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尼器连接结构和风力发电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08704发布日期:2022-03-02 05:34阅读:85来源:国知局
阻尼器连接结构和风力发电机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风力发电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阻尼器连接结构以及具有该阻尼器连接结构的风力发电机组。


背景技术:

2.随着风力发电机容量越来越高,塔筒高度不断增加,整机频率变低,这使得塔筒振动问题越来越突出。为了保证机组稳定安全运行,通常利用在塔筒内设置阻尼器来改善塔筒的振动问题。
3.具体地,利用阻尼器安装结构或阻尼器连接结构将多组阻尼器安装到塔筒的内侧壁上。例如,常见的阻尼器连接结构是在塔筒上焊接法兰,然后将阻尼器连接到法兰上。然而,由于法兰本身价格昂贵,并且只能实现阻尼器的单边固定而导致对法兰根部强度要求很高,进而需要更多的安装部件/安装工艺来确保减振可靠性,因此利用法兰作为阻尼器连接结构在成本、安装效率以及可靠性之间难以取得平衡。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阻尼器连接结构,该阻尼器连接结构用于将阻尼器固定在风力发电机组的塔筒内,并且可提高阻尼器被连接或安装到塔筒上的安装可靠性或连接可靠性,同时降低安装成本、提高安装效率。
5.具体地,所述阻尼器连接结构包括:阻尼器支撑框架,包括底板以及连接到所述底板并且从所述底板竖直向上延伸的多个支撑件;连接支架,包括桁架以及连接在所述桁架两端的第一竖梁和第二竖梁,所述第一竖梁和所述第二竖梁用于连接到塔筒的内侧壁,所述连接支架连接到所述阻尼器支撑框架的第一侧;其中,所述阻尼器支撑框架还包括连接耳板,所述连接耳板的一端连接到所述支撑件,并且所述连接耳板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支架的桁架连接。
6.根据上述阻尼器连接结构,将连接支架设置在阻尼器支撑框架的第一侧并且通过连接耳板连接到阻尼器支撑框架,可改善阻尼器支撑框架的受力情况,避免阻尼器支撑框架的根部受力集中,从而提高安装可靠性。
7.所述桁架包括横梁以及斜梁,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竖梁和所述第二竖梁,所述斜梁的一端连接到所述横梁,所述斜梁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竖梁和所述第二竖梁中的一个上。
8.根据上述阻尼器连接结构,通过在连接支架上设置斜梁,可提高连接支架的结构可靠性并且改善阻尼器支撑框架与连接支架10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9.所述支撑件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侧的两侧并位于所述阻尼器支撑框架的相对的第二侧和第三侧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连接耳板包括连接到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一连接耳板以及连接到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第二连接耳板。
10.根据上述阻尼器连接结构,利用两个连接耳板分别在阻尼器支撑框架的两侧将阻
尼器支撑框架连接到连接支架,可提高阻尼器支撑框架的连接耳板与连接支架之间的连接可靠性。所述第一连接耳板和所述第二连接耳板均包括构成l形的连接板和连接耳,其中,所述连接板在所述阻尼器支撑框架的相应的侧延伸,并且所述连接板的第一端连接到相应的支撑件,所述连接板的第二端延伸到所述阻尼器支撑框架的第一侧并且连接到所述连接耳,所述连接耳沿着所述阻尼器支撑框架的第一侧从所述连接板的第二端水平向外延伸以突出到所述阻尼器支撑框架的外部。
11.根据上述阻尼器连接结构,通过利用突出到所述阻尼器支撑框架的外部连接耳板将阻尼器支撑框架连接到连接支架,可降低阻尼器支撑框架连接到连接支架的安装难度,从而提高安装效率。
12.所述阻尼器支撑框架还包括第一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耳板和所述第二连接耳板,并且还连接到位于所述阻尼器支撑框架的第一侧的支撑件;所述第一连接耳板和所述第二连接耳板分别还具有连接相应的连接板和连接耳的第二加强件。
13.根据上述阻尼器连接结构,通过设置第一加强件和第二加强件可提高提高连接耳板的本身的结构可靠性,从而进一步提高阻尼器支撑框架的结构可靠性。
14.所述连接耳板包括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阻尼器支撑框架的第一侧的带板以及连接到所述带板的连接耳,所述连接耳从位于所述阻尼器支撑框架的第一侧的带板水平地延伸以突出到所述阻尼器支撑框架的外部。
