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箱用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04034发布日期:2020-08-11 21:02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燃料箱用阀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料箱用阀装置,其安装于汽车等的燃料箱,用作燃料流出防止阀、满箱限制阀等。



背景技术:

例如,在汽车的燃料箱安装有燃料流出防止阀、满箱限制阀等,该燃料流出防止阀在汽车转弯或倾斜时防止燃料箱内的燃料向燃料箱外泄漏,该满箱限制阀以不使得燃料箱内的液面高于预先设定的满箱液面的方式,防止朝向燃料箱内的过度供给油。

作为当前的这种部件,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失效保护截止阀,即,具有:有底筒状的下部壳体,其在内部具有阀室;阀座部,其配置于该下部壳体的上方,具有阀座开口部;上部罩,其以阀座部为边界而配置于其上方,在内部具有通气室;以及阀部件,其配置为能够在所述阀室内升降,阀室以及通气室经由阀座开口部而连通,在所述上部罩配置有使配置于燃料箱外的容器以及所述通气室连通的连通路。另外,所述连通路成为相对于上部罩倾斜地安装的管状,朝向上部罩的通气室内侧向斜下方伸出,该连通路的朝下的一端部以与通气室连通的方式开口。此外,在下部壳体的上部侧方形成有蒸气通气用的通口。

而且,在燃料在燃料箱内摆动的情况下,阀部件上升而将阀座开口部封闭,限制朝向燃料箱外的燃料泄漏,另外,燃料箱内的燃料蒸气通过阀座开口部、通气室而从连通路的开口的一端部流入至连通路内并向容器侧排出。

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平4-5329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但是,燃料箱内的燃料通常相对于燃料箱的底面以规定的高度贮存于燃料箱内,但在车辆本身翻转或横转的情况下燃料会汇集于燃料箱的顶面侧。

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失效保护截止阀的情况下,例如燃料有时会从下部壳体的上部侧方的通口通过阀座开口部而进入并积存于上部罩的通气室内。此时,管状的连通路的一端部开口,因此积存于上部罩的连通室内的燃料有可能从一端部流入至连通路、且经由该连通路而向容器侧流出。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料箱用阀装置,其即使车辆翻转或横转而使得燃料积存于通气室内也能够抑制燃料向容器侧排出。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燃料箱用阀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外壳,其经由分隔壁而在下方设置有阀室且在上方设置有通气室,在所述分隔壁设置有将所述阀室与所述通气室连通的开口,并且在所述通气室侧的周面形成有排出口;浮子阀,其以能够升降的方式配置于所述阀室内,与所述开口接近分离;以及燃料蒸气配管,其在所述外壳的外侧与所述排出口连结,在所述通气室设置有与所述排出口连通而从该排出口朝向所述通气室的内侧延伸的筒状壁,在所述筒状壁的所述分隔壁侧的面设置有与所述通气室连通的通气孔,所述筒状壁的伸出方向侧的端部被封闭。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通气室,在与排出口连通而从该排出口朝向通气室r的内侧延伸、且伸出方向的端部被封闭的筒状壁的分隔壁侧的面,设置有与通气室连通的通气孔,因此在车辆翻转或横转而使得阀室位于上方、且通气室位于下方的状态下,即使燃料从分隔壁的开口流入至通气室内,燃料也难以流入至上述通气孔,能够抑制燃料通过排出口而向燃料蒸气配管流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燃料箱用阀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分解斜视图。

图2是该阀装置的斜视图。

图3是构成该阀装置的罩的斜视图。

图4是在该阀装置中浮子阀下降而使得开口打开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在该阀装置中浮子阀上升而将开口封闭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在该阀装置中车辆从图5的状态起翻转的状态下的、图5的a-a箭头标示线处的要部放大剖视图。

图7是在该阀装置中从沿着浮子阀的轴向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燃料箱用阀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9是构成该阀装置的罩的斜视图。

图10是在该阀装置中车辆从图8的状态起翻转的状态下的、图8的b-b箭头标示线处的要部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7对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燃料箱用阀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燃料”表示液体燃料(还包含燃料的飞沫),“燃料蒸气”表示蒸发了的燃料。

如图1及图2所示,该实施方式的燃料箱用阀装置10(下面称为“阀装置10”)具有外壳15,该外壳15由如下部件构成:外壳主体20,其形成为近似筒状且在上方设置有分隔壁23;盖30,其安装于上述外壳主体20的下方且具有多个通气孔30a;以及罩40,其安装于所述外壳主体20的上方。

而且,如图4所示,盖30安装于外壳主体20的下方,由此经由分隔壁23而在外壳下方形成与未图示的燃料箱连通的阀室v,罩40安装于外壳主体20的上方,由此经由分隔壁23而在外壳上方形成与排出口47连通的通气室r。

