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气再循环阀、废气再循环系统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08553发布日期:2022-01-15 09:09阅读:80来源:国知局
废气再循环阀、废气再循环系统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废气再循环阀、废气再循环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2.目前,不论是汽油机车型还是柴油机车型,排放法规中no
x
排放一直呈现加严趋势。相关技术中,降低no
x
原始排放(发动机燃烧室开口的原始排放)主要方法是egr(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废气再循环)技术,egr技术是将从发动机排气管路排出的部分排气供给至进气管道,以使柴油发动机的燃烧温度下降而抑制no
x
的产生。在egr系统中,通过egr阀的阀杆比较频繁的相对于发动机排气管路上的开口上下运动,以使发动机的排气能够时不时的经开口向进气系统进入排气,由于不断地有排气在egr系统中流通,阀杆在伸出或缩回阀杆壳时会出现运动卡滞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公开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废气再循环阀,该废气再循环阀能够解决阀杆伸出或缩回阀杆壳时出现卡滞的问题。
4.本公开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废气再循环系统,该废气再循环系统包括本公开提供的废气再循环阀。
5.本公开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配置有本公开提供的废气再循环系统。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废气再循环阀,包括阀杆和罩设在所述阀杆的外侧的阀杆壳,所述阀杆可轴向移动地设置在所述阀杆壳中,所述阀杆壳上形成有供所述阀杆穿过的过孔,所述阀杆壳通过发动机排气管路上的开口连通所述发动机排气管路,所述过孔与所述开口位置对应,所述阀杆至少在能够运动经过所述过孔的位置涂覆有镍涂层。
7.可选地,所述阀杆包括杆体和位于所述杆体端部的直径朝远离所述杆体的方向渐增的扩径部,所述扩径部通过所述开口伸入到所述发动机排气管路的内部,所述扩径部的大径端位于所述发动机排气管路的内部,且所述扩径部的大径端至少部分的直径大于所述开口的直径,以能够在所述阀杆轴向移动时封堵所述开口,所述镍涂层涂覆在所述杆体上。
8.可选地,所述杆体上形成有环绕所述杆体的环形凹槽,所述镍涂层涂覆于所述环形凹槽中。
9.可选地,所述杆体的至少部分构造为波纹结构,所述波纹结构的波谷形成所述环形凹槽,所述镍涂层涂覆于所述波纹结构的外壁。
10.可选地,所述废气再循环阀还包括罩设在所述阀杆的外侧的导气罩,所述导气罩从所述扩径部的小径端朝向远离所述扩径部的方向直径渐增地延伸。
11.可选地,所述导气罩至少完全遮盖所述镍涂层。
12.可选地,所述废气再循环阀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阀杆轴向移动的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包括驱动电机和连接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上形成有蜗轮部,所述杆体上形成有与所述蜗轮部配合的蜗杆部。
13.可选地,所述阀杆壳上形成有供所述杆体穿过的过孔,所述杆体与所述过孔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间隙尺寸为0.1mm-0.4mm。
14.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废气再循环系统,包括根据以上所述的废气再循环阀。
15.本公开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根据以上所述的废气再循环系统。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废气再循环阀,阀杆至少在能够运动经过过孔的位置涂覆镍涂层,通过镍涂层促进碳与周边的氧气或二氧化碳形成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避免碳聚集成核形成了积碳,防止阀杆外表面积碳,进而避免阀杆经过孔伸出或缩回阀杆壳时产生卡滞的问题,且该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并易于实现。
