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水、灌溉(调洪)、发电的山地丘陵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43726发布日期:2018-11-24 10:41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符合蓝色粮仓创新行动计划,是在山地丘陵内部开挖蓄水隧道、不占用地表土地的开发方案,是用来提高地下水资源总量、灌溉(调洪)、发电的综合利用方案。

背景技术

中国水资源现状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存在着巨大的矛盾。中国水资源量占世界的6%,但是支撑世界人口的21%。国家不仅重视而且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水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但是中国水资源的现状面临以下几个现实问题。

从空间分布来说,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地区差异非常明显。从总体国土来说,50%的国土面积降雨量小于400毫米;从空间来说,南方多、北方少,东边多、西边少;从耕地与水资源分布关系来说,南方地区耕地占全国的35%多、水资源占8成,北方地区耕地占全国的占65%、水资源占2成。

从时间分布来说,我国的水资源分布也不均衡,受季节影响明显。有大半的水是以汛期形式出现的,旱季会非常旱,雨季又会造成洪涝灾害。

从水利工程来说,国家的水利工程建设还需要继续加强。我们国家水库调整能力是0.17,是美国的一半。但是我们国家的人口压力和防洪压力是美国的几倍。

水资源的需求几乎涉及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如工业、农业、建筑业、居民生活等,严重的缺水问题导致我国城镇现代化建设进程、gdp的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受到了限制。2016年全国总用水量6040.2亿m3。其中,生活用水占总用水量的13.6%;工业用水占21.6%;农业用水占62.4%;人工生态环境补水(仅包括人为措施供给的城镇环境用水和部分河湖、湿地补水)占2.4%。

从水污染来说,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其他废弃物进入江河湖海等水体,超过水体自净能力所造成的污染。这会导致水体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到水的利用价值,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一种蓄水、灌溉(调洪)、发电的山地丘陵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为提高水资源总量、高效开发利用水资源,本发明提出了山地丘陵地区蓄水、灌溉(调洪、水产养殖或旅游开发)、发电的水资源综合性开发利用方案。本发明从空间、时间、农业生产、环境绿化、用水结构、供水结构等方面高效开发利用水资源,有利于提高我国水资源的储量,有利于水资源时空分布趋向合理、缓解水资源利用结构压力、提高水污染治理水平,更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提高人们生活与生存的空间质量。

一种蓄水、灌溉(调洪)、发电的山地丘陵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是基于山地丘陵的、在山地丘陵内部蓄水、不占用地表土地的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方案,对水资源构成并无特殊要求,针对具体地区的山地丘陵需要根据其所处的纬度、地质、地形、地貌、降水量、蓄水量等采取相应的设计、施工、调控和维护方案。

一种蓄水、灌溉(调洪)、发电的山地丘陵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包括地漏系统、蓄水系统、灌溉(调洪)系统、水管管道、水坝水闸、发电系统、电力电缆、通讯电缆及总控系统。

设计所述蓄水系统的原理,是结合现有科学技术、生产技术的基础上借鉴了新疆沙漠地区的暗河。所述蓄水系统不仅不破坏地表植被,所述蓄水系统还可以避免占用地表土地、避免因光照造成蓄水快速蒸发而流失、避免造成水土流失。

所述地漏系统设计、放置在蓄水隧道上方,所述地漏系统包括雨水口、水篦子、雨水,所述雨水口开挖设置在山地丘陵的地表收集降水,所述水篦子放置在雨水口上,所述雨水井设置在山地丘陵内部连接雨水口与蓄水系统。

所述地漏系统设置开挖在山地丘陵的地表,所述地漏系统开挖在隧道上方,所述地漏系统围绕山地丘陵呈圆周状分布,所述地漏系统依山地丘陵地势分层次呈梯级设置。

所述雨水口是降水进入蓄水系统的通道,所述雨水口因山地丘陵的地质、地形、地貌开挖建设有n个(n≧2),开挖地漏系统,所述雨水口的形状并不限于长方形、圆形、椭圆形等。

所述雨水口设计开挖在山地丘陵的地表面,所述雨水口方便降水或地表水进入蓄水系统,或者所述雨水口方便蓄水系统的蓄水与自然界大气系统循环流通。

所述水篦子放置在雨水口上方的地表位置,所述水篦子方便降水进入雨水口、格挡杂物、保证蓄水系统的水与大气系统循环流通。所述水篦子需要考虑到水土流水、地表绿化等问题,为景观需要所述水篦子也可以制作一定的造型。

