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滤清器、发动机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26989发布日期:2021-04-16 16:18阅读:47来源:国知局
空气滤清器、发动机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空气滤清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滤清器、发动机及车辆。


背景技术:

2.空气滤清器的作用是滤除发动机进气中的灰尘,为发动机提供洁净的空气,以保护发动机的气缸、活塞和活塞环,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3.汽车排放法规越来越严格,发动机后处理系统更加复杂和庞大,发动机散热系统体积也更大,所以发动机舱内留给其它发动机附件的安装空间越来越小,如,空气滤清器的安装空间被进一步挤压,对空气滤清器在发动机舱内的布置提出了更高要求。
4.通常空气滤清器在使用一定时间后还需要进行维护和保养,目前圆筒式空气滤清器在进行维护和保养时,需要将后盖从空气滤清器上拆解下来,然后将空气滤清器中的主滤芯沿轴向抽出,再对空气滤清器进行维护和保养,现有的圆筒式空气滤清器空间利用率较差,不方便更换滤芯维护保养。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滤清器空间利用率差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空气滤清器,包括:
7.顶盖;
8.滤筒,所述滤筒的上端与所述顶盖相连接,其中,所述滤筒与竖直方向成角度设置;
9.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滤筒的下端相连接。
10.通过使用本技术方案中的空气滤清器,采用立式安装方式,不需要预留维护保养时滤芯抽出空间,节省了空气滤清器的安装空间,有利于发动机其它附件在机舱内的布置,同时将滤筒与竖直方向成角度设置,可以保持空气滤清器的顶盖与发动机罩平行,在进行空气滤清器维护保养时便于接近和更换滤芯。
11.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气滤清器,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滤筒包括本体部、进气部和出气部,所述进气部位于所述本体部的纵向高度较低的一侧,所述出气部位于所述本体部的底部。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上端均与所述本体部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下端均与第四连接板相连接。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气部位于所述安装支架的内部并背向所述第二连接板设置。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三连接板依次顺序连接且呈c型结构竖直设置。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气部的端口方向和所述出气部的端口方向垂直设置。
1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滤筒还包括排尘口,所述排尘口位于所述本体部的纵向高度较低的一侧且靠近所述进气部处。
1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气部为l型结构。
19.在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发动机,该发动机包括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空气滤清器。
20.在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发动机。
附图说明
21.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22.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空气滤清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空气滤清器另一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空气滤清器在车辆中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图3中空气滤清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图3中空气滤清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7.1:空气滤清器、10:顶盖、21:本体部、22:进气部、23:出气部、24:排尘口、30:安装支架、31:第一连接板、32:第二连接板、33:第三连接板、34:第四连接板;
28.100:车辆。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30.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31.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
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32.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
……
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33.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空气滤清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空气滤清器另一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空气滤清器、发动机及车辆。本实用新型中的空气滤清器包括顶盖10、滤筒和安装支架30,滤筒的上端与顶盖10相连接,其中,滤筒与竖直方向成角度设置,安装支架30与滤筒的下端相连接。
34.通过使用本技术方案中的空气滤清器1,采用立式安装方式,不需要预留维护保养时滤芯抽出空间,节省了空气滤清器1的安装空间,有利于发动机其它附件在机舱内的布置,同时将滤筒与竖直方向成角度设置,可以保持空气滤清器1的顶盖10与发动机罩平行,在进行空气滤清器1维护保养时便于接近和更换滤芯。
35.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滤筒包括本体部21、进气部22和出气部23,进气部22位于本体部21的纵向高度较低的一侧,进气部22用于吸入大量的空气,从而经过本体部21内的滤芯进行滤清操作。出气部23位于本体部21的底部,出气部23用于将滤清净化过的空气进行排出,从而保证气缸中进入足量且清洁的空气。
36.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支架30包括第一连接板31、第二连接板32、第三连接板33和第四连接板34,第一连接板31、第二连接板32和第三连接板33的上端均与本体部21相连接,用于支撑滤筒,提升了稳定性。第一连接板31、第二连接板32和第三连接板33的下端均与第四连接板34相连接,第四连接板34还可以通过固定件将安装支架30安装在车辆100上,从而进行立体式安装,节省了空气滤清器1的安装空间,有利于发动机其它附件在机舱内的布置。
37.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出气部23位于安装支架30的内部并背向第二连接板32设置,这样可以使得滤清后的气体顺着安装支架30的结构导向进行气体的排出。
38.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板31、第二连接板32和第三连接板33依次顺序连接且呈c型结构竖直设置,安装支架30没有封闭的一侧可以供出气部23排出气体,c型结构可以稳定的支撑滤筒,提升了稳定性。
39.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进气部22的端口方向和出气部23的端口方向垂直设置,这样设置便于结合车辆100内部的结构进行整体性布置。
40.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滤筒还包括排尘口24,排尘口24位于本体部21的纵向高度较低的一侧且靠近进气部22处。排尘口24用于将进气部22积留下来的尘土进行及时排出,从而进行正常的滤清操作。
41.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出气部23为l型结构。
42.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发动机,包括以上的空气滤清器1。
43.通过使用本技术方案中的发动机,发动机上的空气滤清器1采用立式安装方式,不需要预留维护保养时滤芯抽出空间,节省了空气滤清器1的安装空间,有利于发动机其它附件在机舱内的布置,同时将滤筒与竖直方向成角度设置,可以保持空气滤清器1的顶盖10与发动机罩平行,在进行空气滤清器1维护保养时便于接近和更换滤芯。
44.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100,包括以上的发动机。
45.通过使用本技术方案中的车辆100,如图3、4和5所示,发动机上的空气滤清器1采用立式安装方式,不需要预留维护保养时滤芯抽出空间,节省了空气滤清器1的安装空间,有利于发动机其它附件在机舱内的布置,同时将滤筒与竖直方向成角度设置,可以保持空气滤清器1的顶盖10与发动机罩平行,在进行空气滤清器1维护保养时便于接近和更换滤芯。
4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