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组合式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58550发布日期:2018-09-18 17:32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组合式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是一种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石油的新能源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它采用单一蓄电池作为蓄能动力源,通过电池向电动机提供电能,驱动电机运转,从而推动汽车行驶。但是蓄电池的充电需要有电力供应的地方才能够充电,而一些蓄电池单位重量储存的能量太少,传统的新能源汽车采用充电桩进行充电,由于目前新能源纯电动汽车没形成经济规模,充电桩安装不完善,限制行驶距离,驾驶行程超过一定距离时,蓄电池电量耗尽将影响行驶,车载蓄电池需要充电桩进行充电以补充电能进行续航行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组合式充电装置,它可以代替传统充电桩为新能源汽车车载蓄电池进行持续充电。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能源汽车组合式充电装置,其组成包括电动补风机、逆止阀一、逆止阀二、转速识别传感器、启动电机、电磁离合器、增速器一、磁力发电机一、磁力发电机二、增速器二、太阳能电池板、稳流器、发电机调节器一、发电机调节器二、充电机一、大容量储电电池、充电机二、若干个集风轮总成及若干个风壳体;

每个所述的集风轮总成均包括集风轮和轴承支座体,所述的若干个风壳体安装在新能源汽车车体的顶部和/或底部,每个所述的风壳体内均设置有一个集风轮总成,每个风壳体上均设置有渐变型风道、引风口、补风口及排风口,所述的排风口端部安装有逆止阀二,所述的补风口端部通过逆止阀一与电动补风机连接,所述的渐变型风道的孔径由内至外逐渐增大设置,渐变型风道的大孔径端朝向所述的新能源汽车车体前进方向,渐变型风道的小孔径端与风壳体的引风口端部重合,所述的集风轮的集风输出轴一端转动穿出风壳体以及轴承支座体并带动增速器一转动,所述的轴承支座体设置在风壳体外部并与新能源汽车车体固定连接,所述的转速识别传感器设置在集风输出轴外壁设有的凹坑及轴承支座体内壁设有的凹槽内,转速识别传感器分别与电磁离合器和电动补风机电连接,集风输出轴所述的一端通过电磁离合器与启动电机连接,所述的增速器一的输出轴与磁力发电机一连接,所述的大容量储电电池安装在新能源汽车车体底部,大容量储电电池在工作状态下分别为电动补风机、转速识别传感器、启动电机及电磁离合器进行供电,同时大容量储电电池通过充电机二为车载蓄电池进行充电补充电能,车载蓄电池为新能源汽车电动机供电,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动机带动行驶轴转动驱动轮系行驶,所述的行驶轴通过增速器二与磁力发电机二的输入轴连接,使磁力发电机二在行驶过程中不断进行发电,所述的磁力发电机一通过发电机调节器一与太阳能电池板电连接,所述的磁力发电机二通过发电机调节器二与太阳能电池板电连接,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通过稳流器与充电机一电连接,所述的充电机一与大容量储电电池电连接,所述的大容量储电电池通过充电机二与车载蓄电池电连接。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汽车行驶轴转动的动能、电动补风机辅助利用风能等发电对大容量储电电池充电,通过大容量储电电池为车载蓄电池充电补充电能,可以有效的、持续的、循环的为车载蓄电池电力驱动提供电能以延长行驶驱动里程,节约能源,无需燃料供给,产生的电能大于消耗的电能,也不会产生辐射或空气污染,可代替传统充电桩,为一种节能、减排、环保的、新能源汽车组合式充电装置,适用于各种复杂行驶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集风轮总成轴测图;

图2为逆止阀、补风机、风壳体及集风轮总成装配的外部轴测图;

图3为逆止阀、补风机、风壳体及集风轮总成装配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4为风壳体安装在新能源汽车车体位置示意图;

图5为大容量蓄电电池供电及信号反馈控制原理图;

图6为集风轮发电原理示意图;

图7为新能源汽车行驶轴发电原理示意图;

图8为新能源汽车组合式充电原理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新能源汽车组合式充电装置总示意图。

上述图中各零部件名称及标号如下:

集风叶片1、集风轮板2、轴承支座体3、集风输出轴4、电动补风机5、逆止阀一6、逆止阀二7、风壳体8、渐变型风道8-1、引风口8-2、补风口8-3、排风口8-4、新能源汽车车体9、车载蓄电池10、转速识别传感器11、启动电机12、电磁离合器13、新能源汽车电动机14、增速器一15、增速器一15的输出轴16、磁力发电机一17、磁力发电机二18、行驶轴19、磁力发电机二18的输入轴20、增速器二21、太阳能电池板22、稳流器23、发电机调节器一24、发电机调节器二25、充电机一26、大容量储电电池27、充电机二28、集风轮29。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披露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组合式充电装置,其组成包括电动补风机5、逆止阀一6、逆止阀二7、转速识别传感器11、启动电机12、电磁离合器13、增速器一15、磁力发电机一17、磁力发电机二18、增速器二21、太阳能电池板22、稳流器23、发电机调节器一24、发电机调节器二25、充电机一26、大容量储电电池27、充电机二28、若干个集风轮总成及若干个风壳体8;

每个所述的集风轮总成均包括集风轮29和轴承支座体3,所述的若干个风壳体8安装在新能源汽车车体9的顶部和/或底部,每个所述的风壳体8内均设置有一个集风轮总成,每个风壳体8上均设置有渐变型风道8-1、引风口8-2、补风口8-3及排风口8-4,所述的排风口8-4端部安装有逆止阀二7,所述的补风口8-3端部通过逆止阀一6与电动补风机5连接,所述的渐变型风道8-1的孔径由内至外逐渐增大设置,渐变型风道8-1的大孔径端朝向所述的新能源汽车车体9前进方向,渐变型风道8-1的小孔径端与风壳体8的引风口8-2端部重合,所述的集风轮29的集风输出轴4一端转动穿出风壳体8以及轴承支座体3(轴承支座体3起到对集风输出轴4支撑作用,轴承支座体3内部设置有转动轴承,在工作过程中集风输出轴4转动起到减少转动阻力,减少转动摩擦的作用)并带动增速器一15转动,所述的轴承支座体3设置在风壳体8外部并与新能源汽车车体9固定连接,所述的转速识别传感器11设置在集风输出轴4外壁设有的凹坑及轴承支座体3内壁设有的凹槽内,转速识别传感器11分别与电磁离合器13和电动补风机5电连接,集风输出轴4所述的一端通过电磁离合器13与启动电机12连接,所述的增速器一15的输出轴16与磁力发电机一17连接,所述的大容量储电电池27安装在新能源汽车车体9底部,大容量储电电池27在工作状态下分别为电动补风机5、转速识别传感器11、启动电机12及电磁离合器13进行供电,同时大容量储电电池27通过充电机二28为车载蓄电池10进行充电补充电能,车载蓄电池10为新能源汽车电动机14供电,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动机14带动行驶轴19转动驱动轮系行驶,所述的行驶轴19通过增速器二21与磁力发电机二18的输入轴20连接,使磁力发电机二18在行驶过程中不断进行发电,

所述的磁力发电机一17通过发电机调节器一24与太阳能电池板22电连接,所述的磁力发电机二18通过发电机调节器二25与太阳能电池板22电连接,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22通过稳流器23与充电机一26电连接,所述的充电机一26与大容量储电电池27电连接,所述的大容量储电电池27通过充电机二28与车载蓄电池10电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的渐变型风道8-1的大孔径端朝向新能源汽车车体9前进方向设置,充分利用行驶风阻。新能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形成风阻,在风阻作用下,集风轮29转动带动集风输出轴4转动发电,集风输出轴4连接在增速器一15上,通过增加转速带动增速器一15的输出轴16转动,增速器一15的输出轴16连接在磁力发电机一17上,磁力发电机一17正常工作输出发电电流。

在新能源汽车正常行驶状态下,新能源汽车电动机14带动行驶轴19驱动轮系行驶,同时行驶轴19通过增速器二21增速,增速器二21与磁力发电机二18的输入轴20连接,使磁力发电机二18在行驶过程中不断进行发电。

