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动力装置及其动力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147441发布日期:2019-11-15 23:41阅读:537来源:国知局
浮力动力装置及其动力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电装置,尤其涉及浮力动力装置及其动力方法。



背景技术:

按,一般马达的用途相当广泛,常见于工业运用或制造工厂。而马达动力,由电力转换成机械能,换言之,必须有电源的场合的情况下,才能让马达启动,以续行其他机构的作动,来完成作业的目的。

若在无电源之下,则马达无法输出动力,更遑论可启动其他机构的作动及相关作业。

因此,实有需要开发出无须电源的动力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缘此,本发明人乃穷尽心思发明出一种浮力动力装置及其动力方法,故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无须电能的一种浮力动力装置及其动力方法;本发明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具环保节能的一种浮力动力装置及其动力方法。

本发明为达上述目的,运用了如下技术手段:

关于本发明一种浮力动力装置,包含有:一储槽,设有密闭式的槽体,且该储槽填充有液体及气体并形成有一液体区域及一气体区域,其中液体区域在该槽体内的下方,而该气体区域则在该槽体内的上方,两区域呈现压力平衡;一旋转机构,接设于该储槽内部,且设有二转轴分别接设于该储槽的上方处、下方处,又各转轴分别设有二组上下齿轮,且各上下齿轮之间分别套接一链条;一浮力推动单元,设有数个浮罩,且各浮罩得接设于该二链条之间;一气压供给单元,从外部延伸至少一输气管且得穿伸该液体区域、气体区域后,该输气管所设一循环出气口得位于该储槽底部的浮罩内,并在相对于气体区域的位置设有一循环进气口;通过从该输气管灌入一些气体后,打破该液体区域、气体区域两者的平衡,让气体可以在该输气管内循环进出,且循环地对该浮罩充气并产生浮力来推动旋转机构,并以一动力输出轴作动力输出,如此可免用电力,提供相当于马达的用途。

上述该浮罩设为长条形状的中空角锥,藉以降低液体阻力,并增进气体浮力。

上述该旋转机构、浮罩均设为塑胶材质,藉以降低重力阻力,并增进气体浮力。

上述该循环出气口、循环进气口之间设有一逆止阀。

关于本发明一种浮力动力方法,包含有:一建置储槽步骤,在一储槽填充有液体及气体,据以形成有一液体区域及一气体区域,其中液体区域在下,气体区域在上,两区域呈现压力平衡;一建置旋转机构步骤,建置一旋转机构并沉入于该储槽内,且设二转轴分别接设于该储槽的上方处、下方处,并以二链条套接各转轴所设二组上下齿轮之间,有其中一转轴得延伸至设置于该储槽外部;及一建置浮力推动步骤,设有数个浮罩并接设于该二链条之间;一建置气压供给步骤,从外部延伸至少一输气管且得穿伸该液体区域、气体区域后,该输气管所设一循环出气口得位于该储槽底部的浮罩内,并在相对于气体区域的位置设有一循环进气口;通过从该输气管灌入一些气体后,打破该液体区域、气体区域两者的平衡,让气体可以在该输气管内循环进出,且循环地对该浮罩充气并产生浮力来推动旋转机构,并以一动力输出轴作动力输出,如此可免用电力,提供相当于马达的用途。

本发明通过上述技术手段,可以达成如下功效:

1.本发明浮力动力装置,让密闭容器内的气体、液体等两者之间压力失衡下,让气体循环进出其输气管,并对部分浮罩充气并产生浮力,将浮罩所产生的浮力经由该旋转机构转换成动力,据以取代马达动力,且可免用电力的优点。

2.本发明通过储槽、旋转机构、浮力推动单元、气压供给单元等自成一浮力动力系统,无须使用电力,相当地环保节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浮力动力装置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浮力动力装置的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旋转机构的链条与浮力推动单元所设浮罩的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浮力推动单元所设浮罩经充气后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浮力动力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a:浮力动力装置;

1:储槽;

11:液体区域;

12:气体区域;

2:旋转机构;

21、21a:转轴;

22、22a:齿轮;

23:链条;

231:延伸杆;

3:动力输出轴;

4:浮力推动单元;

41:浮罩;

411:锥尖部;

5:气压供给单元;

50:进气阀;

51:输气管;

52:循环出气口;

53:循环进气口;

54:逆止阀;

b:浮力动力方法;

a、b、c、d: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者,本发明涉及一种浮力动力装置a,包含有:

一储槽1,设有密闭、立式的槽体,且该储槽1填充有液体及气体,进而形成液体区域11、气体区域12,其中液体区域11在下,气体区域12在上,且该液体区域11、气体区域12形成压力平衡。

