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筒叶轮式风力发电机的设计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905029发布日期:2019-10-18 22:34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长筒叶轮式风力发电机的设计方法与流程

长筒叶轮式风力发电机的设计方法,它所涉及的是风力发电机的设计方法。

(二)、

背景技术:

现有风力发电机的特点是:高、大、笨、重、难、低能效、高成本来表示。

(1).其低能效及高成本的原因1是:

现有风力发电机没有更多地利用质能发电,其质能发电量虽然很多,但是与其叶轮的总质量是极不相匹配的即其比功率极其小,原因就是风机的转速极慢。

(2).其低能效原因2是:

现有风力发电机的设计者没有想让风压加大、风速提高、没有想改变风的方向、没有让风旋转、没有想让风能提高效率、没有想让风力,作用在人想要的,着力点处。其实就是一句话,是其设计者的原因。他们没有想到,让风听人类的话、让风任人类的摆布、让风顺从人类的智慧行动造成的。

(3).现有风力发电机的设计理念是把叶轮设计的:越来越长、越来越大、越来越笨、越来越重、越来越“高能效”、越来越高成本。这完全是单一的惯性逻辑思维方式,没有一点创新想法。

(4).长筒叶轮式动力装置,其性能虽然非常优越。但是,其虽然发表了四年多时间。却一直不被业内有关人员高度重视。其原因,就是不知其工作原理及其设计方法造成的。

(三)、发明的目的:

(1).利用惯性能、质能发电:就是利用质量即重量高速度旋转,所产生的动能发电,其发电量是极其巨大的。

(2).就是能让风压加大、使风速流动加快、就是能让风旋转、就是能让风改变方向、就是能让风能为我多出力、就是能让风力作用在叶片的叶尖处、就是能让风听人类的话,不能是直进风、不能是平均作用在叶片上,要有重点。

(3).利用虹吸现象、利用风的扩散现象、利用风的伏壁现象,产生风洞效应。使风速流动加快。

(4).利用大风罩,使风压加大。大风罩使进风量加大后,风在长筒叶轮c10内,就会产生了大的风压力。

(5).利用风的伏壁现象及反向固定叶轮结构,让风旋转,从而产生龙卷风的威力。

(6)利用直流串激电机40,①是来起动风机运转,②是直流串激电机40,利用长筒叶轮c10在高速旋转时,产生的惯性能来借力给力,从而达到提高风力发电能力,同时也能使中级风发电。

总之,长筒叶轮式风力发电机的设计理念。是一场大革命、是现有风力发电机的设计理念,所无法比拟的神奇、所无法比拟的优越。

只有让风听人类的话、只有让风任人类的摆布、只有让风顺从人类的智慧行动。只有让长筒叶轮利用其质能发电、只有让长筒叶轮提高转速、只有让长筒叶轮的叶片有革命性的变化、只有让长筒叶轮式风力发电机结构简单,才能产出高能效的发电机、才能造出:矮、小、轻、高能效、低成本的风力发电机。

(四)、附图说明:

图1:长筒叶轮式风力发电机

(五)、发明的内容:

图1:长筒叶轮式风力发电机的主要零件:大风罩1、反向及导向固定叶轮2、应急风罩、长筒叶轮c10、活动支架11、低压导向风筒16、直流串激电机40。要想了解详情,请看其发明专利号:zl2014100089689。

(1).大风罩1:

①.大风罩1的结构:就是个大喇叭口。

②.大风罩1的作用:就是使长筒叶轮c10的进风面积加大了3.19倍,从而使长筒叶轮c10的进风量增加极多,使风在长筒叶轮c10内,产生加大风压力的效果。

(2).低压导向风筒16:

①.低压导向风筒16其特征在于:低压导向风筒16是个大长圆筒,在圆筒前端有个子口筒箍,在圆筒后部也有个筒箍焊接在筒里面;在大长圆筒内有两组细长管,管上端分别焊接在两个子口筒箍内,细长管管下端分别焊接在大长圆筒中心位置的短粗管及细长管上;在这中心位置的细长管前端是个短粗管,在短粗管前端是个固接的圆螺母;

