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水箱用的双腔式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15220发布日期:2018-07-24 23:24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汽车机械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水箱用的双腔式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水箱又称散热器,是汽车冷却系统中主要机件,功用是散发热量,冷却水在水套中吸收热量,流到散热器后热量散去,再回到水套内循环,达到调温。是汽车发动机的组成部分,水箱是水冷式发动机的重要部件,作为水冷式发动机散热回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件,能够吸收缸体的热量,防止发动机过热由于水(或冷却液)的比热容较大,吸收缸体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并不是很多,所以发动机的热量通过水(或冷却液)这个液体回路,利用水(或冷却液)作为载热体传导热,再通过大面积的散热片以对流的方式散热,以维持发动机的合适工作温度。

现有技术中,汽车水箱内一般都将供冷却液装置与增压水泵连通,在使用时,增压水泵带动供冷却液装置内的冷却液循环流动,形成散热回路,存在以下弊端:

1.冷却液是一种会挥发的液体,供冷却液装置必须及时向汽车水箱内添加冷却液,才能保证汽车水箱的冷却效率,但是新添加的冷却液与汽车水箱内剩余的冷却液直接掺混在一起,粘度系数不同,容易产生化学反应,影响冷却质量,轻则在汽车水箱内形成“水垢”,重则腐蚀汽车水箱。

2.汽车水箱在不使用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冷却液沉淀或沾附在汽车水箱的侧壁上,均会出现结垢的现象,导致汽车水箱需要经常进行保养工作。

3.汽车水箱一般都是全密封结构,使得保养工作的进行非常不方便,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水箱用的双腔式冷却装置,设置的两个冷却空腔,对冷却液进行混合,使得冷却液的粘度系数保持一致,使得水箱本体的使用效果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一种汽车水箱用的双腔式冷却装置,包括水箱本体和冷却空腔,所述冷却空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冷却空腔对称设置在水箱本体的上端内,两个所述冷却空腔上端的一侧均与第一Y形管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一Y形管的下端位于水箱本体上端内的第一Y形通孔中,第一Y形管的上端延伸至水箱本体的上方。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冷却空腔的下端与第二Y形管的上端连通,所述第二Y形管位于冷却空腔正下方的第二Y形通孔内,且第二Y形管的下端与接管连通,所述接管的一端位于第二Y形通孔内,接管的另一端延伸至输出空腔内,所述接管的另一端与增压水泵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增压水泵安装在输出空腔内,且增压水泵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出液管的一端,所述出液管的另一端贯穿输出空腔一侧的横向通孔,且出液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水箱本体的外侧。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冷却空腔内设有传动圆管,传动圆管的外侧与延伸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延伸板的另一端与活动顶板一端的中部固定连接,且延伸板与活动顶板的数量均为三个,三个所述活动顶板的另一端均与冷却空腔的内侧贴合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传动圆管的一端插入冷却空腔一侧的第一圆孔内,所述第一圆孔远离传动圆管的一侧与供冷却液装置连通,所述传动圆管的侧壁贯穿设有三个通槽。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传动圆管的另一端为密封结构,且传动圆管另一端的中部固定连接凸起柱的一端,所述凸起柱的另一端对称设有两个延伸块,且凸起柱的另一端插入小型电机转轴内的第二圆孔中,两个所述延伸块分别插入圆孔上下两侧的延伸槽内。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冷却空腔的另一侧通过环形开口与外界连通,所述环形开口内插接有密封圆盘,密封圆盘的中部贯穿设有安装槽,所述小型电机固定设置在安装槽内。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密封圆盘的上侧内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插接有定位杆的一端,定位杆的另一端延伸至环形开口顶面内的竖向内槽中,且定位杆另一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拨动块的一端。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拨动块的另一端贯穿竖向内槽一侧的窄通道,且拨动块的另一端延伸至水箱本体的上端外侧。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传动圆管的一端与第一圆孔的相接处设有回转轴承。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输出空腔位于水箱本体的下端内。

本发明的一种汽车水箱用的双腔式冷却装置,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一种汽车水箱用的双腔式冷却装置,设置的转轴与凸起柱相互卡合,使得小型电机对传动圆管形成连动,传动圆管的转动带动延伸板和活动顶板转动,对冷却空腔内的冷却液进行充分的混合,使得冷却液的使用质量高。

2.本发明的一种汽车水箱用的双腔式冷却装置,设置的活动顶板与冷却空腔的内壁贴合,当传动圆管转动时,带动活动顶板在冷却空腔内转动,活动顶板对冷却空腔内壁上的水垢进行清理,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水箱本体的保养周期。