17.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8.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19.图1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废气再循环阀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21.图3是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废气再循环阀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图3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
阀杆
ꢀꢀꢀꢀꢀꢀꢀꢀꢀꢀꢀꢀꢀꢀꢀꢀ
11
ꢀꢀꢀ
杆体
[0025]
111
ꢀꢀ
蜗杆部
ꢀꢀꢀꢀꢀꢀꢀꢀꢀꢀꢀꢀꢀꢀ
12
ꢀꢀꢀ
扩径部
[0026]
13
ꢀꢀꢀ
波纹结构
ꢀꢀꢀꢀꢀꢀꢀꢀꢀꢀꢀꢀ
131
ꢀꢀ
环形凹槽
[0027]2ꢀꢀꢀꢀ
阀杆壳
ꢀꢀꢀꢀꢀꢀꢀꢀꢀꢀꢀꢀꢀꢀ
21
ꢀꢀꢀ
过孔
[0028]3ꢀꢀꢀꢀ
导气罩
ꢀꢀꢀꢀꢀꢀꢀꢀꢀꢀꢀꢀꢀꢀ4ꢀꢀꢀꢀ
驱动部
[0029]
41
ꢀꢀꢀ
驱动电机
ꢀꢀꢀꢀꢀꢀꢀꢀꢀꢀꢀꢀ
42
ꢀꢀꢀ
驱动轴
[0030]
421
ꢀꢀ
蜗轮部
ꢀꢀꢀꢀꢀꢀꢀꢀꢀꢀꢀꢀꢀꢀ5ꢀꢀꢀꢀ
发动机排气管路
[0031]
51
ꢀꢀꢀ
开口
ꢀꢀꢀꢀꢀꢀꢀꢀꢀꢀꢀꢀꢀꢀꢀꢀ6ꢀꢀꢀꢀ
egr冷却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0033]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是基于图1所示的图面方向而言的。“内”“外”通常是针对相应零部件的本身轮廓而言的。此外,下面的描述在涉及附图时,不同附图中的同一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
[0034]
参照图1和图2,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废气再循环阀,该废气再循环阀包括阀杆1和阀
杆壳2。阀杆壳2可以罩设在阀杆1的外侧,以保护阀杆1,降低阀杆1的老化速率,提高阀杆1的使用寿命。阀杆壳2上形成有供阀杆1穿过的过孔21,阀杆1可轴向移动地设置在阀杆壳2中,以使阀杆1能够相对于阀杆壳2伸出或缩回,阀杆壳2通过发动机排气管路5上的开口51连通发动机排气管路5,过孔21与开口51位置对应,以确保阀杆1运动的稳定性。阀杆1至少在能够运动经过过孔21的位置涂覆有镍涂层,镍涂层中的镍可以促进排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在热解时产生的碳于周围的氧气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以形成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避免了碳的产生,以有效避免止阀杆1相对于阀杆壳2伸出或缩回时发生卡滞的问题。
[0035]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废气再循环阀,阀杆1至少在能够运动经过过孔21的位置涂覆镍涂层,通过镍涂层促进碳与周边的氧气或二氧化碳形成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避免碳聚集成核形成了积碳,防止阀杆1外表面积碳,避免阀杆1经过孔21伸出或缩回阀杆壳2时产生卡滞的问题,且该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并易于实现。
[0036]
参照图1和图3,阀杆1可以包括杆体11和位于杆体11端部的直径朝远离阀杆1的方向渐增的扩径部12。扩径部12通过开口51伸入到发动机排气管路5的内部,扩径部12的大径端位于发动机排气管路5的内部,且所述扩径部12的大径端至少部分的直径大于开口51的直径,以能够在阀杆1轴向移动时封堵开口51,镍涂层涂覆在杆体11的上。以保证对开口51的封堵效果。这个需要指出,上述的扩径部12伸入到发动机排气管路5中是为了描述阀杆1和发动机排气管路5的位置关系,并非是指扩径部12能够穿过开口51。通过阀杆1的相对于开口51的往返运动,使得发动机排气管路中的排气能够断续的从开口51排出(图1和图3中多条平行的带箭头的线所指的方向即为排气的流动方向)。镍涂层可以涂覆在杆体11的靠近扩径部12的位置,镍涂层中的镍可以促进排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在热解时产生的碳于周围的氧气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以形成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避免了碳的产生,防止阀杆1的杆体11相对于阀杆壳2伸出或缩回时发生卡滞,避免发生扩径部12长时间封堵开口51或扩径部12不能朝远离开口51方向运动的情况,进而引起排气不能顺利排出的问题。
[0037]