②.低压导向风筒16的作用:

为了提高长筒叶轮c10转速,加装了低压导向风筒16;低压导向风筒16有三个作用:

1是使低压导向风筒16内的风形成低压,起到虹吸现象,而大直径的长导向风筒16,同时也起到风的扩散现象,而低压导向风筒16的长度,又产生风洞效应;从而使风速有明显加快作用。

2是风速加快,也使长筒叶轮c10转速加快了。

3是没有低压导向风筒16就产生不了,长筒叶轮c10前后的压力差。

(3).反向及导向固定叶轮2:

在长筒叶轮c10内部前端、后端及大风罩内,都加装一体的反向及导向固定叶轮2。反向及导向固定叶轮2,固接在活动支架11上。

①.反向及导向固定叶轮2的特征是:导向叶片固接在活动支架11上,其形状似中空的尖圆锥形,反向叶片固接在尖圆锥形的外圆锥面上,反向叶片的前部突出在尖圆锥形的前方。

②.反向叶片的作用:固定的反向叶片会把水平风改变为旋转风,这种旋转风力又会对正在旋转的、正向叶片(长筒叶轮c10)起到反作用的旋转推力;固定的反向叶片,使直进风改变方向为旋转风,形成似水漩涡那样,风都集中在长筒叶轮c10内壁处,从而使风在长筒叶轮c10内,形成中部空洞;使风在长筒叶轮c10内部,发挥出龙卷风的威力;这是一种综合风力表现,它产生于风的旋转、风速的加快、风压加大、风的能效增多。这些就是来自:风的伏壁现象、风的虹吸现象、风的扩散现象以及风洞效应所起到的综合力量。

③.导向叶片使直进风改变方向,并且使绝大多数风是向上的、是伏壁的,使大部分进风吹向叶尖,使风力大大增加,从而改变了,直进风的平均分配现象,使风力绝大部分,应用到叶尖处既加大了风的推力、又极大地增加了风的能效;从而又极大地提高了,长筒叶轮c10的旋转速度。

(4).应急风罩机构的作用:

为了必免在特大风速时,长筒叶轮c10转速极快,产生飞车现象或共振发生,加装应急风罩机构。当长筒叶轮c10转速极快,从电流表上看达到临界值时,电脑程序或机械装置会自动起动步进电机打开应急风罩2上的两块铁板遮住进风口,减少风的流量,使长筒叶轮c10转速降下来。当风速小后,应急风罩会自动关闭,使长筒叶轮c10转速总能保持最佳状态。

(5).长筒叶轮c10:

①.长筒叶轮c10其特征在于:

长筒叶轮c10是由大厚长筒转筒和叶片及转子壳体组成;其外形是个大厚长筒转轮其形状是大厚长筒转轮前端是内锥形,大厚长筒转轮其后部分与锥尾连成厚直筒,其剖面呈长方形;其叶片形状是叶片前部分上方呈三角形,三角形后是长方形,其叶片摆成螺旋桨状,在叶片顶端与大厚转筒固接,转筒中心部位是转子壳体,转子壳体其前端是大口径,其后端是小口径,转子壳体也与叶片底端固接,长方形叶片底边缺一角,长筒叶轮的后端也有个子口台阶。

②.长筒叶轮c10的作用:

长筒叶轮c10的内径有限制风的流动方向作用,同时也能使风伏壁流动,这样风的着力点所处的面就大即多。从而极大地提高了风能的效应。使风伏壁流动是产生龙卷风的必要条件。

