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水箱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25697发布日期:2020-02-14 16:53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多孔水箱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箱管,尤其是一种基于板式的多孔水箱管。



背景技术:

水箱是水冷式工程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内置冷却水,通过冷却水在水套中吸收热量,再通过散热器后,回到水套内循环,达到工程机械中某部件(一般用于发动机部位)调温的效果。

而完成水箱的散热功能的部件主要是散热板,现有的散热板主要通过散热翅片与水箱波距形成相关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多孔水箱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孔水箱管,包括散热板其特征是:所述散热板内设置有若干冷却系统,所述散热板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矩形的短边壁厚至少2.5mm,所述矩形长边壁厚至多0.5mm。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孔水箱管的改进:所述矩形短边处设置为圆角。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孔水箱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系统由水流通道和风道组成;冷却系统的水流通道和风道的排列顺序依次为风道、水流通道、水流通道、风道。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孔水箱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流通道均设置为s型。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孔水箱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板内的左、右两端均为风道。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孔水箱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流通道与风道之间的容积比值为至少2:1。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孔水箱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流通道和风道均为纵向贯穿散热板;所述水流通道的上端设置有进水口,所述水流通道的下端设置有出水口;所述的风道的上端设置有进风口,所述风道的下端设置有出风口。

本实用新型采用一体式设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水箱波距过大,形成涡流,水箱波距过小,制冷效果不好的技术难题。进一步,通过一体式设置,结构更加稳定,制冷效果更加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3是图1横截面示意图;

图4是图3中,s型流水通道2的排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多孔水箱管,包括散热板1,该散热板1的横截面为矩形,且其矩形的短边壁厚与长边壁厚至少为5:1,如本实施例中,短边壁厚设置为2.5-3mm,则长边壁厚至多不超过0.5-0.6mm。短边壁厚增大,可以促进本实用新型产品的抗压能力,增加使用耐力,适应各种环境,而长边壁厚设置越薄,则越能增加该壁厚内部系统与外界的热交换。

在散热板1内设置有若干数量的冷却系统,该冷却系统由水流通道2和风道3构成,其单个冷却系统的排列组合从左到右依次为风道3、水流通道2、水流通道2和风道3。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若由多个冷却系统构成的散热板1,如两个的情况下,其冷却系统的排列组合从左到右依次为风道3、水流通道2、水流通道2、风道3、水流通道2、水流通道2、风道3。在散热板1内,最左以及最右的风道3内侧壁的横截面为圆角,增加其与外界的接触面,散热板1外,相对于风道3的横截面为圆角,增加接触面面积。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产品使用场景一般都是在大型工程器械的发动机位置,由于发动机舱的布局设置,本装置的体积不能过大,因此,本产品设置为一风道3匹配至少二个水流通道2,而水流通道2与风道3之间的容积比至少设置为2:1,在较少体积的同时,尽量确保水流通道2与风道3之间的热交换效果。

水流通道2和风道3均为纵向贯穿散热板1;水流通道2的上端设置有进水口21,所述水流通道2的下端设置有出水口22;进水口21与出水口22分别与工程设备的相关水冷却系统相联通;风道3的上端设置有进风口31,所述风道3的下端设置有出风口32。

实施例2:基于实施例1,为了增加本产品中冷却液的冷却效果,在实际生产中,将水流通道2全部设置为s型,在有限的行程内,尽量增加水流通道2与风道3之间的接触面积,达到最佳的效果。

实施例3:基于实施例1和2,在散热板1的外侧面设置有隔音层。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基于该设计思路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只要其技术手段没有脱离本发明的思想和要点,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