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重力作用动能转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66848发布日期:2020-12-11 18:57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物体重力作用动能转化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发明物体重作用力动能转化器,主要是对物体重作用力作用的一种动能转化技术,可用于发电或车船等各种大型机械的动力技术以及航天技术领域等。



背景技术:

在现代各种机械动力中,大部分依然利用了石油等化石能源,利用煤做燃料对环境和空气造成很大污染,对人民健康产生很大危害,而对于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一方面是能源的消耗不能满足需求,另外就是成本高和危险性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就是提供一种在不消耗任何能源的情况下,只利用物体重作用力或液压重作用力而转化为旋转动能的一种新技术,即物体重力作用动能转化器。

本技术发明方案:

物体重力作用动能转化器主要由外固定箱,承重悬空板及内部固定结构,斜面轨道和传动齿杆等几部分组成,外固定箱(1)上部设有滚轮(2),(图1中)而在滚轮(2)上部设有承重悬空板(3),其内部底面设有向下的固定杆(4),在外固定箱(1)的内部设有斜面轨道固定杆(5)并在一端的下部设有一段齿牙(6),在外固定箱(1)的下部底面上设有向上的支撑杆(18),并在上端设有滚轮(19),它在斜面轨道固定杆(5)的底面滚动槽内对固定杆(5)产生重力支撑作用,在固定杆(5)的上部设有多根斜面轨道(7),在斜面轨道(7)的中间设有传动齿杆(8),其上端设有轨(9),因斜面轨道(7)上面和轨道轮(9)的外缘都设有齿牙,所以相互齿合,在传动齿杆(8)的上端还设有中间齿轮(11)和链条(12),而链条(12)在与齿轮(11)齿合的同时,也与轨道轮(9)的中心轴(42)上面固定的单向传动齿轮(43)齿合,(图2中)其下部与齿轮(32)齿合,传动齿杆(8)的两侧面设有齿牙槽(10,),它与传动齿杆(8)两侧传动轴(20)上面固定的单向传动齿轮(15)齿合,在齿牙槽(10)的下部,还设有齿牙槽(33),它与固定杆(41)上面固定的回位齿轮(34)齿合。而在固定杆(41)上面还固定着齿轮(35),其前面设有触压点(36),而在齿轮(35)和固定杆(41)之间还设有套管轴(26),在齿轮(35)后部设有控制推杆(37),它由固定杆(41)上面固定的固定杆(38)固定。而在套管轴(26)的后部固定盘上面设有回位弹簧(39),其另一端固定在固定杆(41)上面的固定盘(40)上面。而在控制推杆(37)外端上部,传动轴(20)上面固定着旋转轮(17)其外缘面设有凸起部分,其旋转对控制推动杆(37)产生推动作用,在传动轴(20)上面设有轴承(21)与固定杆(4)固定。而在两根传动轴的不同端各固定着锥形齿轮(22)并与外部的锥形齿轮(23)齿合,使齿轮(23)的中心轴上面的多个齿轮将传动轴(20)连为一体。而在传动轴(20)上面还设有对斜面轨道固定杆(5)产生传动作用的结构。因此在斜面轨道固定杆(5)的下面设有一个双面作用齿轮(24),其中心轴由外固定箱底面固定杆固定,齿轮外缘齿牙与斜面轨道固定杆(5)的下端齿牙(6)齿合,其侧面齿牙与传动轴(20)上面固定的锥形齿轮(25)齿合,同样齿轮(25)的前平面设有触压点(36),而在触压点(36)前面,传动轴(20)上面设有触压旋转轮(27),使齿轮(25)的向前移动,触压点(36)与旋转轮(27)的触压作用,而使齿轮(25)转动。同样在传动轴(20)与齿轮(25)之间设有套管轴(26),并在套管轴的后部固定盘上设有回位拉簧(39),而拉簧另一端固定在固定杆(4)上面,而在套管轴(26)的后部固定盘的后平面上设有半圆滚珠槽,同时固定盘后部设有旋转控制盘(28),并在其前侧面与套管轴(26)的后固定盘滚珠槽的对应位置,设有同样的半圆滚珠槽,并在其槽内设有滚珠(29),而在旋转控制盘(28)上面设有控制杆,而对控制杆产生推动控制作用的是固定在固定杆(41)上面的齿轮(30),它与上部传动轴(20)上面固定的齿轮(31)齿合传动。而在传动轴(20)上面,还同时固定着为传动齿杆(8)的回位触压齿轮(35)齿合传动的齿轮(16),而在传动链条(12)的中部,设有一个与它齿合的单向传动齿轮(14),其中心固定轴(13)为齿轮(14)的共用固定轴。因为轨道轮(9)的中心轴(42)需要一定活动量,所以传动齿杆上部设有长形通孔,(图3中)其内部设有弹簧(44),对中心轴(42)和外部轴承(21)产生触压作用,通孔外部可设随中心轴(42)移动的固定盖。

