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煤基分布式供能系统的汽机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48314发布日期:2019-10-13 00:12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煤基分布式供能系统的汽机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力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煤基分布式供能系统的汽机房。



背景技术:

背压式热电联产机组具有能效高、污染少的优点,因此成为业内研究的热点。目前,民生供热型的背压式热电联产机组仅在采暖季运行。例如,寒冷地区的采暖期为4个月,因此,该地区的民生供热型背压式热电联产机组的年运行小时数为2880h,其余时间内,背压式热电联产机组均处于停机状态。

在背压式热电联产机组中,汽轮机通常采用地脚螺栓固定在汽机基座运转层上,汽轮机本体的油系统、加热器系统、轴封系统的辅机分散布置在加热器平台上。汽机基座与加热器平台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一般分为运转层、中间层、零米层。这种布置方式适用于大中型汽轮机组,占地较大,土建费用较高,管路设计、安装复杂,由于设备分散,维护也不方便。常规背压式汽轮机均为岛式布置,对于小机组,运转层高度通常为7-8m,汽机房高度在17.5m以上。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基于煤基分布式供能系统的汽机房,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煤基分布式供能系统的汽机房,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布置方式占地较大,土建费用较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煤基分布式供能系统的汽机房,包括:汽机房体、热网首站、发电机、汽轮机、轴封冷却器以及电动给水泵;

所述热网首站包括热网循环泵、热网疏水泵、热网加热器以及热网加热器平台;

所述热网循环泵、所述热网疏水泵、所述发电机、所述汽轮机、所述轴封冷却器以及所述电动给水泵均设置于所述汽机房体的零米层;所述热网加热器平台设置于所述汽机房体的零米层上方的平台层,所述热网加热器设置于所述热网加热器平台上;

所述汽轮机的动力输出轴通过减速箱与所述发电机的动力输入轴传动连接,所述汽轮机的排汽端与所述热网加热器的进汽端连通;

所述热网加热器的疏水端与所述热网疏水泵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热网加热器的进水端与所述热网循环泵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热网疏水泵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动给水泵的输入端连通;

所述汽轮机的轴封漏汽端与所述轴封冷却器的进汽端连通,所述汽轮机的除盐水输出端与所述轴封冷却器的进水端连通,所述轴封冷却器的出水端与所述电动给水泵的输入端连通。

可选的,所述发电机、所述汽轮机以及所述减速箱构成快装式汽轮发电机组;所述发电机、所述汽轮机以及所述减速箱均设置于公用底盘上。

可选的,所述公用底盘安装在混凝土基础上。

可选的,所述汽轮机在所述汽机房体内纵向布置,所述润滑油集装装置设置于所述汽轮机的机头的一端,所述轴封冷却器和所述电动给水泵设置于所述汽轮机以及所述润滑油集装装置的一侧;所述轴封冷却器和所述电动给水泵在所述汽机房体内纵向布置。

可选的,所述快装式汽轮发电机组的发电机的出线部分设置在所述公用底盘上。

可选的,所述汽机房体的零米层设置有出线室,所述出线室设置于所述热网首站与所述汽轮机之间,所述快装式汽轮发电机组的发电机的出线部分设置于所述出线室内,所述出线室的出线室屋顶与所述热网加热器平台的高度相同,所述出线室的顶部与所述零米层之间设置有钢梯;所述汽机房体内部还设置有润滑油集装装置,所述润滑油集装装置设置于所述汽机房体内部的一端,用于给所述发电机和所述汽轮机提供润滑油。

可选的,所述汽机房体为罩壳式汽机房,所述汽机房体的顶部设置有罩壳,所述罩壳下方设置有平台层栏杆。

可选的,所述汽机房体为框排架式汽机房,所述汽机房体的顶部设置有汽机房屋架,所述汽机房屋架的上方设置有屋顶通风器,所述汽机房屋架的下方设置有行车。

可选的,所述平台层的高度为4.2m。

可选的,所述热网首站设置于所述汽机房体内部,或者,所述热网首站设置于所述汽机房体的外部。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煤基分布式供能系统的汽机房,包括:汽机房体、热网首站、发电机、汽轮机、轴封冷却器以及电动给水泵;本实用新型根据民生型背压机组运行时间短的特点,基于分布式供能系统,通过对热网首站、发电机、汽轮机、轴封冷却器以及电动给水泵等进行合理的布置,显著减小了汽机房的占用空间,降低了汽机房的高度,节省汽机房的土建费用,有效减少现场的安装工作量,缩短施工工期,提高背压机组供热的经济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煤基分布式供能系统的汽机房0.0m层平面布置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煤基分布式供能系统的汽机房4.2m层平面布置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煤基分布式供能系统的汽机房中各部分的基本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煤基分布式供能系统的汽机房中罩壳式汽机房剖面布置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煤基分布式供能系统的汽机房中框排架汽机房剖面布置图。

