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凸轮相位调节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55292发布日期:2019-04-09 21:35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凸轮相位调节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相位器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凸轮相位调节器。



背景技术:

可变气门正时系统通过智能改变发动机气门开闭时刻,可提升发动机功率、扭矩,降低燃油消耗和排放,是现代汽车节能减排新技术之一。凸轮相位调节器是可变气门正时的执行装置,在相位器上设置涡旋弹簧,可提高相位器的响应速度,控制稳定性和实现停机复位。

专利号为CN201611224859.6的发明专利权,提供一种凸轮相位器用平面涡卷弹簧固定装置,具有通过圆柱定位销过盈压入固定的盖板和定子;盖板上方设有弹簧座;定子内部放置有转子;弹簧座与盖板之间缠绕设有平面涡卷弹簧,弹簧座由上部分的平面和下部分的圆柱呈二级圆柱台阶盆形结构设置,弹簧座的圆柱底部开二处缺口且具有中心对称的向外二爪;盖板上的向内二卡爪盖住弹簧座上的向外二爪;向外二爪与转子凹坑内二凸起相抵,且通过弹簧座带动平面涡卷弹簧的内圈弯勾一起逆时针转动卡入盖板的向内二卡爪内;平面涡卷弹簧的内圈弯勾勾住弹簧座的圆柱上的内翻弯勾,平面涡卷弹簧的外圈弯勾勾住插入定子销孔的圆柱定位销。本发明简化了凸轮相位器的结构、零件及装配工序,降低了成本。

但是该平面涡卷弹簧固定装置在生产时需要比较复杂的制造步骤,而且在与平面涡卷弹簧固定时,该固定装置位于平面涡卷弹簧上方,在安装时容易影响视线,会导致平面涡卷弹簧和固定装置安全卡合的情况,在使用时会出现平面涡卷弹簧与固定装置脱离的情况,影响相位器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凸轮相位调节器,具有方便工作人员安装,并且可以准确看到涡旋弹簧的安装情况,减小安装时的失误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凸轮相位调节器,包括链轮、设置在链轮上的定子、用于封闭安装座的后盖,后盖上设置有与定子相连的连接头,所述后盖上设置有涡旋弹簧,所述连接头上设置有若干卡扣块,所述涡旋弹簧的内圈连接有与卡扣块卡合的内弯钩,所述后盖的边侧设置有与涡旋弹簧外圈抵接的支撑套,所述支撑套的内侧设置有限位块,所述涡旋弹簧的外圈设置有与限位块卡合的外环扣。

优选地,所述限位块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与支撑套相连的第一圆弧段和第二圆弧段。

优选地,所述第一圆弧段远离限位块的一侧设置有导向座,所述外环扣上设置有与导向座配合的斜面。

优选地,所述后盖上设置有两个定位销,所述定位销设置于涡旋弹簧的内圈和外圈之间。

优选地,所述支撑套远离后盖的一端套设有后罩,后罩将支撑套完全覆盖。

优选地,所述支撑套的侧壁上设置有凹陷部,所述后罩上设置有与凹陷部卡合的锁紧部。

优选地,所述链轮与定子之间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与定子抵接,所述凸台与链轮一体成型,所述凸台的侧壁设置有若干信号接收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安装时,首先将连接头与定子固定,然后涡旋弹簧将置于后盖上,通过内弯钩与卡扣块卡合,将涡旋弹簧和连接头固定,并且连接头上方并没有遮挡物,工作人员安装时,可以很明确看到内弯钩与卡扣块是否完全卡合;然后再将涡旋弹簧围绕着定子的中轴线进行旋绕,并且通过外环扣与限位块卡合,将涡旋弹簧的外圈与支撑套卡合,将涡旋弹簧与后盖固定,将涡旋弹簧的两端均固定,方便工作人员安装,并且可以准确看到涡旋弹簧的安装情况,减小安装时的失误。

2、设置圆弧段与限位块相连,使得安装涡旋弹簧时,通过圆弧段过渡,方便工作人员安装,并且减少安装或者拆卸时涡旋弹簧的磨损。

3、设置导向部,使得涡旋弹簧的端部与支撑套的侧壁存在一定间隙,方便工作人员安装。

4、通过后罩将支撑套覆盖,将后盖的端面封闭,加强对涡旋弹簧的保护,减少外界因素对涡旋弹簧的损坏;并且通过凹陷部与锁紧部卡合,将后罩固定于支撑套固定,防止后罩脱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3是实施例除去后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图3中A部的放大图;