发明效果:

本技术发明主要是利用物体重压作用力或液压重作用力,在结构体中利用多根斜面轨道和多根传动齿杆之间的相互作用循环产生,使重压作用力的动能转化循环产生,从而取代内燃动力。

下面对本技术发明方案实施例结合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固定箱内单根斜面轨道固定杆上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传动齿杆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传动齿杆上部轨道轮中心轴水平移动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斜面轨道固定杆前后移动控制结构示意图

物体重力作用动能转化器技术特征:

物体重力作用动能转化器主要由外固定箱1与地面接触的实体部分,它包括其底面的向上支撑杆18和上端滚轮19对斜面轨道固定杆5的重作用力支撑作用,也能使斜面轨道固定杆5的前后移动作用,因滚轮19在其下部滚轮槽内的滚动而减小阻力。在外固定箱1的上端设有滚轮2和斜面轨道槽,它的主要作用是对重作用力的动能转化产生控制作用。另外外固定箱1的上部设有悬空承重板3,其底面设有向下的固定杆4,对内部的传动轴20,固定杆41和固定轴13等内部传动结构进行固定,并与悬空承重板3形成悬空体。而在外固定箱1的内部斜面轨道固定杆5上面固定着多根斜面轨道7,它分为左右两根,上面设有齿轮齿牙,因此在斜面轨道7的中间设有传动齿杆8,它的上部设有轨道轮9,其外缘设有齿牙而与斜面轨道7齿合,使传动齿杆8在斜面轨道7上面形成一种悬挂体。

在传动齿杆上面轨道轮为两个齿轮,分别与斜面轨道7齿合,其中心轴42上面设有单向传动齿轮43,(图2中)而在齿轮43上面齿合着传动链条12,而在传动齿杆8的下部固定着链条12的齿合齿轮32,因为轨道轮中心轴42是固定在传动齿杆上面,为了达到作用力的平衡,所以中心轴42上面的齿轮43,和链条12在传动齿杆8的两侧各有一个,同样齿轮32也在传动齿杆两侧各有一个。在传动齿杆8的两侧面上,在相同位置同时设有齿轮齿牙槽10,分别由传动齿杆两侧的传动轴20上面固定的单向传动齿轮15齿合,传动齿轮15是因传动齿杆8的上升作用而旋转,并带动传动轴20转动,而传动齿杆下降时,齿轮15外套轮自转,而不带动传动轴旋转。传动轴20由轴承21与固定杆4固定,并成为悬空体的一部分,传动齿杆两侧的两根传动轴20的不同端,各设有一个锥形齿轮22,分别与外部的锥形齿轮23齿合,而在传动齿杆8上面齿牙槽10的下面,还设有一个齿牙槽33,它由传动齿杆单侧面上的固定杆41上面固定的齿轮34齿合,而齿轮34的旋转主要是推动传动齿杆8的下降回位。而在传动链条12的中部设有单向传动齿轮14相互齿合,它的中心固定轴13也同样与悬空承重板3下面的固定杆4固定为一体,成为悬空体的一部分,因为单向传动齿轮14与链条12的齿合连接,是悬空体与传动齿杆8这个悬挂在斜面轨道7上面的中间体系上的唯一连接点,而且悬空体重作用力使单向传动齿轮14对链条12产生向下的拉动作用时,齿轮14是不转动的,所以,可以使链条12的向下拉动作用带动上端轨道轮9的中心轴齿轮43的转动,从而带动轨道轮9的旋转,使悬空体重作用力转化为旋转动力。

