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回油沟槽结构外回油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80557发布日期:2019-07-17 05:10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回油沟槽结构外回油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回油沟槽结构外回油机构。



背景技术:

活塞是汽车发动机汽缸体中作往复运动的机件。活塞的基本结构可分为顶部、头部和裙部。活塞顶部是组成燃烧室的主要部分,其形状与所选用的燃烧室形式有关。活塞的主要作用是承受汽缸中的燃烧压力,并将此力通过活塞销和连杆传给曲轴。

目前市场上的锻造(压)成型活塞,按照常规设计,活塞短轴方向无法形成回油面窗等回油通道。回油通道主要靠活塞长轴方向少量的回油孔(即内回油的方式)回油。但这种结构存在较大的弊端,因为曲轴箱飞溅的机油会在活塞内腔顶部富集,阻塞长轴回油孔,使回油通道减小,阻碍长轴回油孔的回油,导致油环从气缸壁上刮下的油在油环下侧面越积越多,改变油环上下压力差,造成机油上窜,机油耗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合回油沟槽结构外回油机构,具有减少基友上窜,减少机油耗量高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回油沟槽结构外回油机构,包括活塞裙部、活塞裙部顶端的活塞头部以及活塞头部顶端一体成型的活塞顶部,所述活塞头部的内部开设有回油通道,所述活塞头部的外侧表面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活塞裙部的侧面开设有短轴孔,所述短轴孔贯穿活塞裙部,所述短轴孔的上方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开设在活塞裙部的侧壁,所述第一凹槽的顶端与第二凹槽相连通,所述第一凹槽的底端与短轴孔相连通。

为了提升活塞侧面的密封性,同时避免发动机内部热量使得油环产生膨胀,避免油环膨胀磨损过大,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组合回油沟槽结构外回油机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活塞裙部与活塞头部为中空的圆柱构件,还包括活塞环,所述活塞环的数量有两个。

为了使得机油能够及时回流,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组合回油沟槽结构外回油机构优选技术方案,活塞环的下方设有油环,油环套接在活塞头部的外壁。

为了使得机油能够从活塞的回流,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组合回油沟槽结构外回油机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活塞头部的内部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回油通道,回油通道的一端与活塞头部的外部连通,回油通道的另一端与活塞头部的内部连通。

为了更好的促进发动机的燃烧,形成二次涡轮,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组合回油沟槽结构外回油机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活塞顶部的结构为圆台状结构,所述活塞顶部的上表面为凹面结构。

为了提升短轴的稳定性,提升设备的结构强度,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组合回油沟槽结构外回油机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活塞裙部的侧面一体成型有短轴平台,短轴平台设在短轴孔的上方与下方。

为了提升机油的回流速度,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组合回油沟槽结构外回油机构优选技术方案,每个所述短轴孔的上方均设置有两个第一凹槽,两个第一凹槽以短轴平台对称安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活塞添加有外回油组件,增加了回油通道,回油通道两端连接着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能够将机油从活塞内部导出,并且采用外回油方式对油进行导流,有效的避免了曲轴箱飞溅的机油会在活塞内腔顶部富集,避免油液不能回流造成机油上窜。

(2)设备内部新增有第二凹槽,设计新颖,延长了机油通道的长度,且第一凹槽竖直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机油的储油空间,使得刮下的机油能及时回流。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图2中的A-A向结构示意图;

图中:1、活塞裙部;2、短轴孔;3、第一凹槽;4、活塞头部; 5、活塞顶部;6、活塞环;7、油环;8、回油通道;9、第二凹槽; 10、短轴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回油沟槽结构外回油机构,包括活塞裙部1、活塞裙部1顶端的活塞头部4 以及活塞头部4顶端一体成型的活塞顶部5,活塞头部4的内部开设有回油通道8,回油通道8能够将机油从活塞内腔顶部排出,活塞头部4的外侧表面开设有第二凹槽9,活塞裙部1的侧面开设有短轴孔 2,短轴孔2贯穿活塞裙部1,短轴孔2的上方设有第一凹槽3,第一凹槽3开设在活塞裙部1的侧壁,第一凹槽3的顶端与第二凹槽9相连通,第一凹槽3的底端与短轴孔2相连通,本实施方案中,机油可以从回油通道8到达第二凹槽9处,最终到达第一凹槽3,并回流到活塞的内部。

具体的,活塞裙部1与活塞头部4为中空的圆柱构件,还包括活塞环6,活塞环6的数量有两个,本实施例中活塞环6减少发动机的压力与热量,避免油环7在运行的过程中变形,使得油环7更好的动作。

具体的,活塞环6的下方设有油环7,油环7套接在活塞头部4 的外壁,本实施例中,油环7在运行的过程中能够将汽缸壁上的机油刮下,使得机油从外回路回流。

具体的,活塞头部4的内部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回油通道8,回油通道8的一端与活塞头部4的外部连通,回油通道8的另一端与活塞头部4的内部连通。

具体的,活塞顶部5的结构为圆台状结构,活塞顶部5的上表面为凹面结构,本实施例中,发动机运行时活塞顶部5上端受热较多膨胀较大,活塞顶部5下端受热较少膨胀较小,圆台状结构能够在使得在活塞膨胀时能够便于活塞顶部5与设备进行密封,活塞顶部5上表面的凹面结构能够更好的促进燃烧,形成二次涡轮。

具体的,活塞裙部1的侧面一体成型有短轴平台10,短轴平台 10设在短轴孔2的上方与下方,本实施例中,短轴平台10提升设备的结构强度,提升设备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每个短轴孔2的上方均设置有两个第一凹槽3,两个第一凹槽3以短轴平台10对称安装,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凹槽3能够提高机油的回流速度,便于机油回流。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中该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活塞裙部1与活塞头部4内部的机油经过回油通道8溢出,机油从回油通道8到达活塞头部4的外部,机油到达第二凹槽9的内部时油环7在过作过程中将第一凹槽3刮到短轴孔2的内部,机油经过短轴孔2流回活塞内部;在设备运行的过程中活塞环6保持气缸密闭性的同时避免油环7受到压力过大而磨损。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