风壳体8上设置有引风口8-2,经渐变型风道8-1增速的气流通过引风口8-2流入,在风壳体8上设置有排风口8-4,通过集风轮总成的风经排风口8-4排出,在排风口8-4端部设置逆止阀二7,使排风单项流出。为弥补风力发电不足,影响集风轮总成发电效率,在风壳体8上设置有补风口8-3,电动补风机5产生的风力通过逆止阀一6单向流入风壳体8内使气流通过流入带动集风叶片1转动,从而使集风输出轴4转动发电。电动补风机5在新能源汽车静止行驶状态及低风转速状态下,通过室外空气流动风能与电动补风机5产生的风能使集风输出轴4转动输出产生的电能大于电动补风机5工作消耗的电能。

为克服启动阻力,确保集风轮29稳定启动及在低风环境下输出发电,在集风输出轴4上方设置有转速识别传感器11,通过转速识别传感器11对转动速度及启动速度进行信号反馈,控制电磁离合器13进行吸合,通过启动电机12带动集风输出轴4转动,当转动速度达到额定发电量时,电磁离合器13分离,当集风输出轴4转动输出低转速时通过转速识别传感器11进行信号反馈,启动电动补风机5产生的风能辅助发电,电动补风机5循环持续通过转速识别传感器11反馈进行工作辅助发电。

磁力发电机一17和磁力发电机二18分别通过发电机调节器一24及发电机调节器二25使发电机输出稳定合理的电压及电流,通过太阳能电池板22经过稳流器23使其输出稳定的电压及电流,并通过充电机一26,,源源不断的为大容量储电电池27进行充电。大容量储电电池27通过充电机二28持续的为车载蓄电池10补充电能,为新能源汽车正常转动行驶提供充足的电力,可代替充电桩进行充电。

具体实施方式二: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是对具体实施方式一作出的进一步说明,每个所述的集风轮29均包括集风输出轴4、两个集风轮板2及若干个集风叶片1;

所述的集风轮板2均为圆形板,两个集风轮板2正对设置,所述的集风输出轴4另一端固定穿过其中一个所述的集风轮板2上设有的中心孔并与另一个集风轮板2中心固定连接,两个集风轮板2之间的外边缘处环形均布固定有若干个集风叶片1(若干个集风叶片1与两个集风轮板2组成一体式结构)。

工作原理:

新能源汽车正常行驶时,由车载蓄电池10为新能源汽车电动机14转动提供电力,经行驶轴19驱动汽车轮系行驶,车辆在行驶中利用风力发电,同时在太阳光照条件下充分利用太阳能发电,行驶过程中利用行驶轴19转动发电,通过组合发电方式环保能源,将电能集中储存在大容量储电电池27内,大容量储电电池27通过充电机二28不断为车载蓄电池10提供充足电能,不断循环充电。在排风口8-4端部安装有逆止阀二7,在补风口8-3端部安装逆止阀一6(又称止回阀、单向阀),只允许流体按规定方向流动,而不允许流体反向流动,并且在运行中开启与关闭都是自动的,当流体按规定方向流动时,阀芯在流体作用下自动开启,当流体逆流时自动关闭,截断流体通道,可以有效防止汽车在倒车行驶过程中集风轮29反转形成对流,影响发电,同时防止气流向电动补风机5方向流入,影响发电效率。根据风力发电原理,利用集风轮29旋转,再通过增速器一15将旋转的速度提升,促进磁力发电机一17发电充分利用风能,将风能转换成机械能,将机械能再转换成电能,实现发电。通过风力旋转发电,随着风力越来越强,输出功率不断增大,当风力达到额定风速时,磁力发电机一17才会输出额定功率。利用太阳能发电原理,使用太阳能电池板22,利用半导体材料的光电效应,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为增加风力,提高集风轮29转动速度,设置渐变型风道8-1,正常工作状态下,风从入风口流入带动集风轮29顺时针方向旋转,风从排风口8-4排出。为保证输出额定功率稳定配合两个磁力发电机(即磁力发电机一17和磁力发电机二18)进行发电,两个磁力发电机输出端连接有两个发电机调节器(即发电机调节器一24和发电机调节器二25),使两个磁力发电机在不同转速条件下,输出电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可避免车内电器设备损坏和大容量储电电池27的过充电而过早老化,通过发电,大容量储电电池27可有效的、持续的、循环的为车载蓄电池10(为蓄电池)电力驱动提供电能以延长行驶驱动里程,节约能源,无需燃料供给,也不会产生辐射或空气污染,可代替传统充电桩,同时还适用于各种复杂行驶环境,实现自发电功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