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储液罐集成的供水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29896发布日期:2023-07-07 23:29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与储液罐集成的供水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一种与储液罐集成的供水模块,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多个供水模块的部件被集成并连接在其中的与储液罐集成的供水模块。


背景技术:

1、最近,由于能量效率和环境污染问题,需要开发能够基本上替换内燃发动机车辆的环境友好型车辆。环境友好型车辆主要分为使用电池或燃料电池作为能源的电动车辆或氢车辆以及使用发动机和电池驱动的混合动力车辆。这种环境友好型车辆还包括管理发动机的冷却/加热等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以及管理包括电动马达的电力电子器件(pe)的热量的单独的电子冷却系统。

2、电子冷却系统主要利用冷却水冷却电力电子器件、致动器、混合动力启动发电机(hybrid start and generator,hsg)等,并且具有通过在冷季节利用电力电子器件(pe)的废热使冷却水穿过旁路回路绕过散热器并且同时穿过电池来提高电池的温度的结构。

3、环境友好型车辆的电子冷却系统应满足多个供水模块部件的各种目的,例如加热、冷却、废热回收等,但具有的问题在于,由于车辆中的布局空间的限制,布置每个部件、设计软管路线、连接它们的难度增大,在将每个部件安装在车辆上时,需要大量的工时来单独安装和连接每个部件和软管,并且由于路线复杂,对冷却水侧的阻力较高,结果,高载荷被施加到水泵。

4、[相关技术文献]

5、韩国专利公开no.1765578(2017年08月01日)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问题

2、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储液罐集成的供水模块,该与储液罐集成的供水模块连接到多个冷却水管线,集成若干供水模块的部件,并且通过储液罐将部件彼此连接。

3、技术方案

4、在一个总体方面,与储液罐集成的供水模块可以包括:储液罐,在所述储液罐中形成中空部分以在所述储液罐中容纳冷却水,并且所述储液罐包括设置在所述储液罐的一侧的第一安装部和设置在所述储液罐的另一侧的第二安装部;第一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部上;以及第二部件,所述第二部件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部上,其中,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可以穿过所述储液罐以便被连接。

5、所述储液罐可以设置有在从所述第一安装部到所述第二安装部的方向上穿过的通孔,并且所述冷却水可以穿过所述通孔在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之间流动。

6、所述与储液罐集成的供水模块还可以包括:管,所述管连接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其中,所述管可以通过穿过所述通孔连接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

7、在所述储液罐内部可以设置有分隔壁,所述分隔壁将所述储液罐的内部空间分割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8、所述通孔可以形成为穿过所述分隔壁。

9、所述分隔壁的厚度可以小于所述通孔的截面的宽度。

10、在所述冷却水当中的使第一冷却回路循环的第一冷却水可以在所述第一腔室中流动,并且在所述冷却水当中的使第二冷却回路循环的第二冷却水可以在所述第二腔室中流动,所述储液罐还可以包括多个冷却水进出口,所述冷却水穿过所述多个冷却水进出口进入和离开,并且所述多个冷却水进出口可以包括:第一腔室冷却水入口,所述第一腔室冷却水入口将所述第一冷却水引入到所述第一腔室中;第一腔室冷却水出口,所述第一腔室冷却水出口将所述第一冷却水排放到所述第一腔室的外部;第二腔室冷却水入口,所述第二腔室冷却水入口将所述第二冷却水引入到所述第二腔室中;以及第二腔室冷却水出口,所述第二腔室冷却水出口将所述第二冷却水排放到所述第二腔室的外部。

11、所述第一部件的内部可以设置有阀组件,所述阀组件具有所述冷却水流过的内部路径,所述阀组件的所述内部路径可以包括在多个方向上分叉的分叉部,并且所述内部路径可以包括在每个方向上从所述分叉部分叉的第一分叉路径至第五分叉路径。

12、所述第二部件和所述第一分叉路径可以穿过所述通孔彼此连通,所述第二分叉路径和所述第三分叉路径可以形成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并且所述第四分叉路径和所述第五分叉路径可以形成所述第二分叉路径,并且所述第一腔室冷却水出口可以与所述第二分叉路径和所述第三分叉路径中的任一者连通,并且所述第二腔室冷却水出口可以与所述第四分叉路径和所述第五分叉路径中的任一者连通。

13、所述阀组件可以包括第一水泵安装部和第二水泵安装部,所述第一水泵安装部设置成与所述第二分叉路径和所述第三分叉路径中的任一者连通,所述第二水泵安装部设置成与所述第四分叉路径和所述第五分叉路径中的任一者连通,所述第一水泵安装部可以安装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加压并传输流过所述第二分叉路径和所述第三分叉路径的所述第一冷却水,并且所述第二水泵安装部可以安装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加压并传输流过所述第四分叉路径和所述第五分叉路径的所述第二冷却水。

