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窗和风力发电机组的塔筒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4523发布日期:2018-09-28 18:06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过滤窗和风力发电机组的塔筒门。



背景技术:

由于风力发电机组的塔筒内部装有变流柜、主控柜等电气设备,这些电气设备及其元器件的发热量比较大,因此为了保证各设备正常工作,需要为其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并且各元器件对空气中的灰尘及盐雾的控制要求比较高,如果塔筒内的空气灰尘过多、盐雾过大、温度过高则会严重影响风力发电机组内的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

因此,通常会在风力发电机组的塔筒门上设置通风过滤窗,实现塔筒内部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空气流通,并将外界环境中的飞沙、灰尘等杂质进行隔离,防止外部的杂质进入塔筒,保证塔筒内部的空气质量,提升风力发电机组的使用可靠性。

但是,由于风力发电机组通常安装在偏远地区,所以通常处于高污染、高沙尘的环境中,在过滤窗的长期使用过程中,过滤棉上会积压粘附过多的灰尘杂质,因此会严重影响通风过滤窗的通风过滤效果,并且容易因过滤窗堵塞导致进风量不够进而使塔筒内部的电气设备产生超温问题。因此塔筒内部的电气设备,尤其是处在塔筒下部的变流柜和主控柜等电气设备的运行和存储环境非常恶劣,当通风过滤窗失效后,容易出现电气设备污染现象,从而对电气设备造成严重影响。

现有技术中,塔筒门的一种通风方法是:通过加厚通风过滤窗的过滤棉的厚度来提高其防尘能力,可是在使用过程中,经过加厚的过滤棉在高污染或高沙尘的环境中更易造成堵塞,因此更容易减少塔筒内的通风量,从而使塔筒内的电气设备出现超温现象。另一种通风方法是:为了保证塔筒内的电气设备散热所需要的通风量去掉过滤棉,此种方法虽然保证了散热效果,但是牺牲了塔筒的防护等级,因此容易导致塔筒内的电气设备遭受污染,从而出现电气绝缘故障。

因此,亟需一种新的过滤窗和风力发电机组的塔筒门。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过滤窗和风力发电机组的塔筒门,能够在保证塔筒内的电气设备的正常散热的情况下,提升塔筒的过滤效果,避免灰尘杂质等进入塔筒内部,保证塔筒内的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从而提升整个风力发电机组的使用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组塔筒门的过滤窗,包括:窗架,具有通风口;遮挡层体,安装于窗架中并覆盖通风口,遮挡层体包括两个以上彼此平行并间隔设置的叶片;第一过滤层体,安装于窗架中并位于遮挡层体的一侧,并且第一过滤层体覆盖通风口;和第二过滤层体,与第一过滤层体彼此分隔地安装于窗架中并位于第一过滤层体的远离遮挡层体的一侧,并且第二过滤层体覆盖通风口,其中,第一过滤层体的过滤精度小于第二过滤层体的过滤精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窗架包括第一安装框和第二安装框,遮挡层体、第一过滤层体和第二过滤层体夹在第一安装框和第二安装框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安装框包括第一边框和围绕第一边框设置的凸缘,通风口设置于第一边框,凸缘的远离第一边框的端部凸出于遮挡层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凸缘包括底板、与底板相对的顶板以及连接在顶板和底板之间的侧板,底板和顶板中的至少一者为冲孔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窗架还包括挡板,挡板倾斜支撑在顶板和第一边框之间,以在顶板和第一边框之间形成倾斜的导流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二安装框包括第二边框和固定板,固定板能够与外部支撑结构连接,第二边框的一侧边缘铰接连接于固定板,并且第二边框的另一侧边缘与外部支撑结构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过滤窗还包括柔性垫板,第一安装框和/或第二安装框通过柔性垫板与外部支撑结构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过滤窗还包括缓冲部件,缓冲部件设置在第一过滤层体与第一安装框之间和/或第二过滤层体与第二安装框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过滤窗还包括定位柱,定位柱设置在窗架上,第一过滤层体和第二过滤层体设置有定位孔,定位柱穿过对应的定位孔将第一过滤层体和第二过滤层体固定于窗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过滤窗还包括握持部件,握持部件为柔性结构并且设置于第二过滤层体的远离第一过滤层体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过滤窗还包括支撑部件,支撑部件设置在第一过滤层体和第二过滤层体之间,以使第一过滤层体和第二过滤层体之间保持预定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支撑部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过滤层体,第一过滤层体通过支撑部件的另一端抵靠于第二过滤层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的塔筒门,包括上述的过滤窗。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滤窗和风力发电机组的塔筒门,通过设置遮挡层体、第一过滤层体和第二过滤层体,在塔筒外部的空气经由过滤窗进入塔筒内部时,第一过滤层体和第二过滤层体能够对夹杂在空气中的杂质进行两次过滤,以通过两次过滤将空气中的杂质进行有效隔离,即将杂质隔离在过滤窗外侧,或吸附在第一过滤层体和第二过滤层体上。由此,能够避免因沙尘、杂物进入塔筒引起风力发电机组发生故障,从而能够提高风力发电机组的使用可靠性,保障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量。并且经过两个过滤层体的依次过滤,能够增加过滤窗的重复使用率,从而提高过滤窗的使用寿命,降低风力发电机组的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其中:

