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控硅油风扇离合器的主动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14564发布日期:2022-01-15 09:41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控硅油风扇离合器的主动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用部件电控风扇离合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控硅油风扇离合器的主动板。


背景技术:

2.电控硅油风扇离合器的作用是应用于发动机冷却系统中,能有效实现汽车的节能效果。当温度传感器采集到发动机处于低温状态时,电控系统控制电磁铁通电,使电磁铁的铁芯磁化并通过电磁吸合阀片来封闭进油孔,硅油不再流入啮合腔内,主动板的扭矩不能有效传递给从动板,从而使风扇停转或低速旋转;而当温度传感器采集到发动机处于高温状态时,电控系统控制电磁铁断电,电磁铁的铁芯消磁,阀片弹回原始位置使进油孔开启,硅油流入啮合腔内传递扭矩从而使风扇高速旋转,对发动机进行快速降温。
3.主动板是硅油风扇离合器的主要零件,其中心与随驱动轴相连一起旋转,主动板两面均设有许多又深、又窄的迷宫槽,主动板一侧的迷宫槽与前盖的迷宫槽相配合,主动板另一侧的迷宫槽与从动板的迷宫槽相配合,形成啮合腔,主动板与前盖之间设有储油腔,储油腔内的硅油经过主动板上的进油孔进入啮合腔,利用硅油剪切粘力传递扭矩,从而带动前盖和从动板转动,进而带动风扇转动,前盖对应主动板的边缘处还设有回油孔,回油孔与主动板上端面的迷宫槽连通,方便硅油由啮合腔流回储油腔。
4.现有电控硅油风扇离合器,为了意外断电时确保离合器啮合风扇高速旋转,进油孔处的阀片设计为断电常开式,当发动机停机,进油孔处于方向朝下时,硅油由于重力作用会从储油腔流到工作腔,导致发动机下次启动时离合器处于啮合状态,风扇转速高,从而产生水温低、费油、噪声等诸多不利。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发动机停机时,硅油会因为重力作用从储油腔流到工作腔,导致发动机下次启动时离合器处于啮合状态,风扇转速高,从而产生水温低、费油、噪声等诸多不利的现状,而提供一种电控硅油风扇离合器的主动板。
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出一种电控硅油风扇离合器的主动板,包括:主动板本体,所述主动板本体两侧分别相对设有环形的第一啮合区和第二啮合区,所述第一啮合区用于与前盖相配合,所述第二啮合区用于与从动板相配合,所述主动板本体上设有贯通主动板本体两侧的进油孔,所述进油孔的一端用于连通储油腔,所述主动板本体的一侧设有出油通道,所述出油通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出油孔和第二出油孔,所述第一出油孔与所述进油孔的另一端相连通,主动板本体上周向均布有贯通其两侧的通油孔,所述通油孔连通所述第一啮合区和第二啮合区,且所述通油孔是从第一啮合区一侧开设,所述第二出油孔与其中一条所述通油孔的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油孔和第二出油孔不在所述主动板本体的同一径线上。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主动板本体的进油孔连通储油腔和啮
合腔,储油腔内的硅油通过进油孔进入出油通道,由出油通道的第一出油孔流至出油通道的第二出油孔,通过第二出油孔流入通油孔,最后分别到达第一啮合区和第二啮合区,使得主动板的两侧分别与前盖和从动板相互啮合相对转动,从而带动连接在从动板上的风扇转动,对发动机进行冷却降温。进油孔连通的出油通道的第一出油孔和第二出油孔处于主动板本体的不同径向上,使得当发动机处于停机状态,进油孔处于方向朝下时,第一出油孔方向朝下,第二出油孔与第一出油孔之间具有高度差,第二出油孔高于第一出油孔,使得储油腔内的硅油从第一出油孔流出后,液面达到第二出油孔前达到平衡,相当于流出的硅油只有出油通道内的一点,大部分还在储油腔内,从而改善发动机的冷启动性能。
8.在上述的一种电控硅油风扇离合器的主动板中,所述出油通道呈圆弧形,使得所述第一出油孔和第二出油孔处于同一虚拟圆上,所述第一出油孔和第二出油孔间的圆心角为θ,θ≥60
°

