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扇带轮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54933发布日期:2020-08-07 17:43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扇带轮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夹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扇带轮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风扇皮带轮是一种由曲轴带动的皮带轮,主要应用在汽车的发动机中,其主要目的是带动引擎风扇和水泵,皮带轮传动的优点有:皮带轮传动能缓和载荷冲击,皮带轮传动运行平稳、低噪音、低振动,皮带轮传动的结构简单,调整方便,皮带轮传动对于皮带轮的制造和安装精度不像啮合传动严格,皮带轮传动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皮带轮传动的两轴中心距调节范围较大,皮带传动的缺点有:皮带轮传动有弹性滑动和打滑,传动效率较低和不能保持准确的传动比,皮带轮传动传递同样大的圆周力时,轮廓尺寸和轴上压力比啮合传动大。

现有的皮带轮夹持结构仅仅从单一方向对风扇带轮进行夹持,在长时间的转动作用下,由于振动以及高速转动过热使得螺纹间的连接出现缝隙,啮合产生松动,从而使得对风扇带轮的夹持出现松动,风扇带轮一旦产生松动,会发生偏心旋转,致使与风扇带轮连接的皮带拉结过紧,导致发动机水冷装置停止作用,严重可导致皮带断裂,对发动机产生损伤。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风扇带轮夹持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通过扩张作用对风扇带轮内壁进行辅助性的柔性挤压夹紧的风扇带轮夹持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扇带轮夹持装置包括:承接架、安装基座、限位角铁及夹持机构,所述承接架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安装基座,且安装基座上套接有限位角铁,所述限位角铁远离安装基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通过转动作用及弹性伸缩作用来柔性扩张挤压风扇带轮内壁的夹持机构。

优选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所述螺纹杆、过渡轴、扩张组件、螺帽杆、垫圈及螺母,所述螺母一端套接在安装基座上,且螺母远离承接架的一端与螺纹杆相啮合,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过渡轴,且过渡轴外侧对称的滑动连接有扩张组件,所述过渡轴远离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帽杆,且螺帽杆与限位角铁的连接处套接有垫圈,对风扇带轮进行紧固夹持,防止因为夹持作用不完全导致风扇带轮在高速运转时皮带散开,发出异响甚至脱离转轴轴心对发动机机体造成破坏。

优选的,所述扩张组件包括滑块、传动组件及紧压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过渡轴外侧,所述滑块远离过渡轴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传动组件,且传动组件另一端与紧压块呈转动连接,从而对原有的单一的从外部夹持方式作出改进,提供内部扩张式的辅助夹紧方式,与外部两端夹持相互配合,形成更加全面,稳定性高的夹持方式。

优选的,所述紧压块的外侧上固定安装橡胶保护层,从而避免了紧压块与风扇带轮内壁直接的硬接触,防止扩张作用对风扇带轮内壁的破坏。

优选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伸缩轴杆、球头、转动槽及弹簧,所述滑块及紧压块上均开设有转动槽,且与球头呈转动连接,所述球头之间固定连接有伸缩轴杆,且伸缩轴杆上套接有弹簧,通过巧妙的滑动配合转动作用形成的扩张方式不仅可以形成对内壁的合理夹持,而且避免了常规扩张作用难以复原的不利效果。

优选的,所述垫圈选用的品种是防松垫圈,依靠张力而非摩擦力来预紧螺栓连接件,可以有效地阻止螺杆的松动,进一步提高夹持的强度。

优选的,所述限位角铁卡接在风扇带轮安装位置的外侧,且限位角铁与风扇带轮间设有一定间距,可以为风扇带轮的位置提供一定参照,方便对风扇带轮进行安装和更换。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扇带轮夹持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风扇带轮夹持装置,通过球头滚动在转动槽的转动作用与滑块及紧压块滑动的配合作用形成扩张结构,实现了对风扇带轮的内壁实现扩张式的夹持,改变了原有结构只从风扇带轮两端单一方向上的夹持方式,增加了横向应力,形成更加全面,稳定性高的双向夹持方式,此外,依靠弹簧的形变产生的弹力作用及伸缩轴杆形成的扩张结构在此类较小结构中显得十分合理,不仅避免了现有的拉伸式的扩张结构会对作用端产生不可逆的压紧破坏,而且由于弹簧可伸缩的特点,应用对风扇带轮的夹持结构中,可以使得装置整体随着螺纹杆的松开而轻松滑动脱离,使得扩张作用变得更加灵活可控,提高了夹持作用的精密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关系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持机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扩张组件结构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传动组件结构关系示意图。