15.所述连接耳板包括在所述阻尼器支撑框架的第一侧彼此背对延伸的第一连接耳板和第二连接耳板,所述第一连接耳板包括第一带板和第一连接耳,所述第二连接耳板包括第二带板和第二连接耳,所述第一带板和所述第二带板在所述阻尼器支撑框架的第一侧沿着彼此相背的方向朝向阻尼器支撑框架的彼此相对的第二侧和第三侧延伸。
16.根据上述阻尼器连接结构,通过设置突出到所述阻尼器支撑框架的外部的连接耳板,可便于将阻尼器支撑框架连接到连接支架,从而提高安装效率。
17.此外,通过设置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阻尼器支撑框架的第一侧的带板,可增强阻尼器支撑框架的结构可靠性,同时改善阻尼器支撑框架对于阻尼器的保护。
18.所述阻尼器支撑框架还包括连接带,所述第一带板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第二带板的至少一部分分别延伸到所述阻尼器支撑框架的彼此相对的第二侧和第三侧,并且通过所述连接带彼此连接。
19.根据上述阻尼器连接结构,通过设置连接带,可提高阻尼器支撑框架的结构可靠性并且提高针对阻尼器保护性能。
20.所述阻尼器支撑框架为多个阻尼器支撑框架,所述多个阻尼器支撑框架彼此并列设置,所述连接支架为多个连接支架,所述多个连接支架上下平行布置,所述连接耳板为多组连接耳板,所述多组连接耳板上下平行布置,以连接到相应的连接支架。
21.所述阻尼器支撑框架为两个阻尼器支撑框架,所述连接支架为两个连接支架,所述连接耳为两组连接耳板,其中,在所述连接支架的横梁上设置有横向延伸的安装孔,所述连接耳板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到所述安装孔。
22.根据上述阻尼器连接结构,通过设置多个连接支架和多个阻尼器支撑框架,可提高阻尼器支撑框架与塔筒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并且改善连接支架的强度和疲劳特性。此外,通过成对安装阻尼器支撑框架,还能提高阻尼器连接结构的安装效率,节省安装成本。
23.所述横梁包括彼此平行设置的上横梁和下横梁以及连接在所述上横梁和下横梁之间的至少一根加强竖梁;所述斜梁包括用于连接所述上横梁和所述第一竖梁的第一斜梁、用于连接所述上横梁和所述第二竖梁的第二斜梁、用于连接所述下横梁和所述第二竖梁的第三斜梁以及用于连接所述下横梁和所述第一竖梁的第四斜梁。
24.本技术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包括塔筒,所述塔筒包括上述阻尼器连接结构。
25.根据上述风力发电机组,可提高塔筒的抗振性能,保证风力发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26.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技术的上述和/或其它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27.图1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支架的主视图;
28.图2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阻尼器支撑框架在安装有阻尼器状态下前侧立体图;
29.图3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阻尼器支撑框架在安装有阻尼器状态下的后侧立体图;
30.图4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阻尼器连接结构在安装有多个阻尼器状态下的立体图;
31.图5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阻尼器支撑框架在安装有阻尼器状态下的前侧立体图;
32.图6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阻尼器支撑框架在安装有阻尼器状态下的后侧立体图;
33.图7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阻尼器连接结构在安装有多个阻尼器状态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不应被理解为本技术的实施形态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35.根据本技术的阻尼器连接结构可用于将阻尼器固定在风力发电机组的塔筒内,以改善塔筒的振动问题,同时提高阻尼器的安装可靠性。根据本技术的阻尼器连接结构可包括阻尼器支撑框架以及连接支架,阻尼器能够安装在阻尼器支撑框架上,连接支架在阻尼器支撑框架的第一侧与阻尼器支撑框架连接,并且连接支架能够连接到塔筒的内侧壁上,从而将阻尼器支撑框架连接到塔筒的内侧壁。
36.以下,将参照图1至图3详细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阻尼器连接结构。