一旋转机构2,接设于该储槽1内部,且设有二转轴21、21a分别接设于该储槽1的上方处、下方处,又各转轴21、21a分别设有二个齿轮22及二个齿轮22a,且该二个齿轮22、22a之间分别套接一链条23,且该二链条23的内侧得分别延伸出一延伸杆231;令该转轴21得延伸至设置于该储槽1外部,进行形成一动力输出轴3,该动力输出轴3可连接外部机构。

一浮力推动单元4,设有数个浮罩41,且各浮罩41得接设于该二链条23所延伸杆231之间(图1及图3),且各浮罩41均设为长条形状的中空角锥(图4),藉以承接较多气体,可降低液体阻力并增进其浮力。特别一提,该旋转机构2、浮罩41设为塑胶材质,藉以降低重力阻力,并提升该浮罩41的浮力作用。

一气压供给单元5,从外部延伸至少一输气管51且得穿伸该液体区域11、气体区域12后,该输气管51所设一循环出气口52得位于该储槽1底部的浮罩41内,并在相对于气体区域12的位置设有一循环进气口53。进一步,在该循环出气口52、循环进气口53之间设有一逆止阀54,该逆止阀54具有阻止该液体区域11内的液体进入该输气管51的作用。

通过上述元件构成本发明浮力动力装置a,其最主要在储槽1内架设该旋转机构2,且让该动力输出轴3延伸至外部机构。而该旋转机构2所设二链条23的内侧边之间则设有多个浮罩41,若该储槽1内的液体区域11、气体区域12两者压力呈现压力平衡时,则本发明浮力动力装置a完全不会致动,即该动力输出轴3不会旋转。

但,若从外部持续灌入一些气体于该气压供给单元5的进气阀50及其输气管51时,如图1及图2所示,因位于该输气管51末端的循环出气口52,会对位于该储槽1最底部的浮罩41内进行充气,则会打破储槽1内液体区域11、气体区域12两者的压力平衡,则位于该浮罩41因其锥尖部411朝上,如图4所示者,让位于其内的气体所产生的浮力可以推动该旋转机构2进行持续、循环旋转时,便可中断外部灌入气体于该进气阀50的作业。

本发明浮力动力装置a可持续作动的原理为:该浮罩41移到储槽1上方处的另外一边时就呈现倒立状时,即锥尖部411朝下,如此浮罩41内的气体就会被散逸出至该气体区域12内,并挤压该气体区域12的一些气体从该循环进气口53进入该输气管51,最后再从该循环出气口52进入于另一个浮罩41内,如图2所示,则该浮罩41又产生了浮力作用,如此循环不已,便可以浮罩41的浮力循环推动该旋转机构2,并让该动力输出轴3进行旋转,并作动力输出。待本发明浮力动力装置a的动力快要耗尽前,则可再从外部持续灌入一些气体于该储槽1内的输气管51。

另,本发明浮力动力装置a所设旋转机构2(转轴、齿轮、链条及其他连结元件)、浮罩41均设为塑胶材质,如此可以降低重力阻力,让浮罩41所产生的浮力还可轻易推动该旋转机构2;又该浮罩41的形状设为长条形状的中空角锥,也可以降低该旋转机构的旋转阻力,并容纳较多的气体,进而可产生较大的浮力及动力。

归纳上述浮力动力装置a,可得本发明浮力动力方法b,如图5所示,其包含有:一建置储槽步骤a,在一储槽1填充有液体、气体,进而形成一液体区域11、一气体区域12;一建置旋转机构步骤b,建置一旋转机构2并沉入于该储槽1内,且设二转轴21、21a分别接设于该储槽1的上方处、下方处,并以二链条23套接各转轴21、21a所设二组上下齿轮22、22a之间,有其中一转轴21得延伸至设置于该储槽1外部形成一动力输出轴3;一建置浮力推动步骤c,设有数个浮罩41并接设于该二链条23之间;一建置气压供给步骤d,从外部延伸至少一输气管51且得穿伸该液体区域11、气体区域12后,该输气管51所设一循环出气口52得位于该储槽1底部的浮罩41内,并在相对于气体区域13的位置设有一循环进气口53;通过从该输气管灌入一些气体后,打破该液体区域、气体区域两者的压力平衡,便能启动该浮力动力装置,提供相同于马达动力的用途。

综上所述各实施例,本发明涉及一种浮力动力装置及其动力方法,最主要通过储槽、旋转机构、浮力推动单元、气压供给单元等自成一动力系统,而不须使用电力,相当具环保节能的效果。

需说明,以上所述乃是本案的具体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若依本案的构想所作的改变,其所产生的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说明书及附图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案的范围内,合予陈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