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箱铆桩式模块化风力发电基础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57812发布日期:2022-07-06 01:13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沉箱铆桩式模块化风力发电基础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沉箱铆桩式模块化风力发电基础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为了响应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可再生能源成了发展的重要目标,风力发电也成为了首选的能源发展重点。
3.相关技术中,现有风力发电机的基础施工工艺流程主要为:定位放线-机械开挖-人工清理修正-基槽验收-垫层混凝土施工-放线-基础座环(鼠笼)安装-基础钢筋绑扎-预埋管件、螺栓安装-模板安装-基础混凝土浇筑-温控、养护拆模-验收-土方回填。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施工过程中包括了许多不可避免的重复性工作,耗费大量人工、机械来进行作业,从而导致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短时间内难以恢复。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长时间大规模场地施工作业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沉箱铆桩式模块化风力发电基础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沉箱铆桩式模块化风力发电基础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沉箱铆桩式模块化风力发电基础结构,包括沉箱,所述沉箱上设置有沉箱盖,所述沉箱盖覆盖在所述沉箱上;所述沉箱盖上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将风力发电机塔杆固定在沉箱盖上,且所述沉箱盖上设置有防倾组件,所述防倾组件固定在所述沉箱盖的一侧;所述沉箱上设置有防陷组件,所述防陷组件架设在所述沉箱盖上。
8.可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螺栓与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栓的一端穿过所述沉箱盖,且所述固定螺母与所述固定螺栓螺纹连接。
9.可选的,所述防倾组件包括横杆与支撑杆,所述横杆整体呈水平设置,所述支撑杆整体呈竖直设置,且所述横杆固定在所述沉箱盖上,所述支撑杆固定在所述横杆上。
10.可选的,所述防陷组件包括支撑板与连杆,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沉箱盖平行间隔设置,且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板、沉箱盖固定。
11.可选的,所述沉箱盖上开设有预留孔,且所述沉箱盖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绕设在所述预留孔的外侧,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厚度方向的一端嵌设在所述预留孔内,另一端向远离所述安装槽的一侧延伸。
12.可选的,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抗拉板,所述抗拉板在所述支撑杆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个。
1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沉箱铆桩式模块化风力发电基础结构有益技术效果:
14.运用中,沉箱在工厂预制完成后,运输至施工场地,然后在基地上开挖一个深坑,
之间将沉箱固定在基地上,排好线路后,将沉箱盖固定在沉箱上,随后通过固定组件将风力发电机塔杆固定在沉箱盖上,防倾组件提升了沉箱的稳定性,防陷组件防止沉箱在使用的过程中陷在基地内,有助于减少施工过程中许多重复性工作,节省了人工,减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施例主要体现一种沉箱铆桩式模块化风力发电基础结构整体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施例主要体现沉箱结构爆炸示意图。
17.附图标记:1、沉箱;11、支撑墙;12、通槽;2、沉箱盖;21、预留孔;22、安装槽;23、橡胶垫;3、固定组件;31、固定螺栓;32、固定螺母;4、防倾组件;41、横杆;42、支撑杆;43、抗拉板;44、加强杆;5、防陷组件;51、支撑板;52、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19.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