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滤窗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过滤窗沿A-A方向剖切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过滤窗的A部分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的过滤窗的B部分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1和图2的过滤窗的部分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门体边框;

20-过滤窗;21-第一安装框;211-第一边框;212-凸缘;212a-顶板;212b-底板;212c-侧板;212d-透水孔;213-挡板;214-支撑板;22-遮挡层体;221-叶片;23-第二安装框;231-固定板;232-第二边框;233-铰接件;24-第一过滤层体;25-第二过滤层体;26-缓冲部件;27-定位柱;28-支撑部件;29-柔性垫板;

30-塔筒门;

40-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好的理解。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至少部分的公知结构和技术没有被示出,以便避免对本实用新型造成不必要的模糊;并且,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部分结构的尺寸。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窗的结构进行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滤窗能够应用于风力发电机组中,例如安装在风力发电机组的塔筒门上,在保证塔筒内部的正常通风量的情况下,防止外界环境中的杂质(例如雨雪、沙尘等)进入塔筒内部,污染塔筒内部空气,甚至影响塔筒内的电气设备之间的绝缘。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该过滤窗应用在其他环境中,例如还可以将过滤窗设置在其他需要通风并隔离外界环境中的杂质的结构上。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图1至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滤窗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滤窗20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过滤窗20沿A-A方向剖切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便于操作人员进出塔筒并对塔筒内部的设备进行维护,风力发电机组的塔筒设置有供操作人员出入的塔筒门30,塔筒门30以可打开的方式安装在塔筒处的门体边框10上。为了保证塔筒内的通风量,塔筒门30上设置有安装窗口,过滤窗20安装在该安装窗口处,以便塔筒能够通过过滤窗20实现与外部环境的空气流通,并对进入塔筒内部的空气进行过滤。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以下的实施例中,外部支撑结构指的是塔筒门30,当将过滤窗20安装在其他的位置时,外部支撑结构则为其他相应的支撑部件。

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将过滤窗20直接安装在塔筒的其他位置处;或者,还可以将过滤窗20安装在风力发电机组的其他位置,以便满足其他空间的空气流通和空气过滤需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滤窗20包括:窗架、遮挡层体22、第一过滤层体24和第二过滤层体25。窗架具有通风口,遮挡层体22安装于窗架中并覆盖通风口,遮挡层体22包括多个彼此平行并间隔设置的叶片221,第一过滤层体24安装于窗架中并位于遮挡层体22的一侧,并且第一过滤层体24覆盖通风口,第二过滤层体25与第一过滤层体24彼此分隔地安装于窗架中并位于第一过滤层体24的远离遮挡层体22的一侧,并且第二过滤层体25覆盖通风口,其中,第一过滤层体24的过滤精度小于第二过滤层体25的过滤精度。示例性地,第一过滤层体24可以选择G3级别的过滤棉,且需要符合相应的防火要求;第二过滤层体25的过滤棉的级别应高于第一过滤层体24的过滤棉的级别,且同样需要符合相应的防火要求。

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滤窗20设置遮挡层体22和两个过滤层,将两个过滤层的过滤精度进行合理配置,从而能够经由第一过滤层体24对较大的杂质进行过滤,并经由第二过滤层体25对较小的杂质进行过滤,以提升整个过滤窗20的过滤效果,避免杂质进入塔筒内部,而对内部放置的电气设备造成不利影响。由于过滤窗20具有两个过滤层,因此每个过滤层的厚度无需设置得过厚,所以在使用的过程中,两个过滤层不容易被杂质所堵塞,因此不会影响塔筒的通风量。因此不但能够满足塔筒内部的电气设备的散热要求,保证风力发电机组的正常发电量,还能够提升塔筒内部的空气质量。

