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进风通道的车厢结构及其电源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56413发布日期:2021-12-12 21:27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进风通道的车厢结构及其电源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车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双进风通道的车厢结构及其电源车。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于供电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于发电车噪音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发电车功率越来越大,外形尺寸则要求越来越小。在整车尺寸一定的情况下,进风窗口的尺寸一方面影响整车散热性能,另一方面则影响整车噪音水平。发电机组通常是通过散热水箱和发动机之间的散热风扇来实现通风散热的。散热风扇向外吹风,将导致机组仓内为负压,因为负压的存在导致外部空间通过进风窗口进入车厢内。在散热风扇排风量一定的情况下,进风窗口尺寸越小则机组舱内负压越大,较大的负压将影响空滤进气。同时进风窗口越小越不利于机组散热,将导致机组舱内温度增加,进一步影响空滤进气。然而进风窗口尺寸太大则不利于噪音的控制。如何在狭小的空间内既要保证发电机组性能又要控制整车噪音水平是一直困扰各电源车生产厂家的问题。
3.从发动机原理上来说导致机组功率下降的直接原因是机组燃烧空气含氧量不足;导致燃烧空气含氧量不足的原因是燃烧空气的密度小。导致燃烧空气密度小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机组空滤进气口处于高负压状态,另一个是空滤进气口空气温度较高。
4.而目前市面上现有电源车,其机组散热进风和空滤进风为同一进风窗。无法实现对散热进风和空滤进风单独控制。由于空滤进风对车厢内压强有要求,这将导致机组散热进风需要迁就空滤进风。且发电机组的主要噪音来源于发动机和散热水箱,为了满足通风需求,则机组舱内的降噪装置无法做的很复杂,最终导致出现降噪和机组性能的矛盾。现有专利“cn201410358145.9一种移动电源车发电机组进气改良结构”中将空气滤清器的进气端加长而形成加长段,加长段延伸至移动车车厢外与大气连接,并在进气管道外壁套设保温层。其主要是为了解决燃烧空气温度对机组性能的影响。但无法解决气压对机组性能的影响,加长的进气管会进一步导致进气延程压力损失,并且该专利中加长进气管从进气口到内燃机涡轮增压处管径逐级放大的结构形式将会进一步造成压成延程压力损失。同时这种做法还存在以下缺陷1、空滤器暴露在车厢外部,由于没有车厢的防护,灰尘微粒、水汽等进入的可能性增大,存在损坏发动机的风险,且会降低空滤的使用寿命。2、需要对发电机组进行特殊改制,增加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进风通道的车厢结构,包括空滤进风通道、散热进风通道、发电机舱、发动机舱、排气消音舱,所述发电机舱、发动机舱内用于放置发电机组,所述发电机组的机组风扇、发动机、发电机出风口设置在发动机舱内,所述发电机组的发电机进风
口、空滤的进气口设置在发电机舱内,所述空滤进风通道一端通过发电机舱进风口与发电机舱连通,另一端通过空滤进风窗与大气相通,所述散热进风通道的一端通过散热进风窗与大气连通,另一端通过发动机舱进风口与发动机舱连通,所述发动机舱通过发动机舱前隔墙与排气消音舱连通,所述发电机舱通过空滤的管道与排气消音舱连通。
7.优选地,所述空滤进风窗包括进风百叶窗和防护网。
8.优选地,所述空滤进风通道内设置有空滤风道墙壁,所述空滤风道墙壁包括内层的多孔板,外层的隔音板、夹在多孔板与隔音板之间的吸音棉。
9.优选地,所述发电机舱和发动机舱之间通过发电机舱前隔墙隔离成两个独立机舱。
10.优选地,所述发电机舱前隔墙内填充有吸音和隔热材料。
11.优选地,所述电机舱进风口处设置有若干进风风扇,所述发电机舱靠近空滤的进气口处设置有气压传感器。
1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双进风通道的车厢结构的电源车。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4.1、本实用新型将发电机组进风拆分成发动机散热进风和空滤进风,能够有效保证通风散热和机组燃烧所需的风量。
15.2、本实用新型将发动机和空滤隔离开,防止发动机产生的热量扩散到空滤处;便于控制控制空滤处进风温度。
16.3、本实用新型将发动机和发电机隔离开,有效防止噪音从空滤进风通道溢出。
17.4、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减小发动机散热进风窗面积,从而防止噪音扩散以达到有效控制噪音的效果。