37.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阻尼器连接结构可包括连接支架100以及阻尼器支撑框架200,连接支架100设置在阻尼器支撑框架200的第一侧并与阻尼器支撑框架200连接。阻尼器支撑框架200用于将阻尼器400容纳在其中,连接支架100用于从阻尼器支撑框架200的第一侧
将阻尼器支撑框架200连接到塔筒的内侧壁。在本文中,阻尼器支撑框架200的第一侧与连接支架100连接,面对并且靠近塔筒的内侧壁。阻尼器支撑框架200的第一侧也可以称为阻尼器支撑框架200的背面或者后侧。连接在所述第一侧两侧的两个侧面可以分别称为第二侧和第三侧,或者称为左侧和右侧。相应地,阻尼器支撑框架200的与第一侧相对的前侧称为第四侧,也可以称为阻尼器支撑框架200的正面。
38.阻尼器支撑框架200可以是利用底板210、顶板230以及连接在底板210和顶板230之间的多个支撑件220构成的笼形的支撑框架,阻尼器400能够被容纳在该笼形的支撑框架内。多个支撑件220可以形成为杆状或者板状,分别从底板210的边缘竖直向上延伸并且连接到的顶板230。例如,考虑到强度和重量要求,可在阻尼器支撑框架200的背面(第一侧)和正面(第四侧)各设置两个支撑件,并且在阻尼器支撑框架200的左右两个侧面(即,连接在第一侧和第四侧之间并且相对的第二侧和第三侧)各设置一个支撑件。从而,在阻尼器支撑框架200的正面可具有两个前支撑件,在阻尼器支撑框架200的背面可具有两个后支撑件,并且在阻尼器支撑框架200的左右两侧分别具有一个左支撑件和一个右支撑件。
39.为了进一步加强阻尼器支撑框架200以及防止阻尼器400在塔筒内受到撞击而损坏,阻尼器支撑框架200还可包括多个加强环270。加强环270可例如平行于底板210或顶板230水平地环绕设置并且连接到多个支撑件220中的至少一个。例如,沿竖直方向可间隔设置三个加强环270,并且每个加强环270可连接到至少四个支撑件220(例如,连接到前支撑件、左支撑件和右支撑件)。
40.如上所述,连接支架100设置在阻尼器支撑框架200的第一侧以将阻尼器支撑框架200连接到塔筒的内侧壁。连接支架100可包括用于连接到阻尼器支撑框架200的桁架以及用于连接到塔筒的竖梁120。桁架形成连接支架100的支撑结构本体,竖梁120可连接在桁架两端,竖梁120可以连接到塔筒的内侧壁,并且竖梁120可包括第一竖梁121和第二竖梁122,第一竖梁121和第二竖梁122可沿着塔筒的高度方向(即,竖直方向)设置,并连接到塔筒的内侧壁。
41.桁架可包括设置在第一竖梁121和第二竖梁122之间的横梁110以及斜梁130。横梁110用于连接到阻尼器支撑框架200,并且横梁110的两端可分别连接到第一竖梁121和第二竖梁122。斜梁130用于在横梁110和竖梁120之间形成加强结构,因此斜梁130的一端可连接到横梁110,斜梁130的另一端连接到第一竖梁121和第二竖梁122中的一个上。
42.此外,为了提高连接支架100的结构可靠性并且改善阻尼器支撑框架200与连接支架10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横梁110和斜梁130均可被设置成包括多个横梁和多个斜梁。
43.作为示例,横梁110可被设置成包括彼此平行设置的上横梁111和下横梁112,并且在在上横梁111和下横梁112之间还可设置至少一根加强竖梁140以使上横梁111和下横梁112彼此连接。斜梁130可被设置成包括用于连接上横梁111和第一竖梁121的第一斜梁131、用于连接上横梁111和第二竖梁122的第二斜梁132、用于连接下横梁112和所述第二竖梁122的第三斜梁133以及用于连接下横梁112和所述第一竖梁121的第四斜梁134。根据该示例的连接支架100可具有增强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在塔筒发生振动时,连接支架100不易松动,进而不易导致损坏阻尼器支撑框架200。
44.为了便于将阻尼器支撑框架200连接到连接支架100,阻尼器支撑框架200还可包括连接耳板250。连接耳板250的一端连接到支撑件220,连接耳板250的另一端连接到连接
支架100的横梁110。
45.连接耳板250可包括构成l形的连接板251和连接耳252。连接板251用于连接到阻尼器支撑框架200,连接耳252用于连接到连接支架100的横梁110。
46.作为示例,连接板251可在阻尼器支撑框架200的第二侧和第三侧中的相应的侧延伸,并且连接板251的第一端可连接到位于阻尼器支撑框架200的相应的侧上的相应的支撑件220,连接板251的第二端可延伸到阻尼器支撑框架200的第一侧并且连接到连接耳252。连接耳252可沿着阻尼器支撑框架200的第一侧从连接板251的第二端水平向外延伸以突出到阻尼器支撑框架200的外部,在连接耳252上可形成螺栓孔,并且连接耳252可通过螺栓连接到连接支架100的横梁110上。
47.此外,连接耳板250还可包括使连接板251和连接耳252彼此连接的加强件253,以提高连接耳板250的本身的结构可靠性。例如,加强件253可以是具有直角三角形的加强板,加强板的两个直角边分别连接到连接板251和连接耳252,以连接耳板250的结构可靠性。
