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的空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56419发布日期:2020-10-17 02:3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用的空滤,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筒a、筒b、筒c、螺旋片、旋流管、筒d、收集套a、收集套b、摆块、扇形块、弹性软膜、收集套c、螺纹套,其中筒c的外柱面为阶梯式圆柱面,筒c上段大直径部分的外柱面与筒c下段小直径部分的外柱面之间通过外锥面过渡衔接;筒b套装在筒c上,且筒c的中心轴线与筒b的中心轴线重合;筒c的上段大直径部分安装在筒b内顶部中心处的圆槽中;筒d通过四个沿筒b内壁周向均匀分布的四个固定板c固定于筒b中,且筒d的中心轴线与筒b的中心轴线重合;筒c位于筒d中;筒d上端的内锥面a与筒c上的过渡外锥面等高且锥度相等,内锥面a的最上端与筒c上的过渡外锥面的最上端等高;筒d上的内锥面b与筒c下段小直径柱面上均匀密布的若干直孔b相对;直孔b位于筒c内壁上的孔口高度大于直孔b位于筒c外柱面上的孔口的高度;筒c内壁上的直孔b孔口处均安装有沿筒c内壁壁面弯曲的螺旋形旋流管;筒c上段的大直径部分外柱面上沿筒c中心轴线螺旋安装有1.5圈的螺旋片;螺旋片引导自筒b上端侧壁的进气口进入筒b中的空气形成旋流;螺旋片的螺旋外缘与筒b内壁固连;筒d的外柱面与筒b中部内壁上均匀密布的若干直孔a相对;

筒c的下端螺纹配合有收集套a;收集套b为上粗下细的阶梯型圆筒,收集套b的上段大直径部分与其下段小直径部分之间通过倒锥形筒衔接过渡;收集套b的上段大直径部分与筒b的下端螺纹配合,收集套b的最下端端面上沿周向铰接有若干摆块;每个摆块上均安装有对其复位的涡卷弹簧;每个摆块的下端内侧均安装有扇形块;合拢的若干扇形块形成规则的圆柱体并对收集套b下端的开口完全封堵;若干摆块的内侧面上覆盖一层引导气流自收集套b下端开口进入收集套b内的筒状弹性软膜;

筒b外套装有筒a;筒a的中心轴线与筒b的中心轴线重合;收集套c的上段部分为圆柱形,其下段部分为倒锥形;收集套c底部的螺纹孔与收集套b的下段圆柱部分螺纹配合,收集套c的上段圆柱部分与筒a的下端螺纹配合;收集套b下段柱面上螺纹配合有驱动若干摆块同步摆动的螺纹套,且螺纹套位于收集套c下方;

如果风沙大,从进气口进入的空气含颗粒较多,旋动螺纹套向上运动并解除对摆块的限制,在预压缩的涡卷弹簧的作用下,若干摆块分别同时带动若干扇形块向四周摆动,收集套b下端的开口尺寸更大,筒b内的空气大部分将颗粒经收集套b下端开口排出,而从出气口出去的气含颗粒量就会很少;

如果风沙小,旋动螺纹套向下运动,螺纹套下的环形外凸弧面进一步作用于若干摆块,使得若干摆块带动若干扇形块对收集套b下端开口进行一定的封堵或者调成小口,以减小筒b内的空气经收集套b下端开口排出的量;

上述直孔a位于筒b内壁上的孔口高度大于直孔a位于筒b外柱面上的孔口的高度;

上述筒b上端侧壁上的进气口为螺旋形,且进气口的螺旋方向与螺旋片的螺旋方向相同;

上述筒c的下段小直径部分通过周向均匀分布的四个固定板b固定于筒b中;

上述摆块为弧形;竖直状态的若干摆块围拢形成规则的柱形圆筒;弹性软膜安装于若干摆块的内侧内凹弧面上;

上述筒c的上端开口处安装有连通干式空气滤清器的出气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用的空滤,其特征在于:上述螺纹套的下端内侧为光滑的环形外凸弧面,外凸弧面上的圆周直径自下而上随外凸弧面的截面弧线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用的空滤,其特征在于:上述收集套b的下端端面周向均匀安装有若干支耳,若干支耳分别通过销与若干摆块铰接;每个支耳上与相应销旋转配合的销孔内壁上周向开有环槽;对相应摆块进行复位的涡卷弹簧嵌套在相应销上且位于相应支耳上的环槽内;涡卷弹簧一端与相应销连接,另一端与相应环槽内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用的空滤,其特征在于:上述筒b上靠近其下端处通过四个周向均匀分布的固定板a固定于筒a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用的空滤,其特征在于:上述进气口处安装有吸风机;上述筒a下侧外圆面具有周向分布的从内到外向下的通气孔。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空气滤清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用的空滤,它包括筒A、筒B、筒C、螺旋片、旋流管、筒D、收集套A、收集套B、摆块、扇形块、弹性软膜、收集套C、螺纹套,其中筒C的外柱面为阶梯式圆柱面,筒C上段大直径部分的外柱面与筒C下段小直径部分的外柱面之间通过外锥面过渡衔接;本发明中进入筒C中的空气在经相应旋流管的引导再次在筒C内形成局部螺旋运动并产生离心作用,进入筒C内的空气携带的较小砂砾或灰尘在局部离心作用下溅射至筒C的内锥面上并在内锥面的反射下倾斜向下快速落入收集套A中,进而完成对进入筒C内的空气的再一次过滤,从而提高整个设备对空气的过滤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建;李水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富阳新远新能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06
技术公布日:2020.10.1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