因为本项技术的重作用力的动能转化作用,主要是利用传动齿杆固定,而使斜面轨道7前后移动的方式产生的,从而使重作用力的动能转化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平台。因此本项技术还利用了多根附图1中,这种单根斜面轨道固定杆5上面的传动结构的组合排列。而形成对重作用力的动能转化循环产生。所以每根斜面轨道固定杆5上面,斜面轨道7与轨道轮9的齿合点位置都不相同,而单根斜面轨道固定杆5上面,斜面轨道7与轨道轮9的齿合点都相同,使多根斜面轨道固定杆5上面的传动齿杆,总有一部分斜面轨道固定杆5上面的传动齿杆上,单向传动齿轮14对传动链条12产生向下的拉动作用力,使轨道轮9转动并带动斜面轨道7移动,从而使重作用力转化为旋转动力,并使这部分传动齿杆在产生重作用力动能转化的同时,也使悬空体重作用力全部由这部分传动齿杆上面的链条12与齿轮14的齿合作用而承受,因此悬空体不会因自身重作用力的动能转化而产生下降作用。

为什么单向传动齿轮14与链条12的齿合作用,承受了悬空体的重作用力,而齿轮14对链条12的齿合向下拉动作用,使轨道轮9产生了旋转动力,并因与斜面轨道7的齿合作用而带动斜面轨道的向后移动,却又怎能不使悬空体产生下降作用呢?

因为斜面轨道7是由下面的固定杆5固定为一体的,而固定杆5又是由外固定箱1底面内的支撑杆18和上端滚轮19产生支撑作用的,这使斜面轨道7和传动齿杆上面的传动结构重作用力完全由地面承受,所以斜面轨道没有下降空间,而传动齿轮14对链条12的向下拉动作用,使轨道轮9的旋转作用,是轨道轮9与斜面轨道7的齿合,是从斜面轨道低端向高端的齿合运动作用,使传动齿轮14对链条12的向下拉动作用,链条12从上面轨道轮中心轴齿轮42的齿合点向下拉动作用伸长量,等于轨道轮在斜面轨道上的向上运动高度,也就是斜面轨道的垂直高度和传动齿杆的上、下移动量高度。这也就是说齿轮14对链条12的拉动作用伸长量,实际上是轨道轮从斜面轨道低端向高端的移动作用产生。所以单向传动齿轮14和其它悬空体不会向下移动而悬空固定。而这也是本项技术悬空体重作用在固定状态下能够动能转化的主要原因。

在外固定箱1的上部设置了滚轮2,它主要是对悬空体重作用力的动能转化产生控制作用的,当滚轮2利用液压或气压动力推动,而从其斜面轨道低端向高端运动时,则在其高端对上部的悬空承重板3产生重作用力支撑作用。因为悬空承重板3上部可以放置重作用力物体,来增大重作用力的动能转化作用力。所以悬空承重板3的上部重作用力物体和内部传动结构重作用力,都会由滚轮2和外固定箱1传递给地面,而不再由内部的单向传动齿轮14与传动链条12的齿合作用承受。所以不会产生重作用力的动能转化作用,而当滚轮2因液压或气压作用推动,从斜面轨道高端向低端移动时,滚轮2与悬空承重板3之间接触分离,使悬空承重板3上面重力物体和内部传动结构重作用力,完全由内部结构传动齿轮14,因与传动链条12的齿合作用而承担。使齿轮14产生对传动链条12的向下拉动作用力。

因为斜面轨道固定杆5上面的斜面轨道7都是30-40度角的向上倾斜轨道,而链条12对轨道轮中心轴齿轮43的拉动旋转作用,是使轨道轮9的旋转齿合带动斜面轨道7的向后移动,使轨道轮9与斜面轨道7的齿合点,从斜面轨道低端向高端的移动作用,从而使轨道轮9带动传动齿杆8在斜面轨道上面产生上升作用。虽然斜面轨道7的固定杆5下面设有滚轮19,使斜面轨道固定杆5的移动作用减小了阻力。但依然存在一定的阻力。另外,轨道轮和轨道轮中心轴齿轮43的旋转作用是同步的,如果说轨道轮转动一圈能从斜面轨道低端移动到高端,则中心轴齿轮43的周长是斜面轨道7的垂直高度,所以单向传动齿轮43半径较小,使链条12对单向传动齿轮43的拉动而带动轨道轮9的齿合旋转作用阻力较大。因此,在单向传动齿轮43的前上方,传动齿杆上面设置了不与齿轮43齿合的中间齿轮11,而根据需要在传动齿杆两侧各有一个,使链条12对中间齿轮11齿合后,而对传动齿轮43的齿合是在其上部和后部。使链条12对齿轮43的拉动作用而带动轨道轮9的旋转减小阻力。同样链条12对齿轮43的向下拉动作用,而因轨道轮的旋转阻力产生的重作用力,由齿轮43的中心轴42直接传递给轨道轮并由斜面轨道7承受,而改变为中间传动齿轮11和传动齿杆对轨道轮9的传递作用,而最终由斜面轨道和外固定箱1的支撑杆18传递给地面。

