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空气贮藏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36208发布日期:2018-10-23 21:31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压缩空气贮藏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压缩空气贮藏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利用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发电依赖于气象条件,因此,有时输出发生变动而不稳定。针对这样的输出变动,作为使输出均衡化的系统,已知有压缩空气贮藏(CAES: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系统。

利用该CAES系统的压缩空气贮藏(CAES)发电装置在电力设备的非高峰时间中将电能作为压缩空气蓄积于蓄压罐,在高电力需要时间中,利用压缩空气驱动膨胀机使发电机动作,生成电能,使输出均衡化。另外,为了提高发电效率,已知有由蓄热介质回收压缩热并贮藏在蓄热罐等中、利用回收后的压缩热来对膨胀前的压缩空气进行加热的系统。由此,防止压缩时的动力增加,使膨胀时的回收动力增加,同时防止蓄压罐贮藏时的热释放。

作为这样的CAES发电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利用热能贮藏系统的技术。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3-50953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空气压缩机中存在有在混入了润滑油的状态下对空气进行压缩的被称作油冷式的压缩机以及不使用润滑油的类型的被称作无油式的压缩机。在专利文献1中虽然没有关于压缩机的种类的记载,但作为用于CAES系统的压缩机,从压缩空气的处理容易度的方面出发较多使用无油式的压缩机。在CAES发电装置中使用油冷式压缩机或油冷式膨胀机的情况下,装置的成本低,但在运转时需要润滑油,因此,空气与油被混合。通过使用油分离器而能够进行空气与油的分离,但无法完全分离。尤其是在将压缩机设为油冷式的情况下,从油冷式压缩机排出的压缩空气成为包含油成分的状态。因此,在长时间向蓄压罐贮藏了包含油成分的压缩空气的情况下等,油不经意地被蓄积,且油向预料外的部位供给,存在装置发生故障的危险。另外,蓄压罐内的油成分在混入到压缩空气的状态下流向膨胀机并向系统外部排出,从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这一观点出发并不优选。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使用油冷式压缩机的同时考虑到环境性的压缩空气贮藏发电装置。

解决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缩空气贮藏发电装置,其中,所述压缩空气贮藏发电装置具备:电动机,其由使用可再生能源发电而得到的电力驱动;油冷式压缩机,其由所述电动机驱动;蓄压部,其蓄积由所述油冷式压缩机压缩后的压缩空气;膨胀机,其由从所述蓄压部供给的压缩空气驱动;发电机,其由所述膨胀机驱动;发电用的空气流路,其将所述蓄压部至所述膨胀机流体地连接而使压缩空气流通,且具有并联设置的第一空气流路及第二空气流路;第一油检测部,其对所述蓄压部或所述发电用的空气流路内的压缩空气中所含的油成分进行检测;油分离器,其从所述第二空气流路中的压缩空气分离出油成分;第一切换机构,其在从所述蓄压部向所述膨胀机供给压缩空气时,切换成压缩空气在所述第一空气流路中流动的状态和在所述第二空气流路中流动的状态中的任一者;以及控制装置,其在由所述第一油检测部检测到基准以上的油浓度时,使所述第一切换机构动作,切换成压缩空气在所述第二空气流路中流动的状态,并利用所述油分离器从压缩空气分离出油成分。

根据该结构,在由第一油检测部检测到基准以上的油成分的情况下,利用第一切换机构切换成压缩空气在第二空气流路中流动的状态,从而能够通过油分离器从压缩空气分离出油成分,因此,能够防止油向系统外部的漏出。因此,能够提供在使用油冷式压缩机而降低装置的成本的同时考虑到环境性的CAES发电装置。另外,在由第一油检测部未检测到基准以上的油成分的情况下,利用第一切换机构切换成压缩空气在第一空气流路中流动的状态,从而在不经由油分离器的状态下向膨胀机供给压缩空气,因此,能够防止油分离器中的压力损失。

优选的是,还具备:第一热交换器,其在从所述油冷式压缩机向所述蓄压部供给的压缩空气与载热体之间进行热交换;蓄热部,其蓄积由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热交换后的载热体;以及第二热交换器,其在从所述蓄压部向所述膨胀机供给的压缩空气与从所述蓄热部供给的载热体之间进行热交换。

