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冷系统用冷弯一体成型水冷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14992发布日期:2020-05-12 17:38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冷系统用冷弯一体成型水冷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板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冷系统用冷弯一体成型水冷板。



背景技术:

散热板件广泛应用于各种水冷系统中,如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钎焊水冷板、传统汽车或工程机械大截面水箱、油冷器和中冷器等。传统技术的散热板件需要采用挤压或数控或焊接等工序;对于工程机械的大截面水箱或换热器而言,现有技术采用板翅式制造工艺,即一层板件,一层翅片,再加一层板件,两边加封条的模式;对于汽车行业常用的中冷器而言,现有技术采用挤压多孔管或高频焊管,并加内翅片的模式。

上述工艺路线均需要大量人工介入,手动完成,且材料消耗大,难以自动装配,制造工序复杂,制造效率较低,制造成本较高,且板件重量和尺寸均较大,不利于轻量化,还会导致换热效率的低下,是故亟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冷系统用冷弯一体成型水冷板,能降低制造成本,保证换热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之一种水冷系统用冷弯一体成型水冷板,包括由铝带冷弯一体成型的上分板和下分板,所述上分板和下分板均包括上板体、中板体和下板体,所述上板体和下板体平行设置,所述中板体位于上板体和下板体之间;所述上分板和下分板的冷弯成型顺序为:上分板的中板体、上分板的下板体、上分板的上板体、下分板的下板体、下分板的上板体、下分板的中板体。

优选地,所述铝带的厚度为0.15~0.30mm。

优选地,所述上分板的下板体与下分板的上板体抵接。

优选地,所述上分板和下分板上下对称设置。

优选地,所述中板体呈锯齿状或波浪状。

优选地,所述中板体的折弯角度为60~120°。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上分板和下分板由铝带冷弯一体成型,相对于目前常用的基于挤压型材的水冷板、数控加工和摩擦搅拌焊工艺的型材水冷板而言,具有重量更轻,尺寸更小,壁厚更薄,材料消耗更少,换热效率更高,耐腐蚀性能更强等优点,能降低制造成本,保证换热效率;

应用于工程机械的大截面水箱和换热器时,可直接替代板件加翅片加板件加封条的模式,实现自动装配,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芯体重量也会降低;

应用于汽车行业常用的中冷器中,壁厚得到减薄且均匀性提升,尺寸稳定,同时可提供良好的钎焊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相对于高频焊管加内翅片的模式,本实用新型冷弯一次成型,无需二次工序插入内翅片,无需高频焊接,制造成本降低,制造效率提高;

中板体位于上板体和下板体之间,可以根据应用场景的换热量需求作形状和折弯角度的调整,灵活性更好;

上分板和下分板的冷弯成型顺序有利于在保证整体强度和换热效率的基础上,缩短工期,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水冷系统用冷弯一体成型水冷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c的放大视图。

图中:1、上分板;2、下分板;3、上板体;4、中板体;5、下板体;6、折弯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之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以下兹例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冷系统用冷弯一体成型水冷板,包括由铝带冷弯一体成型的上分板1和下分板2,所述上分板1和下分板2均包括上板体3、中板体4和下板体5,所述上板体3和下板体5平行设置,所述中板体4位于上板体3和下板体5之间;所述上分板1和下分板2的冷弯成型顺序为:上分板1的中板体4、上分板1的下板体5、上分板1的上板体3、下分板2的下板体5、下分板2的上板体3、下分板2的中板体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分板1和下分板2由铝带冷弯一体成型,相对于目前常用的基于挤压型材的水冷板、数控加工和摩擦搅拌焊工艺的型材水冷板而言,具有重量更轻,尺寸更小,壁厚更薄,材料消耗更少,换热效率更高,耐腐蚀性能更强等优点,能降低制造成本,保证换热效率;

应用于工程机械的大截面水箱和换热器时,可直接替代板件加翅片加板件加封条的模式,实现自动装配,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芯体重量也会降低;

应用于汽车行业常用的中冷器中,壁厚得到减薄且均匀性提升,尺寸稳定,同时可提供良好的钎焊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相对于高频焊管加内翅片的模式,本实用新型冷弯一次成型,无需二次工序插入内翅片,无需高频焊接,制造成本降低,制造效率提高;

中板体4位于上板体3和下板体5之间,可以根据应用场景的换热量需求作形状和折弯角度6的调整,灵活性更好;

上分板1和下分板2的冷弯成型顺序有利于在保证整体强度和换热效率的基础上,缩短工期,降低制造成本。

优选地,所述铝带的厚度为0.15~0.30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铝带的厚度既不宜过大亦不宜过小,过大则浪费材料,增加制造成本,过小则强度较差,且换热效率有所降低,是故选择0.15~0.30mm的范围。

优选地,所述上分板1的下板体5与下分板2的上板体3抵接。

优选地,所述上分板1和下分板2上下对称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有利于保证整体强度,防止非人为因素下折弯变形;另一方面有利于保证换热效率。

优选地,所述中板体4呈锯齿状或波浪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在保证换热效率的基础上,降低生产难度,进一步地缩短工期,降低制造成本;当然,亦可采用其他符合实际需求的形状。

优选地,所述中板体4的折弯角度6为60~1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折弯角度6既不宜过大亦不宜过小,过大则需要较长的中板体4,整体长度需要额外增加,浪费材料,过小则换热效率有所降低,是故选择60~120°的折弯角度6。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水冷系统用冷弯一体成型水冷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铝带冷弯一体成型的上分板和下分板,所述上分板和下分板均包括上板体、中板体和下板体,所述上板体和下板体平行设置,所述中板体位于上板体和下板体之间;所述上分板和下分板的冷弯成型顺序为:上分板的中板体、上分板的下板体、上分板的上板体、下分板的下板体、下分板的上板体、下分板的中板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冷系统用冷弯一体成型水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带的厚度为0.15~0.3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冷系统用冷弯一体成型水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分板的下板体与下分板的上板体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冷系统用冷弯一体成型水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分板和下分板上下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水冷系统用冷弯一体成型水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体呈锯齿状或波浪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冷系统用冷弯一体成型水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体的折弯角度为60~12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冷系统用冷弯一体成型水冷板,包括由铝带冷弯一体成型的上分板和下分板,所述上分板和下分板均包括上板体、中板体和下板体,所述上板体和下板体平行设置,所述中板体位于上板体和下板体之间;所述上分板和下分板的冷弯成型顺序为:上分板的中板体、上分板的下板体、上分板的上板体、下分板的下板体、下分板的上板体、下分板的中板体。本实用新型能降低制造成本,保证换热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高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熟国强和茂管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09
技术公布日:2020.05.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