因为本项技术主要是利用传动齿杆固定,而斜面轨道7前后移动的方式,使重作用力的动能转化在一个固定平台上循环产生的,而单向传动齿轮14对链条12的向下拉动作用,使轨道轮的齿合旋转作用带动斜面轨道7的移动作用,只是斜面轨道产生移动作用的其中一种作用方式,因为斜面轨道需要前后移动作用,使重作用力的动能转化循环产生。所以在传动轴20上面和下面的固定杆41上面,都设有对斜面轨道7的固定杆5的传动结构。使齿轮14对链条12的向下拉动作用,使轨道轮的齿合旋转在带动斜面轨道7向后移动的同时,传动齿杆和轨道轮在斜面轨道上的上升作用,使传动齿杆上的齿牙槽10与单向传动齿轮15的齿合作用,而使齿轮15带动传动轴20转动。从而使传动轴20和固定杆41上面的传动结构,在传动齿杆和轨道轮产生上升作用的同时,也对斜面轨道固定杆5产生了等量的推动作用。

因为斜面轨道7需要前后移动,而使重作用力的动能转化产生作用力循环,因此在斜面轨道固定杆5的一端,其下部设有一段齿轮齿合齿牙6,而与它齿合的是其下部设置的双面作用齿轮24,其中心轴由外固定箱1底面支撑杆固定,使斜面轨道7产生的重作用力,由固定杆5和支撑杆传递给外固定箱底面。而双面作用齿轮24的外缘齿牙与固定杆5上面的齿牙6齿合,其侧平面上设有齿牙,它与传动轴20上面固定的锥形齿轮25齿合。而齿轮25的前平面设有触压点36,而在齿轮25的前面,传动轴20上面还固定着触压旋转轮27。而在齿轮25与传动轴20之间设有套管轴26,使传动轴20的转动和齿轮25的转动不会受到相互影响,(附图4)而在套管轴26的后部固定盘上,其后平面上设有半圆形滚珠槽。而在其外侧设有回位拉簧39,另一端与固定杆4上面的固定点固定。同时在固定盘后面,设有旋转控制盘28,其前侧面同样设有半圆形滚珠槽,它与套管轴26后固定盘上面的滚珠槽相对应,并在内部设有滚珠29。在旋转控制盘28上面设有控制推杆。而对旋转控制盘28上面的控制推杆产生推动控制作用的是固定杆41上面固定的齿轮30,而在它的侧平面上设有一个凸出的半圆轮,齿轮30转动时可根据需要对旋转盘28上面的控制推杆产生推动作用,而对齿轮30产生齿合传动作用的是传动轴20上面固定齿轮31。而这就是对斜面轨道固定杆5产生移动作用的传动结构。并因为斜面轨道固定杆5是前后移动的,所以传动齿杆8两侧的两根传动轴20上面都同时设有这套传动结构。

因为传动齿杆8两侧的两根传动轴20,都是传动齿杆的向上运动作用带动而产生旋转动力的,所以其旋转方向相反,因此,两根传动轴20上面的传动结构,对斜面轨道固定杆5的传动作用也是相反的。所以,对斜面轨道固定杆5产生齿合作用的双面作用齿轮24,在其两侧面上都设有对锥形齿轮25产生齿合作用的齿牙,从而使双面作用齿轮24,由两侧的两个相反方向转动的锥形齿轮25交换产生传动作用,使斜面轨道固定杆5产生正、反方向的移动作用。

