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应型按需供液尿素泵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47251发布日期:2019-01-28 13:47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高适应型按需供液尿素泵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泵总成,具体涉及一种尿素泵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排放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柴油车需要加装scr系统,利用尿素中和氮氧化合物,以降低柴油车对环境的污染。由于介质具有腐蚀性,通过隔膜泵的方式隔离电机和介质。然而目前一般隔膜泵的膜片都是一张普通橡胶片,由于膜片需要经常往返运动拉伸,因此膜片容易出现裂纹,最终可能出现裂缝,导致隔膜泵无法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创新提供了一种能提高膜片泵使用寿命的高适应型按需供液尿素泵总成。

这种高适应型按需供液尿素泵总成包括有壳体,所述壳体内安装有压力传感器、节流阀、换向阀、电磁阀以及膜片泵,所述膜片泵包括有电机与膜片,所述电机与膜片传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的表面具有螺旋凸起。

所述膜片连接在传动轮上,所述传动轮中心设有偏心轴承,所述偏心轴承连接在电机的输出轴上。

所述传动轮的底部具有加强部,所述膜片的上端具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固定连接在加强部内。

所述壳体内安装有温度传感器与加热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加热器均与车端控制器连接。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适应型按需供液尿素泵总成,通过在膜片表面增加螺旋凸起,在膜片被拉伸的过程中进行一定补偿,从而保证膜片不易破裂,提高膜片泵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后视图;

图3为膜片泵的主视图;

图4为图3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膜片泵的仰视图;

图6为膜片的剖视图;

图7为膜片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与图2所述,这种高适应型按需供液尿素泵总成,包括有壳体、压力传感器4、节流阀、换向阀2、电磁阀6以及膜片泵5。其中膜片泵5包括有电机50与膜片53,电机50与膜片53传动连接,当电机50驱动膜片53往后运动时,打开一号止回阀,关闭二号止回阀,使液体进入空腔;当膜片53往前运动时,打开二号止回阀,并关闭一号止回阀,使腔内的液体泵出,如此往复。为了提高膜片53的使用寿命,如图7所示,膜片53的表面具有螺旋凸起530,螺旋凸起530能帮助膜片53被拉伸的过程中起到一定补偿作用(由于螺旋凸起为连续性的圆圈,因此其补偿效果更好,每一圈凸起能补偿一个环面,多圈能补偿全部膜片,而连续性又能保证螺旋凸起本身的补偿,就像一根弹簧一样具有可伸展性),从而保证膜片53不易破裂,提高膜片泵的使用寿命。

为了使电机能50够驱动膜片53上下移动,本发明的膜片53连接在传动轮51上,如图3-6所示,而在传动轮51中心设有偏心轴承52,该偏心轴承52连接在电机50的输出轴上。电机50的输出轴转动,通过偏心轴承52传动传动轮51做上下动作,而连接在传动轮51上的膜片53随之上下移动。为了使膜片53稳固地连接在传动轮51上,传动轮51的底部具有加强部54,膜片53的上端具有连接柱531,该连接柱531就固定连接在加强部54内(可以通过过盈连接或者螺纹连接的方式)。

本发明的采用换向阀加电磁阀的组合形式,实现反向排空性能;因膜片泵无法自己实现液路方向更换的特性,根据车端不同情况下的系统需求,当车辆工作时,尿素泵正向供油给scr系统,当车辆停止时,启动电磁阀驱动换向阀换向,电机继续工作,此时出液管吸液,进液管出液,回到尿素箱中,从而排空系统介质,实现产品的反向排空功能;压力可根据系统输入的pwm按需供液信号控制,控制电机转速,使尿素需求量和尿素供给量达到平衡,当车端需要更高的流量时,车端通过压力传感器4的变化,改变pwd按需供液的控制信号,提高电机转速提高流量,实现产品按需供液性能。

由于介质尿素的特性,需要尿素供应系统提供稳定的压力,流量,且需要针对尿素水溶液的特质,为防止尿素在低温下结冰,在壳体内安装有温度传感器与加热器1,温度传感器与加热器1均与车端控制器连接。采用加热器1与温度传感器的组合形式,实现尿素泵的低温加热功能;由于尿素水溶液在低温情况下会结冰的特性,因此根据不同的环境情况,选择开启或关闭加热器,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泵内温度是否到达系统设定温度,从而由车端提供加热器电压,启动加热模块,解冻尿素水溶液,实现产品的低温加热功能。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提高膜片泵使用寿命的高适应型按需供液尿素泵总成。这种高适应型按需供液尿素泵总成包括有壳体,所述壳体内安装有压力传感器、节流阀、换向阀、电磁阀以及膜片泵,所述膜片泵包括有电机与膜片,所述电机与膜片传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的表面具有螺旋凸起。按照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适应型按需供液尿素泵总成,通过在膜片表面增加螺旋凸起,在膜片被拉伸的过程中进行一定补偿,从而保证膜片不易破裂,提高膜片泵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万进光;何国裕;潘伟东;夏昌勇;周宗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锦佳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9.18
技术公布日:2019.0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