所述雨水井连接雨水口与蓄水隧道,所述雨水井方便降水或地表水进入蓄水系统,或者所述雨水井方便蓄水系统的蓄水与自然界大气系统循环流通。

所述地漏系统是降水时降水进入蓄水隧道的通路,所述地漏系统是非降水时间蓄水系统所蓄的水参与大气循环的通路。所述地漏系统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总量,而且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大气湿度、减轻雾霾、减少沙尘天气。

所述蓄水系统包括蓄水隧道组、水坝水闸、蓄水水管管道、水监测监控系统、电力电缆、通讯电缆。所述蓄水系统接受并存储经由地漏系统而入的降水、水坝拦截的经由山溪山涧蓄积的降水。

所述蓄水隧道组由n个(n≧2)围绕山地丘陵贯通、呈阶梯状分布的、相互连通的蓄水隧道组成。所述蓄水隧道开挖在山地丘陵内部、与地表保持一定距离、不占用地表土地,不破坏地表自然地理环境,保证地面植物、动物等自然生命的正常运转。所述蓄水隧道通过雨水井与地漏系统连接。

全国区域内蓄水隧道的形状、构造样式、施工技术、蓄水量并不能统一标准。开挖多少蓄水隧道,由该山地丘陵的高度、地质、地形、地貌决定;开挖蓄水隧道,可以是圆弧形、方形、椭圆形等,具体开挖技术依山地丘陵地形、地质而确定;开挖蓄水隧道,隧道的外径、高度、深度依据具体的山地丘陵而确定;开挖蓄水隧道是否采用防冻保暖技术依据山地丘陵所在区域、纬度而确定,是否采用防渗技术、加固技术依据山地丘陵的地质条件、地理构造条件而确定。

所述蓄水系统依据该山地丘陵地区的山溪山涧的深度、山溪山涧的形状、蓄水量,结合蓄水隧道的深度、蓄水量、降水量等综合条件,设置有多个水坝水闸。水坝水闸与蓄水隧道浑然一体,成为蓄水隧道的一部分,既帮助蓄水隧道存储降水,又可以根据需要释放蓄水。

所述水坝水闸是蓄水隧道的拦水坝、灌溉(调洪)系统工作开关的管控枢纽,是水轮发电机的空间。所述水坝水闸是山溪山涧蓄积的降水进入蓄水系统的通道,所述水坝水闸是蓄水系统的蓄水由地势高的蓄水隧道向地势低的蓄水隧道流通的通道;所述水坝水闸是蓄水系统的蓄水经由水管管道进入进入灌溉(调洪)系统的开关枢纽。

设计、开挖水坝,必须在考虑山地丘陵地质、地形、地貌和自然界动植物等条件的基础上设计、施工水坝的形状、高度、厚度,也要考虑到水轮发电机组的设置问题,安装符合上述条件的水闸。相应的水坝的高度、厚度、形状可以依据具体的山地丘陵所在的区域、蓄水量的大小、具体山地丘陵的地形、具体山地丘陵的地质等条件设计施工,不能形成统一的全国标准。

所述水管管道是地势高的蓄水隧道的蓄水向地势低的蓄水隧道流动的通道,所述水管管道是蓄水系统的蓄水进入灌溉(调洪)系统的通道,所述水管管道是蓄水系统的蓄水灌溉(调洪)的水流通道,所述水管管道也是放置水管管道发电机的空间。

所述水管管道的外径可以根据蓄水隧道的蓄水量、该山地丘陵所在区域的降水量、该山地丘陵的地质、该山地丘陵的地形、该山地丘陵的地貌和该山地丘陵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等条件综合设计并科学施工;同时,相应考虑到在水管管道中安装水力发电机组问题。

设计、开挖水坝水闸、水管管道,需要考虑到水力发电机组维护维修问题,预留一定的工作空间,安装相应的阀门开关。

所述水监测监控系统监测监控蓄水隧道内蓄水的水位、蓄水量、水质、水压等,所述水监测监控系统通过电力电缆、通讯电缆连接到总控系统,所述水监测监控系统在总控系统的控制下或电力控制水坝水闸,或人力控制水坝水闸,实现释放蓄水、水污染治理等需要。