提高风能的效应,把风的着力点,所处的面,放在叶片的叶尖处。对于长筒叶轮c10的设计者来说,是首先思考的重要问题,也是设计者的设计原则问题。

现举例证其重要性:i.风的着力点,所处的面,在叶片的叶尖处;a.风的压力是2,b.风的着力点数量(面积)是10,c.风的着力点的轮轴杠杆比是5。那么,风能的效应指数是:2×10×5=100。同理,ii.风的着力点,所处的面,在叶片的叶底处;a.风的压力是2,b.风的着力点数量(面积)是5.c.风的着力点的轮轴杠杆比是1.5。那么,风能的效应指数是:2×5×1.5=15。同理,iii.风的着力点,所处的面,在叶片的叶中处,a.风的压力是2,b.风的着力点数量(面积)7.5,c.风的着力点的轮轴杠杆比是2.5。那么,风能的效应指数是:2×7.5×2.5=37.5。从上述3个数据看,风能的效应与风的着力点,是有多么重要啊?!叶尖和叶底,其风能所产生的效应,相差得是极为悬殊。

③.长筒叶轮c10的叶片都固接在厚厚的长圆筒内。利用长筒叶轮c10极大的重量,在长筒叶轮c10高速旋转时,1会产生极其巨大的动能作功,2会产生极其巨大的惯性能量,3会使长筒叶轮c10的内壁、反向及导向叶片的作用,还会使风产生伏壁现象,从而形成龙卷风的威力。这些都会使矮、小、轻、高能效、低成本的,长筒叶轮式风力发电机产生出极其巨大的发电量。

④.利用惯性能来借力给力:

长筒叶轮c10在高速度旋转时,会产生惯性能,惯性能通过直流串激电机40来借力给力,从而达到提高风力发电能力。同时也能使中级风发电。

长筒叶轮c10在高速度旋转时,会产生惯性能。而惯性能又具有,在两个相反方向上同时作功的本能即输入方及输出方。惯性能对输入方作功,其重力能因失重使其是负功;惯性能对输出方作功,其质能是正功(虽然质能与重力能的绝对值是相等的,但是,质能是正功,所以其值极大,而重力能是负功,所以,其值极小)尤于重力能是负功,所以,重力能的绝对值越大,就使输入方的原动力值越小即惯性轮转速越高,原动力越省力。(这是因惯性轮失去的重力,所产生的负重力能功造成的。)由于重力能是负功,就使惯性轮具有了,一种本能即借力给力。这就极像武术界的那句术语借力给力所形容的那样:借力给力说地是两人对打,其中一人身体失去平衡即失重,对方顺势推其一下或拉其一下,就能将对方打倒。顺势就是借力的另一种说法,还有一种说法是四两拨千斤。其实都说明一种社会现象,平衡可以省力。而失重可以用很小的力,得到很大的收获。这种现象很合哲理:即不平衡的拐点,其实就是质变的起点,量变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把这种社会现象,用到重型的长筒叶轮c10上,是再合适不过了。那就是直流串激电机40,利用重型风力发电机发出的电能,再推动一下长筒叶轮c10的转动;这时长筒叶轮c10,1是借助风力,2是借助长筒叶轮c10的特大负重力能即惯性能,使直流串激电机40驱动长筒叶轮c10转动,其实没用多大力,就能使长筒叶轮c10转速加快。长筒叶轮c10转速加快,产生的惯性能量就越大,长筒叶轮c10失重也越多。这时风力能、长筒叶轮c10的失重、轮轴的杠杆原理作功、借力给力机构的巧用力,就是顺势给力。这四种因素,就能使长筒叶轮c10越转越快,从而产生出人们意想不到的结果即四两真的能够拨动千斤。实际上是将长筒叶轮c10质量所产生的动能即质能发挥到最大,将风力能用到极致。