48.为了提高阻尼器支撑框架200的连接耳板250与连接支架10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可在阻尼器支撑框架200的左右两侧对称地设置两个连接耳板250。
49.具体而言,第一连接耳板可在阻尼器支撑框架200的第二侧(即,左侧面)延伸,并且第一连接耳板的连接板的第一端可连接到位于阻尼器支撑框架200的左侧面的左支撑件,第一连接耳板的连接板的第二端可延伸到阻尼器支撑框架200的第一侧并且连接到第一连接耳板的连接耳。第一连接耳板的连接耳可沿着阻尼器支撑框架200的第一侧从第一连接耳板的连接板的第二端水平向外延伸以突出到阻尼器支撑框架200的外部,以方便连接的连接支架100上,并且第一连接耳板的连接耳可通过螺栓连接到连接支架100的横梁110上。
50.类似地,第二连接耳板可在阻尼器支撑框架200的第三侧(即,右侧面)延伸,并且第二连接耳板的连接板的第一端可连接到位于阻尼器支撑框架200的右侧面的右支撑件,第二连接耳板的连接板的第二端可延伸到阻尼器支撑框架200的第一侧并且连接到第二连接耳板的连接耳。第二连接耳板的连接耳可沿着阻尼器支撑框架200的第一侧从第二连接耳板的连接板的第二端水平向外延伸以突出到阻尼器支撑框架200的外部(即,第一连接耳板的连接耳和第二连接耳板的连接耳可彼此背对地延伸),并且第二连接耳板的连接耳可通过螺栓连接到连接支架100的横梁110上。
51.如图3所示,为了提高阻尼器支撑框架200或阻尼器支撑框架200的支撑件220与连接耳板25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可在第一连接耳板和第二连接耳板之间设置第一加强件260。
52.具体而言,第一加强件260可在阻尼器支撑框架200的第一侧水平地延伸,并且使设置在阻尼器支撑框架200的左侧面的第一连接耳板与枢转在阻尼器支撑框架200的右侧面的第二连接耳板彼此连接。此外,第一加强件260还可连接到位于阻尼器支撑框架200的第一侧的支撑件220,以进一步提高第一连接耳板和第二连接耳板与支撑件22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从而在阻尼器支撑框架200受到来自塔筒的振动的时候避免连接耳板250与支撑件220之间脱离连接。
53.为了提高阻尼器支撑框架200与塔筒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并且改善连接支架100的强度和疲劳特性,可在竖直方向上设置多个连接支架100,多个连接支架100上下平行布置。
相应地,在阻尼器支撑框架200上设置多组连接耳板250,多组连接耳板250上下平行布置,以连接到相应的连接支架100。
54.此外,为了提高安装效率以及塔筒的抗振性能,可在连接支架100上设置多个阻尼器支撑框架200,多个阻尼器支撑框架200可并列设置,从而可以并列安装多个阻尼器。
55.作为示例,参照图4,示出了通过设置两个连接支架以及两个阻尼器支撑框架从而安装两个阻尼器的实施例。
56.第一连接支架100a和第二连接支架100b上下平行布置,并且第一阻尼器支撑框架200a和第二阻尼器支撑框架200b并列设置。第一阻尼器支撑框架200a和第二阻尼器支撑框架200b均具有两组连接耳板,两组连接耳板上下平行布置以连接到相应的连接支架的横梁。
57.在第一连接支架100a和第二连接支架100b各自的第一竖梁和第二竖梁上均可设置多个连接位101(例如,上下布置的三个连接位101),并且第一连接支架100a通过设置在第一竖梁的连接位101以及设置在第二竖梁上的连接位101通过紧固件(例如,螺栓等)固定连接到塔筒的内侧壁上,因而可进一步提高连接支架与塔筒之间的连接可靠性,改善连接支架的连接强度和耐疲劳性能。
58.第一阻尼器支撑框架200a和第二阻尼器支撑框架200b可并列设置,并且通过相应的连接耳板固定连接到相应的连接支架的横梁上。作为示例,在横梁的靠近竖梁的两个端部处可设置多组连接位102(例如,并列设置两组连接位102),并且连接到第一阻尼器支撑框架200a和第二阻尼器支撑框架200b的相对外侧的侧面的连接耳板可固定连接到连接位102。通过设置多组连接位102,可根据阻尼器或阻尼器支撑框架的尺寸来选择连接位,从而可提高连接支架的通用性。此外,连接位102还可设置成具有沿横向延伸的长孔形,从而可对阻尼器支撑框架的安装位置进行微调。
59.连接到第一阻尼器支撑框架200a和第二阻尼器支撑框架200b的相对内侧的侧面的连接耳板可固定连接到连接位103(如图1所示),并且加强竖梁140可设置在连接位103附近,以提高阻尼器支撑框架的连接可靠性。
60.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连接支架设置在阻尼器支撑框架的第一侧并且通过连接耳板连接到阻尼器支撑框架,可改善阻尼器支撑框架的受力情况,避免阻尼器支撑框架的根部受力集中,从而提高安装可靠性。
61.以下,将参照图5至图7详细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阻尼器连接结构。