所述水监测监控系统利用相关科学仪器监控蓄水量、调控蓄水、监测监控水质,一方面监控蓄水隧道里蓄水的水质、水压,避免因不可预知的因素造成蓄水变质,避免影响到生活、生产、生命安全,避免蓄水变质影响自然环境、地理环境;另一方面监测监控水质水位、蓄水量,可以实时控制蓄水量,调节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节水、调节用水科学用水。

所述电力电缆、通讯电缆,是蓄水系统、发电系统、灌溉(调洪)系统、水管管道、水坝水闸等枢纽联系的通路;设计安装电力电缆、通讯电缆,也可以调控水闸的开启、发电机组的工作、灌溉控制、大气监测、环境监测,也可以预警相应自然灾害的发生等,而且可以将监测到的数据传输到总控系统,报警、提醒工作人员。

所述发电系统在蓄水系统蓄水时向蓄水系统提供电力,所述发电系统向地漏系统、灌溉(调洪)系统、水坝水闸、水管管道、总控系统的各个器件提供电力,所述发电系统将富余的电力通过电力电缆经由电力调控系统向外输送电力。

所述发电系统一部分是蓄水系统的水由高向低流动时将势能转化为电能的水力发电系统,另一部分是设置在山地丘陵的风能发电系统、太阳能发电系统。

所述太阳能发电系统或风能发电系统依据该山地丘陵的地质、地形、所在区域设置,所述太阳能发电系统或风能发电系统通过电力电缆、通讯电缆连接到总控系统。

所述水力发电系统,包括蓄水隧道组蓄水隧道之间的水管管道发电系统、山溪山涧位置的水坝发电系统两种情形;所述水管管道发电系统采用管道发电机,所述水坝发电系统采用水轮发电机机;所述水力发电系统通过电力电缆、通讯电缆连接到总控系统。

所述水管管道发电系统、水坝发电系统,是否采用防沙、保温、防渗等相关措施,依据山地丘陵所在地质、地形、纬度、地貌等相关因素确定,限于篇幅并不具体阐述。

限于篇幅并不具体阐述相关水轮发电机机组的工作原理、制造技术、应用。

所述灌溉(调洪)系统的功能是灌溉或调控洪峰,所述灌溉(调洪)系统利用水自流的特点在总控系统的控制下由高向低自主实现灌溉,或根据洪峰过境的流速、流量要求在总控系统的控制下向江河湖泊释放蓄水实现调洪。

所述灌溉(调洪)系统用作灌溉时为山地丘陵灌溉系统,所述灌溉系统实现节水调控水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绿化环境。

所述山地丘陵灌溉系统,包括蓄水隧道、灌溉水管管道、水坝水闸、浇灌(滴灌或喷灌)系统、电力电缆、通讯电缆等;所述蓄水隧道的蓄水经过灌溉水管管道自流到浇灌(滴灌或喷灌)系统,所述浇灌(滴灌或喷灌)系统向田地中的农作物、林地中的树木、绿化带中的绿化植物供水。

所述浇灌(滴灌或喷灌)系统主要是针对山地丘陵周围的田地、树林、绿化带等,也包括向工业生产用水、居民生活用水、水污染的防治等提供支撑。限于篇幅,主要举例说明向田地农作物进行灌溉的节水控制系统。

所述浇灌(滴灌或喷灌)系统,包括灌溉水管管道、管道控制阀门、浇灌(滴灌或喷灌)系统;所述浇灌(滴灌或喷灌)系统,依据实际需要设置灌溉水管管道的路线、数量;所述浇灌(滴灌或喷灌)系统,依据实际需要设置阀门的数量、位置。

所述蓄水隧道组地势高的蓄水隧道的蓄水经过水坝水闸或灌溉水管管道流入地势低的蓄水隧道,所述蓄水隧道的蓄水沿铺设的灌溉水管管道流向相应农田。根据农田大小、位置和所选择的滴灌、设置一定的开关阀门,并预留一定的水管接口,方便灌溉系统打开。根据水由高向低流动的特点,所述浇灌(滴灌或喷灌)系统基本不需要使用电力、蓄力、人力搬运水,在总控系统的调控下基本实现自主灌溉。