图中标号:1、承接架;2、安装基座;3、限位角铁;4、夹持机构;5、螺纹杆;6、过渡轴;7、扩张组件;71、滑块;72、传动组件;721、伸缩轴杆;722、球头;723、转动槽;724、弹簧;73、紧压块;8、螺帽杆;9、垫圈;10、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关系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持机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扩张组件结构关系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传动组件结构关系示意图。风扇带轮夹持装置包括:承接架1、安装基座2和限位角铁3。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参考图1所示,所述承接架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安装基座2,且安装基座2上套接有限位角铁3,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角铁3远离安装基座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通过转动作用及弹性伸缩作用来柔性扩张挤压风扇带轮内壁的夹持机构。

参考图2所示,所述夹持机构4包括螺纹杆5、过渡轴6、扩张组件7、螺帽杆8、垫圈9及螺母10,所述螺母10一端套接在安装基座2上,且螺母10远离承接架1的一端与螺纹杆5相啮合,所述螺纹杆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过渡轴6,且过渡轴6外侧对称的滑动连接有扩张组件7,所述过渡轴6远离螺纹杆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帽杆8,且螺帽杆8与限位角铁3的连接处套接有垫圈9,防止因为夹持作用不完全导致风扇带轮在高速运转时皮带散开,发出异响甚至脱离转轴轴心对发动机机体造成破坏。

参考图3所示,所述扩张组件7包括滑块71、传动组件72及紧压块73,所述滑块71滑动连接在过渡轴6外侧,所述滑块71远离过渡轴6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传动组件72,且传动组件72另一端与紧压块73呈转动连接,从而对原有的单一的从外部夹持方式作出改进,提供内部扩张式的辅助夹紧方式,与外部两端夹持相互配合,形成更加全面,稳定性高的夹持方式。

参考图2所示,所述紧压块的外侧上固定安装橡胶保护层,从而避免了紧压块与风扇带轮内壁直接的硬接触,防止扩张作用对风扇带轮内壁的破坏。

参考图4所示,所述传动组件72包括伸缩轴杆721、球头722、转动槽723及弹簧724,所述滑块71及紧压块73上均开设有转动槽723,且转动槽723与球头722呈转动连接,所述球头722之间固定连接有伸缩轴杆721,且伸缩轴杆721上套接有弹簧724,通过巧妙的滑动配合转动作用形成的扩张方式不仅可以形成对内壁的柔性紧固夹持,而且避免了常规扩张作用难以复原的不利效果。

参考图2所示,所述垫圈9选用的品种是防松垫圈,依靠张力而非摩擦力来预紧螺栓连接件,可以有效地阻止螺杆的松动,进一步提高夹持的强度。

参考图1所示,所述限位角铁3卡接在风扇带轮安装位置的外侧,且限位角铁3与风扇带轮间设有一定间距,可以为风扇带轮的位置提供一定参照,方便对风扇带轮进行安装和更换。

工作原理:在使用一种风扇带轮夹持装置时,首先将限位角铁3一端套接在安装基座2上,然后将螺母10套入安装基座2,对限位角铁3形成卡接,再根据限位角铁3来确定风扇带轮的安装位置以及安装朝向,风扇带轮安装时带翼轮一端应该设置成背向承接架1,待风扇带轮安置后,即可使用夹持机构4对其进行紧固夹持,先将垫圈9套接在螺帽杆8与限位角铁3的连接处,然后将整个夹持机构4插入风扇带轮的中心通孔内,此时伸缩轴杆721保持初始的拉伸状态,然后通过起子转动螺帽杆8使螺纹杆5底部与螺母10啮合旋紧,随着转动程度加大,螺帽杆8向下进深增加,迫使与过渡轴6滑动连接的滑块71向下滑动,此时滚动连接在滑块71与紧压块73之间的伸缩轴杆721转动至水平状态,并且由于紧压作用,伸缩轴杆721收缩,于此同时弹簧724收缩,内部应力作用在紧压块73上,使得原本与风扇带轮内壁呈相贴合状态的紧压块73逐渐压紧,对风扇带轮形成扩张式的卡接,而且由于紧压块73外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层,所以可以避免与风扇带轮内壁直接的硬性接触,对风扇带轮内壁起到保护作用,压紧紧压块73后,螺纹杆5底部螺纹正好伸出风扇带轮另一端,完成对风扇带轮内壁及两端的夹持,当要卸下风扇带轮时,松开螺纹杆5底部与螺母10的啮合,整个夹持机构4即可在内部弹簧724的弹力作用下自行弹出,方便快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