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左右油室均质供油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73440发布日期:2018-10-16 19:44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左右油室均质供油机构,属于整车供给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一汽自主开发的自主品牌顶级轿车,采用6.0L排量的V12发动机在国内尚属首创。针对这种大排量发动机,需要使用容积超过100L的金属油箱,才能满足整车供油系统的需求。

因轿车空间紧张,其油箱只能布置于后排座椅下方;在保证四驱车型及排气系统空间的条件下,油箱只能做成型如马鞍的马鞍型油箱,同时油箱被分割成左右2个油室,顶部相通。当燃油低于马鞍中间最高点时,相当于2个独立油箱。单个油室受空间限制,无法同时布置2个油泵,因此需要将两个油泵分别布置在左右2个油室中才能保证结构可行。

基于上述结构,若左右侧的油泵单独从其所处油室内吸油的话,会由于油泵供油能力不完全一致而导致左右油室油位变化不均的问题,进而可能带来烧毁油泵电机的风险。

满足马鞍形油箱中两个油室的油位同时下降的需求,需要针对单个油泵同时从两个油室中吸油,保证通过吸油性能的调整,使得油箱的左右油室的油位同时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左右油室均质供油机构,可实现马鞍形油箱中单个油泵分别从两个独立油室中吸油的功能,满足大排量车型马鞍形油箱的供油需求;同时避免了油箱中单个油室因缺油而导致油泵烧毁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左右油室均质供油机构,由马鞍形油箱、左油泵、右油泵、金属虹吸盘总成、左油泵金属虹吸管、右油泵金属虹吸管以及虹吸管胶管组成,其中左油泵和右油泵中包含虹吸阀与引射阀;其特征在于:左油泵和右油泵分别固定在马鞍形油箱的左侧和右侧油室中;左油泵、右油泵本体内部均布置有虹吸阀、引射阀以及泵芯;泵芯连接三个分管路,其中一个管路连接发动机端,一个管路连接虹吸阀附近的上端虹吸管口,一个管路连接引射阀附近的上端引射管口;虹吸阀装配在油泵支架内部的中上位置,虹吸阀的上端虹吸管口连接油泵泵芯的出油分管路,虹吸管路空腔上端连接虹吸管胶管,下端经过虹吸阀,最终连通到油泵储油桶空腔内部;虹吸阀的泵油效率为α%;引射阀装配在油泵支架内部偏下位置,与油泵支架底部的油相接触,引射阀的上端引射管口连接油泵泵芯的出油分管路,油泵底部空腔与油箱底部相通,其上端经过引射阀,最终连通到油泵储油桶空腔内部;引射阀的泵油效率为β%。

所述的虹吸阀将从左(右)油泵泵芯出来的油,依次经过出油分管路、上端虹吸管口到达左(右)油泵虹吸阀后,将油从虹吸管路空腔导入左(右)油泵储油桶空腔内部。由于虹吸管路空腔与右(左)油泵金属虹吸盘总成、左油泵金属虹吸管以及虹吸管胶管相通,从而实现将右(左)侧油室中的油吸入左(右)油泵储油桶内,进而供给发动机。

所述的引射阀将从左(右)油泵泵芯出来的油,依次经过出油分管路、引射管口到达左(右)油泵引射阀后,将油从左(右)油泵底部空腔导入左(右)油泵储油桶空腔内部。由于左(右)油泵底部空腔与左(右)油室相通,从而实现将左(右)侧油室中的油吸入左(右)油泵储油桶内,进而供给发动机。

所述的左油泵和右油泵分别从左侧油室和右侧油室同时吸油。

所述的虹吸阀的泵油效率α%的范围为500%至1000%。

所述的引射阀的泵油效率β%的范围为200%至500%。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可实现马鞍形油箱中单个油泵分别从两个独立油室中吸油的功能,满足大排量车型马鞍形油箱的供油需求;并通过左右供油结构及管路的实际布置方案,对虹吸阀的泵油效率α%与引射阀的泵油效率为β%进行匹配调整,保证左右两侧油室的油同时被吸空,避免了两个油泵因单个油室缺油而被烧坏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油泵结构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油泵虹吸阀吸油结构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油泵引射阀吸油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所示,一种左右油室均质供油机构,由马鞍形油箱1、左油泵2、右油泵3、金属虹吸盘总成4、左油泵金属虹吸管5、右油泵金属虹吸管6以及虹吸管胶管7组成,其中左油泵2和右油泵3中包含虹吸阀11与引射阀10;其特征在于:左油泵2和右油泵3分别固定在马鞍形油箱的左侧和右侧油室中;左油泵2、右油泵3本体内部均布置有虹吸阀11、引射阀10以及泵芯12;泵芯12连接三个分管路,其中一个管路连接发动机端,一个管路连接虹吸阀11附近的上端虹吸管口13,一个管路连接引射阀10附近的上端引射管口16;虹吸阀11装配在油泵支架内部的中上位置,虹吸阀的上端虹吸管口13连接油泵泵芯的出油分管路,虹吸管路空腔14上端连接虹吸管胶管7,下端经过虹吸阀11,最终连通到油泵储油桶空腔15内部;虹吸阀11的泵油效率为α%;引射阀10装配在油泵支架内部偏下位置,与油泵支架底部的油相接触,引射阀10的上端引射管口16连接油泵泵芯的出油分管路,油泵底部空腔17与油箱底部相通,其上端经过引射阀10,最终连通到油泵储油桶空腔15内部;引射阀10的泵油效率为β%。

虹吸阀11将从左(右)油泵泵芯12出来的油,依次经过出油分管路、上端虹吸管口13到达左(右)油泵虹吸阀11后,将油从虹吸管路空腔14导入左(右)油泵储油桶空腔15内部。由于虹吸管路空腔14与右(左)油泵金属虹吸盘总成4、左油泵金属虹吸管5以及虹吸管胶管7相通,从而实现将右(左)侧油室中的油吸入左(右)油泵储油桶内,进而供给发动机。

引射阀10将从左(右)油泵泵芯12出来的油,依次经过出油分管路、引射管口16到达左(右)油泵引射阀10后,将油从左(右)油泵底部空腔17导入左(右)油泵储油桶空腔内部。由于左(右)油泵底部空腔17与左(右)油室相通,从而实现将左(右)侧油室中的油吸入左(右)油泵储油桶内,进而供给发动机。

所述的左油泵和右油泵可分别从左侧油室和右侧油室同时吸油,此时虹吸阀11的泵油效率α%的范围为500%至1000%。引射阀10的泵油效率β%的范围为200%至500%。并通过左右供油结构及管路的实际布置方案,对虹吸阀11的泵油效率α%与引射阀10的泵油效率为β%进行匹配调整,保证左右两侧油室的油同时被吸空,避免了两个油泵因单个油室缺油而被烧坏的风险。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