制造成本较高;

5、补汽工况下会有汽流不稳定,轴系振动增大的情况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至少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汽轮机的三联阀,通过将主汽阀、调节汽阀和补汽阀组成共用一个阀壳的三联阀,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用于汽轮机的三联阀,包括分别位于汽轮机左右两侧的左三联阀和右三联阀;每侧的三联阀均包括共用一个阀壳的主汽阀、调节汽阀和补汽阀;所述阀壳沿蒸汽流向,依次包括主蒸汽进汽口、主汽阀腔体、主汽阀调节汽阀腔体通道、调节汽阀腔体、调节汽阀主出汽口、调节汽阀补汽阀腔体通道、补汽阀腔体、补汽阀出汽口。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阀壳为整体铸造成型阀壳或分段焊接成型阀壳。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左三联阀的主汽阀、调节汽阀和补汽阀分别与右三联阀的主汽阀、调节汽阀和补汽阀的口径相同。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主汽阀阀杆轴线与调节汽阀阀杆轴线垂直,主汽阀阀杆轴线与补汽阀阀杆轴线垂直。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主汽阀调节汽阀腔体通道与调节汽阀补汽阀腔体通道同轴。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左三联阀和右三联阀中的补汽阀出汽口反向设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向设置为向上和向下反向设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每个主汽阀、调节汽阀和补汽阀都能够单独控制开度。

为同样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包括前述任一三联阀的汽轮机。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主汽阀到补汽阀无需长而弯曲的管道连接,补汽阀到汽缸的蒸汽管道长度也大大缩短,降低了汽流损失;

2、补汽管道空间走向布置简洁,无需反复配合;

3、节省了优质管材的采购成本;

4、阀壳一体成型,降低了制造成本;

5、两侧补汽阀可分别控制,有利于补汽汽流稳定,减小补汽对机组的冲击。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传统全周进汽加补汽调节的阀门布置关系图;

图2显示为传统主汽调节联合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传统独立补汽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全周进汽加补汽调节的三联阀门布置关系图;

图5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单个三联阀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左主汽调节联合阀

2 右主汽调节联合阀

3 左补汽阀进汽管

4 右补汽阀进汽管

5 补汽阀

6 左补汽阀出汽管

7 右补汽阀出汽管

11 主蒸汽进汽口

12 主汽阀腔体

13 主汽阀调节汽阀腔体通道

14 调节汽阀腔体

15 调节汽阀主出汽口

16 调节汽阀补汽出汽口

51 左补汽阀进汽口

52 右补汽阀进汽口

53 补汽阀腔体

54 左补汽阀出汽口

55 右补汽阀出汽口

110 左三联阀

120 右三联阀

130 左补汽阀出汽管

140 右补汽阀出汽管

111 主蒸汽进汽口

112 主汽阀腔体

113 主汽阀调节汽阀腔体通道

114 调节汽阀腔体

115 调节汽阀主出汽口

116 调节汽阀补汽阀腔体通道

117 补汽阀腔体

118 补汽阀出汽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中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轮机的、将主汽阀、调节汽阀和补汽阀集合于一体的三联阀结构。汽轮机左右两侧各有一个三联阀。主汽阀、调节汽阀和补汽阀共用一个阀壳,成为刚性连接的整体阀门。阀壳沿蒸汽流向,依次为主蒸汽进汽口、主汽阀腔体、主汽阀调节汽阀腔体通道(即主汽阀腔体到调节汽阀腔体的通道)、调节汽阀腔体、调节汽阀主出汽口、调节汽阀补汽阀腔体通道(即调节汽阀腔体到补汽阀腔体的通道)、补汽阀腔体、补汽阀出汽口。阀壳采用整体铸造成型或分段焊接成型。

请参阅图4和图5,为了能更好地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理解,下面通过具体地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进行详细地说明:

三联阀的布置关系如图4所示。汽轮机左右两侧各有一个三联阀门,即左三联阀110和右三联阀120,补汽气流分别经过左补汽阀出汽管130和右补汽阀出汽管140进入气缸。相比于传统阀门布置关系,本实用新型使得布置关系大大简化。

单个三联阀的结构如图5所示。主汽阀、调节汽阀和补汽阀共用一个阀壳,成为刚性连接的整体阀门。阀壳沿蒸汽流向,依次为主蒸汽进汽口111、主汽阀腔体112、主汽阀调节汽阀腔体通道113、调节汽阀腔体114、调节汽阀主出汽口115、调节汽阀补汽阀腔体通道116、补汽阀腔体117、补汽阀出汽口118。阀壳推荐采用整体铸造成型,如果由于制造工艺限制,也可采用分段焊接成型。

蒸汽由主蒸汽进汽口111进入主汽阀腔体112,在主汽阀打开的情况下经过主汽阀调节汽阀腔体通道113进入调节汽阀腔体114。在补汽工况下,补汽阀开启,调节汽阀腔体114内的蒸汽,大部分通过调节汽阀,由调节汽阀主出汽口115输送到汽轮机的主蒸汽进汽口,其余蒸汽经调节汽阀补汽阀腔体通道116进入补汽阀腔体117,然后经补汽阀出汽口118流至补汽阀出汽管,进入汽轮机的补汽口。在非补汽工况下,补汽阀关闭,调节汽阀腔体115内的蒸汽,全部由调节汽阀主出汽口115输送到汽轮机的主蒸汽进汽口。

主汽阀的阀杆轴线与调节汽阀阀杆轴线垂直,主汽阀阀杆轴线与补汽阀阀杆轴线垂直。如图4和5所示的示例中,主汽阀阀杆卧式布置,调节汽阀阀杆也是卧式布置,主汽阀阀杆轴线与调节汽阀阀杆轴线在水平面内互相垂直。补汽阀阀杆为立式布置,与主汽阀阀杆轴线也互相垂直。阀杆轴线互相垂直的目的,是基于阀门结构的考虑,因为单个阀门进汽方向与出汽方向夹角为90度,所以阀杆轴线垂直,可以减少阀门内的汽流折转角,使得汽流流动更加顺畅。主汽阀腔体112到调节汽阀腔体的通道113、调节汽阀腔体到补汽阀腔体的通道116,二者同轴,也是出于减少阀门内汽流折转角的考虑。但调节汽阀与补汽阀之间的夹角,由于两阀之间汽流是并联,所以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不一定按90度角来布置。而两侧三联阀的补汽阀出汽口118,优选反向设置,例如图4中所示的向上、向下反向布置方式,更便于布置补汽阀出汽管。

汽轮机左右两侧的主汽阀、调节汽阀和补汽阀的口径各自相同,这样可以保证在正常运行工况下,两侧汽流对等,运行更加平稳。汽轮机左右两侧的每个主汽阀、调节汽阀和补汽阀都可以分别控制开度,以便更精准控制流量,同时方便进行在线阀门活动试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主汽阀到补汽阀无需长而弯曲的管道连接,补汽阀到汽缸的蒸汽管道长度也大大缩短,降低了汽流损失;

2、补汽管道空间走向布置简洁,无需反复配合;

3、节省了优质管材的采购成本;

4、阀壳一体成型,降低了制造成本;

5、两侧补汽阀可分别控制,有利于补汽汽流稳定,减小补汽对机组的冲击。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