另外,直流串激电机40,还有起动重型风力发电机,开始运转的作用。它也是借用了惯性能及顺势给力功能。使中级风也能使长筒叶轮式发电机运转。

⑤.长筒叶轮c10是彻底改变了,叶片形状的,叶片是上大下小,即叶尖大,叶底小。使风作用在叶尖处多,风作用在叶底少。从而提高风的利用能力。

⑥.长筒叶轮c10增加了叶片数量。增加叶片数量既能提高风的利用能量,又能提高长筒叶轮c10的旋转速度,从而极大地提高风机的发电能力。

⑦.采用多级并联长筒叶轮c10结构,其相互间的叶轮叶片是错有一定角度的,就象燃气机的叶片那样,错有一定角度的。从而增加了风的利用能量。

⑧.采用立式串联多个长筒叶轮c10结构,使风机的发电能力以成倍的数量增多。

⑨.为了在中级风时,使风也能够吹动非常重的长筒叶轮c10旋转,就需加装带有超越离合器的直流串激电机40。这样在中级风时,风力发电机也能旋转发电,这是直流串激电机40,利用了巨大的惯性能的结果;惯性能产生的多余能量及借力给力机能,使长筒叶轮c10在高速度旋转时身轻如燕,虽是中级风也能快速旋转发电。超越离合器的作用是:当发电机的转速达到设定速度之前,超越离合器就能自动脱开,并使直流串激电机40停转。由于长筒叶轮c10产生的惯性能量极大,就使直流串激电机40的实际利用功率极小,从而也从另外一个方面,提高了风力发电机的发电能力。

⑩.现用数学纺真模型来证实,只有实实在在的数据才能让人信服。长筒叶轮c10,其长圆筒厚度为6cm,长圆筒的质心直径为1m,长圆筒的长度为1m,长圆筒的转速为16.667r/s,长圆筒的质心速度是:v速度的平方=(1m×3.14×16.667r/s)×(1m×3.14×16.667r/s)≈2738.867m/s,长圆筒的质心质量是:0.06m×1m×1m×3.14×7.8t≈1.4695t。求长圆筒的质能kw数?质能kw数:e=1/2m×(v×v)=734.7kg×2738.867m/s÷102≈19727.9kw。在这里只计算了,长圆筒的质心重量,并没有计算叶片的重量及发电机的转子、传动轴的重量所产生的质能。而风能是否全部转化为质能,还有待于深入研究。我是持怀疑态度,就是因惯性能的作用,而产生质疑?尤其是在大风时,风能是不可能全部转化为质能的。

如果安装立式串联5个长筒叶轮式风力发电机。按5个长筒叶轮式风力发电机计算:19727.9kw×5≈98639.5kw。其总高度不会超过70m高,其总质量也不会超出110t重:(1.4695t×5个长圆筒的质心质量×15倍的辅助重量)≈110t重。(<70m的高度、98639.5kw、110t重)上述3个数据,足可以说明,长筒叶轮式风力发电机是:矮、小、轻、高能效、低成本的风力发电机。

值得一提的是:立式串联5个长筒叶轮式风力发电机,使风所产生的风洞效应会更强大、龙卷风的威力会更巨大、长筒叶轮的转速会更快、其质量所产生的动能会更多。因此会产生额外的、更大能效,而绝不是简单的乘法所得98639.5kw。

(六).发明的特点:

(1).长筒叶轮式风力发电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让风听人类的话、让风任人类的摆布、让风顺从人类的智慧行动。

(2).长筒叶轮式风力发电机真正地开创了,惯性能、质能发电的先河。

(3).长筒叶轮式风力发电机是高能效、低成本的,矮、小、轻、风力发电机。

(七).具体实施方式:

大风罩1、反向及导向固定叶轮2、长筒叶轮c10、低压导向风筒16顺序安装在活动支架11上。大风罩1、反向及导向固定叶轮2、低压导向风筒16都固接在活动支架11上,只有长筒叶轮c10是能够旋转的。

风从大风罩1内进入反向及导向固定叶轮2及长筒叶轮c10内,并使风通过低压导向风筒16。在大风罩1、反向及导向固定叶轮2、长筒叶轮c10、低压导向风筒16的作用下。1是使风量大增、2是使风压加大、3是改变风向、4是使风旋转、5是使风伏壁、6是要让风的着力点即面积多在叶尖处、7是使风产生龙卷风的威力、8是极大地提高了,风能的利用效率、9是极大地加快了,风的流速,从而使重量极大的长筒叶轮c10高速度旋转,产生出巨大的动能发电。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