20.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沉箱铆桩式模块化风力发电基础结构。
22.参照图1和图2,一种沉箱铆桩式模块化风力发电基础结构,包括沉箱1,沉箱1上设置有沉箱1盖,沉箱1盖覆盖在沉箱1上,沉箱1盖上设置有固定组件3,固定组件3将风力发电机塔杆固定在沉箱1盖上,沉箱1盖上设置有防倾组件4、防陷组件5,防倾组件4增加风力发电机塔杆的稳定性,防陷组件5防止沉箱1陷进在基地内,减少施工过程中许多重复性工作,节省了人工,减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3.沉箱1整体呈长方体状,且沉箱1的截面为长方形,沉箱1由钢筋混凝土制成,沉箱1内部为中空结构设置,一方面沉箱1可以作为风力发电装置的机房,其底板与基地的接触面又可作为风力发电的基底,提高了风力发电基础的承载力。
24.沉箱1内设置有支撑墙11,支撑墙11整体呈十字状,且支撑墙11的侧壁上均开设有通槽12,通槽12贯穿支撑墙11的侧壁,支撑墙11一方面增加沉箱1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提升沉箱1的承重能力。
25.沉箱1盖覆盖在沉箱1上,沉箱1盖上开设有预留孔21,预留孔21的截面为圆形,且预留孔21贯穿沉箱1盖厚度方向的两侧,风力发电机的信号线与输电线路从盖板上的预留孔21穿过。长时间使用后,外界的雨水从沉箱1盖上的预留孔21进入沉箱1内,从而影响风力发电的正常进行,设计人员改进后,沉箱1盖上开设有安装槽22,安装槽22整体呈环状,且安装槽22的轴线与预留孔21的轴线同轴,安装槽22绕设在预留孔21的外侧,沉箱1盖上设置有橡胶垫23,橡胶垫23整体呈环状,且橡胶垫23的轴线与预留孔21的轴线同轴,橡胶垫23的一
端嵌设在安装槽22内,另一端向远离沉沉箱1盖的一侧延伸,当风力发电机塔杆放置在沉箱1盖上后,橡胶垫23远离沉箱1盖的一端抵紧在风力发电机塔杆的底部,防止液态水从风力发电机塔杆与沉箱1盖之间的间隙流入,提升风力发电的稳定性。
26.固定组件3包括固定螺栓31与固定螺母32,固定螺栓31绕预留孔21轴线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个,且固定螺栓31的螺杆穿过沉箱1盖,实用时,固定螺栓31穿过沉箱1盖的一端穿过风力发电机塔杆,固定螺母32与固定螺栓31对应螺纹连接,且固定螺母32的一端抵紧在风力发电机塔杆上,以使得,风力发电机塔杆在沉箱1盖上的稳定性得以提升。
27.防倾组件4包括横杆41与支撑杆42,横杆41整体呈长方形杆状,且横杆41绕沉箱1盖周侧间隔设置有四个,四个横杆41的一端均与沉箱1盖固定,另一端均向水平方向远离沉箱1盖的一侧延伸,支撑杆42整体呈竖直设置,且支撑杆42竖直方向的一端与横杆41远离沉箱1盖的一端固定,另一端向竖向方向的下侧延伸。通过将横杆41与支撑杆42埋在地面下,使得沉箱1整体的稳定性得以提升。
28.支撑杆42上设置有抗拉板43,抗拉板43套设在支撑杆42上,且抗拉板43沿支撑杆42的竖直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个抗拉板43均与支撑杆42固定,抗拉板43增加支撑杆42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以使得沉箱1在地面上的稳定性得以提升。
29.沉箱1上设置有加强杆44,加强杆44与横杆41对应,且加强杆44的一端与横杆41。支撑杆42之间的拐角处固定,另一端向靠近沉箱1的下侧倾斜并固定在沉箱1的外侧壁上,以使得,支撑杆42与沉箱1之间的稳定性得以提升。
30.由于风车是安装在一些风力较大的地方,地面通常是泥土地,风力发电机塔杆的重力较大,沉箱1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沉陷在地面内,从而导致风力发电机塔杆发生倾斜,影响正常的发电。设计人员改进后,防陷组件5包括支撑板51与连杆52,支撑板51整体呈圆环状,且支撑板51的轴线与预留孔21的轴线同轴,支撑板51与沉箱1盖平行间隔设置,连杆52整体呈竖直设置,连杆52的一端与支撑板51固定,另一端与沉箱1盖固定,使用时,支撑板51与地面的上表面抵触,防止沉箱1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沉陷的问题,大大提升了发电的稳定性。同时,支撑板51整体呈环状,在安装风力发电机塔杆时,环状的支撑板51也起到了导向的作用,使得风力发电机塔杆安装在沉箱1盖上的便捷性得以提升。
31.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沉箱铆桩式模块化风力发电基础结构的实施原理为:运用中,将沉箱1运输至指定位置,在地面上开挖一个深坑,然后将沉箱1放置在深坑内,排好线路后,将沉箱1盖覆盖在沉箱1上,沉箱1盖上的横杆41与支撑杆42插设在地面上,之后将风力发电机塔杆通过固定螺栓31与固定螺母32固定在沉箱1板上,沉箱1板上的支撑板51抵紧在地面上,风力发电机塔杆的线路穿过沉箱1盖上的预留孔21固定在沉箱1内。
3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