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式气道扫气气缸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8662发布日期:2019-02-10 23:31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闭式气道扫气气缸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油机气缸,特别涉及闭式气道扫气气缸结构。



背景技术:

中国、欧盟、美国等国家地区对小型通用二冲程发动机制定了更低的尾气排放限值,尤其是涉及的割灌机、油锯、吹风机等手持式工具产品,目前的手持式工具主要采用尾气后处理技术和先导纯空气分层扫气技术两种方法以降低尾气排放。

经过大量的试验表明,在发动机处于高速运转时扫气道内存储的空气量偏少,扫气时不仅有空气,还有部分未经燃烧的混合气参与清除废气,因此,尾气中还不能完全消除HC和CO等化合物的排放,不利于环境保护,同时还存在缸体内废气扫气不充分、扫气效果不佳的问题,所以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闭式气道扫气气缸结构。本实用新型在传统气缸上进行改进,选用闭式扫气道来用于扫气工序,同时在扫气道内设置有若干个导向组件,该部分结构可以将空气以最佳的角度导入气缸内部用于扫气,同时该扫气道设置了两个,扫气道的整体容量得到了提高,有利于空气和混合气体进行分层,防止扫气时将混合气体排出缸体外部,整体而言,该扫气结构能够降低混合气的损失、提高扫气速度、稳定扫气方向,可有效提高发动机的功率、高低速稳定性、降低尾气排放,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闭式气道扫气气缸结构,包括气缸缸体和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固定安装在气缸缸体的上方,所述气缸缸体的内腔顶部设置有燃烧室,所述燃烧室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火花塞座,所述气缸缸体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排气口,所述气缸缸体的另一侧内壁上开设有进气口,所述排气口和进气口之间开设有扫气出口,所述气缸缸体的两侧外壁上均设置有扫气道。

上述的闭式气道扫气气缸结构中,所述排气口位于扫气出口的下方,所述进气口位于排气口的下方。

前述的闭式气道扫气气缸结构中,所述扫气道为闭式结构,所述扫气道的内腔中固定安装有导气凸块,所述导气凸块的外侧轮廓为弧形结构。

前述的闭式气道扫气气缸结构中,所述扫气道与气缸缸体的内腔连通处设置有扫气入口,所述扫气入口的上端面与水平方向成15度角。

前述的闭式气道扫气气缸结构中,所述气缸缸体的顶部内缘设置有圆弧倒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是现有气缸在扫气是效率低,效果差的问题,在扫气道上进行了相关改进,具体如下:首先选用了闭式扫气道,这类扫气道在扫气时气流更为稳定,扫气的效率更高;其次,在扫气道的内腔中设置了导气凸块,该导气凸块是为了压缩流道,使气流在通入气缸内腔之前能够进一步地提高流速,并且该扫气道设置有两个,空气在导气凸块以及扫气入口的作用下,互成一定的角度进入到气缸内腔中,两股高速气流相互交错,在气缸内壁的作用下会产生特殊的流场,分布在气缸内腔中,同时由于流场的流速增大,所以该部分的气压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气缸内腔中的残余气体则会向流场处挤压,并随着该流场通过扫气出口排出。

本实用新型在气缸缸体结构上也做了一定程度上的改进,在传统气缸缸体的基础上,在其顶部内缘设置有弧形倒角,该倒角的设置能够使内部气体在流通时更加流畅,在扫气时不会产生死角,通过圆弧倒角的反射在小范围内产生旋流气体,对缸体的内壁进行彻底冲刷,防止有残渣附着其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扫气道位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气缸缸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扫气道;2-排气口;3-扫气出口;4-进气口;5-散热器;6-气缸缸体;7-燃烧室;8-火花塞座;9-扫气入口;10-导气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闭式气道扫气气缸结构,如附图1-2所示,闭式气道扫气气缸结构,包括气缸缸体6和散热器5,所述散热器5固定安装在气缸缸体6的上方,所述气缸缸体6的内腔顶部设置有燃烧室7,所述燃烧室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火花塞座8,所述气缸缸体6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排气口2,所述气缸缸体6的另一侧内壁上开设有进气口4,所述排气口2和进气口4之间开设有扫气出口3,所述气缸缸体6的两侧外壁上均设置有扫气道1,两个扫气道1均位于在气缸缸体6的两侧外壁上,但是两者位置并不对称,扫气道1交错式的设计,比传统单扫气道或者双向对称扫气道的扫气效果更好,同时扫气道1的长度,可参照活塞的运行速度以及气缸缸体6的长度进行具体设计,根据这几个参数可得到最佳的扫气道1长度。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排气口2位于扫气出口3的下方,所述进气口4位于排气口2的下方,在活塞上行下行的过程中实现进气和排气功能。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扫气道1为闭式结构,所述扫气道1的内腔中固定安装有导气凸块10,所述导气凸块10的外侧轮廓为弧形结构,导气凸块10的设计是为了增大空气在进入这一部分时的流速,从而使扫气效率提高。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扫气道1与气缸缸体6的内腔连通处设置有扫气入口9,所述扫气入口9的上端面与水平方向成15度角,扫气入口9设置成一定的角度,有利于气体在进入气缸内部时直接作用于气缸的顶部,使扫气更加彻底。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气缸缸体6的顶部内缘设置有圆弧倒角,该结构的设计能够使气缸内部流场更佳流畅,不会产生死角,更有利于扫气的进行。

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是现有气缸在扫气是效率低,效果差的问题,在扫气道上进行了相关改进,具体如下:首先选用了闭式扫气道,这类扫气道在扫气时气流更为稳定,扫气的效率更高;其次,在扫气道1的内腔中设置了导气凸块10,该导气凸块10是为了压缩流道,使气流在通入气缸内腔之前能够进一步地提高流速,并且该扫气道设置有两个,空气在导气凸块10以及扫气入口9的作用下,互成一定的角度进入到气缸内腔中,两股高速气流相互交错,在气缸内壁的作用下会产生特殊的流场,分布在气缸内腔中,同时由于流场的流速增大,所以该部分的气压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气缸内腔中的残余气体则会向流场处挤压,并随着该流场通过扫气出口3排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