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气歧管固定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60829发布日期:2020-08-14 19:03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一种进气歧管固定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进气歧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进气歧管固定工装。



背景技术:

进气歧管位于节气门与引擎进气门之间,之所以称为歧管,是因为空气进入节气门后,经过歧管缓冲统后,空气流道就在此分歧了,对应引擎汽缸的数量,如四缸引擎就有四道,五缸引擎则有五道,将空气分别导入各汽缸中。对于气道燃油喷射式发动机或柴油机,进气歧管只是将洁净的空气分配到各缸进气道。进气歧管必须将空气、燃油混合气或洁净空气尽可能均匀地分配到各个气缸,为此进气歧管内气体流道的长度应尽可能相等。为了减小气体流动阻力,提高进气能力,进气歧管的内壁应该光滑。

进气歧管上设置有设置有预留孔,如说明书附图图1所示,预留孔a1和a2内需要安装螺母,现有的安装工方式,为人工直接安装,效率低,工作强度大,没法满足工作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进气歧管固定工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进气歧管固定工装,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下端固定安装有安装支脚,所述安装支架通过螺栓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上表面水平设置,所述安装板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所述安装板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所述安装板上还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所述安装板上固定安装有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呈l形,所述限位挡板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

这样,进气歧管上设置有预留孔a1和a2,均需要安装螺栓。利用固定工装对进气歧管进行安装定位。首先,进气歧管利用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以及限位挡板进行定位,利用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进行支撑,之后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动作,对进气歧管进行夹持,完成进气歧管的安装。此时,预留孔竖向向上设置,方便安装螺母。

具体的,机架上还安装有三坐标机械手臂,三坐标机械手臂的动作端安装有夹头,夹头可以对预加热的螺母进行支撑夹起,之后带动螺母运动至预留孔位置,向下运动,将螺母安装在预留孔内,然后通过三坐标机械手臂吹气对螺母进行冷却,完成螺母的安装。

本申请重在对进气歧管进行安装,其余的三坐标机械臂以及螺母上料机构和预热机构均属于现有技术,不属于本专利申请要求保护的范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的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竖向设置且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一压杆,所述第一压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压块,所述第一压块与所述第一支撑杆正对设置。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向下收缩,则带动第一压杆向下运动,通过第一压块对进气歧管进行夹持,利用第一支撑杆进行支撑,可以减少对进气歧管的损伤。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竖向设置且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二压杆,所述第二压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压块,所述第二压块与所述第二支撑杆正对设置。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向下收缩,则带动第二压杆向下运动,通过第二压块对进气歧管进行夹持,利用第二支撑杆进行支撑,可以减少对进气歧管的损伤。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一支撑块、第二支撑块、限位挡板以及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下端分别设置有安装座且通过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方便安装固定连接,同时也方便更换和维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上均固定安装有定位销。进气歧管上具有凸出设置的支管,利用定位销插入支管内,方便定位。

综上所述,本热嵌工装可以更好的对进气歧管进行安装以及定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进气歧管固定工装的进气歧管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1、a2为预留孔。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进气歧管固定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去掉进气歧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图3,一种进气歧管固定工装,包括安装板2,所述安装板2下端固定安装有安装支脚21,所述安装支架21通过螺栓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2上表面水平设置,所述安装板2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所述安装板2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块3和第二支撑块4,所述安装板2上还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杆5、第二支撑杆6和第三支撑杆7,所述安装板2上固定安装有限位挡板8,所述限位挡板8呈l形,所述限位挡板8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板2上。

这样,进气歧管上设置有预留孔a1和a2,均需要安装螺栓。利用固定工装对进气歧管进行安装定位。首先,进气歧管利用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以及限位挡板进行定位,利用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进行支撑,之后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动作,对进气歧管进行夹持,完成进气歧管的安装。此时,预留孔竖向向上设置,方便安装螺母。

具体的,机架上还安装有三坐标机械手臂,三坐标机械手臂的动作端安装有夹头,夹头可以对预加热的螺母进行支撑夹起,之后带动螺母运动至预留孔位置,向下运动,将螺母安装在预留孔内,然后通过三坐标机械手臂吹气对螺母进行冷却,完成螺母的安装。

本申请重在对进气歧管进行安装,其余的三坐标机械臂以及螺母上料机构和预热机构均属于现有技术,不属于本专利申请要求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的第一气缸9,所述第一气缸9的活塞杆竖向设置且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一压杆91,所述第一压杆9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压块92,所述第一压块92与所述第一支撑杆5正对设置。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向下收缩,则带动第一压杆向下运动,通过第一压块对进气歧管进行夹持,利用第一支撑杆进行支撑,可以减少对进气歧管的损伤。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板2上的第二气缸93,所述第二气缸93的活塞杆竖向设置且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二压杆94,所述第二压杆9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压块95,所述第二压块95与所述第二支撑杆6正对设置。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向下收缩,则带动第二压杆向下运动,通过第二压块对进气歧管进行夹持,利用第二支撑杆进行支撑,可以减少对进气歧管的损伤。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杆5、第二支撑杆6、第三支撑杆7、第一支撑块3、第二支撑块4、限位挡板8以及第一气缸9和第二气缸93下端分别设置有安装座且通过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安装板2固定连接。方便安装固定连接,同时也方便更换和维修。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块3和第二支撑块4上均固定安装有定位销(未画出)。进气歧管上具有凸出设置的支管1,利用定位销插入支管内,方便定位。

工作原理:

首先,进气歧管利用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以及限位挡板进行定位,利用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进行支撑,之后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动作,对进气歧管进行夹持,完成进气歧管的安装。此时,预留孔竖向向上设置,方便安装螺母。

具体的,机架上还安装有三坐标机械手臂,三坐标机械手臂的动作端安装有夹头,夹头可以对预加热的螺母进行支撑夹起,之后带动螺母运动至预留孔位置,向下运动,将螺母安装在预留孔内,然后通过三坐标机械手臂吹气对螺母进行冷却,完成螺母的安装。

具体的,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具体结构以及控制方式属于现有技术。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可以同步动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