所述外壳主体20成为下方开口的近似圆筒状,具有在下方侧形成有通气槽21a的周壁21,在该周壁21的外周的靠近上方的位置形成有卡止爪21b。另外,所述分隔壁23配置于周壁21的上方开口。在该分隔壁23的中央形成有圆形的开口24,在其里侧周缘凸出设置有阀座24a(参照图4)。并且,从周壁21的上端侧经由阶梯部26a而立起设置有直径比周壁21缩小的近似圆筒状的上壁部26,在其外周安装有密封环28。

另外,在所述阀室v内且在与盖30之间经由弹簧31而将浮子阀35配置为能够升降。阀头36从该浮子阀35的上端中央凸出设置,在该阀头36的外周安装有由橡胶等弹性部件形成的呈环状的密封部件37。

如图4所示,上述浮子阀35在未浸渍于燃料的状态下通过其自重对弹簧31进行压缩而载置于盖30上,密封部件37从阀座24a离开而保持为开口24打开的状态。另一方面,如果燃料箱内的燃料液面上升而使得浮子阀35浸渍于燃料,则如图5所示,由于弹簧31的预紧力以及浮子阀35自身的浮力,浮子阀35上升,密封部件37与阀座24a抵接而将分隔壁23的开口24封闭。

上述浮子阀35可以在燃料箱内的液面因燃料摆动等而异常上升时与此相伴地上升,将分隔壁23的开口24封闭而形成为防止燃料向外部漏出的所谓燃料流出防止阀,或者在燃料箱内的液面到达设定的满箱液面时与此相伴地上升,将分隔壁23的开口24封闭而形成为防止进一步过度供给油的所谓的满箱限制阀,并不特别限定。

下面,对罩40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该实施方式的罩40具有:圆板状的顶壁41;以及周壁43,其呈从上述顶壁41的外周缘部朝向下方延伸的圆筒状。另外,从周壁43的下端部侧外周垂直设置有具有卡止孔44a的呈带状的卡止片44。

而且,如图2及图4所示,使周壁43的下端部与所述外壳主体20的阶梯部26a抵接,并且使外壳主体20的卡止爪21b与卡止片44的卡止孔44a卡合,由此在经由密封环28将周壁43的下端部内周和上壁部26的外周之间的间隙密闭密封的状态下将罩40安装于外壳主体20的上方。

另外,多个安装部45朝向周壁外侧凸出设置于周壁43的上方外周。经由上述安装部45并通过熔接等而安装于燃料箱1的顶板内表面(参照图4)。此外,安装部的形状、构造并不特别限定。

并且,在该阀装置10的、外壳15的通气室r侧的周面形成有排出口47(参照图4)。这里,如图4所示,在所述周壁43的规定部位形成有圆形的排出口47,该排出口47与通气室r连通。

另外,该阀装置10在外壳15的外侧具有与排出口47连结的燃料蒸气配管49。如图4所示,该实施方式的燃料蒸气配管49从排出口47的外侧(通气室r的外侧)周缘以呈近似圆筒状的方式朝向外壳外侧延伸。该燃料蒸气配管49与浮子阀35的轴向正交、且相对于所述顶壁41平行地延伸。另外,配置于燃料箱外部且与未图示的容器连通的管安装于该燃料蒸气配管49的外周。

而且,如图3、图4所示,在通气室r设置有与所述排出口47连通、且从该排出口47朝向通气室r的内侧延伸的筒状壁50,在该筒状壁50的分隔壁23侧的面设置有与通气室r连通的通气孔57,筒状壁50的伸出方向侧的端部55呈封闭的形状。

如图3所示,该实施方式的筒状壁50呈从所述排出口47的内侧(通气室r的内侧)周缘朝向通气室r的内侧延伸的近似半圆筒状。另外,如图6所示,该筒状壁50具有从分隔壁23侧的面的两侧与相对于分隔壁23分离的方向垂直地延伸的两侧部53、53。

更具体而言,该实施方式的筒状壁50具有:底部51,其外表面(筒状壁50的与内部空间相反侧的面)侧面对所述分隔壁23,并且以剖面呈近似圆弧形状的方式延伸;两侧部53、53,它们从上述底部51的宽度方向(表示与筒状壁50的伸出方向正交的方向。下同)的两侧与相对于所述分隔壁23分离的方向垂直地伸出;以及端部55,其将底部51以及两侧部53、53的伸出方向前端部彼此封闭。另外,两侧部53、53从底部51的宽度方向两侧的端部朝向顶壁41垂直地伸出,且与该顶壁41的内表面连结(参照图3及图6)。

