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紧凑式后处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49849发布日期:2019-11-06 00:11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紧凑式后处理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尾气处理领域,尤其是一种紧凑式后处理结构。



背景技术:

车辆的柴油机后处理结构用于对柴油机的尾气进行净化处理,柴油机后处理结构一般包括DOC(氧化催化器)、DPF(柴油颗粒捕集器)、SCR(选择性催化还原器)几种。

汽车尾气后处理中,待处理气体中的氨分布的均匀程度对系统的整体性能和耐久性能有重要的影响,如果其结构的不合理造成氨分布不均匀会导致氮氧化合物(NOx)转化效率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紧凑式后处理结构,其将DOC组件、DPF组件和SCR组件集成为一个紧凑的整体结构,并能使得氨气(NH3)与待处理气体充分混合均匀以保证净化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紧凑式后处理结构,其由DOC组件、DPF组件和SCR组件依次串连形成,其中:

所述DOC组件依次包括DOC均匀性混合腔、DOC催化器及DOC混合器,所述DOC均匀性混合腔上设有DOC进气管,所述DOC混合器上设有第一尿素喷嘴及DOC出气管;

所述DPF组件依次包括DPF均匀性混合腔、DPF催化器及DPF出气端锥,所述DPF均匀性混合腔上设有DPF进气管,所述DPF进气管与所述DOC出气管连接,所述DPF出气端锥上设有DPF出气管;

所述SCR组件依次包括SCR混合器、SCR催化器、尾锥,所述SCR混合器上设有第二尿素喷嘴和SCR进气管,所述SCR进气管与所述DPF出气管连接。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DPF进气管与所述DOC出气管、所述SCR进气管与所述DPF出气管均为可拆卸连接。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DOC均匀性混合腔、所述DOC催化器及所述DOC混合器依次排布在第一安装轴上,所述第一尿素喷嘴的喷射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安装轴;所述DPF均匀性混合腔、所述DPF催化器及所述DPF出气端锥依次排布在第二安装轴上;所述SCR混合器、所述SCR催化器、所述尾锥依次排布在第三安装轴上,所述第二尿素喷嘴的喷射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三安装轴。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轴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轴的正下方,所述第三安装轴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轴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二安装轴错开,所述第一安装轴、所述第二安装轴及所述第三安装轴平行设置。

与现有技术中的后处理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紧凑式后处理结构具有如下技术效果:1、其将DOC组件、DPF组件和SCR组件集成为一个紧凑的整体结构,以迎合紧凑车型的安装空间;2、其设有两个尿素混合器(DOC混合器和SCR混合器)及两个尿素喷射器,尿素分两次混入至待处理气体中,从而使得待处理气体与尿素充分混合均匀,最终提升了氨在待处理气体中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实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剖视结构图;

图1至图2中包括:

DOC组件1、DOC均匀性混合腔101、DOC催化器102、DOC混合器103、DOC进气管104、第一尿素喷嘴105、DOC出气管106;

DPF组件2、DPF均匀性混合腔201、DPF催化器202、DPF出气端锥203、DPF进气管204、DPF出气管205;

SCR组件3、SCR混合器301、SCR催化器302、尾锥303、第二尿素喷嘴304、SCR进气管305;

第一连接法兰4;

第二连接法兰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2所示,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紧凑式后处理结构其由DOC组件1、DPF组件2和SCR组件3依次串连形成。其中:

所述DOC组件1依次包括DOC均匀性混合腔101、DOC催化器102及DOC混合器103,所述DOC均匀性混合腔101上设有DOC进气管104,所述DOC混合器103上设有第一尿素喷嘴105及DOC出气管106。

