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电厂防漏油火灾的保护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63289发布日期:2021-11-18 11:19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电厂防漏油火灾的保护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防火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热电厂防漏油火灾的保护组件。


背景技术:

2.相关数据表明,国内外的热电厂企业发生重大火灾事故中,汽轮机油系统火灾事故居多,且主要是喷、漏油引起,约占80%以上。汽轮机油系统一旦起火,火势猛烈,蔓延迅速,难以控制,后果不堪设想。汽轮机油是可燃液体,闪点为180~200℃,燃点为240℃左右,自燃点300~350℃,因此在有明火和较高外界温度时,汽轮机油可能被燃着而成为大火。
3.汽轮机油系统的管路长、分布广,与高温蒸汽管路纵横交错敷设,且汽轮机油系统的管路的阀门多、法兰多、焊口多;如果工艺差、质量差,汽轮机油系统容易泄露,高温蒸汽管路本身温度很高,主蒸汽温度多在500℃左右。
4.油管路泄露或喷油至,裸露或保温不良的高温蒸汽管道或高温热体表面,可立即燃起大火。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电厂防漏油火灾的保护组件,其结构简单,安装实时方便,阻挡喷、漏油到蒸汽管道上,能够有效防止汽轮机油系统漏油引发火灾的事故。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7.一种热电厂防漏油火灾的保护组件,包括蒸汽管道,还包括保温层;保温层包裹在蒸汽管道的外表面上;保温层的外表面上设有外包层;还包括阻断裙;阻断裙包括与外包层的外表面相连接的柱体;柱体的底部边沿向外延伸翻折形成裙边;柱体和裙边环绕外包层设置;还包括接油盘,接油盘设置在阻断裙的裙边下方,并且接油盘位于蒸汽管道与油管之间,裙边起到导流作用;接油盘的底板上开设有导油孔。
8.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保温层采用保温棉或保温泡沫材质制成,保温层黏贴在蒸汽管道的外表面上。
9.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外包层包裹保温层的外表面自下而上采用从内向外叠加设置形成鱼鳞状。
10.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外包层采用钢板弯曲成型;外包层包裹蒸汽管道,外包层两边沿重叠形成连接缝,连接缝通过螺丝与保温层固定连接;水平方向的蒸汽管道上外包层的连接缝位于蒸汽管道中心的水平线下方,与水平线夹角为0至30度;两相邻的外包层之间叠加的长度为3 至6厘米。
11.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阻断裙采用不锈钢材弯曲成型;阻断裙设置在蒸汽管道的弯头处上方,阻断裙的柱体插入两相邻的外包层之间叠加处并穿过螺丝固定。
12.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裙边与水平面之间夹角为30
度,裙边延伸部分覆盖下方的接油盘的底板部分。
13.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接油盘呈长方体上表面开口;三个接油盘采用吊架将其悬吊在阻断裙的下方,并通过鱼鳞排列形式叠加设置。
14.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接油盘向下倾斜与水平面之间夹角为5至10度;接油盘的导油孔下方焊接有圆管。
15.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两相邻接油盘之间重叠覆盖1/5;导油孔的直径为5厘米。
16.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7.本实用新型的热电厂防漏油火灾的保护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包括设置在油管下方的接油盘,蒸汽管道上保温层的外表面布置外包层和安装在外包层上的阻断裙;外包层能够阻隔事故油接触到保温层或蒸汽管道被燃着,并且阻断裙能够知道导流作用,将飞溅到外包层上的事故油引流到接油盘内汇聚,避免滴落到蒸汽管道上引发火灾;
18.多块外包层和多个接油盘通过鱼鳞形布置方式相互连接,有效防止汽轮发电机组发生漏油时导致的火灾事故,可以广泛应用于热电厂保安系统。
19.利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能够以较为简单的方式,避免汽轮发电机组漏油导致的火灾隐患。本实用新型装置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等优点,可以在热电厂中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安装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包层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包层俯视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阻断裙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接油盘结构示意图。