此外,筒状壁50的两侧部53、53的伸出方向前端部可以不与顶壁41连结,而是在两侧部53、53与顶壁41之间存在间隙。在该情况下,两侧部53、53的端部彼此由其他连结壁连结。此外,作为两侧部53、53,例如可以设为从底部51的两侧朝向顶壁41侧而宽度逐渐增大的锥状的壁部、阶梯状的壁部,并且也可以整体呈圆弧状,并不特别限定。

另外,如图4所示,该实施方式的通气孔57由第1通气孔58以及第2通气孔59构成,如图7所示,上述通气孔58、59在沿浮子阀35的轴向观察外壳15时,设置为相对于设置于分隔壁23的开口24而错位。

并且,如图7所示,在筒状壁50的分隔壁23侧的面、这里为底部51的外表面,设置有在沿浮子阀35的轴向观察外壳15时与设置于分隔壁23的开口24重叠的遮蔽部51a。另外,如图4所示,在底部51,在比遮蔽部51a更靠排出口47侧设置有第1通气孔58,在比遮蔽部51a更靠端部55侧设置有第2通气孔59,上述第1通气孔58以及第2通气孔59如上所述成为通气孔57。

此外,如图3、图7所示,各通气孔58、59呈沿着筒状壁50的伸出方向的宽度较小、且在与筒状壁50的伸出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较大的近似长方形。但是,各通气孔58、59例如可以是圆孔状、椭圆状、正方形、其他矩形等,并不特别限定。

另外,在筒状壁50的分隔壁23侧的面(这里为底部51的外表面)、且在第1通气孔58的第2通气孔59侧的周缘,设置有朝向分隔壁23伸出的限制壁60(参照图4)。如图3所示,该实施方式的限制壁60沿底部51的宽度方向延伸,呈以到达垂直地伸出的两侧部53、53的长度而伸出的长板状,其前端面60a与分隔壁23的面方向平行(参照图6),并且配置于与所述开口24的外周缘部大致匹配的位置(参照图4)。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筒状壁50的底部51的剖面呈近似圆弧形状,例如由图6中的双点划线所示,筒状壁50的分隔壁23侧的面可以具有平面部51b,也可以在该平面部51b设置通气孔。此外,该平面部51b呈相对于分隔壁23大致平行的平面状。

下面,对由上述结构构成的本实用新型的阀装置10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在并未充分向燃料箱内供给燃料而浮子阀35未浸渍于燃料中的状态下,开口24打开。如果在该状态下向燃料箱内供给燃料,则按顺序通过阀室v、开口24、通气室r、通气孔57(第1通气孔58以及第2通气孔59)、筒状壁50的内部空间、排出口47、燃料蒸气配管49而将燃料箱内的空气、燃料蒸气向燃料箱外的容器排出。

而且,如果因向燃料箱内的燃料的供给、车辆的转弯、倾斜而使得燃料箱内的燃料液面上升,则如上所述,浮子阀35上升,该密封部件37与阀座24a抵接而将分隔壁23的开口24封闭(参照图5),因此燃料箱内的空气、燃料蒸气的排出量下降,能够防止进一步供给燃料,并且能够阻止燃料通过开口24向通气室r内流入,抑制燃料向燃料箱外泄漏。

但是,如果车辆因事故等而翻转或横转,如图6所示,变为阀室v位于上方、且通气室r位于下方的状态,则燃料箱内的燃料汇集于燃料箱1的顶面侧。在该情况下,浮子阀35的密封部件37与阀座24a抵接,在将分隔壁23的开口24封闭之前,有时从外壳主体20的通气槽21a、盖30的通气孔30a流入至阀室v内的燃料通过开口24而进入至通气室r内。

此时,在该阀装置10中,在通气室r,在与排出口47连通并从该排出口47朝向通气室r的内侧延伸、且伸出方向的端部55被封闭的筒状壁50的分隔壁侧的面,设置有与通气室r连通的通气孔57(这里是指第1通气孔58以及第2通气孔59。下同)。因此,如上所述,车辆翻转或横转,如图6所示,变为阀室v位于上方、且通气室r位于下方的状态,即使燃料从分隔壁23的开口24向通气室r内流入,燃料也积存于通气室r的内周面与筒状壁50的外周面之间,燃料难以流入至在筒状壁50的底部51形成的通气孔57,因此能够抑制燃料通过排出口47向燃料蒸气配管49流出。此外,筒状壁50的伸出方向前端部由端部55封闭,因此燃料不会从该部分向筒状壁50内流入。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3、图6所示,筒状壁50具有从分隔壁23侧的面的两侧、即底部51的两侧与相对于分隔壁23分离的方向垂直地延伸的两侧部53、53,因此即使燃料在车辆的翻转时、横转时流入至通气室r内,燃料也被捕捉至通气室r的内周面与筒状壁50的垂直地延伸的两侧部53、53、端部55之间而难以向筒状壁50的通气孔57流入,能够高效地抑制燃料从底部51的通气孔57向筒状壁50内流入。