图3是图2的过滤窗20的A部分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窗架作为整个过滤窗20的支撑基础,优选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并且窗架被构成为框型结构,框型结构的中空部分则为供空气流通的通风口。示例性地,窗架包括第一安装框21和第二安装框23,其中,第一安装框21用于从塔筒外部向内对整个过滤窗20进行固定,而第二安装框23用于从塔筒内部向外对整个过滤窗20进行固定。也就是说,第一安装框21和第二安装框23共同配合,并相向地将层叠设置的遮挡层体22、第一过滤层体24和第二过滤层体25固定在塔筒门30上设置的安装窗口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第一安装框21由两部分构成,即用于与塔筒门30上的安装窗口的边缘配合连接的第一边框211和连接于第一边框211并向外部伸出的凸缘212。在本实施例中,示例性地,塔筒门30上设置的安装窗口为梯形,所以为了与安装窗口匹配,第一边框211自身的外轮廓以及其上开设的通风口的形状皆为梯形。凸缘212连续地围绕在第一边框211上的通风口的周缘,并且凸缘212朝向远离第一边框211的方向延伸,也就是说,凸缘212包括围绕在通风口外周的顶板212a、与顶板212a相对的底板212b以及连接在顶板212a和底板212b之间的侧板212c,由于通风口为梯形,所以凸缘212包括分别连接在顶板212a和底板212b之间的两个侧板212c。当然,本实用新型对于安装窗口,即窗架的整体形状并不进行限定。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窗架还可以只由第一边框211构成,此时,遮挡层体22、第一过滤层体24和第二过滤层体25同样能够经由窗架固定于塔筒门30的安装窗口处。

遮挡层体22通过第一安装框21固定于塔筒门30的安装窗口,并且遮挡层体22位于过滤窗20整体的外侧。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遮挡层体22包括两个以上的叶片221,两个以上的叶片221以彼此间隔并平行的方式安装在凸缘212的两个侧板212c之间,并且使两个以上的叶片221覆盖第一边框211上设置的通风口。由此在每两个叶片221之间形成通风间隙,以允许塔筒外部的空气经由多个通风间隙和通风口进入塔筒内部。通过设置遮挡层体22能够对较大的杂质进行阻挡,避免较大的杂质直接撞击内部的第一过滤层体24和第二过滤层体25,而对第一过滤层体24和第二过滤层体25造成毁损。并且优选将多个叶片221以前缘向下倾斜的方式安装在两个侧板212c之间,以便能够通过多个叶片221阻止雨水经由过滤窗20进入塔筒内部。

当然,对于两个以上的叶片221的安装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进行限制,示例性地,多个叶片221可以直接与两个侧板212c连接。另外,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凸缘212的内壁设置向内延伸的内框,多个叶片221则可以通过该内框间接安装在凸缘212内部。另外,多个叶片221还可以间隔地安装在凸缘212的顶板212a和底板212b之间,只要能够通过遮挡层体22在通风口处形成一层保护层即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凸缘212的远离第一边框211的端部凸出于遮挡层体22,从而即可通过凸缘212在遮挡层体22的外周形成一个环状的延伸边,也就是说,过滤窗20的外框朝向塔筒外部伸出。由此,通过凸缘212在通风口外周形成的环状的延伸边,在遇到雨雪天气时,能够通过进一步阻止雨雪通过过滤窗20的通风口进入塔筒内部,所以能够降低过滤窗20的漏雨风险,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风力发电机组的安全可靠性。

图4是图2的过滤窗20的B部分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如图4所示,凸缘212的顶板212a和/或底板212b为冲孔板,即凸缘212的顶板212a和/或底板212b具有多个透水孔212d。由此,当雨水或者杂质落到凸缘212的顶板212a的上表面后,则能够经由顶板212a上的透水孔212d向下落,而使得杂质不会堆积在凸缘212的顶板212a上。同样地,当雨水或者杂质经由多个叶片221之间的缝隙进入过滤窗20并到达凸缘212的底板212b处时,则会经由底板212b上的透水孔212d向下落,所以杂质和雨水同样也不会堆积在凸缘212的底板212b处。因此能够避免在凸缘212上堆积过多的杂质,进而造成第一过滤层体24堵塞的现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为了防止落至凸缘212的顶板212a上表面的杂质和雨水经由顶板212a的透水孔212d进入过滤窗20内部,从而造成第一过滤层体24堵塞或者杂质和雨水进入塔筒内部,过滤窗20还包括挡板213,挡板213倾斜地支撑在凸缘212的顶板212a和第一边框211之间,以在顶板212a和第一边框211之间形成倾斜的导流面。当然,对于挡板213在顶板212a和第一边框211之间的支撑位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进行限定,挡板213可以分别支撑于顶板212a和第一边框211各自的中部位置,或者分别支撑在顶板212a和第一边框211各自的末端位置(即靠近外侧边缘的位置)。这样,落至凸缘212的顶板212a处的雨雪或者沙尘则可以在挡板213的引导作用下滑落至顶板212a的前端,或者是直接离开顶板212a向下滑落。由此能够有效避免雨水使金属制成的窗架产生锈蚀。

