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DOC系统侧进混合扰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73905发布日期:2022-05-11 11:53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DOC系统侧进混合扰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doc系统侧进混合扰流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柴油机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doc系统侧进混合扰流装置。


背景技术:

2.柴油机尾气排放的污染物已经引起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使用催化净化技术降低污染及排放是柴油机排气后处理的关键技术之一,以往边界受限制,气体从前管出口直接到doc载体,这种方式易造成气流不均匀,致使doc载体不能更好的利用,无法降低排气中碳氢化合物(hc)、一氧化碳(co)、颗粒物中的可溶性有机成分(sof),致使不能为其后端poc或dpf提供更多辅助。
3.现有doc均匀性效果不佳,从增压器出口到doc催化剂端面的均匀性分布不满足工程目标要求不小于0.95,致使doc载体不能更好的利用,为其后端poc或dpf提供辅助。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缺陷与不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doc系统侧进混合扰流装置,通过增加扰流板改善了排放气流的均匀性,提高了doc载体的利用率。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doc系统侧进混合扰流装置,包括法兰、排气管、扰流板、端盖、筒体、doc载体、衬垫,所述排气管位于筒体的左上角,上端设有法兰,下端与所述端盖固定相连,所述扰流板有上下两块平行板构成,上板长度大于下板长度,两板的右侧由一斜板连接,所述扰流板的左侧与端盖安装相连,扰流板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圆孔,所述筒体的内部设有环形衬垫,衬垫内安装有圆柱形的doc载体,且doc载体左端面与扰流板之间设有间距,扰流板顶部与筒体中轴线之间设有间距。
7.进一步的,所述扰流板的顶部圆孔呈现六行十一列矩形阵列排布,所述扰流板的顶部指向端盖的一侧正中增加一行三列 ,右侧面圆孔呈现五行十一列矩形阵列排布,底面圆孔呈现四行十一列矩形阵列排布,所述扰流板的底面指向端盖的一侧正中增加一行三列。
8.进一步的,所述扰流板上的圆孔直径在6毫米至8毫米。
9.进一步的,所述圆孔的总面积不小于所述排气管的内圆截面积的1.5倍。
10.进一步的,所述扰流板顶部距离筒体中心30毫米至50毫米。
11.进一步的,所述扰流板距离载体不小于25毫米。
12.进一步的,所述扰流板为一体冲压而成的冲压件。
13.进一步的,所述衬垫采用陶瓷纤维衬垫。
14.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含有圆孔的扰流板,避免气流背压过大的同时,提高气流的均匀性,保证doc载体的充分利用,且此扰流板安装方便,成
本低,不影响客户边界布置。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形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扰流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19.如图1-3所示:一种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doc系统侧进混合扰流装置,包括法兰1、排气管2、端盖3、扰流板4、筒体5、衬垫6、doc载体7,所述排气管2位于筒体5的左上角,上端设有法兰1,下端与端盖3固定相连,端盖3与 筒体5固定相连,所述扰流板4有上下两块平行板构成,上板长度大于下板长度,两板的右侧由一斜板连接,所述扰流板4的左侧与端盖3安装相连,所述筒体5内部设有环形的衬垫6,衬垫6内部安装有圆柱形的doc载体7。
20.本实用新型的法兰1与发动机前管连接,其扰流板4通过端盖3和筒体5固定,形成导流腔,进入多孔的doc载体7与催化剂反应。本实用新型增加扰流板4后,气流均匀性大于0.95,从而提高了doc载体的利用率。
21.进一步的,所述扰流板4为一体冲压而成的冲压件,安装方便,成本低,不占用客户边界。
22.进一步的,所述扰流板4上的圆孔41直径在6毫米至8毫米,圆孔41的总面积不小于所述排气管2内圆截面积的1.5倍,所述扰流板4顶部距离筒体中心30毫米至50毫米,为了保证气流的均匀性同时避免背压过大。
23.进一步的,所述扰流板4距离doc载体7不小于25毫米,确保有足够的空间,让气流与doc载体7更好的接触反应。
2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doc系统侧进混合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法兰、排气管、扰流板、端盖、筒体、doc载体、衬垫,所述排气管位于筒体的左上角,上端设有法兰,下端与所述端盖固定相连,所述扰流板有上下两块平行板构成,上板长度大于下板长度,两板的右侧由一斜板连接,所述扰流板的左侧与端盖安装相连,所述扰流板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圆孔,所述筒体的内部设有环形衬垫,衬垫内安装有圆柱形的doc载体,且doc载体左端面与扰流板之间设有间距,扰流板顶部与筒体中轴线之间设有间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doc系统侧进混合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的顶部圆孔呈现六行十一列矩形阵列排布,所述扰流板的顶部指向端盖的一侧正中增加一行三列 ,右侧面圆孔呈现五行十一列矩形阵列排布,底面圆孔呈现四行十一列矩形阵列排布,所述扰流板的底面指向端盖的一侧正中增加一行三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doc系统侧进混合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上的圆孔直径在6毫米至8毫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doc系统侧进混合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孔的总面积不小于所述排气管的内圆截面积的1.5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doc系统侧进混合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顶部距离筒体中心30毫米至50毫米。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doc系统侧进混合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距离载体不小于25毫米。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doc系统侧进混合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扰流板为一体冲压而成的冲压件。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doc系统侧进混合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垫采用陶瓷纤维衬垫。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DOC系统侧进混合扰流装置,属于柴油机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包括法兰、排气管、扰流板、端盖、筒体、DOC载体、衬垫,所述排气管位于筒体的左上角,上端设有法兰,下端与所述端盖固定相连,所述扰流板有上下两块平行板构成,上板长度大于下板长度,两板的右侧由一斜板连接,所述扰流板的左侧与端盖安装相连,所述扰流板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圆孔,所述圆孔的总面积不小于所述排气管的外圆截面积的1.5倍,所述筒体的内部设有环形衬垫,衬垫内安装有圆柱形的DOC载体,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进气管下面增加开孔的扰流板,改善了排放气流的均匀性,提高了DOC载体的利用率。用率。用率。


技术研发人员:刘屹 杜明 汪俊 胡义伍 吴秀铜 宋志良 王许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艾可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30
技术公布日:2022/5/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