当轨道轮9处于斜面轨道7的低端时,也是斜面轨道固定杆5的一个反向移动端点,同样传动齿杆8也处于下降回位的低端,另外轨道轮在下降回位至斜面轨道7低端的同时,对斜面轨道固定杆5的正反方向传动作用交换也在瞬间完成,使一侧传动轴20上面的齿轮30,其一侧的突出半圆轮对旋转控制盘28上面的控制推杆的推动作用完成,并因套管轴26后固定盘上的回位拉簧39的拉动作用,使旋转控制盘28反向转动,使旋转控制盘28正向转动时,半圆滚珠槽的错位移动,而带动滚珠29在半圆槽内的向外移动作用而反向移动回位。并使套管轴26拉动锥形齿轮25向后移动回位,而齿轮25的前侧面触压点36,也不在对前面的触压旋转轮27产生触压作用,使锥形齿轮25失去了对双面作用齿轮24的传动作用,斜面轨道固定杆5的反方向移动的回位作用完成。而在接近同一时间,正方向旋转的传动轴20上面固定的齿轮30,其凸出半圆轮对旋转控制盘28的控制推杆产生推动作用,使滚珠槽错位并使滚珠的向外移动,对套管轴26产生向前的推动作用,使齿轮25的前部触压点对触压旋转轮27产生触压作用,使齿轮25带动双面作用齿轮24推动斜面轨道杆5正向移动,使轨道轮9在斜面轨道低端时,单向传动齿轮14对链条12产生向下的拉动作用时,在轨道轮旋转并齿合推动斜面轨道7向后移动的同时,其齿合点从斜面轨道低端向高端的移动,而带动传动齿杆8的向上移动作用,也使单向传动齿轮15带动传动轴20转动,使传动轴20上面的传动结构在同一时间推动斜面轨道固定杆5向前移动。因为都是齿轮的齿合传动,所以轨道轮与斜面轨道7的齿合点和斜面轨道固定杆5的移动作用同步产生。

因为轨道轮和斜面轨道的齿合点移动和斜面轨道固定杆5的移动作用是同步的,如果说轨道轮因旋转阻力不能对斜面轨道固定杆5产生旋转推动作用,传动齿杆没有向上移动,则传动轴20也不会带动传动结构对斜面轨道固定杆5产生移动作用。因此还可以利用附图3中的第二种方式,在附图3中轨道轮9的中心轴42的穿孔在传动齿杆上设置为长形,并在长形孔内设置弹簧44,而对轨道轮中心轴42和上面的轴承21产生触压作用,当链条12通过中间齿轮11对中心轴齿轮43产生拉动旋转作用时,因弹簧44的弹性活量和轨道轮9的齿合旋转阻力,可以使中心轴齿轮43对弹簧44产生触压推动作用而水平移动,可以使轨道轮9在不推动斜面轨道7移动的情况下,沿斜面轨道有一定的旋转移动活量,从而带动传动齿杆8向上移动,而使传动轴20的旋转,带动上面传动结构对斜面轨道固定杆5的推动作用同步产生。

因为斜面轨道固定杆5的前后移动作用,就是斜面轨道前后移动的一种作用力循环,当轨道轮9与斜面轨道7的齿合点,因斜面轨道固定杆5的移动作用,而达到斜面轨道高端时,传动齿杆8也上升到了移动量的高端,斜面轨道7因传动轴20上面两个传动结构的作用力交换,使斜面轨道固定杆5反向移动,使斜面轨道7反向移动,使轨道轮9和斜面轨道7之间产生齿合分离,而轨道轮9和传动齿杆8的悬空,因为链条12的齿合齿轮14和与传动齿杆上面的齿牙槽10相互齿合的齿轮15都是单向传动齿轮,使传动齿杆上升时产生作用力,而传动齿杆8下降时,则只有齿轮的外套轮随传动齿杆的下降而自转,所以传动齿杆8和轨道轮9可以自然下降,但是因为本项技术,是利用了多根斜面轨道固定杆上面的传动齿杆循环产生对重作用力的动能转化的,所以会产生一定的惯性运动作用,而使其各种结构的运动速度加快。因此传动齿杆和轨道轮的下降作用,也是由齿轮等传动结构产生的。