请继续参见图3和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第一过滤层体24和第二过滤层体25设置在相比于遮挡层体22更靠近塔筒内部的一侧,并且第一过滤层体24和第二过滤层体25分别覆盖通风口。第一过滤层体24位于遮挡层体22和第二过滤层体25之间,为了提升过滤窗20整体的过滤效果,第二过滤层体25的过滤精度高于第一过滤层体24的过滤精度。当然第一过滤层体24和第二过滤层体25的结构组成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示例性地,第一过滤层体24和第二过滤层体25具有相同的构造,皆包括滤棉、滤网和压边。其中,滤网设置在滤棉的两侧,即滤网从两侧夹紧过滤棉。压边设置在滤网的周缘,用于将滤网和滤棉压设在压边内部形成整体的层状结构。具体地,压边可以连续地设置在滤网的边缘位置,通过将滤棉和滤网的外周边缘压紧来使滤棉和滤网紧密贴合。

图5是图1和图2的过滤窗20的部分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如图2至图5所示,为了对第一过滤层体24和第二过滤层体25进行固定,过滤窗20还包括定位柱27,定位柱27可以是方形柱体或者是圆形柱体。示例性地,为了设置定位柱27,在第一安装框21的内部还设置有支撑板214,支撑板214以横跨通风口的方式分别与两个侧板212c连接。定位柱27的一端固定在支撑板214上,另一端朝向远离遮挡层体22的方向延伸。

为了与定位柱27配合,第一过滤层体24和第二过滤层体25上分别开设有与定位柱27位置相适应的定位孔,定位柱27经由其延伸端依次穿过第一过滤层体24和第二过滤层体25上的定位孔将第一过滤层体24和第二过滤层体25同时承托在遮挡层体22的内侧。采用定位柱27将第一过滤层体24和第二过滤层体25固定于窗架,能够简化整个过滤窗20的结构,并降低过滤窗20的装配难度,以在需要更换或者清洗第一过滤层体24和/或第二过滤层体25时,能够快速方便地进行拆卸操作,从而降低风力发电机组的维护成本,并能够提高维护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第一过滤层体24的过滤精度低于第二过滤层体25的过滤精度,第一过滤层体24的滤棉和滤网相比于第二过滤层体25的滤棉和滤网的密实度更低。以使第一过滤层体24能够对经由过滤窗20的通风口进入的空气进行初级过滤,也就是说通过第一过滤层体24对经由通风口进入的空气中夹杂的较大杂质进行过滤;而进一步经由第二过滤层体25对第一过滤层体24过滤后的空气进行次级过滤,也就是说通过第二过滤层体25对空气中夹杂的较小杂质进行过滤。由此,外界环境中的杂质进入过滤窗20后,第一过滤层体24和第二过滤层体25的滤网和滤棉能够对夹杂在空气中的杂质进行两次过滤,通过两次过滤能够将空气中的杂质进行有效隔离,即将杂质隔离在过滤窗20外侧,或吸附在第一过滤层体24和第二过滤层体25的滤网和滤棉上。

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滤窗20可以避免杂质进入塔筒内部,并保证塔筒内部的通风量,因此能够提升塔筒内部的空气质量,避免沙尘、杂物等进入塔筒内部,因此能够保证塔筒内部的空气质量,并满足塔筒内部的电气设备的散热需要,从而能够提高风力发电机组的使用可靠性,保障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量。同时还能够增加过滤窗20的重复使用率,从而能够降低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和维护成本。