3.本发明的一种汽车水箱用的双腔式冷却装置,设置的密封圆盘具有很方便的拆装功能,使用者能够将传动圆管从冷却空腔内拆卸下来,对冷却空腔的内部和传动圆管进行有效的清理,使得水箱本体的使用效果佳,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侧视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的结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传动圆管、延伸板和活动顶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转轴和凸起柱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水箱本体1、第一Y形管2、第二Y形管21、冷却空腔3、传动圆管4、延伸板5、活动顶板6、第一圆孔7、供冷却液装置8、输出空腔9、增压水泵10、横向通孔11、出液管12、转轴13、延伸块14、第二圆孔15、延伸槽16、凸起柱17、小型电机18、密封圆盘19、竖向内槽2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水箱用的双腔式冷却装置,包括水箱本体1和冷却空腔3,冷却空腔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冷却空腔3对称设置在水箱本体1的上端内,两个冷却空腔3上端的一侧均与第一Y形管2的下端连通,第一Y形管2的下端位于水箱本体1上端内的第一Y形通孔中,第一Y形管2的上端延伸至水箱本体1的上方,冷却空腔3的下端与第二Y形管21的上端连通,第二Y形管21位于冷却空腔3正下方的第二Y形通孔内,且第二Y形管21的下端与接管连通,接管的一端位于第二Y形通孔内,接管的另一端延伸至输出空腔9内,接管的另一端与增压水泵10的一端固定连接,增压水泵10安装在输出空腔9内,且增压水泵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出液管12的一端,出液管12的另一端贯穿输出空腔9一侧的横向通孔11,且出液管12的另一端延伸至水箱本体1的外侧,输出空腔9位于水箱本体1的下端内;

冷却空腔3内设有传动圆管4,传动圆管4的外侧与延伸板5的一端固定连接,延伸板5的另一端与活动顶板6一端的中部固定连接,且延伸板5与活动顶板6的数量均为三个,三个活动顶板6的另一端均与冷却空腔3的内侧贴合连接,传动圆管4的一端插入冷却空腔3一侧的第一圆孔7内,传动圆管4的一端与第一圆孔7的相接处设有回转轴承,第一圆孔7远离传动圆管4的一侧与供冷却液装置8连通(供冷却液装置8为汽车领域很常见的设备,能够控制冷却液的供给,在此不做过多阐述),传动圆管4的侧壁贯穿设有三个通槽,传动圆管4的另一端为密封结构,且传动圆管4另一端的中部固定连接凸起柱17的一端,凸起柱17的另一端对称设有两个延伸块14,且凸起柱17的另一端插入小型电机18转轴内的第二圆孔15中,两个延伸块14分别插入圆孔15上下两侧的延伸槽16内。

设置的活动顶板6与冷却空腔3的内壁贴合,当传动圆管4转动时,带动活动顶板6在冷却空腔3内转动,活动顶板6对冷却空腔3内壁上的水垢进行清理,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水箱本体1的保养周期。

设置的转轴13与凸起柱17相互卡合,使得小型电机18对传动圆管4形成连动,传动圆管4的转动带动延伸板5和活动顶板6转动,对冷却空腔3内的冷却液进行充分的混合,使得冷却液的使用质量高。

冷却空腔4的另一侧通过环形开口与外界连通,环形开口内插接有密封圆盘19,密封圆盘19的中部贯穿设有安装槽,小型电机18固定设置在安装槽内,水箱本体1的外侧设有与小型电机18、供冷却液装置8相配合的电源,密封圆盘19的上侧内设有凹槽,凹槽内插接有定位杆的一端,定位杆的另一端延伸至环形开口顶面内的竖向内槽20中,且定位杆另一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拨动块的一端,拨动块的另一端贯穿竖向内槽20一侧的窄通道,且拨动块的另一端延伸至水箱本体1的上端外侧,设置的密封圆盘19具有很方便的拆装功能,使用者能够将传动圆管4从冷却空腔3内拆卸下来,对冷却空腔3的内部和传动圆管4进行有效的清理,使得水箱本体1的使用效果佳,省时省力。

工作原理:本发明在使用时,启动供冷却液装置8和增压水泵10,供冷却液装置8向传动圆管4内注入冷却液,冷却液从通槽流入到冷却空腔3内,再依次通过第二Y形管21和接管,在增压水泵10的作用下,冷却液从出液管12喷出,出液管12与散热回路(未画出)的一端连通,一个循环后,由于散热回路(未画出)的一端与第一Y形管2连通,所以,循环后的冷却液通过第一Y形管2流入到冷却空腔3内,此时,启动小型电机18,小型电机18的转动通过凸起柱17带动传动圆管4转动,使得,循环后的冷却液与传动圆管4内流出的冷却液形成混合,经过混合后的冷却液依次通过第二Y形管21和接管,在增压水泵10的作用下,混合后的冷却液从出液管12喷出。

本发明使用完成后,使用者将拨动块向上移动,拨动块带动定位杆向上移动,定位杆的下端与凹槽分离,且定位杆移动到竖向内槽20内,解除了对密封圆盘19的固定,此时,将密封圆盘19从环形开口中取出,使得冷却空腔3与外界连通,再将传动圆管4取出,对冷却空腔3和传动圆管4进行有效清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