图示说明:1-热网首站;2-出线室;3-发电机;4-汽轮机;5-润滑油集装装置;6-轴封冷却器;7-电动给水泵;11-热网循环泵;12-热网疏水泵;13-热网加热器;14-热网加热器平台;21-出线室门;22-钢梯;23-出线室屋顶;24-平台层栏杆;100-墙体;200-混凝土柱子;300-大门;400-窗户;500-罩壳;600-挡水沿;700-汽机房屋架;800-屋顶通风器;900-行车。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煤基分布式供能系统的汽机房,包括:汽机房体、热网首站1、发电机3、汽轮机4、轴封冷却器6以及电动给水泵7。

其中,所述热网首站1包括热网循环泵11、热网疏水泵12、热网加热器13以及热网加热器平台14。所述热网循环泵11、所述热网疏水泵12、所述发电机3、所述汽轮机4、所述轴封冷却器6以及所述电动给水泵7均设置于所述汽机房体的零米层;所述热网加热器平台14设置于所述汽机房体的零米层上方的平台层,所述平台层的高度为4.2m。所述热网加热器13设置于所述热网加热器平台14上。所述热网首站1可以设置于所述汽机房体内部,也可以设置于所述汽机房体的外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汽轮机4的动力输出轴通过减速箱与所述发电机3的动力输入轴传动连接,所述汽轮机4的排汽端与所述热网加热器13的进汽端连通;所述热网加热器13的疏水端与所述热网疏水泵12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热网加热器13的进水端与所述热网循环泵11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热网疏水泵12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动给水泵7的输入端连通。所述汽轮机4的轴封漏汽端与所述轴封冷却器6的进汽端连通,所述汽轮机4的除盐水输出端与所述轴封冷却器6的进水端连通,所述轴封冷却器6的出水端与所述电动给水泵7的输入端连通。

具体地,汽轮机4可以利用蒸汽拖动发电机3来发电,轴封冷却器6用于冷却汽轮机4的轴封漏汽,热网循环泵11用于将热网回水升压后送入布置于4.2m层的热网加热器13。热网疏水泵12用于将热网加热器13的蒸汽疏水升压后送入除氧器,除氧器具体设置于汽机房外部的除氧间。电动给水泵7用于将经过除氧的给水升压后送入汽机房外部的锅炉房内的锅炉。具体可以设置两台电动给水泵7,一台用于平时的运行,另一台备用。

在本实施例中,汽机房体具体可以包括围成汽机房内部空间的墙体100,均匀分布于一侧墙体100上的混凝土柱子200,以及设置于汽机房体两端墙体墙体100上的大门300,大门300上可以设置挡水沿600。与混凝土柱子200相对的一侧墙体100上可设置有窗户400。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煤基分布式供能系统的汽机房,所应用的煤基分布式供能系统是根据民生型背压机组运行时间短的特点所设计,该煤基分布式供能系统无高压加热器、无低位疏水系统、合并定期排污扩容器和连续排污扩容器,称为排污扩容器。由于在此供能系统中,无高压加热器,无抽汽管道,因此可以选用快装式汽轮机。

具体地,所述发电机3、所述汽轮机4以及所述减速箱构成快装式汽轮发电机组;所述发电机3、所述汽轮机4以及所述减速箱均设置于公用底盘上。快装式汽轮发电机组所有管道与线缆都可以在制造厂内安装好,并完成整个快装机组的组装和试验,全部零部件设计得以互相匹配,使得汽轮机组性能优化的同时还可以减小设备占用空间。

快装式汽轮机可地面布置,优化掉结构复杂的汽轮机基座,还可降低汽机房高度,减少汽机房体积及土建费用。所述公用底盘安装在混凝土基础上,快装式机组也更易于运输,而在安装现场只需要在地面上准备简单的混凝土基础即可完成设备安装工作,有效减少现场的安装工作量,缩短施工工期。由于交通运输尺寸的限制,快装型式仅限于25MW及以下等级的背压机组。