另外,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优选使第一过滤层体24位于凸缘212内部,这样当雨水被风吹入过滤窗20后,可以通过凸缘212阻挡雨水接触第一过滤层体24,而使雨水落至凸缘212的底板212b处,从而经由底板212b上的透水孔212d向下排出。因此能够进一步避免雨水进入塔筒内部,影响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过滤层体24和第二过滤层体25的具体结构不限于由滤棉、滤网和压边组成的形式,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过滤层体24和第二过滤层体25还可以为其他具有通风除尘的功能的过滤层体结构,当第一过滤层体24和第二过滤层体25为其他的过滤层体结构时,同样需要将第一过滤层体24的材料的密实程度设置为低于第二过滤层体25的材料的密实程度。

继续参见图3和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第二安装框23包括固定板231、第二边框232和铰接件233,其中,固定板231用于与塔筒门30的安装窗口的边缘连接,第二边框232则通过铰接件233与固定板231连接,以通过固定板231对第二边框232进行支撑。示例性地,铰接件233为合页,也就是说第二边框232通过合页与固定板231连接,使得第二边框232能够相对于固定板231进行翻转。

具体地,固定板231为长条形的板体,第二边框232为四边形的框体。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板231与第一边框211分别从塔筒的内侧和外侧相向地贴合在塔筒门30的安装窗口的边缘,固定板231与第一边框211的顶部框体相对应。由此,即可通过紧固件40依次穿过第一边框211的顶部框体、塔筒门30以及固定板231,将第一安装框21固定在塔筒门30的外侧,并使第一边框211围绕于安装窗口;同时将第二安装框23固定在塔筒门30的内侧(当然塔筒门的内侧和外侧是参照塔筒内部和外部),并使第二边框232围绕于安装窗口。在过滤窗20的下侧,可以经由紧固件40依次穿过第一边框211的底部框体、塔筒门30以及第二边框232,进一步对整个过滤窗20进行固定。

由此,第一安装框21既可与第二安装框23配合共同将遮挡层体22、第一过滤层体24以及第二过滤层体25固定在塔筒门30的安装窗口处,以使塔筒外部的空气能够依次经过遮挡层体22、第一过滤层体24以及第二过滤层体25后进入塔筒内部。

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滤窗20可以降低漏雨的风险,防止雨水进入塔筒内部,避免塔筒内部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受到影响,有效解决了雨水易进入塔筒内部的问题。

当然,在本实施例中,主要通过第一安装框21对第一过滤层体24和第二过滤层体25进行支撑,而通过第二边框232从塔筒内侧对第一过滤层体24以及第二过滤层体25进行限位。另外,由于第二边框232能够相对于第一边框211翻转,从而能够通过第二边框232的翻转解除对第一过滤层体24和第二过滤层体25的限位作用,使得第一过滤层体24和第二过滤层体25能够从定位柱27上自由地进行拆卸。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为了保证过滤窗20安装的密封性,过滤窗20还包括柔性垫板29,以使过滤窗20能够通过柔性垫板29与塔筒门30接触。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柔性垫板29为密封垫,因此可以将密封垫铺设在第一边框211和塔筒门30的接合位置处以及固定板231与塔筒门30的接合位置处,以密封第一边框211和塔筒门30以及固定板231和塔筒门30之间的缝隙。另外,密封垫的材料优选为柔性防水材料制成,例如橡胶材料,以在不影响紧固件40将过滤窗20固定到塔筒门30上的情况下,同时有效地防止雨水从第一安装框21和塔筒门30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二安装框23和塔筒门30之间的间隙进入塔筒内部。另外,通过设置柔性垫板29还能够防止过滤窗20在与塔筒门30接触的过程中破坏塔筒门30的防腐涂层。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密封垫还可以由其他具有密封功能的部件代替,例如密封胶。