25.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蒸汽管道01;保温层02;外包层03;阻断裙04;柱体040;裙边041;接油盘05;导油孔050;圆管051;油管06;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8.本实施例给出了一种热电厂防漏油火灾的保护组件,包括蒸汽管道01,还包括保温层02;保温层02包裹在蒸汽管道01的外表面上;蒸汽管道01内要蒸汽流过,外层的保温层02起到保护作用;
29.保温层02的外表面上设有外包层03;外包层03包裹保温层02,避免油直接滴落在外包层03上被燃着,使用安全;
30.还包括阻断裙04;阻断裙04包括与外包层03的外表面相连接的柱体040;柱体040固定在外包层03上,柱体040为空心圆柱状;阻断裙04可以采用一块板材弯曲成型,或者两块板材弯曲再拼接而成;柱体040与外包层03相连接固定;
31.柱体040的底部边沿向外延伸翻折形成裙边041;柱体040和裙边041环绕外包层03
设置;
32.还包括接油盘05,接油盘05优选304不锈钢材质制成,呈盘状,起到承接、汇聚漏油的作用;接油盘05设置在阻断裙04的裙边041下方,并且接油盘05 位于蒸汽管道01与油管06之间,裙边041起到导流作用;接油盘05的底板上开设有导油孔050,导油孔050用于将漏油放出,可以在导油孔050内螺纹连接旋入螺栓,接漏油的时候堵住。
33.如上所述,在汽轮机系统发生漏油事故,该系统工作时,汽轮机油管06泄露的事故油,部分直接落在接油盘05上,最终由接油盘05的管路将事故油引向事故油箱。
34.另一部分的事故油飞溅在竖直蒸汽管道01上,顺着蒸汽管道01上的外包层03往下流,这部分的事故油顺着外包层03,流到阻断裙04,顺着阻断裙04 离开蒸汽管道01,流向蒸汽管道01意外,滴落到接油盘05内,最终由接油盘 05路将事故油引向事故油箱,接油盘05的导油孔050连接管道就可以。避免事故油泄露而导致的火灾发生。
35.进一步的,保温层02采用保温棉或保温泡沫材质制成,保温层02黏贴在蒸汽管道01的外表面上。
36.如上所述,保温层02起到保温作用,通过黏贴的方式包裹固定在蒸汽管道 01的外表面上,黏结的方式更加牢固;
37.进一步的,外包层03包裹保温层02的外表面自下而上采用从内向外叠加设置形成鱼鳞状。
38.如上所述,外包层03由多块拼接而成,因为自下而上采用从内向外叠加设置形成鱼鳞状的保温方式,从上方流下的油不会流进外包层03内部,避免与温度较高的保温层02或蒸汽管道01接触从而导致着火。
39.采用多块外包层03拼接而成的鱼鳞状,比采用一块整体的油在表面流动更快;
40.进一步的,外包层03采用钢板弯曲成型,钢板可以不易燃烧;外包层03 两边沿重叠形成连接缝,包裹蒸汽管道,即钢板两边沿相对弯曲;连接缝穿过螺丝与保温层固定连接;水平方向的蒸汽管道上外包层的连接缝位于蒸汽管道中心的水平线下方,与水平线夹角为0至30度;两相邻的外包层03之间叠加的长度为3至6厘米。
41.如上所述,外包层采用彩钢板弯曲成型,直接包裹在保温层的外表面,外包层的两边沿重叠形成连接缝;连接缝穿过螺丝与保温层相连接固定,达到没有缺口全部包裹的效果;这样实现了不同材质的保温层02和外包层03之间连接;
42.水平方向的蒸汽管道上外包层的连接缝位于蒸汽管道中心的水平线下方,而且外包层的上边缘要覆盖下边缘,与水平线夹角为0至30度;这种设计是为了防止事故油漏进去。
43.进一步的,阻断裙04采用不锈钢材弯曲成型;阻断裙04设置在蒸汽管道 01的弯头处上方,阻断裙04的柱体040插入两相邻的外包层03之间叠加处并穿过螺丝固定。
44.如上所述,将阻断裙04设置在蒸汽管道01的弯头处上方,通过接油盘05 承接事故油,避免了滴落到蒸汽管道01或者保温层02上被点燃;
45.进一步的,裙边041与水平面之间夹角为30度,裙边041延伸部分覆盖下方的接油盘05的底板部分。
46.如上所述,裙边041向下倾斜,优选的角度为30度,能够使得事故油快速滴落;
47.进一步的,接油盘05呈长方体上表面开口;三个接油盘05采用吊架将其悬吊在阻
断裙04的下方,并通过鱼鳞排列形式叠加设置。
48.如上所述,两个或多个接油盘05通过现有吊架固定,鱼鳞排列形式,层层叠加设置,这样由于倾斜鱼鳞形式布置的节油盘,事故油因重力逐渐向下流动。
49.进一步的,接油盘05向下倾斜与水平面之间夹角为5至10度;接油盘05 的导油孔050下方焊接有圆管051。
50.如上所述,优选的接油盘05倾斜角度为5至10度,更加符合重力;接油盘05上焊接的圆管051能有利于事故油流下至下层的接油盘05,还能够方便连接输油管06;
51.进一步的,两相邻接油盘05之间重叠覆盖1/5;导油孔050的直径为5厘米。
52.如上所述,两相邻接油盘05之间重叠覆盖1/5为接油盘05的上下鱼鳞形式布置最优;导油孔050的直径为5厘米,漏油快。
5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