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滤用棘轮防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2458发布日期:2020-05-26 17:14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滤用棘轮防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航空发动机润滑传动系统或发动机健康管理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替代现有油滤锁紧结构的防松装置。



背景技术:

航空发动机中润滑系统及液压系统的清洁度直接关系到发动机的正常安全工作,为保证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及液压系统洁净,必须定期对其润滑系统及液压系统进行清洗和净化,以保证油液清洁度满足使用要求。而油滤作为润滑系统及液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其工作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润滑系统及液压系统的好坏。油滤的可靠性与其自身的结构及连接方式密切相关,常见的油滤结构安装后利用保险丝打保险等方式以保证产品的连接可靠,而保险丝打保险的锁紧方式在发动机上不易维护,还容易使维护人员受到保险丝的划伤,同时保险丝在极端条件下还易产生锈蚀等问题。而本专利就是依据这些客观现实需求而进行开展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油滤用棘轮防松装置结构,用以保证油滤壳体在油滤工作时连接可靠,防止油液泄漏。从而使油滤实现规定的过滤功能,保证发动机处于一个良好的工况下。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油滤用棘轮防松装置,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卡爪和棘轮,

所述上壳体与发动机回油管路相连;

所述下壳体与滑油管路相连;

所述卡爪可转动连接在上壳体的外周向面上,且卡爪的旋转中心轴线平行于上壳体的中心轴线,卡爪的一端有一个止回棘爪面,另一端有一个施力面,且旋转中心轴线位于止回棘爪面和施力面之间;

所述棘轮固定连接在下壳体的外周向面上。

作为一种选择,所述卡爪上有一对铰接孔,且卡爪通过穿过铰接孔的螺栓与上壳体连接。

进一步,所述螺栓外周向设置有扭簧,扭簧的一端与卡爪相连,另一端与上壳体相连。

进一步,所述上壳体与螺栓的螺纹连接处有螺纹紧固剂涂层。

进一步,所述上壳体外周向面上有一凸起,凸起上开有螺纹孔和定位孔。

作为一种选择,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螺纹连接,下壳体上螺纹退刀槽一侧设置有密封圈槽,密封圈槽内设置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滤用棘轮防松装置结构,其主体结构由下壳体、密封圈、螺栓、平垫圈、卡爪、扭簧和上壳体等组成,可以解决保险丝打保险的锁紧方式在发动机上不易维护,还容易使维护人员受到保险丝的划伤,以及在极端条件下还易产生锈蚀等问题,保证油滤连接的可靠性,从而使其实现规定的过滤功能,保证发动机润滑系统及液压系统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棘轮防松装置在油滤上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棘轮防松装置的装配图;

图3为棘轮防松装置的爆炸图;

图4为卡爪结构示意图;

图5为扭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棘轮防松装置工作示意图(油滤装配好时的工作状态);

图7为油滤日常维护拆卸示意图(油滤维护拆卸时);

图中:1—下壳体、2—密封圈、3—螺栓、4—平垫圈、5—卡爪、6—扭簧、7—上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应就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思想情况下,凡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修改、替换和变更,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油滤用棘轮防松装置包括下壳体1、密封圈8、螺栓3、平垫圈4、卡爪5、扭簧6和上壳体7。平垫圈4、卡爪5及扭簧6通过螺栓3与上壳体7进行螺纹连接,并在螺栓3及上壳体7涂有螺纹紧固剂,螺纹紧固剂材料为loctite243#。卡爪5上设计有止回棘爪,卡爪5材料为1cr18ni9ti。下壳体1材料为2a12,下壳体1上的棘轮(棘轮的齿轮数由壳体外径及动程决定)可随着下壳体1顺时针转动,与上壳体7上装配的卡爪5进行配合,实现限位防松作用。扭簧6材料为1cr18ni9,安装于卡爪5与上壳体7之间,当按压卡爪5的施力面时(该施力面可视作一个把手),卡爪5的止回棘爪面在以螺栓3为轴心的扭簧6扭矩作用下发生转动。上壳体1材料为2a12,其上设计有螺纹孔及用于扭簧6的定位孔,可与螺栓3进行连接并将扭簧6一端限位。

如图3,油滤用棘轮防松装置的由下壳体1、密封圈2、螺栓3、平垫圈4、卡爪5、扭簧6、上壳体7组成,通过螺纹及螺纹紧固剂连接到一起。发动机回油管路与上壳体7相连,当发动机进行工作时,系统中的滑油流经下壳体1、密封圈2、螺栓3、平垫圈4、卡爪5、扭簧6、上壳体7组成的腔体。