在将过滤窗20安装在塔筒门30上之后,当塔筒外部的空气经由过滤窗20进入塔筒时,外界环境中的杂质会被隔离在第一过滤层体24和第二过滤层体25外表面或者停留在第一过滤层体24和第二过滤层体25中,所以经过一段时间后,第一过滤层体24和第二过滤层体25的过滤性能会降低,因此需要对第一过滤层体24和第二过滤层体25进行定期清理或更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为了便于对第一过滤层体24和/或第二过滤层体25进行更换,分别在第一过滤层体24和/或第二过滤层体25上设置握持部件。以第二过滤层体25为例,由于当需要对第二过滤层体25进行清洗或者更换时需要从塔筒内部对第二过滤层体25进行拆卸,所以第二过滤层体25的握持部件设置在第二过滤层体25背离第一过滤层体24一侧的表面上。示例性地,握持部件优选为柔性结构,以便在将过滤窗20整体安装完毕后,第二过滤层体25的握持部件能够被收纳于第二过滤层体25和第二边框232之间的空隙中,而不会占用过滤窗20过多的厚度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为了进一步提高过滤效果,第一过滤层体24和第二过滤层体25之间还设置有支撑部件28,以通过支撑部件28将第一过滤层体24和第二过滤层体25彼此隔开并保持预定距离。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件28的整体呈柱状,其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过滤层体24的面向第二过滤层体25的表面上,另一端抵靠于第二过滤层体25的面向第一过滤层体24一侧的表面。由此使得第一过滤层体24和第二过滤层体25之间保持预定距离,从而能够在第一过滤层体24和第二过滤层体25之间为空气预留出缓存空间,以通过该缓存空间减慢经由第一过滤层体24进入的空气的流动速度,进而能够经由第二过滤层体25对进入缓存空间中的空气进行深度过滤,以进一步提升过滤效果。当然,上述预定距离可以根据经验进行选择,只要能够为经由第一过滤层体24进入的空气预留出一定的缓存空间并且不影响过滤窗20的整体厚度即可。

另外,由于将支撑部件28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过滤层体24,另一端抵靠于第二过滤层体25,所以支撑部件28与第一过滤层体24接合为一个整体,例如支撑部件28与第一过滤层体24可以焊接连接或者采用一体式的结构。当需要清洗或者更换第一过滤层体24时,在将第二过滤层体25从塔筒内部拆卸下后,即可握持支撑部件28,将第一过滤层体24从定位柱27上拆卸下来。此时,支撑部件28即可充当第一过滤层体24的握持部件,从而可以快速便捷地进行清洗或者更换操作。

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当需要对第一过滤层体24和/或第二过滤层体25进行清洗或者更换时,首先需要将固定第一边框211底部以及第二边框232的紧固件40拆卸下来,并使第二边框232相对固定板231翻转,解除对第一过滤层体24和第二过滤层体25的限位。接下来,则可以根据需要将第一过滤层体24和/或第二过滤层体25从定位柱27上拆卸下来,进行相应的清洗或者更换操作。由此,简化了过滤窗20的清洗和更换操作,有效减小了对过滤窗20的维护工作量,从而降低了整个风力发电机组的维护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过滤窗20还包括缓冲部件26,以通过缓冲部件26在第一过滤层体24与第一安装框21和/或第二过滤层体25与第二安装框23之间提供缓冲作用。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缓冲部件26可以是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的条状体或者块状体,并且优选将缓冲部件26沿第一过滤层体24与第一安装框21的支撑板214的接触部位(即在第一过滤层体24和支撑板214之间)以及第二过滤层体25与第二安装框23的接触部位(即在第二过滤层体25和第二安装框23之间)连续地铺设,以便能够通过缓冲部件26为整个过滤窗20更好地提供减震缓冲作用。当然第二安装框23同样可以按照第一安装框21的方式设置相应的支撑板,以便可以将缓冲部件26设置在第二过滤层体25和第二安装框23的支撑板之间。

由此,能够避免过滤窗20在极端的环境中发生震动而影响整个过滤窗20的结构稳定性,从而能够增加过滤窗20的使用寿命,保证过滤窗20的过滤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的塔筒门30,塔筒门3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过滤窗20,当然本实用新型对于塔筒门30上设置的过滤窗20的数量并不进行限定,可以按照图1所示在塔筒门30上设置两个过滤窗20,示例性地,一个过滤窗20为大致的梯形,另一个过滤窗20为大致的长方形。而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塔筒门30上设置更多个过滤窗20,以便增加塔筒内部的空气流通量,同时对进入塔筒内部的空气质量进行严格控制。

因此,塔筒门30具有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过滤窗20相同的优点,即能够对经由过滤窗20进入塔筒内部的空气进行深层过滤,避免沙尘、杂物等进入塔筒内部,因此能够保证塔筒内部的空气质量,避免沙尘、杂物等对塔筒内部的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并且能够降低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和维护成本。

本实用新型可以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而不脱离其精神和本质特征。因此,当前的实施例在所有方面都被看作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定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非上述描述定义,并且,落入权利要求的含义和等同物的范围内的全部改变从而都被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中。并且,在不同实施例中出现的不同技术特征可以进行组合,以取得有益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研究附图、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的基础上,应能理解并实现所揭示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化的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