进一步地,参照图1和图2,杆体11上可以形成有环绕杆体11的环形凹槽131,镍涂层可以涂覆于环形凹槽131中,例如,环形凹槽131可以形成在杆体11的靠近扩径部12的位置,这样,经开口51排出的气体可以首先经过镍涂层,镍涂层能够及时的促进碳与周边的氧气或二氧化碳形成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保证除碳的及时性,提高了除碳效果。同时,环形凹槽131的设置一方面可以使得镍涂层沿环形凹槽131的外侧壁周向延伸,以构造为环形涂层涂覆在杆体11的外侧壁上,确保杆体11外壁上具有足够的镍,以有效提高镍涂层的除碳效率,另一方面,镍涂层涂覆于形成在杆体11外侧壁上的凹槽内,可以有效地降低镍涂层的磨损速率,提高了环形凹槽131内镍涂层的使用寿命,以进一步保证除碳效果,防止阀杆1上积碳的产生。根据本公开提供的一些实施例,镍涂层的厚度可以为0.2μm-20μm,该厚度下的镍涂层即能够保证除碳效果,又能避免镍涂层过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并防止镍涂层过厚影响阀杆1与阀杆壳2和开口51之间的相对运动。
[0038]
进一步地,参照图1和图2,杆体11的至少部分可以构造为波纹结构13,波纹结构13的波谷可以形成环形凹槽131,即环形凹槽131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环形凹槽131可以沿所述杆体11的轴向方向等间隔布置,以保证镍涂层的均匀性,镍涂层涂覆于波纹结构13的外壁上,使得镍涂层可以沿波纹结构13的外壁周向延伸轴向分布,有效地增加了杆体11上镍涂层的涂覆面积,以进一步地确保镍涂层的除碳效率。在本公开提供的实施例中,波纹结构
13可以形成在杆体11的靠近扩径部12的位置,在保证镍涂层具有较大涂覆面积的同时,还可以避免镍涂层涂覆在杆体11排气吹扫不到的地方,造成镍的使用量较大,进而提高生产成本。这里,波纹结构13的波峰和波谷都可以涂覆有镍涂层,在阀杆1运动时,即使波峰位置由于磨损而损失掉部分镍涂层,该位置也只会产生少量积碳,在阀杆1往复运动时,该积碳也容易被磨损掉。
[0039]
参照图3和图4,废气再循环阀还可以包括罩设在阀杆1外侧的导气罩3,根据本公开提供的一些实施例,导气罩3可以通过焊接或可拆卸地(例如卡接)与阀杆1连接,以能够与阀杆1同步运动,有效地防止发动机排气管路5的排气与阀杆1直接接触,降低阀杆1上有积碳的风险,同时能够降低镍涂层的损耗量。导气罩3的最小径位置可以焊接在扩径部12的最小径位置,导气罩3从扩径部12的小径端朝向远离扩径部12的方向直径渐增地延伸能够形成为锥筒结构,以改变排气的方向,使得排气朝远离阀杆1的方向流动,以进一步避免排气直接吹扫到阀杆1,防止积碳附着在阀杆1上。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小径端指的是针对于结构自身的较大直径而言的。同时,导气罩3的最大直径不大于开口51的内径,以避免导气罩3过大干扰阀杆1相对于开口51的伸出或缩回。
[0040]
进一步地,参照图3和图4,导气罩3可以至少完全遮盖镍涂层,导气罩2的直径可以从波纹结构13底端朝波纹结构13的顶端扩张,以将镍涂层完全罩设在导气罩3形成的锥筒结构中,能够延长镍涂层的使用寿命,并提高改变排气流向的效果,避免排气扫吹到阀杆1产生积碳。本公开提供的导气罩3的结构简单,合理地利用了废气再循环阀布置位置的空间,进而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成本低且易于实现。
[0041]
参照图1至图4,废气再循环阀还可以包括用于驱动阀杆1轴向移动的驱动部4,驱动部4包括驱动电机41和连接在驱动电机41的输出端的驱动轴42,驱动轴42上形成有蜗轮部421,杆体11上形成有与蜗轮部421配合的蜗杆部111。在驱动电机41的驱动下使驱动轴42转动,以通过形成在驱动轴42上的蜗轮部421驱动蜗杆部121转动并带动杆体11轴向的运动,通过结构自身形成的驱动结构不仅能够保证传动效果的稳定性,同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0042]
参照图1至图4,发动机排气管路5可以通过开口51连通至egr冷却器6。经egr冷却器6对经发动机排气管路5排出的排气进行降温冷却后排出,使得排气能够达到排放标准。
[0043]
参照图1至图4,杆体11与过孔21之间可以形成有间隙,间隙尺寸为0.1mm-0.4mm。该间隙尺寸能够保证杆体11顺利地穿过形成在阀杆壳2底端的过孔21,以确保阀杆1运动的稳定性,并保证扩径部12对开口51的封堵和打开效果。
[0044]
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废气再循环系统包括以上所述的废气再循环阀。该废气再循环系统包括本公开提供的废弃再循环阀的所有有益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0045]
本公开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以上所述的废气再循环系统。该车辆具有本公开提供的废弃再循环系统的所有有益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0046]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0047]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
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0048]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