14、所述第二部件可以是调节所述冷却水的温度的冷却器,并且所述冷却器可以包括一对管,所述冷却水穿过所述一对管进入和离开,并且所述一对管中的任一个管可以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阀组件连接。

15、所述冷却器可以包括冷却器部件联接结构,部件联接在所述冷却器部件联接结构中,并且使所述冷却水减压的膨胀阀可以与所述冷却器部件联接结构联接,并且所述膨胀阀可以设置在所述冷却器与所述储液罐之间。

16、所述第一安装部可以设置有垫圈联接结构,垫圈可以联接到所述垫圈联接结构并且设置在所述储液罐与所述第一部件之间,并且所述垫圈可以是面垫圈,并且所述第一部件可以与所述面垫圈表面接触。

17、所述储液罐可以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中形成有中空部分;分隔壁,所述分隔壁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以将所述壳体的中空部分分隔成多个腔室;以及台阶构件,所述台阶构件设置在所述储液罐内部,以控制在所述储液罐内部流动的所述冷却水的流动,并且可以引导所述冷却水的流动使得包含在所述冷却水中的气泡被所述台阶构件移除。

18、所述台阶构件可以包括:内壁台阶构件,所述内壁台阶构件的一端固定到所述壳体的内壁,并且另一端延伸到所述分隔壁;以及分隔壁台阶构件,所述分隔壁台阶构件的一端固定到所述分隔壁,并且另一端延伸到所述壳体的内壁,并且通过所述内壁台阶构件和所述分隔壁台阶构件在所述壳体内部流动的所述冷却水可以沿着所述内壁台阶构件和所述分隔壁台阶构件以z字形形式流动。

19、所述内壁台阶构件和所述分隔壁台阶构件可以形成为多个内壁台阶构件和多个分隔壁台阶构件,并且所述多个内壁台阶构件和所述多个分隔壁台阶构件可以沿所述储液罐的竖直方向交替地布置。

20、所述多个腔室可以包括由所述分隔壁分隔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并且所述壳体包括:第一腔室冷却水入口,所述第一腔室冷却水入口将所述第一冷却水引入到所述第一腔室中;第一腔室冷却水出口,所述第一腔室冷却水出口将所述第一冷却水从所述第一腔室的内部排放到外部;第二腔室冷却水入口,所述第二腔室冷却水入口将所述第二冷却水引入到所述第二腔室中;以及第二腔室冷却水出口,所述第二腔室冷却水出口将所述第二冷却水从所述第二腔室排放到外部,并且所述第一腔室冷却水出口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冷却水入口下方,并且所述第二腔室冷却水出口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冷却水入口下方。

21、所述与储液罐集成的供水模块还可以包括:冷却水入口,所述冷却水入口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方,并且所述冷却水穿过所述冷却水入口从外部被引入;以及分配构件,所述分配构件设置在所述分隔壁的上端处,以将从外部引入的所述冷却水分配到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中。

22、所述内壁台阶构件可以包括:第一内壁台阶构件,所述第一内壁台阶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上,并且所述第一内壁台阶构件的一端固定到所述壳体的所述内壁,另一端延伸到所述分隔壁;以及第二内壁台阶构件,所述第二内壁台阶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上,并且所述第二内壁台阶构件的一端固定到所述壳体的所述内壁,另一端延伸到所述分隔壁,并且所述分隔壁台阶构件可以包括:第一分隔壁台阶构件,所述第一分隔壁台阶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上,并且所述第一分隔壁台阶构件的一端固定到所述分隔壁,另一端延伸到所述壳体的所述内壁;以及第二分隔壁台阶构件,所述第二分隔壁台阶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上,并且所述第二分隔壁台阶构件的一端固定到所述分隔壁,另一端延伸到所述壳体的所述内壁。

23、所述壳体可以包括彼此联接以在所述壳体中形成中空部分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台阶构件可以形成为多个台阶构件,并且所述多个台阶构件中的一些台阶构件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中,并且其它台阶构件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中。

24、有益效果

25、在本公开的与储液罐集成的供水模块中,由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穿过储液罐以便被连接,冷却水路径直接彼此连接而不绕过储液罐,因此车辆冷却系统的冷却回路可以被简化并形成为集成的。

26、此外,由于本公开的与储液罐集成的供水模块设置有将储液罐的内部空间分割成两个腔室的分隔壁,因此两个独立的冷却回路可以构造有仅一个储液罐,从而减小车辆冷却系统的整体封装尺寸,并降低成本。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