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内燃机气门机构的液压支撑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45642发布日期:2019-10-23 01:33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用于内燃机气门机构的液压支撑元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内燃机气门机构的无压力油接口的液压支撑元件,所述液压支撑元件经由其壳体的外周侧直接安置于气缸盖的容纳孔中,并且能相对壳体轴向运动的压力活塞以其周侧面直接在壳体的孔中引导,该压力活塞以其用于支承摇臂的头部伸出壳体的边缘和气缸盖的上侧,其中,轴向上在压力活塞的远离头部的底部之下,用于液压介质的高压室处于该底部与壳体底部或容纳孔底部之间,经由底部处的止回阀,能从由压力活塞围出的储备室向该高压室供应液压介质,其中,在壳体的外周侧中经由与气缸盖的上侧相交的用于喷射油/油雾的集聚通道设置有将液压介质引至压力活塞的储备室中的导向线路,该集聚通道在容纳孔侧低位布置的区段处通入到壳体中的至少一个径向穿通部中,所述径向穿通部与压力活塞中的通往其储备室的至少一个径向开口处于流体连接中。



背景技术:

在进一步优化内燃机的压力油回路的过程中,除了关键词“降低油泵功率”和“缩小油泵”之外,针对摇臂气门机构还致力于不再联接至内燃机的压力油回路的液压支撑元件。一次性地初次装填后,这类元件充分利用仅来自气缸盖之上的气门控区域的喷射油或油雾用于其供应。

de102014214383a1已揭示一种安置在气缸盖中的、无压力油接口的支撑元件。例如,结合图4和图1所示,该元件以其头部伸入气缸盖的槽形凹陷部中。该凹陷部用作储备室。由此,液压介质经由两个在支撑元件的壳体的外周侧处恰好相对置的集聚通道向下进一步输送到壳体中的相应的径向穿通部中。

经证实,由于每个元件所需的凹陷部,在已经存在的气缸盖处的显著变化是必需的,这在大规模生产中会显著地增加内燃机的成本。此外,相应必需的凹陷部会不必要地削弱气缸盖并存在与气缸盖中的通道相冲突的风险。此外,还可看出(参见图2),由于壳体中的径向穿通部较低地布置而压力活塞中的径向开口较高地布置,在所示出的、压力活塞从壳体移出的位置的情况下(运输止挡),压力活塞中预填充的储备室直至其径向开口的下边缘地排空。

de102016200625a1中已揭示另一种无外部压力油供应的支撑元件。在此,壳体由具有储油室的独立的套筒围绕。显然,必须以耗费的方式改动支撑元件,特别是需要扩大气缸盖的容纳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气缸盖中适应于无外部压力油供应的液压支撑元件,而无需为此对现有设计方案进行较大的修改。

根据本发明以如下方式达到上述目的:气缸盖的上侧至少在容纳孔的入口区域中是平坦的并且容纳孔同时是光壁无阶的;设置有两个用于液压介质的预存储部,其中的第一预存储部由壳体的外周侧中作为环绕的环形空间的集聚通道形成,并且第二预存储部要么由壳体的孔中的环形凹部形成要么由压力活塞的周侧面中的环形凹部形成,其中,第一预存储部经由径向穿通部与第二预存储部连接并且该第二预存储部经由径向开口与压力活塞中的储备室连接。

因此,提供了一种不具有上述缺点的安置于气缸盖中的、无压力油接口的支撑元件。在此,在不改动气缸盖的情况下就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迄今所应用的支撑元件。气缸盖中原本存在的通往相应的支撑元件的压力油通道仍作为盲通道而保留。基于几乎未改变的支撑元件上/中的两个预存储部,实现了向部件的内部导入并在那里储存足够量的喷射油等,以便进行规定的游隙补偿。支撑构件也可以在不改变其外直径的情况下安装,或者其在气缸盖中的容纳孔可以保持不变。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案,支撑元件的压力活塞在其最大移出位置中应通过如内部的卡圈/挡圈那样的止挡机构来保持。在此情况下,该压力活塞的径向开口处于壳体的高位布置的径向穿通部之下(参见从属权利要求3),从而防止支撑元件中的高的液压介质柱流出,这例如在初次填装以及随后的运输之后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扩大两个预存储部的容积,可以将径向环绕这两个预存储部的壁区域或其中一个壁区域设计得更薄。替代地,也可能的是,略微增大容纳孔在其入口区域附近的直径。

另一种用于改善压力活塞的储备室中的液压介质积聚的措施是另一项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据此,在高压阶段期间从高压室经由压力活塞与壳体之间的泄漏间隙挤压出的液压介质的部分量经由低位布置的转向开口直接回引到储备室中。

在两件式的压力活塞的情况下,这种转向开口可以位于两个轴向区段的彼此相对的端侧的区域内并且例如构建为一个或多个冠状的穿孔。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发明。唯一的附图1示出在没有外部的压力油供应的情况下的支撑元件1的纵剖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可以看出,支撑元件1经由其罐状的壳体3的外周侧2安置于气缸盖5的盲孔状且光壁无阶的容纳孔4中。能轴向运动的压力活塞7以其周侧面8在壳体3的孔6中引导。该压力活塞以其伸出壳体3的边缘9且同时伸出气缸盖5的平的上侧10的头部16用作摇臂的能单端枢转运动的支承部。壳体3也可以与气缸盖5的上侧10齐平地终止或略低地布置。因此,在其较低方位的情况下,还将呈现出另外的油贮存部(见下文)。

在轴向上于压力活塞7的远离头部16的底部11之下,用于液压介质的高压室13处于该底部11与壳体底部12之间。经由底部11处的止回阀14,能由压力活塞7在其头部16围出的储备室15之下向该高压室供应液压介质。

仅“集聚”来自气缸盖5的上侧10之上的区域的喷射油/油雾作为液压介质,所述喷射油/油雾随后在重力作用下流入压力活塞7的储备室15中。为此,在壳体3的外周侧2中,从其上边缘9出发地设置有环形的集聚通道18作为第一预存储部22。集聚通道18在其下区段19中与壳体3中的径向穿通部20处于连接中。液压介质从径向穿通部20(孔)向下进一步输送到壳体3的孔6中的环形的第二预存储部23中。第二预存储部23又与压力活塞7中实施为孔的径向开口21处于流体连接中,该径向开口直接通向压力活塞7的储备室15。

高压室13中安装有推出弹簧17。该推出弹簧夹在压力活塞7的底部11与壳体底部12之间。为了限制压力活塞7从壳体3中的移出运动(运输保险装置),压力活塞7具有安置在其周侧面8中的环形槽中的挡圈作为止挡机构24。在止挡情况下,压力活塞7的径向开口21低于壳体2中的径向穿通部20。

压力活塞7由两个独立的部件组成,即,上轴向区段26和下轴向区段27,这些区段26、27以其端侧28、29彼此相对。在端侧28、29之间布有用于液压介质的转向开口25。

附图标记列表

1支撑元件

2外周侧

3壳体

4容纳孔

5气缸盖

6孔

7压力活塞

8周侧面

9边缘

10上侧

11底部

12壳体底部

13高压室

14止回阀

15储备室

16头部

17推出弹簧

18集聚通道

19区段

20径向穿通部

21径向开口

22第一预存储部

23第二预存储部

24止挡机构、挡圈

25转向开口

26下轴向区段

27上轴向区段

28端侧

29端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