图5是实施例中定子、转子、连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链轮;2、定子;3、后盖;4、转子;5、信号盘;6、连接块;7、涡旋弹簧;8、连接头;9、卡扣块;10、内弯钩;11、支撑套;12、限位块;121、突起部;122、第一圆弧段;123、第二圆弧段;13、外环扣;14、导向座;15、定位销;16、后罩;171、凹陷部;18、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凸轮相位调节器包括链轮1,链轮1的一端设置有凸台18,凸台18的边侧设置有若干信号接收器,凸台18远离链轮1的一侧设置有定子2,定子2内设置有转子4,转子4与链轮1、定子2同轴设置,并且转子4完全置于定子2内,定子2的端面连接有后盖3,后盖3的下端与定子2的端面抵接,后盖3的直径小于定子2的直径,后盖3沿其轴线设置有第一轴孔。

定子2上贯穿设置若干第一安装孔,本实施例展示5个第一安装孔,凸台18上设置有与第一安装孔配合的第二安装孔,定子2上设置有与第一安装孔配合的第三安装孔,后盖3上插设有同时贯穿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的螺杆,螺杆上的螺母与后盖3的端部抵接。

如图2和图3所示,后盖3远离定子2的一端设置有涡旋弹簧7,后盖3的边侧设置有与涡旋弹簧7外圈抵接的支撑套11。支撑套11外侧套设有后罩16,后罩16的内壁与支撑套11的外圈抵接,后罩16将支撑套11完全覆盖,并且后罩16与定子2抵接,后罩16的直径与定子2的直径相等。支撑套11的侧壁上设置有凹陷部17,凹陷部17设置于突起部121的外侧,后罩16上设置有与凹陷部17卡合的锁紧部(图中未视出)。

定子2与后罩16之间设置有连接头8,连接头8置于后盖3的第一轴孔中,连接头8的外壁与第一轴孔的内壁抵接。连接头8上贯穿设置有第一铆孔,定子2上设置有与第一铆孔配合的第二铆孔,连接头8与定子2通过铆钉连接,铆钉穿透第一铆孔和第二铆孔。连接头8的外壁与涡旋弹簧7的内圈抵接,连接头8上设置有若干卡扣块9,卡扣块9的边角设置呈圆弧状,涡旋弹簧7的内圈连接有内弯钩10,内弯钩10与任意卡扣块9卡合,以将涡旋弹簧7和连接头8固定。

如图3和图4所示,支撑套11与涡旋弹簧7之间设置有限位部件,限位部件包括设置在支撑上的第一限位块12,第一限位块12包括凸起部、用于连接突起部121与支撑套11的第一圆弧段122和第二圆弧段123,第一圆弧段122和第二圆弧段123分别与突起部121的两侧相连,涡旋弹簧7的外圈连接有外环扣13,外环扣13与第一限位块12卡合,并且外环扣13的内壁与突起部121、圆弧段贴合。

第二圆弧段123设置于突起部121朝向外弯扣端口的一侧,第一圆弧段122远离突起部121的一端连接有导向座14,外环扣13的端部设置有与导向座14抵接的斜面。

如图5所示,后盖3上还设置有两个定位孔,定位孔内插设有定位销15,定位销15与定位孔通过过盈安装。定位销15设置于涡旋弹簧7的内圈和外圈之间。

定子2上设置有若干个保压腔,转子4的基座外侧设置有均布的叶片,叶片伸入保压腔内并将保压腔分割为进角保压腔和迟角保压腔,所述转子4基座和叶片为一体式结构,转子4基座的外圆周面和定子2的内圆周面无阻尼贴合并液密封,叶片的外圆周面与保压腔的内周面无阻尼贴合并液密封。本实用新型的转子4基座和叶片的一体式结构可以有效提高加工精度,同时可以避免装配误差,转子4和定子2之间配合的摩擦力降低至最低,提高了使用寿命。

保压腔两侧的内壁上外凸形成凸起,凸起可嵌入对应的缓冲槽内;所述叶片转动至其一侧逼近保压腔侧壁时,缓冲槽和凸块配合并截断对应侧的进角保压腔或迟角保压腔(如图2所示),缓冲槽和凸块配合截断进角保压腔,该截断是指定子2与转子4在接近至一定位置时,缓冲槽和凸块缓冲配合对液压进行密封溢流,从而避免定子2与转子4之间产生直接撞击,完全实现静音运转。本实施例中,叶片两侧的凸起分别设置有一块,然而,将凸起设设置成两个或者多个仅是本设计的简单叠加,也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叶片的外端面与保压腔的内周面为圆弧面配合,从而实现叶片的外端面与保压腔的内周面互相接近的悬浮设计,在保证油液难以溢流的情况下,基本实现消除摩擦阻力。

凸起的外侧为凸圆弧面,其使得油液从凸起处向下溢流时产生的缓冲效果更佳。

进角保压腔位于凸起的外侧部位设置有储杂腔,运转过程中,发动机在长期运转会产生机油杂质或油泥,储杂腔可以很好的满足各种使用环境,储存空间,利用离心力使杂质留存在储杂腔内,防止系统卡滞,保证VVT的初始角能够正常复位,提高发动机耐久性。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留言
  • 访客 来自[辽宁省移动] 2020年04月27日 16:33
    我想问一下,上下两个盖还有定子和转子的材料是什么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