根据该结构,通过对由油冷式压缩机产生的压缩热进行回收并向膨胀前的空气返回,能够提高发电效率。具体而言,在蓄压部所贮藏的压缩空气的温度高于大气温度的情况下,热向大气释放出而产生能源损失。在本结构中,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在向蓄压部供给压缩空气之前预先由第一热交换器进行热回收。由此,使蓄压部的压缩空气的温度降低至大气温度程度,防止蓄压部中的热释放。由第一热交换器回收到的热蓄积在蓄热部中,在膨胀前再次向压缩空气返回。因此,提高膨胀效率,提高发电效率。

优选的是,所述油分离器在所述第二空气流路中设置在从所述蓄压部至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之间的位置。

通过将油分离器在第二空气流路中设置在第二热交换器的上游,能够从向第二热交换器供给的空气分离出油,因此,能够防止油所造成的第二热交换器的污染。

优选的是,还具备:第二检测部,其设置在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至所述膨胀机为止的所述发电用的空气流路中;回收用空气流路,其从自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到所述膨胀机为止的所述发电用的空气流路中分支出;收集罐,其与所述第三空气流路流体地连接;以及第二切换机构,其切换成压缩空气在所述发电用的空气流路中流动的状态和在所述第三空气流路中流动的状态中的任一者,所述控制装置在由所述第二油检测部检测到基准以上的载热体时,使所述第二切换机构动作,切换成在所述第三空气流路中流动的状态,并向所述收集罐供给压缩空气以及载热体。

即便在无法由油分离器从压缩空气充分地分离出油的情况下,也能够由第二油检测部检测油成分。在该情况下,通过利用第二切换机构切换成回收用空气流路,能够将包含油成分的压缩空气回收到收集罐,能够防止载热体的漏出。

优选的是,还具备对所述蓄压部内的液面高度进行检测的液面检测部,所述蓄压部与所述收集罐经由第三切换机构而被流体地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在由所述液面检测部检测到基准以上的值时,使所述第三切换机构动作,而使所述蓄压部与所述收集罐流通。

在蓄压部内贮存有油的情况下或者在不发电时对蓄压部内的油进行回收的情况下,切换第三切换机构,使蓄压部与收集罐流通,从而能够将贮存在蓄压部内的油回收到收集罐。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由第一油检测部检测到基准以上的油成分的情况下,能够利用第一切换机构切换成压缩空气在第二空气流路中流动的状态,通过油分离器从压缩空气分离出油成分,因此,能够防止油向系统外部漏出。因此,能够提供在使用油冷式压缩机来降低装置的成本的同时考虑到环境性的CAES发电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缩空气贮藏发电装置的概要结构图。

图2是示出图1的CAES发电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压缩空气贮藏发电装置的概要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压缩空气贮藏(CAES:compressedairenergystorage)发电装置2使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发电装置4的输出变动均衡化而向电力系统6电力供给,并且供给与电力系统6中的电力需要的变动匹配的电力。

参照图1,对CAES发电装置2的结构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CAES发电装置2具有空气流路(参照虚线)8a、8b、9a~9f以及载热体流路(参照实线)10a~10c。

首先,对空气流路(参照虚线)8a、8b、9a~9f进行说明。

在空气流路8a、8b、9a~9f中,CAES发电装置2具备马达(电动机)12、油冷式压缩机(以后有时仅称作压缩机)14、分离部件(油分离器)16a~16c、蓄压罐(蓄压部)18、膨胀机20、发电机22、第一热交换器24以及第二热交换器26。

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发电装置4与马达12电连接(参照单点划线),由发电装置4发电的电力向马达12供给。以后,将从发电装置4向马达12供给的电力称作输入电力。利用该输入电力对马达12进行驱动。马达12与压缩机14机械地连接,对压缩机14进行驱动。

压缩机14是油冷式的压缩机,通过被供给润滑油而得以被冷却以及润滑。压缩机14在由马达12驱动时,从吸气口14a吸入空气,在内部进行压缩,从排出口14b排出压缩空气。压缩机14的排出口14b通过蓄电用的空气流路8a与蓄压罐18流体地连接,排出后的压缩空气被压送至蓄压罐18。在蓄电用的空气流路8a中设置有阀32a,通过阀32a的开闭,能够允许或切断从压缩机14向蓄压罐18的压缩空气的供给。需要说明的是,压缩机14的种类只要是油冷式即可,不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是螺旋式、涡旋式、涡轮式及往复式等。