所述浇灌(滴灌或喷灌)系统可以选择人力、电力开关控制,根据干旱程度、农作物需要浇灌的水量等因素采用节水措施,避免漫灌、等现象发生,不仅有利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保证农业生产不减产却提高产量。

所述灌溉(调洪)系统用作调洪时为山地丘陵调洪系统,所述山地丘陵调洪系统调控降水流向江河湖泊的流量、流速、时间,在江河湖泊的水位较低、洪峰流量较低、洪峰流速较小等符合安全标准时,所述总控系统发出指令打开蓄水系统的水坝水闸或山地丘陵调洪水管管道向江河湖泊释放蓄水隧道的蓄水。对我国汛期抗洪来说,实现降低洪峰流速、降低洪峰流量、调控降水流入江河湖泊的时间,可以减轻防洪抗汛的压力避免出现大的洪峰灾害,还可以在总控系统的调控下调降江河湖泊的水位、水量、流量。

所述山地丘陵调洪系统,包括蓄水隧道组、山地丘陵调洪水管管道、水坝水闸、电力电缆、通讯电缆等。

所述山地丘陵调洪系统,其原理是降水时将水储蓄在山地丘陵的蓄水隧道内,延缓降水流入江河湖泊的时间,降低降水流入江河湖泊的水量,根据需要由总控系统调控山地丘陵的蓄水流入江河湖泊的时间、流量、柳速;在蓄水向大江大河流动的过程中,依据势能转换为动能的原理利用发电机组发电,富足的电力通过国家电网向用电用户提供电力产生效益。

所述总控系统是调节与控制地漏系统、蓄水系统、灌溉(调洪)系统、水管管道、水坝水闸、发电系统、电力电缆、通讯电缆等各个系统、各个部件正常运行运转的总枢纽,是工作人员工作、生活的地方;所述总控系统包括电力控制系统、总控制室、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生活宿舍。所述总控系统通过电力电缆、通讯电缆调控蓄水系统、灌溉(调洪)系统、发电系统、水管管道、水坝水闸。

所述总控系统接收国家电网的电力或利用发电系统的电力控制整个系统,保证蓄水系统、灌溉(调洪)系统、发电系统、水管管道、水坝水闸正常运转运行,所述总控系统调控发电系统发出的电力向国家电网输送,所述总控系统接收发电系统的电力控制整个系统保证蓄水系统、灌溉(调洪)系统、水管管道、水坝水闸正常运转运行。

所述总控系统,通过电力电缆、通讯电缆等对整个山地丘陵的蓄水、发电、灌溉(调洪)系统,比如:水监测监控系统、发电机组、水坝、水闸、水管管道、灌溉系统、电力输出系统、系统总成、警报系统、监控系统,进行统一监测、监控、调控、维护、维修,其用途是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转,并在特殊情形下进行人力干预。

所述电力调控系统,一方面该山地丘陵开发系统发出来的电,供应相应该山地丘陵系统相关电子电力元器件、监测监控工作器件、系统总控工作室,以及工作人员生活、生产、工作用电;另一方面,除供应该山地丘陵附近居民用电之外,可并入国家电网产生相应效益。

所述电力调控系统,与水监测监控系统、发电机组、水坝、水闸、水管管道、灌溉系统、电力输出系统、系统总成、警报系统、监控系统等相连接,通过电力电缆、通讯电缆等对整个山地丘陵蓄水、发电、灌溉(调洪)系统进行供应电力。

所述电力调控系统,调节控制水力发电系统、太阳能发电系统或风能发电系统发出的电向该山地丘陵开发系统供电,或向国家电网并网对外输出电力获得收益维持该山地丘陵开发系统的维护开发费用、人员工作生活费用。

所述电力电缆、通讯电缆连接蓄水系统、发电系统、灌溉(调洪)系统、水管管道、水坝水闸、总控系统,所述电力电缆、通讯电缆连接蓄水系统、发电系统、灌溉(调洪)系统、水管管道、水坝水闸、总控系统的内部各个组件,所述电力电缆、通讯电缆是总控系统控制蓄水系统、发电系统、灌溉(调洪)系统、水管管道、水坝水闸各个部件的电力通路、电讯通路。