18.5、本实用新型增加了进风通道的长度,并通过进风通道四周墙壁多孔结构有效起到吸音降噪的效果。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双进风通道的车厢结构及其电源车的正面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双进风通道的车厢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双进风通道的车厢剖视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进风窗详细结构视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隔墙详细结构视图;
25.图中:1、空滤进风通道;101、空滤进风窗;1011、进风百叶窗、1012、防护网、102、空滤风道墙壁;1021、多孔板;1023、隔音板;1022、吸音棉;103、发电机舱进风口;2、散热进风通道;201、散热进风窗;202、散热风道墙壁;203、发动机舱进风口;3、发电机舱;301、发电机舱后隔墙;302、发电机舱前隔墙;303、发电机舱侧壁、4、发动机舱;401、发动机舱前隔墙;5、发电机组;501、发动机;502、发电机;5022、发电机进风口;5021、发电机出风口;503、空滤;
504、机组风扇;6、排气消音舱;7、进风风扇;8、气压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如图1

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进风通道的车厢结构包括空滤进风通道1、散热进风通道2、发电机舱3、发动机舱4和排气消音舱6。发电机组5固定在发电机舱3和发动机舱4内,发电机舱3和发动机舱4之间通过发电机舱前隔墙302隔离开,其中机组风扇504、发动机501、发电机出风口5021处在发动机舱4内,发电机进风口5022、空滤503的进气口处在发电机舱3内。
28.所述的空滤进风通道1包括空滤进风窗101、空滤风道墙壁102、发电机舱进风口103,空滤进风通道1一端通过发电机舱进风口103与发电机舱3连通,另一端通过空滤进风窗101与大气相通,从而实现发动机舱3与车厢外部空气连通。
29.所述的空滤进风窗101包括进风百叶窗1011和防护网1012,进风百叶窗1011上的百叶可以通过相应的装置实现打开和关闭,以起到行车作态下的密闭性和工作状态的通风性,相应控制进风百叶窗的装置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现有结构且通过电源车的控制系统控制,在此不作详细介绍。
30.所述的空滤风道墙壁102包括内层的多孔板1021,外层的隔音板1023以及夹在中间的吸音棉1022。其中吸音棉1022可以为玻璃棉,也可以为其他材质,以起到隔音和吸音的作用,也可以为其他结构形式,只要其能起到消音效果即可,不作具体限制。
31.所述的散热进风通道2其结构形式与空滤进风通道1相同,所述散热进风通道2的一端通过散热进风窗201与大气连通,另一端通过发动机舱进风口203与发动机舱4连通。
32.所述的散热风道墙壁202和空滤风道墙壁102结构形式相同。
33.所述的发电机舱3由发电机舱后隔墙301、发电机舱前隔墙302和发电机舱侧壁303组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发电机舱3与空滤进风通道1之间通过发电机舱进风口103连通。
34.所述的发电机舱前隔墙302内部填充有吸音和隔热材料,起到将发动机舱和发电机舱温度隔离的作用。同时减少发动机舱的噪音传递到发电机舱。其吸音隔热材料可以为玻璃棉也可以为其他隔热材质。
35.机组运行时车厢外部的空气一部分通过散热进风窗201进入车厢,经散热进风通道2穿过发动机舱进风口203后进入发动机舱4并在机组风扇504的推动下进入排气消音舱6,最终又排出车厢外。空气流经发动机舱带走了发动机和散热水箱散发出来的热量。另一部分空气通过空滤进风窗101进如车厢,经空滤进风通道1穿过发电机舱进风口103后进入发电机舱3。然后再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通过空滤503进入发动机燃烧后排到车厢外,另一部分通过发电机进风口5022进入流经发电机502再从发电机出风口5021进入到发动机舱4中从而起到对发动机502的散热作用,最终这部分空气随散热风道内进入的空气一同排出到车厢外。
36.发电机舱进风口103处选装进风风扇7,发电机舱3靠近空滤处503的进气口处选装
气压传感器8。空载运行时进风风扇7不运行。空气从进风风扇7的扇叶间隙处进入发电机舱3内。带载运行时进风风扇7的控制器通过气压传感器8的压力来控制风扇开启数量和风扇的风速,以确保发电机舱3内的气压。
37.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