当使用油冷式压缩机14时,从排出口14b排出包含油成分的压缩空气。为了从排出后的压缩空气分离出油成分,在蓄电用的空气流路8a中夹设有分离部件16a。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用于压缩空气的冷却以及加热的载热体和对压缩机14以及膨胀机20进行润滑的润滑油,使用同种流体。作为同种流体,例如能够使用油。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后存在使用载热体以及润滑油这两方的记载的情况,但两者没有区别。

分离部件16a与空气流路8a以及载热体流路10a这两方连接。在分离部件16a中,从在蓄电用的空气流路8a内流动的压缩空气分离出油,分离后的油作为载热体向后述的载热体流路10a供给。

另外,由于压缩时产生的压缩热而使压缩空气成为高温。为了对成为高温的压缩空气进行冷却,在蓄电用的空气流路8a中夹设有第一热交换器24作为冷却器。在第一热交换器24中,通过载热体与压缩空气之间的热交换来冷却压缩空气。

蓄压罐18蓄积压缩空气并能够作为能源来蓄积。在蓄压罐18设置有对内部的压缩空气所含的油成分(油浓度)进行检测的油成分传感器(第一油检测部)28。另外,在蓄压罐18中设置有对内部的液面高度进行检测的液面传感器(液面检测部)30。如上所述,虽然在由分离部件16a分离出油成分的状态下向蓄压罐18供给压缩空气,但存在基于分离部件16a的油成分的分离不完全的情况。因此,存在一部分的油成分未分离而流入蓄压罐18的情况。因此,利用这些传感器28、30对蓄压罐18内的油成分进行检测。蓄压罐18通过发电用的空气流路8b与膨胀机20流体地连接,从蓄压罐18送出的压缩空气向膨胀机20供给。需要说明的是,油成分传感器28也可以设置在发电用的空气流路8b中。

发电用的空气流路8b具有并联设置的第一空气流路9a及第二空气流路9b、以及第一空气流路9a及第二空气流路9b合流后的空气流路9c。第一空气流路9a从蓄压罐18延伸至合流点J。在第一空气流路9a设置有阀32b。第二空气流路9b从蓄压罐18延伸至合流点J。在第二空气流路9b设置有阀32c和分离部件16b。本实施方式的阀32b、32c构成本发明的第一切换机构,对压缩空气在第一空气流路9a流动还是在第二空气流路9b中流动进行切换。后述第一切换机构的切换控制,但在通常时,压缩空气在第一空气流路9a内流动。因此,在通常时,阀32b打开,阀32c关闭。空气流路9c从合流点J延伸至膨胀机20。在空气流路9c设置有第二热交换器26、油成分传感器(第二油检测部)34、分支点D以及阀32d。

对设于发电用的空气流路8b的要件依次进行说明。阀32b通过开闭而允许或切换第一空气流路9a的流动。在合流点J处,第一空气流路9a与第二空气流路9b合流。在第二热交换器26中,向膨胀机20供给的压缩空气被加热。油成分传感器34如后所述对无法由分离部件16b充分地分离而包含在发电用的空气流路8b内的压缩空气中的油成分进行检测。在分支点D处,第三空气流路9d从发电用的空气流路8b(空气流路9c)分支。在分支点D的下游,在发电用的空气流路8b(空气流路9c)以及第三空气流路9d分别设置有阀32d、32e。本实施方式的阀32d、32e构成本发明的第二切换机构,对压缩空气在发电用的空气流路8b(空气流路9c)中流动还是在第三空气流路9d中流动进行切换。后述第二切换机构的切换控制,但在通常时,压缩空气不在第三空气流路9d内流动。因此,在通常时,阀32d打开,阀32e关闭。

第三空气流路9d与收集罐36流体地连接。另外,收集罐36通过空气流路9e而与蓄压罐18流体地直接连接,也能够从蓄压罐18直接供给油。因此,收集罐36贮藏包含载热体以及油的压缩空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载热体与油使用同种流体,因此,载热体与油无区别。另外,在空气流路9e设置有阀32f,通过阀32f的开闭,能够允许或切断从蓄压罐18向收集罐36的油的供给。本实施方式的阀32f构成本发明的第三切换机构。另外,空气流路9f从收集罐36延伸,在空气流路9f设置有分离部件16c以及阀32g。因此,由分离部件16c分离出油成分,能够通过打开阀32g而在必要时进行放气。