62.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阻尼器连接结构可包括阻尼器支撑框架300以及设置在阻尼器支撑框架300的第一侧的连接支架100。阻尼器支撑框架300用于将阻尼器400容纳在其中,连接支架100用于从阻尼器支撑框架300的第一侧将阻尼器支撑框架300连接到塔筒的内侧壁。
63.阻尼器支撑框架300可以是利用底板310、顶板330以及多个支撑件320构成的笼形的支撑框架,并且阻尼器400被容纳在该笼形的支撑框架内。多个支撑件320分别从底板310的边缘竖直向上延伸并且连接到的顶板330。例如,考虑到强度和重量要求,可在底板310的正面和第一侧各设置两个支撑件连接位。在阻尼器支撑框架300的正面可具有两个前支撑件,在阻尼器支撑框架200的第一侧可具有两个后支撑件。
64.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连接支架100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接支架100类似,在此将不
重复描述。
65.为了便于将阻尼器支撑框架300连接到连接支架100,阻尼器支撑框架300还可包括连接耳板350。连接耳板350的一端连接到支撑件320,连接耳板350的另一端连接到连接支架100的横梁110。
66.连接耳板350可包括至少部分地覆盖阻尼器支撑框架300的第一侧的带板351以及连接到带板351的连接耳352。
67.作为示例,带板351可在阻尼器支撑框架300的第一侧从设置在阻尼器支撑框架300的第一侧的支撑件朝向阻尼器支撑框架300的侧面延伸,从而覆盖阻尼器支撑框架300的第一侧的至少一部分,以增强阻尼器支撑框架300的结构可靠性,同时改善阻尼器支撑框架300对于阻尼器的保护。此外,在带板351上还可形成多空减重孔,以减轻阻尼器支撑框架300整体重量。
68.作为示例,连接耳352从位于阻尼器支撑框架300的第一侧的带板351水平地延伸,从而突出到阻尼器支撑框架200的外部,以连接到连接支架100的横梁110。此外,带板351的至少一部分还可延伸到阻尼器支撑框架300的侧面,以从侧面保护设置在阻尼器支撑框架300内的阻尼器。
69.为了提高阻尼器支撑框架300的连接耳板350与连接支架10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可在阻尼器支撑框架300的左右两侧对称地设置两个连接耳板350。
70.具体而言,第一连接耳板和第二连接耳板可在阻尼器支撑框架300的第一侧彼此背对延伸。第一连接耳板包括第一带板和第一连接耳,第二连接耳板包括第二带板和第二连接耳。第一带板和第二带板可分别从设置在阻尼器支撑框架300的第一侧的两个背支撑件朝向阻尼器支撑框架300的彼此相对的第二侧和第三侧延伸。此外,在两个背支撑件之间还可形成加强带370,以进一步提高阻尼器支撑框架300的结构可靠性。
71.为了提高阻尼器支撑框架300的结构可靠性并且提高针对阻尼器400保护性能,阻尼器支撑框架200还可包括连接带360,连接带360可使第一带板的延伸到阻尼器支撑框架300的第二侧的部分与第二带板的延伸到阻尼器支撑框架300的第三侧的部分彼此连接,以提高阻尼器支撑框架300的结构可靠性。作为示例,连接带360可以为条带状,以从阻尼器支撑框架200的前侧包绕到阻尼器支撑框架200的左右两侧,形成箍带。
72.为了提高阻尼器支撑框架300与塔筒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并且改善连接支架100的强度和疲劳特性,可在竖直方向上设置多个连接支架100,多个连接支架100上下平行布置。相应地,在阻尼器支撑框架300上设置多组连接耳板350,多组连接耳板350上下平行布置,以连接到相应的连接支架100。此外,为了提高安装效率以及塔筒的抗振性能,可在连接支架100上设置多个阻尼器支撑框架300,多个阻尼器支撑框架300可并列设置。
73.图7示出了设置两个连接支架以及两个阻尼器支撑框架的实施例。由于根据图7的实施例与根据图4的实施例类似,在此将省略重复的描述。
74.基于上述各个实施例提供的阻尼器连接结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包括塔筒,并且塔筒包括上述各个实施例提供的阻尼器连接结构。
7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
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7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77.本技术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上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件、材料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技术的各方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