限于篇幅,其它如电力的输入输出、电力调控系统、相关电力工作器件的电力供电、系统总控供电、工作人员工作生活用电、电力电缆、通讯电缆,本文不再具体阐述。

一种蓄水、灌溉(调洪)、发电的山地丘陵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对国家、民族来说,其最大优势与最大效益不仅仅是环境绿化、水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将蓄水放置在山地丘陵内部,从根本上避免使用地表土地、耕地、林地、绿化用地大大节约了土地,提高了可耕地、林地、绿化用地面积,还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更通过发电系统产生巨大的收益。

一种蓄水、灌溉(调洪)、发电的山地丘陵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对于提高水资源总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供水工程情况及实际使用量、水环境质量、生产需水、生态环境需水、总需水量、水资源优化配置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一种蓄水、灌溉(调洪)、发电的山地丘陵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其本质特征是蓄水系统开挖设置在山地丘陵体内、不占用地表土地、不破坏该山地丘陵地区自然地理外貌,而且可以利用水位差将位能转变成机械能、再转变成电能,或者更进一步地水产养殖、灌溉、防洪或开发旅游,对我国北方地区、南方地区来说还具有各自不同的优势。

对北方少雨易干旱地区可以带来诸多益处:一方面可以储存降水,不仅储存了一定的水资源,避免降水后雨水很快就流入河、江或湖泊很快就流失,对生活、生产、农业生产、水污染治理具有巨大的益处;另一方面可以改善该区域的地表湿度、减少了沙尘、清除了雾霾,还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疾病、极端干旱、洪水等影响该地区的气候。

对南方多水易受洪峰自然灾害影响的地区来说可以带来诸多调洪益处:一方面储存降水,调控降水流入江河湖泊的时间,调控降水流入江河湖泊的流量,减少了降水流入江河造成巨大洪峰,减少洪水对工农业生产和生命安全的威胁;另一方面可以在江河断流或水流量小的情形下将储存的水流入江河。

需要说明的是:一种蓄水、灌溉(调洪)、发电的山地丘陵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重点是蓄水隧道开挖在山地丘陵内部,不占用地表土地,不破坏山林、耕地等自然地理环境,具体到某一个地区的某个山地丘陵需要根据该山地丘陵的地质、地形、蓄水量等实际条件采用相应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水管管道发电系统、水坝发电系统、太阳能发电系统、风能发电系统、电力并网等相关技术业已成熟,是蓄水、发电、灌溉(调洪)系统方案的一部分,但是限于篇幅并不讨论具体的技术应用,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从空间来说,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某个区域,适用于南方、北方,适用于东部山岭、西部山区,适用于低山丘陵、高山严寒地区,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是广义的山地丘陵地区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的方案,并不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山地丘陵的实施方案,基于本发明的具体的山地丘陵地区的水资源高效开发方案的设计、施工方案、施工技术、维护技术、调控技术,比如具体的蓄水隧道的形状和深度,比如具体的蓄水隧道的数量,比如具体的蓄水隧道的设计施工技术,比如具体山地丘陵地区是否采用防水、是否采用保暖、是否采用除沙、是否采用防沙、是否采用防渗等,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一种蓄水、灌溉(调洪)、发电的山地丘陵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由于山地丘陵所处区域、地质、地形、蓄水总量等基本条件不相同,因此开发具体的山地丘陵时所需要的水力发电机、风能发电机、太阳能发电机、水坝、水闸、管道、监测监控器件的具体选择必须根据相应的情形选择相应的器件,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限于篇幅本发明并未就蓄水隧道用作养殖、蓄水用作工业生产用水、蓄水用作居民生活用水、蓄水用来防治水污染、蓄水用来补水等用途一一阐述,并不能说明本发明放弃上述用途的权利主张,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实用举例中并没有将风能发电系统、太阳能发电系统、电力调控系统等实用性进行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整体效果图

图2是局部放大图

图3是局部细节图

图4是蓄水局部放大图

图5是剖面图

图6是灌溉效果图

图7是实际山地丘陵整体效果图

图8是实际山地丘陵剖面图

图9是实际山地丘陵剖面图

图10是实际山地丘陵蓄水放大图

图11是实际山地丘陵蓄水剖面图

图12是地漏系统示意图

1,电力控制系统;2,电力电缆;3,总控系统;4,通讯电缆;5,灌溉系统;6,水管管道;7,发电系统;8,蓄水系统;9,山地丘陵调洪管道;10,地漏系统;11,蓄水管道之间的水管管道;12,水力发电系统;12-1、12-2、12-3、12-4、12-5、12-6、12-7、12-8,水轮发电机;13,绿化树;14,绿化草被;15,水监测监控系统;16,山地丘陵调洪水管管道;17,太阳能发电系统;18,蓄水隧道组;18-1、18-2、18-3、18-4、18-5、18-6、18-7、18-8,蓄水隧道;19,风能发电系统;20,需灌溉的土地;21,山溪山涧;22,水坝水闸;22-1、22-2、22-3,水坝水闸;23,水篦子;24,雨水口;25,雨水井。