另外,通过阀32c的开闭而允许或切断第二空气流路9b的流动。分离部件16b从在第二空气流路9b中流动的压缩空气分离出油成分。第二空气流路9b在合流点J处与第一空气流路9a合流。

这样,压缩空气在包含第一空气流路9a、第二空气流路9b以及空气流路9c在内的发电用的空气流路8b中流动,向膨胀机20供给。

膨胀机20是油冷式的膨胀机,通过被供给润滑油而得以冷却以及润滑。膨胀机20与发电机22机械地连接,从供给口20a被供给压缩空气的膨胀机20在所供给的压缩空气的作用下工作,对发电机22进行驱动。膨胀后的空气从排气口20b排出。膨胀机20的种类例如可以为螺旋式、涡旋式、涡轮式及往复式等。进一步说,膨胀机20不局限于油冷式,也可以为无油式。

发电机22与电力系统6电连接(参照单点划线),由发电机22发电的电力向电力系统6供给。

接着,对载热体流路10a~10c(参照实线)进行说明。

在载热体流路10a~10c依次设置有第一热交换器24、高温蓄热罐(蓄热部)38、第二热交换器26以及低温蓄热罐40。载热体在它们之间循环流动。

在第一热交换器24中,在蓄电用的空气流路8a内的压缩空气与从低温蓄热罐40向高温蓄热罐38延伸的载热体流路10a内的载热体之间进行热交换。具体而言,在蓄电用的空气流路8a内流动的压缩空气在压缩机14进行压缩时产生的压缩热的作用下成为高温,通过热交换,将压缩空气冷却。即,在第一热交换器24中压缩空气的温度降低,载热体的温度上升。第一热交换器24通过载热体流路10a而与高温蓄热罐38流体地连接,温度上升后的载热体向高温蓄热罐38供给而被蓄积。

高温蓄热罐38对从第一热交换器24供给的高温的载热体进行保温并蓄积。因此,优选高温蓄热罐38被隔热。高温蓄热罐38通过载热体流路10b而与第二热交换器26流体地连接,高温蓄热罐38中蓄积的载热体向第二热交换器26供给。

在第二热交换器26中,在发电用的空气流路8b(空气流路9c)内的压缩空气与从高温蓄热罐38向低温蓄热罐40延伸的载热体流路10b内的载热体之间进行热交换。具体而言,利用高温蓄热罐38内的高温的载热体在膨胀机20的膨胀之前使压缩空气的温度上升来提高膨胀效率。即,在第二热交换器26中,压缩空气的温度上升,载热体的温度降低。第二热交换器26通过载热体流路10b而与低温蓄热罐40流体地连接,温度降低后的载热体向低温蓄热罐40供给而被蓄积。

低温蓄热罐40对从第二热交换器26供给的低温的载热体进行蓄积。低温蓄热罐40通过载热体流路10b、10c而与第一热交换器24或压缩机14分别流体地连接,低温蓄热罐40中蓄积的载热体通过载热体流路10b、10c向第一热交换器24或压缩机14分别供给。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作为载热体以及润滑油而使用同种流体,因此,供给至压缩机14的载热体还作为润滑油而用于润滑以及冷却。压缩机14通过载热体流路10c而与高温蓄热罐38流体地连接,在压缩机14中用作润滑油的温度上升后的载热体通过载热体流路10c向高温蓄热罐38供给。

这样,在载热体流路10a~10c中,载热体循环。载热体的循环通过夹设于载热体流路10b的泵42来进行。在本实施方式中,泵42设置在低温蓄热罐40的下游,但其位置不特别限定。

根据载热体流路10a~10c中的结构,对由压缩机14产生的压缩热进行回收并返回至膨胀前的空气,由此能够提高发电效率。具体而言,在蓄压罐18中贮藏的压缩空气的温度高于大气温度的情况下,热量向大气中释放而产生能源损失。在本结构中,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在向蓄压罐18供给压缩空气之前,预先由第一热交换器24进行热回收。由此,使蓄压罐18的压缩空气的温度降低至大气温度程度,防止蓄压罐18中的热释放。由第一热交换器24回收到的热蓄积在高温蓄热罐38中,在膨胀前再次向压缩空气返回。因此,膨胀效率提高,使发电效率提高。