并且,如由图6中的双点划线所示,筒状壁50的分隔壁23侧的面(这里为底部51的外表面)具有平面部51b,在通气孔57形成于该平面部51b的情况下,能够使通气孔57以最大限度与通气室r的最远离分隔壁23的面即顶壁41的内表面分离,在燃料在车辆的翻转时、横转时流入至通气室r内的情况下,能够使得燃料难以从底部51的通气孔57向筒状壁50内流入。

但是,在车辆行驶于不良道路而上下振动或左右摆动、或者进行急转弯的情况下,有时来不及通过浮子阀35的上升而将开口24封闭,燃料、燃料的飞沫会猛烈地从开口24向通气室r内喷出(参照图4中的箭头)。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在该实施方式中,构成通气孔57的第1通气孔58、第2通气孔59如图7所示,在沿浮子阀35的轴向观察外壳15时,也设置为相对于设置于分隔壁23的开口24而错位,因此如上所述,即使燃料因车辆的振动、摆动、急转弯等而摆动,在从分隔壁23的开口24喷出至通气室r内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得燃料难以从上述通气孔58、59向筒状壁50内流入。

并且,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在筒状壁50的分隔壁23侧的面(底部51的外表面),设置有在沿浮子阀35的轴向观察外壳15时与设置于分隔壁23的开口24重叠的遮蔽部51a,在比该遮蔽部51a更靠排出口47侧设置有第1通气孔58,在比遮蔽部51a更靠端部55侧设置有第2通气孔59。因此,即使燃料以上述方式摆动,从分隔壁23的开口24向通气室r内喷出,燃料也被遮蔽部51a遮挡,能够使其难以从第1通气孔58、第2通气孔59向筒状壁50内流入。假设即使燃料从第2通气孔59流入至筒状壁50内,也能够从第1通气孔58将其排出,另外,能够利用第1通气孔58以及第2通气孔59这两者确保筒状壁50内的通气性。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在筒状壁50的分隔壁23侧的面(底部51的外表面)、且在第1通气孔58的第2通气孔59侧的周缘,设置有朝向分隔壁23伸出的限制壁60。因此,燃料以上述方式摆动,在燃料从分隔壁23的开口24喷出至通气室r内的情况下,燃料与限制壁60碰撞而能够限制其从第1通气孔58向筒状壁50内流入。另外,在燃料从第2通气孔59流入至筒状壁50内的情况下,能够使燃料经由第1通气孔58并顺着限制壁60而降落,因此能够更容易将燃料从筒状壁50内排出。

图8~图10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燃料箱用阀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此外,对与所述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将其说明省略。

该实施方式的燃料箱用阀装置10a(下面称为“阀装置10a”)主要是筒状壁50a的构造与所述实施方式不同。

即,如图8所示,燃料蒸气配管49从形成于罩40的周壁43的排出口47的外侧周缘以与顶壁41分离的方式朝向斜下方伸出。而且,如图8、图9所示,从排出口47的内侧周缘朝向通气室r的内侧延伸的筒状壁50a沿着燃料蒸气配管49的伸出方向以接近顶壁41的方式朝向斜上方伸出。另外,如图8所示,筒状壁50a的端部55配置于与分隔壁23的开口24的大致中央匹配的位置。

并且,该实施方式中的通气孔57a呈开口面积比所述实施方式的第1通气孔58、第2通气孔59的开口面积大的近似正方形,设置于筒状壁50a的底部51的靠近端部55的位置。此外,通气孔57a的开口面积以与所述实施方式的第1通气孔58以及第2通气孔59的合计开口面积大致相同的面积形成。

而且,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如上述由于车辆的翻转等成为如图10所示阀室v位于上方、且通气室r位于下方的状态,燃料从分隔壁23的开口24流入至通气室r内时,燃料积存于通气室r的内周面与筒状壁50a的外周面之间,燃料难以流入至通气孔57a,因此能够抑制燃料通过排出口47而向燃料蒸气配管49流出。

另外,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本实用新型的主旨范围内实现各种变形实施方式,这种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标号的说明

10、10a燃料箱用阀装置(阀装置)

15外壳

20外壳主体

23分隔壁

24开口

28密封环

30盖

31弹簧

35浮子阀

37密封部件

40罩

47排出口

49燃料蒸气配管

50、50a筒状壁

51底部

51a遮蔽部

51b平面部

53、53两侧部

55端部

57、57a通气孔

58第1通气孔

59第2通气孔

60限制壁

r通气室

v阀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