具体地,所述汽轮机4在所述汽机房体内纵向布置,所述润滑油集装装置5设置于所述汽轮机4的机头的一端,所述轴封冷却器6和所述电动给水泵7设置于所述汽轮机4以及所述润滑油集装装置5的一侧;所述轴封冷却器6和所述电动给水泵7在所述汽机房体内纵向布置。

通常情况下,采用进口的快装式汽轮发电机组时,发电机3的出线部分可以设置在所述公用底盘上,并且也无需设置润滑油集装装置。

而采用国产的快装式汽轮发电机组时,所述汽机房体的零米层还需设置有出线室2,所述出线室2设置于所述热网首站1与所述汽轮机4之间,所述快装式汽轮发电机组的发电机3的出线部分设置于所述出线室2内,所述出线室2的顶部与所述热网加热器平台14的高度相同,所述出线室2的出线室屋顶23与所述零米层之间设置有钢梯22,出线室2的还设置有出线室门21。通过出线室2布置发电机3出线端子到升压变压器之间引线和设备。所述汽机房体内部还设置有润滑油集装装置5,所述润滑油集装装置5设置于所述汽机房体内部的一端,用于给所述发电机3和所述汽轮机4提供润滑油。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可以根据混凝土柱子200为汽机房体内的设备划分布置空间。例如,从热网循环泵11到润滑油集装装置5的方向上,依次将混凝土柱子200编号为第一混凝土柱子至第六混凝土柱子,其中,第一混凝土柱子和第六混凝土柱子分别位于汽机房体的两端的墙体100的位置,第一混凝土柱子至第六混凝土柱子与窗户400所在的墙体100之间的垂直延长线分别记作一轴至六轴。则一、二轴之间为热网首站1,0m布置热网循环泵11和热网疏水泵12,4.2m布置热网加热器13。二、三轴之间布置发电机3的出线室2,如果是进口机组,则无出线室2。三、五轴之间布置汽轮发电机组。五、六轴之间布置润滑油集装装置5,如果是进口机组,则无润滑油集装装置5。三、六轴之间靠近混凝土柱子200所在的墙体100侧布置一台轴封冷却器6和两台电动给水泵7。

以12MW等级背压机组为例,本实用新型的基于煤基分布式供能系统的汽机房的混凝土柱子200间距离定为7m,此间距可根据机组大小调整。两侧墙体100之间的距离定为13m,此跨距可根据机组大小和罩壳生产厂家的要求调整。

在采用快装式背压机组的情况下,根据地震烈度的不同,可以有以下两种汽机房布置形式。请参阅图4,在第一布置形式下,所述汽机房体为罩壳式汽机房,所述汽机房体的顶部设置有罩壳500,所述罩壳500下方设置有平台层栏杆24。罩壳式汽机房适用于地震烈度7度及以下地区,以12MW等级背压机组为例,本实用新型的汽机房高度仅为8m,常规汽机房高度为17.5m,本实用新型的汽机房高度减少9.5m。快装背压机组罩壳式汽机房是常规汽机房体积的30%。快装背压机组罩壳式汽机房,检修场地设在汽机房外。检修时移开罩壳,用汽车吊吊出设备至检修场地。

请参阅图5,在第二布置形式下,所述汽机房体为框排架式汽机房,所述汽机房体的顶部设置有汽机房屋架700,所述汽机房屋架700的上方设置有屋顶通风器800,所述汽机房屋架700的下方设置有行车900。框排架汽机房适用于地震烈度7度以上地区,以12MW等级背压机组为例,本实用新型的汽机房高度为11.5m,常规汽机房高度为17.5m,较常规汽机房减少6m,快装背压机组框排架汽机房是常规汽机房体积的75%。快装背压机组框排架汽机房,检修场地设在汽机房内,采用行车900起吊。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煤基分布式供能系统的汽机房,包括:汽机房体、热网首站1、发电机3、汽轮机4、轴封冷却器6以及电动给水泵7。;本实用新型根据民生型背压机组运行时间短的特点,基于分布式供能系统,通过对热网首站、发电机、汽轮机、润滑油集装装置、轴封冷却器以及电动给水泵等进行合理的布置,显著减小了汽机房的占用空间,降低了汽机房的高度,节省汽机房的土建费用,有效减少现场的安装工作量,缩短施工工期,提高背压机组供热的经济性。

以上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