另外,CAES发电装置2具备控制装置44。控制装置44由包含定序器等的硬件和安装于硬件的软件构筑。控制装置44对输入电力及来自电力系统6的电力所需值进行监视。控制装置44基于这些监视值使CAES发电装置2运转,使输入电力均衡化而向电力系统6供给电力。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44尤其是接收油成分传感器28、液面传感器30以及油成分传感器34的检测值,如后述那样对第一切换机构32b、32c、第二切换机构32d、32e以及第三切换机构32f进行控制。

参照图2,对本实施方式的CAES发电装置2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控制装置44在开始控制时(步骤S2-1),判断由油成分传感器28(参照图1)测定出的蓄压罐18内的油浓度O1是否小于基准值Oth(步骤S2-2)。在油浓度O1不小于基准值Oth的情况下,判断由液面传感器30测定出的蓄压罐18内的液位L1是否小于基准值Lth(步骤S2-3)。

在液位L1不小于基准值Lth的情况下,切换第三切换机构32f,即,打开阀32f,从蓄压罐18向收集罐36回收油(步骤S2-4)。在回收油之后,返回至步骤S2-3的处理(步骤S2-5)。

在步骤S2-3中,在液位L1小于基准值Lth的情况下,切换第一切换机构32b、32c,即,关闭阀32b,打开阀32c。由此,蓄压罐18内的压缩空气在第二空气流路9b内流动,由分离部件16b分离出油成分(步骤S2-6)。

在步骤S2-2的处理中在油成分O1小于基准值Oth1的情况下以及步骤S2-6的处理后,判断由油成分传感器34测定出的在发电用的空气流路8b内流动的压缩空气中的油浓度O2是否小于基准Oth2(步骤S2-7)。需要说明的是,在油成分O1小于基准值Oth1的情况下,由于不存在雾状的油成分,因此也不存在油液,在蓄压罐18内未积存油液。因此,无需如步骤S2-3的处理那样利用液面传感器30进行检测。

在压缩空气中的油浓度O2不小于基准Oth2的情况下,切换第二切换机构32d、32e,即,关闭阀32d,打开阀32e。由此,从第二热交换器26流出的包含载热体的压缩空气在第三空气流路9d内流动,向收集罐36回收载热体(步骤S2-8)。

在压缩空气中的油浓度O2小于基准Oth2的情况下,将压缩空气向膨胀机20供给,对膨胀机20进行驱动,从而驱动发电机22(步骤S2-9)。在完成这些处理之后,结束控制(步骤S2-10)。

根据该结构,在由油成分传感器28检测到基准以上的油成分的情况下,利用第一切换机构32b、32c切换成压缩空气在第二空气流路9b中流动的状态,从而能够通过分离部件16b从压缩空气分离出油成分,因此,能够防止油向系统外部漏出。因此,能够提供在将压缩机14设为油冷式而降低装置的成本的同时考虑到环境性的CAES发电装置2。另外,在由油成分传感器28未检测到基准以上的油成分的情况下,利用第一切换机构32b、32c切换成压缩空气在第一空气流路9a中流动的状态,在不经由分离部件16b的状态下向膨胀机20供给压缩空气,因此,能够防止分离部件16b中的压力损失。

通过在第二空气流路9b中将分离部件16b设置在第二热交换器26的上游,能够从向第二热交换器26供给的空气分离出油,因此,能够防止油所造成的第二热交换器26的污染。

即便在无法由分离部件16b从膨胀前的压缩空气充分地分离出油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油成分传感器34对油成分进行检测。在检测到的情况下,利用第二切换机构32d、32e切换成第三空气流路9d,由此,能够将包含油成分的压缩空气回收到收集罐36,能够防止油成分的漏出。

在蓄压罐18内贮存有油的情况下,或者在不发电时对蓄压罐18内的油进行回收的情况下,切换第三切换机构32f,使蓄压罐18与收集罐36流通,能够将蓄压罐18内贮存的油回收到收集罐36。