在传动齿杆的一侧下面设置了齿牙槽33,并由固定杆41上面固定的齿轮34相互齿合,而对齿轮34产生传动作用的是固定杆41上面的齿轮35,其前侧面上同样设有触压点36,而且在固定杆41和齿轮35之间,同样设有套管轴26对齿轮35固定,并在齿轮35的后面设有推动控制杆37,在套管轴26的后固定盘上面同样固定着回位弹簧39,而弹簧另一端与固定在固定杆41上面的固定盘40固定。另外在固定杆41上面还固定着固定杆38,在它上面对推动控制杆37进行固定。而在传动轴20上面,还固定着对齿轮35产生齿合传动的齿轮16,同时还固定着对推动控制杆37的外端产生推动控制作用的旋转轮17,因旋转轮17的外缘面上有一段凸起的轮体,而当斜面轨道7的移动,使轨道轮9处于斜面轨道7的高端时,首先是斜面轨道固定杆5的传动结构产生作用力交换,使斜面轨道固定杆5的正向移动结束,而反向移动开始,使斜面轨道7的反向移动,轨道轮9与斜面轨道7齿合分离。而使轨道轮和传动齿杆8处于悬空状态的同时,旋转轮17的凸起轮体部分,推动控制杆37移动,使其下部推动齿轮35和套管轴26向前移动,并使齿轮35的前部触压点触压齿轮34,因齿轮35受上部传动轴20上面固定的齿轮16的旋转带动作用,而使齿轮34旋转并带动传动齿杆8下降回位,轨道轮回位至斜面轨道低端,并因为斜面轨道固定杆5首先停止移动,所以轨道轮9的下降回位,能够与斜面轨道7在低端产生相互齿合作用。从而使轨道轮9和传动齿杆8的下降回位作用随其它传动结构的速度变化而变化。

因为本项技术是利用了多根斜面轨道固定杆上面的传动齿杆和轨道轮以及其它传动结构的配合,而使重作用力的动能转化,在一个固定的平台上循环产生的。所以每根斜面轨道固定杆上面轨道轮与斜面轨道的齿合点位置都不相同。因为处于下降回位的轨道轮和传动齿杆与处于反方向移动回位的斜面轨道之间,轨道轮与斜面轨道齿牙并不齿合,轨道轮和传动齿杆是一种悬空状态,因为轨道轮和传动齿杆的下降回位,首先是斜面轨道固定杆的反向移动作用产生,而后才使传动齿杆和轨道轮下降回位的,而只有斜面轨道固定杆的正向移动,使轨道轮在斜面轨道低端,其齿合点因斜面轨道向轨道轮的方向移动,而产生向高端移动时轨道轮和斜面轨道才是相互齿合的。这也是对重作用力动能转化的正向运动,所以这也是安装试验过程中的必然性状态,同时也使悬空体重作用力的突然性悬空,使所有固定轴13上面的单向传动齿轮14对链条12的向下拉动作用,使回位状态下的轨道轮因不与斜面轨道齿合而产生瞬间的自转现象,而不承担悬空体重作用力,而处于正向运动的斜面轨道,轨道轮与斜面轨道相互齿合,其齿合点从斜面轨道低端向高端移动,而承担了因旋转阻力产生的重作用力使传动齿杆的上升带动传动轴20的传动,并因传动轴在不同端都设有锥形齿轮22,并与外部齿轮23齿合,使齿轮23的中心传动轴在斜面轨道固定杆5的两端,将所有传动轴20连为一体,使下降回位中的传动齿杆和轨道轮以及斜面轨道固定杆的反向移动,都因其传动轴20由其它传动轴20的带动作用而连续性转动,使其在同一时间内下降回位,本项技术中对重作用力动能转化的利用,可在齿轮23的中心传动轴上面设置动力输出齿轮。

因为本技术发明是多根斜面轨道和多根传动齿杆的相互作用,而使重压作用力的动能转化循环产生,具有持续性质,可认为具有永动性质。而能量守恒定律说明,能量不会消失,也不会创生,它只是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并在转移过程中能量保持不变。而本项技术中,物体重作用力(即地球引力)作用和液压重作用力,在固定条件下不会改变,而重作用力的动能转化作用也不会改变,并具有持续性质,如果固定重作用力的动能转量以时间单位累加,那么其固定重作用力也要以单位时间累加,所以重作用力总量在任何时间内都等于所转化的动能加转化时所产生的运动阻力。因此说本项技术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