如图4及图5,分别为卡爪5及扭簧6结构示意图,卡爪5上设计有可供扭簧6安装的卡槽和铰接孔座,装配好的锁紧装置是以螺栓3、平垫圈4、卡爪5、扭簧6、上壳体7组成的铰链结构,卡爪5上有一个止回棘爪面和一个工作维护施力面。油滤装配过程中,卡爪5上的止回棘爪面在下壳体1的棘轮(顺时针)周向转动作用下以这个铰链结构的轴心做弧线形的往复运动,本结构形式简单,性能可靠。

如图6,上壳体7与下壳体1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壳体底部设计有外六方,可供标准扳手快速扳手配合将下壳体1与上壳体7进行连接;下壳体1螺纹退刀槽后设计有密封圈槽,装配时会安装密封圈2,对上壳体7、下壳体1进行径向密封。而油滤装配好工作时,按下卡爪5上的施力面,将卡爪5的止回棘爪头卡住下壳体1上的齿轮。扭簧6在预紧力作用下使得卡爪5的止回棘爪具有逆时针方向的作用力,使得卡爪5的止回棘爪头与下壳体1的齿轮面产生相互作用力,防止齿轮逆时针转动,达到锁紧防松功能。

如图7,油滤维护拆卸时,按下卡爪5上的施力面,扭簧6呈现回复状态,使得卡爪5的止回棘爪头随扭簧6的扭矩作用转动至最大角度,使得卡爪5与下壳体1分离,达到松开锁紧装置拆卸壳体的目的。

棘轮防松装置在油滤上的运用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创新点,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滤用棘轮防松装置结构,其主体结构由下壳体1、密封圈2、螺栓3、平垫圈4、卡爪5、扭簧6和上壳体7组成,主要是利用卡爪5的止回棘爪与壳体的棘轮配合的可锁紧性以及扭簧6的预紧力作用,使油滤在发动机进行机动动作时提供的外力作用下保证油滤壳体之间连接不会发生转动,保证了腔体的可靠性,防止油液的泄漏。防松结构使用维护较为简单,解决了常规打保险铅封锁紧方式所带来的不易维护等问题,避免了维护人员在打油滤维护期间受到保险丝的划伤,同时还避免了常规保险丝在极端条件下易产生锈蚀的问题,大大减少了油滤的维护时间及维护空间,也为发动机各管路布置争取更宽裕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增强了油滤连接的可靠性,从而使油滤能够更好地实现规定的过滤功能,保证发动机润滑系统及液压系统的正常运行。



技术特征:

1.一种油滤用棘轮防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7)、下壳体(1)、卡爪(5)和棘轮,

所述上壳体(7)与发动机回油管路相连;

所述下壳体(1)与滑油管路相连;

所述卡爪(5)可转动连接在上壳体(7)的外周向面上,且卡爪(5)的旋转中心轴线平行于上壳体(7)的中心轴线,卡爪(5)的一端有一个止回棘爪面,另一端有一个施力面,且旋转中心轴线位于止回棘爪面和施力面之间;

所述棘轮固定连接在下壳体(1)的外周向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滤用棘轮防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5)上有一对铰接孔,且卡爪(5)通过穿过铰接孔的螺栓(3)与上壳体(7)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滤用棘轮防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3)外周向设置有扭簧(6),扭簧(6)的一端与卡爪(5)相连,另一端与上壳体(7)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滤用棘轮防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7)与螺栓(3)的螺纹连接处有螺纹紧固剂涂层。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滤用棘轮防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7)外周向面上有一凸起,凸起上开有螺纹孔和定位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滤用棘轮防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7)与下壳体(1)螺纹连接,下壳体(1)上螺纹退刀槽一侧设置有密封圈槽,密封圈槽内设置有密封圈(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滤用棘轮防松装置,主要由下壳体(1)、密封圈(2)、螺栓(3)、平垫圈(4)、卡爪(5)、扭簧(6)、上壳体(7)组成。发动机回油管路与上壳体(7)相连,当发动机进行工作时,系统中的滑油流经下壳体(1)、密封圈(2)、螺栓(3)、平垫圈(4)、卡爪(5)、扭簧(6)、上壳体(7)组成的腔体,本棘轮防松装置结构保证了腔体的可靠性,防止油液的泄漏。本实用新型体积、重量小,结构紧凑,维护性较好。

技术研发人员:孟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永红航空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26
技术公布日:2020.05.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