(第二实施方式)

在图3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CAES发电装置2中,润滑油与载热体的种类不同,除了这一点,与图1的第一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因此,针对与图1所示的结构同样的部分省略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CAES发电装置2具有空气流路8a、8b、9a~9f(参照虚线)、载热体流路11a、11b(参照实线)以及润滑油流路46a、46b(参照双点划线)。

首先,对空气流路(参照虚线)8a、8b、9a~9f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CAES发电装置2在第一空气流路9a设置有两个第二热交换器27a、27b。因此,在两个第二热交换器27a、27b中,第一空气流路9a内的压缩空气在两个阶段被加热。

接着,对载热体流路11a、11b(参照实线)以及润滑油流路46a、46b(参照双点划线)一并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CAES发电装置2的结构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润滑油与载热体的种类不同,因此,载热体流路11a、11b以及润滑油流路46a、46b被独立设置。换言之,载热体流路11a、11b以及润滑油流路46a、46b不相交,润滑油与载热体不会混合。

本实施方式的CAES发电装置2具备两个高温蓄热罐(蓄热部)39a、39b以及两个低温蓄热罐41a、41b。具体而言,两个高温蓄热罐39a、39b中,一个是贮藏高温的润滑油的润滑油高温罐39a,另一个是贮藏高温的载热体的载热体高温罐39b。两个低温蓄热罐41a、41b中,一个是贮藏低温的润滑油的润滑油低温罐41a,另一个是贮藏低温的载热体的载热体低温罐41b。

在载热体流路11a、11b中,第一热交换器24、载热体高温罐39a、第二热交换器27b以及载热体低温罐41a流体地连接,在它们之间流动有载热体。载热体的种类不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乙二醇系的载热体。

在润滑油流路46a、46b中,压缩机14、润滑油高温罐39b、第二热交换器27a以及润滑油低温罐41b流体地连接,在它们之间流动有润滑油。润滑油的种类不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矿物油。

在发电用的空气流路8b中,关于两个第二热交换器27a、27b的配置,润滑油用的第二热交换器27a设置在上游,载热体用的第二热交换器27b设置在下游。在第二热交换器27a、27b中对润滑油与载热体进行冷却,但润滑油对压缩机14的功能造成影响,因此,优选优先冷却润滑油。因此,将润滑油用的第二热交换器27a配置在上游,将载热体用的第二热交换器27b配置在下游。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载热体流路11a、11b和润滑油流路46a、46b分别设置有泵43a、43b。因此,载热体以及润滑油在泵43a、43b的作用下在各自的流路内循环。

本实施方式的CAES发电装置2的控制方法与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相同。

在此记载的各实施方式中,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发电对象例如能够将如下的所有能源作为对象,该能源利用了由风力、太阳能、太阳热、波力或潮力、流水或潮汐、以及地热等自然力稳定地(或反复地)补充的能源。

附图标记说明:

2 压缩空气贮藏发电装置(CAES发电装置);

4 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发电装置;

6 电力系统;

8a、8b、9c、9e、9f 空气流路;

8c 第三空气流路(空气流路);

9a 第一空气流路;

9b 第二空气流路;

9d 第三空气流路;

10a、10b、10c、11a、11b 载热体流路;

12 马达(电动机);

14 油冷式压缩机(压缩机);

14a 吸气口;

14b 排出口;

16a、16b、16c 分离部件(油分离器);

18 蓄压罐(蓄压部);

20 膨胀机;

20a 供气口;

20b 排气口;

22 发电机;

24 第一热交换器;

26、27a、27b 第二热交换器;

28 油成分传感器(第一油检测部);

30 液面传感器;

32a、32g 阀;

32b、32c 阀(第一切换机构);

32d、32e 阀(第二切换机构);

32f 阀(第三切换机构);

34 油成分传感器(第二油检测部);

36 收集罐;

38 高温蓄热罐(蓄热部);

39a 高温载热体罐(高温蓄热罐)(蓄热部);

39b 高温润滑油罐(高温蓄热罐)(蓄热部);

40 低温蓄热罐;

41a 低温载热体罐(低温载热体罐);

41b 低温润滑油罐(低温载热体罐);

42、43a、43b 泵;

44 控制装置;

46a、46b 润滑油流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