待处理气体经DOC进气管104进入至所述均匀性混合腔101内并在所述均匀性混合腔101内混合均匀。混合均匀的待处理气体流入至所述DOC催化器102内,在金属或陶瓷催化剂的催化下,待处理气体中的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等与氧气进行化学反应,生成无污染的H2O和CO2。接着,经过DOC处理后的气体流入至DOC混合器103内,与此同时所述第一尿素喷嘴105将雾状的尿素喷入至所述DOC混合器103内,待处理气体与尿素相遇并混合,最后经DOC出气管106离开所述DOC组件1。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DOC均匀性混合腔101、所述DOC催化器102及所述DOC混合器103依次排布在第一安装轴上,所述第一尿素喷嘴105的喷射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安装轴。如此设置能够使得待处理气体的流向与尿素的喷射方向垂直交叉,从而使得待处理气体与尿素能够实现更充分的混合,从而进一步提升氨在待处理气体中的均匀性。

所述DPF组件2依次包括DPF均匀性混合腔201、DPF催化器202及DPF出气端锥203,所述DPF均匀性混合腔201上设有DPF进气管204,所述DPF进气管204与所述DOC出气管106连接,所述DPF出气端锥203上设有DPF出气管205。进一步的,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DPF均匀性混合腔201、所述DPF催化器202及所述DPF出气端锥203依次排布在第二安装轴上。

与尿素混合后的待处理气体经所述DPF进气管204进入至所述DPF均匀性混合腔201内并在所述DPF均匀性混合腔201进一步混合均匀。混合均匀后的待处理气体流入至所述DPF催化器202内,其中的颗粒物被所述DPF催化器202捕捉从而实现进一步净化。接着,经DPF处理后的气体流入至所述DPF出气端锥203并最终经所述DPF出气管205离开所述DPF组件2。

所述SCR组件3依次包括SCR混合器301、SCR催化器302、尾锥303,所述SCR混合器301上设有第二尿素喷嘴304和SCR进气管305,所述SCR进气管305与所述DPF出气管205连接。

经过经DPF处理后的气体经所述SCR进气管305进入所述SCR混合器301内,与此同时所述第二尿素喷嘴304将雾状的尿素喷入至所述SCR混合器301内,待处理气体与再一次与尿素相遇并混合。接着,经过二次尿素混合的待处理气体流入至所述SCR催化器302内,在SCR催化剂的催化下,待处理气体中的NOX与氨发生还原反应以转换为N2从而实现深度净化。最后,经过SCR处理后的气体经所述尾锥303排出。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SCR混合器301、所述SCR催化器302、所述尾锥303依次排布在第三安装轴上,所述第二尿素喷嘴304的喷射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三安装轴。同样的,如此设置能够使得待处理气体的流向与尿素的喷射方向垂直交叉,从而使得待处理气体与尿素能够实现更充分的混合,进一步提升氨在待处理气体中的均匀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安装轴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轴的正下方,所述第三安装轴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轴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二安装轴错开,所述第一安装轴、所述第二安装轴及所述第三安装轴平行设置。如此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气体流动通道大致呈“S”型,其一方面能够延长气体流动通道的长度,另一方面能够使得气流在流动过程中产生扰动,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本实用新型的净化效果。

与现有技术中的后处理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紧凑式后处理结构具有如下技术效果:1、其将DOC组件、DPF组件和SCR组件集成为一个紧凑的整体结构,以迎合紧凑车型的安装空间;2、其设有两个尿素混合器(DOC混合器和SCR混合器)及两个尿素喷射器,尿素分两次混入至待处理气体中,从而使得待处理气体与尿素充分混合均匀,最终提升了氨在待处理气体中的均匀性。

为了方便所述紧凑式后处理结构的安装及维护,进一步的,所述DPF组件2与所述DOC组件1、及所述SCR组件3与所述DPF组件2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例如,如图1所示,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DPF进气管204与所述DOC出气管106之间经第一连接法兰4连接、所述SCR进气管305与所述DPF出气管205经第二连接法兰5可拆卸连接。

上文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足够详细的具有一定特殊性的描述。所属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实施例中的描述仅仅是示例性的,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真实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做出所有改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是由所述的权利要求书进行限定的,而不是由实施例中的上述描述来限定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