9.第一出油孔和第二出油孔分布在同心圆上,且第一出油孔与第二出油孔间的圆心角θ≥60
°
,第一出油孔处于方向朝下时,由于第二出油孔高于第二出油孔朝上,所以储油腔内的硅油从第一出油孔流出后,液面达到第二出油孔前达到平衡,此时流出的硅油只有出油通道内的一点,大部分还在储油腔内,从而改善发动机的冷启动性能。当发动机停机,进油孔处于其他任意方向时,储油腔内都能多储存部分硅油,总储油量相应增加,改善发动机的冷启动性能。
10.在上述的一种电控硅油风扇离合器的主动板中,所述第一出油孔和第二出油孔间的圆心角θ为180
°
。第一出油孔朝向时,第二出油孔方向朝上,储油腔的硅油不会流入啮合腔内。
11.在上述的一种电控硅油风扇离合器的主动板中,所述第二出油孔与其中一个所述通油孔的一端连通,且所述第二出油孔与所述通油孔相连通处设有缓冲槽。
12.在上述的一种电控硅油风扇离合器的主动板中,所述通油孔沿主动板本体从内向外延伸,所述通油孔呈倾斜状设置,且所述通油孔的从内到外的倾斜方向与所述主动板本体的转动方向相反。设置通油孔,可以加快硅油从第一啮合区和第二啮合区的内圈朝外圈扩散的过程,提高离合器的响应速度。且倾斜设置通油孔,可以减少硅油的摩擦阻力和冲击震动。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案的主动板本体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案的主动板本体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主动板本体;2、第一啮合区;3、第二啮合区;4、进油孔;5、出油通道;6、第一出油孔;7、第二出油孔;8、通油孔;9、缓冲槽。
具体实施方式
16.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17.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控硅油风扇离合器的主动板,包括:主动板本体1,主动板本体1两侧分别相对设有环形的第一啮合区2和第二啮合区3,第一啮合区2用于
与前盖相配合,第二啮合区3用于与从动板相配合,主动板本体1上设有贯通主动板本体1两侧的进油孔4,进油孔4的一端用于连通储油腔,主动板本体1的一侧设有出油通道5,出油通道5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出油孔6和第二出油孔7,第一出油孔6与进油孔4的另一端相连通,主动板本体1上周向均布有贯通其两侧的通油孔8,通油孔8连通第一啮合区2和第二啮合区3,且通油孔8是从第一啮合区2一侧开设,第二出油孔7与其中一条通油孔8的相连通,第一出油孔6和第二出油孔7不在主动板本体1的同一径线上。出油通道5呈圆弧形,使得第一出油孔6和第二出油孔7处于同一虚拟圆上,第一出油孔6和第二出油孔7间的圆心角为θ,θ≥60
°
,且第一出油孔6和第二出油孔7间的圆心角θ优选为180
°
。第二出油孔7与其中一个通油孔8的一端连通,且第二出油孔7与通油孔8相连通处设有缓冲槽9。通油孔8沿主动板本体1从内向外延伸,通油孔8呈倾斜状设置,且通油孔8的从内到外的倾斜方向与主动板本体1的转动方向相反。
18.本实用新型的出油通道5可设置在主动板本体1的任意一侧或两侧。
19.工作原理:主动板本体1的进油孔4连通储油腔和啮合腔,储油腔内的硅油通过进油孔4进入出油通道5,由出油通道5的第一出油孔6流至出油通道5的第二出油孔7,通过第二出油孔7流入通油孔8,最后分别到达第一啮合区2和第二啮合区3,使得主动板本体1的两侧分别与前盖和从动板相互啮合相对转动,从而带动连接在从动板上的风扇转动,对发动机进行冷却降温。进油孔4连通的出油通道5的第一出油孔6和第二出油孔7处于主动板本体1的不同径向上,使得当发动机处于停机状态,进油孔4处于方向朝下时,第一出油孔6方向朝下,第一出油孔6和第二出油孔7间的圆心角θ为180
°
,第二出油孔7方向朝上,使得储油腔内的硅油从第一出油孔6流出后,液面达到第二出油孔7前达到平衡,相当于流出的硅油只有出油通道5内的一点,大部分还在储油腔内,从而改善发动机的冷启动性能。
20.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