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量化机车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21598发布日期:2020-07-10 15:48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轻量化机车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轻量化机车发动机。



背景技术:

发动机是一种能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包括如内燃机(汽油发动机等)、外燃机(斯特林发动机、蒸汽机等)、电动机等,如内燃机通常是把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发动机既适用于动力发生装置,也可指包括动力装置的整个机器,它的本义是指那种"产生动力的机械装置,有人把引擎称为发动机,其实,发动机是一整套动力输出设备,包括变速齿轮、引擎和传动轴等等,可见引擎只是整个发动机的一个部分,但却是整个发动机的核心部分。人们不断地研制出各种不同类型的发动机,主要可分为:内燃机、外燃机、电动机三类。

现有的机车发动机在使用时,内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长时间使用会降低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并且在使用时大量热量都被机油吸收,并且机油在使用一段时间以后,内部会因为发动机磨损产生大量的铁屑,导致润滑效果变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轻量化机车发动机,具有将发动机本体在工作时产生的大量热量,通过机油进行传递,通过转子转动的动力带动驱动扇叶转动,将机油抽出,依次经过分散腔的过滤和初步散热,然后通过散热腔的配合快速的将发动机本体工作时产生的大量热量散去,并且可以对机油中的油渣起到一个很好的过滤效果,使得机油的润滑效果更好,增加了发动本体的使用寿命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包括发动机本体和固定底座,所述发动机本体的表面与固定底座的内腔固定连接,所述发动机本体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分散腔、动力腔和散热腔,所述发动机本体的表面分别开设有出油孔和进油孔,所述出油孔的一端连通有第一连通管道,所述第一连通管道的一端与分散腔的内腔连通,并且分散腔的底端连通有第二连通管道,所述第二连通管道的一端与动力腔的内腔连通,所述动力腔的表面通过管道与散热腔的表面连通,所述散热腔的表面连通有第三连通管道,并且第三连通管道的一端与进油孔的一端连通,所述动力腔的内腔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一端贯穿发动机本体的表面并延伸至发动机本体的内腔,所述转动轴的一端与发动机本体的转子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的表面与发动机本体的内腔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发动机本体在工作时产生的大量热量,通过机油进行传递,机构依次经过分散腔的过滤和初步散热,然后通过散热腔的配合快速的将发动机本体工作时产生的大量热量散去,并且在进行散热的同时可以对机油中的油渣起到一个很好的过滤效果,可以有效防止机油内的铁屑过多导致发动机本体内部发生二次磨损,可以对机油中的油渣起到一个很好的过滤效果,使得机油的润滑效果更好,增加了发动本体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转动轴位于动力腔内腔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扇叶,并且驱动扇叶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刮油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子转动带动转动轴转动,带动驱动扇叶转动,无需额外动力驱动,更加节能环保。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分散腔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分散盒,所述分散盒的表面与第一连通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分散盒远离第一连通管道的一侧连通有分散管道,所述分散管道的一端与第二连通管道的表面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分散盒将机油分散到各个分散管道中进行输送,增大接触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分散盒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油渣滤网,并且分散腔的内腔填充有冷触媒液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油渣滤网将机油中的油渣过滤,并且通过冷触媒液体对机油进行初步的散热,使用更加的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散热腔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金属连接杆,所述金属连接杆的顶端贯穿散热腔的内腔并延伸至散热腔的上方,所述金属连接杆位于散热腔内腔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金属鞘翅板,并且金属连接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散热板,所述散热腔的表面连通有进油口,所述散热腔的内腔填充有机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金属鞘翅版、散热板和金属连接杆的配合,快速的将机油的热量散去,散热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固定底座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缓冲板,并且缓冲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承接板,所述承接板的顶部与发动机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缓冲板和承接板的配合,抵消一部分发动机本体工作时产生的震动,增加了发动本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动力腔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分散腔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分散盒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散热腔结构的剖视图。

图中,1、发动机本体;2、固定底座;3、分散腔;4、动力腔;5、散热腔;6、出油孔;7、进油孔;8、第一连通管道;9、第二连通管道;10、第三连通管道;11、转动轴;12、驱动扇叶;13、刮油板;14、分散盒;15、分散管道;16、油渣滤网;17、金属连接杆;18、金属鞘翅板;19、散热板;20、缓冲板;21、承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轻量化机车发动机,包括发动机本体1和固定底座2,固定底座2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缓冲板20,并且缓冲板2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承接板21,承接板21的顶部与发动机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发动机本体1的表面与固定底座2的内腔固定连接,发动机本体1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分散腔3、动力腔4和散热腔5,散热腔5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金属连接杆17,金属连接杆17的顶端贯穿散热腔5的内腔并延伸至散热腔5的上方,金属连接杆17位于散热腔5内腔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金属鞘翅板18,并且金属连接杆1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散热板19,散热腔5的表面连通有进油口,散热腔5的内腔填充有机油,分散盒14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油渣滤网16,并且分散腔3的内腔填充有冷触媒液体,分散腔3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分散盒14,分散盒14的表面与第一连通管道8的一端连通,分散盒14远离第一连通管道8的一侧连通有分散管道15,分散管道15的一端与第二连通管道9的表面连通,发动机本体1的表面分别开设有出油孔6和进油孔7,出油孔6的一端连通有第一连通管道8,第一连通管道8的一端与分散腔3的内腔连通,并且分散腔3的底端连通有第二连通管道9,第二连通管道9的一端与动力腔4的内腔连通,动力腔4的表面通过管道与散热腔5的表面连通,散热腔5的表面连通有第三连通管道10,并且第三连通管道10的一端与进油孔7的一端连通,动力腔4的内腔转动连接有转动轴11,转动轴11位于动力腔4内腔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扇叶12,并且驱动扇叶1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刮油板13,转动轴11的一端贯穿发动机本体1的表面并延伸至发动机本体1的内腔,转动轴11的一端与发动机本体1的转子固定连接,转动轴11的表面与发动机本体1的内腔转动连接,将发动机本体1在工作时产生的大量热量,通过机油进行传递,通过转子转动的动力带动驱动扇叶转动,将机油抽出,依次经过分散腔的过滤和初步散热,然后通过散热腔5的配合快速的将发动机本体1工作时产生的大量热量散去,并且可以对机油中的油渣起到一个很好的过滤效果,使得机油的润滑效果更好,增加了发动本体1的使用寿命。

在使用时,发动机本体1内的转子转动,带动转动轴11转动,转动轴11带动驱动扇热12转动,驱动扇叶12转动,带动机油流动,机油顺着出油孔6第一连通管道8输送到分散腔3内的分散盒14内,经过油渣滤网16将油渣过滤后输送到分散管道15内,经过分散腔3内的冷触媒介质进行初步的降温,然后顺着第二连通管道9输送到动力腔4内,在动力腔4内,通过驱动扇热12带动刮油板13搅动润滑油输送到散热腔5内与机油混合,并且热量经过金属鞘翅版18和金属连接杆17的传导输送到散热板19上进行散热,然后通过第三连通管道10和进油孔7输送回发动机本体1内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