具体实施方式举例

根据说明书,结合附图,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两种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是本发明作为蓄水、灌溉、发电的山地丘陵水资源开发利用系统,另一种是本发明作为蓄水、调洪、发电的山地丘陵水资源开发利用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发明作为蓄水、灌溉、发电的山地丘陵水资源开发利用系统。假设该山地丘陵处于山东沂蒙山区丘陵地带。

沂蒙山区位于中纬度区,属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降雨量受季风影响显著,年均降水量约815毫米。其特点表现为春、秋干旱严重,占降水量的60%集中在夏季;同时相对变率大,不稳定性强;河流为季节性,雨季时河流有水,非雨季长期干涸。

沂蒙山区农作物生产,尤其丘陵地带的作物,几乎是靠天吃饭,需要灌溉。

该山地丘陵海拔高度为800m。计划选择在15km、13km、11km、9km、7km、5km的周长处开挖蓄水隧道(18-1、18-2、18-3、18-4、18-5、18-6、18-7、18-8)6道,蓄水隧道(18-1、18-2、18-3、18-4、18-5、18-6、18-7、18-8)形状为正方体形,蓄水隧道(18-1、18-2、18-3、18-4、18-5、18-6、18-7、18-8)的截面为6*3m2、5*2m2、4*2m2、3*2m2、2*2m2、1*2m2,该山地丘陵蓄水隧道组(18)总蓄水量为:270000+130000+88000+54000+28000+1000=571000m

该山地丘陵共有8处山涧可以利用。结合该山地丘陵的山溪山涧(21)情形、蓄水管道数量、蓄水量,每处山涧上下共设立6处水坝水闸(22),总共设立48个水坝水闸(22),安装48个水轮发电机(12)组。

根据该山地丘陵地区的地质、地貌、地形条件,每隔40m设计、施工一处地漏系统(10),共需要设计施工1050个,每个滴漏系统1m2大小。

根据田地布置相应的灌溉管道,总管道30处;再分设支管道,在田地周边设置一定数量的管道接口,根据实际需要向田地进行滴灌、喷灌或人力运输水对农作物进行灌溉,保证农作物的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发明作为蓄水、发电、调洪山地丘陵系统使用,假设该山地丘陵处于重庆附近丘陵地带。

假设该山地丘陵高度1000m,周围15km、13km、11km、9km,可开挖4层蓄水隧道(18-1、18-2、18-3、18-4、18-5、18-6、18-7、18-8),每层蓄水隧道(18-1、18-2、18-3、18-4、18-5、18-6、18-7、18-8)6*5m2、5*4m2、4*3m2、4*2m2,计算后所得蓄水总量为:450000+260000+132000+72000=914000m3

这样,降水时每次可以蓄水,不仅可以减少洪峰高峰,而且可以减少硫量。

根据蓄水隧道(18-1、18-2、18-3、18-4、18-5、18-6、18-7、18-8)数和山溪山涧(21)数量,共可以设计16处水坝水闸(22),安装16台发电机组,每次排放蓄水量可以获得发电量。

降水后,洪峰减少,河流量较小,可以在用电高峰时排放出蓄水隧道(18-1、18-2、18-3、18-4、18-5、18-6、18-7、18-8)的蓄水,获得收益。

假设重庆地区沿长江共有1200座山地丘陵可以实施本发明,每处山地丘陵蓄水量均相同,每次降水可调节洪峰,流量,假如该山地丘陵的每一处开发系统蓄水量相当于具体实施方案一所计算的91万m,则重庆地区每一次降水可以调控的蓄水总量是10.9亿m,它不仅可以有效降低长江每年洪峰,减轻了长江沿岸民众受灾频率,而且可以为长江长期调控水流量提供了科学手段。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