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动力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54481发布日期:2022-08-06 11:24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动力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动力发动机。


背景技术:

2.因为近几十年人类的动力科技事业快速的发展,能源的需求量不断的大量增加,人类面临能源的短缺。目前人类发展中主要动力是燃油的动力,水动力,风动力,煤气动力,火力的动力,核动力,充电的动力,氢气能等动力正再发展中,目前发展得最热火朝天的是氢气动力。氢气是一种会燃烧的气体,如果发动机出现故障氢气失漏见火会燃烧,会引起突发无法预防的火灾,具有隐患,而且氢气在自然界中也不易获取,需要消耗能源制成,实际并不够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纯大自然的空气的智能动力发动机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动力发动机,包括气循环装置、动力转换装置和电控装置,气循环装置包括储气罐、阀门、动力缸、气泉、安全阀、单向阀、齿轮、滤清器、气管、飞轮、动力臂、控制轴、控制轴套、接管座、排气阀、动力输入轴和活塞,储气罐有数个预存着不等的压力并按序排列,动力转换装置包括液压油泉、动力调速器、液压马达、液压油箱、安全阀、动力输出轴、电动机、变速箱、调速排能管、内塞调速轴、内塞罗杆、调速排能孔、能量输送孔、液压泉动力轴、液体滤清器、液体回油管和液体输油管,电控装置包括停止感应器、减速感应器、加速感应器、触感器、触感拉线、压力继电器、补能阀、感应进能口、圈同式拉簧器、调速线。
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此智能动力发动机采用纯大自然的空气、代替石油、煤炭、等能源产生动力的技术,包括水动力,风动力,主要代替对人类伤害性极大的核动力,为了化解能源危机,本空气循环推动的动力可保证人类的动力需求正常发展。
附图说明
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6.图1是本发明的总连接结构示例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中气循环装置的运作结构示例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中气循环装置中排除积水的结构示例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中气循环装置中动力转换装置示例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中气循环装置的电控装置示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7.参照图1-图5,本发明的一种智能动力发动机,包括气循环装置、动力转换装置和
电控装置,气循环装置包括储气罐1、阀门2、动力缸3、气泉4、安全阀18、单向阀19、齿轮22、滤清器31、润滑油32、气管24、飞轮20、动力臂21、控制轴a2、控制轴套a3、接管座a6、排气阀a7、动力输入轴a8和活塞a9,储气罐1有数个预存着不等的压力并按序排列,动力转换装置包括液压油泉14、动力调速器15、液压马达16、液压油箱17、安全阀18、动力输出轴30、电动机c1、变速箱c2、调速排能管c3、内塞调速轴c4、内塞罗杆c5、调速排能孔c6、能量输送孔c7、液压泉动力轴c8、液体滤清器c9、液体回油管c10和液体输油管c11,电控装置包括停止感应器d1、减速感应器d2、加速感应器d3、触感器d4、触感拉线d5、压力继电器d6、补能阀d7、感应进能口d9、圈同式拉簧器d10、调速线d11。
8.本气动要达到永动的功能,储气罐组是主要的技术结构,用多个储气罐预存着不等的压力,储气罐的数量可多可少没有规定,预存的压力有设置的比例,比如9个储气罐为一个循环装置,一井储气罐预存的压力是九井储气罐设定压力的9分之1,二井储气罐预存的压力是九井储气罐设定压力的9分之2,一直按比例设置排序,到八井储气罐预存的压力是九井储气罐设定压力的9分之8。九井储气罐的气原除了预存的压力之外,靠本机动力a8. 动力轴带动气泉,不停补充气能循环工作中损耗的气能。一至八的每一个储气罐的气能、是内循环先排放后补充循环的结构功能。
9.比如7个储气罐为一个循环装置,一井储气罐预存的压力是七井储气罐设定压力的7分之1,同样按比例设置排序,到六井储气罐预存的压力是七井储气罐设定压力的7分之6。七井储气罐的气原除了预存的压力之外,同样靠本机动力a8. 动力轴带动气泉,不停补充气能循环工作中损耗的气能。一至六的每一个储气罐的气能、是内循环先排放后补充的结构功能。
10.本动力循环装置设置多少个储气罐,就按多少个储气罐分配、预存不等压力的气能。后面的一个储气罐靠本机动力带动气泉,不停补充气能循环工作中损耗的气能。其它的每一个储气罐的气能、是内循环先排放后补充的结构原理。
11.一种强制性气能开通及关闭的阀门总型。本结构是每一个储气罐预存的压力能量,与动力缸的能量控制输出和输入的阀门。每一套能量循环装置两套强制性阀门总型,如果动力的需求大,一台动力机可设多套能量循环装置并用,每一套能量循环装置配两套强制性阀门总型的结构。也可加大储气罐,加大通气管道及加大动力缸等增大动力的设置。
12.本气能量内循环装置的内循环达到永动的装置结构原理;技术的2.阀门是用a2.转轴的a1.孔,靠本机动力22. 齿轮带动a2.转轴强制性接通a3. 圈同a5.孔控制能量开通及关闭的功能,a2. 转轴中a1.孔共17个.,每一个.孔直通a2.转轴中心a4.孔,转轴中心a4.孔经过19. 阀门与3.动力缸连接。a3. 圈同a5.孔9个,加装a6. 接管件, 每一个a6.接管件按设计排程接通一个储气罐,本结构可完储气罐的能量经24. 气管先输进动力缸,后动力缸的能量输进储气罐的补充功能,原理用平衡的方式,先借后还。多次利用产生动力后、再排放达到永动的技术,是气能量内循环达到永动的装置气能量流程功能的结构原理。
13.储气罐与动力缸的阀门接通与关闭的工作流程:阀门总型有17个通气孔进入到动力缸的,其中有九个孔接通后都是由储气罐的能量经24. 气管输进动力缸,(向储气罐借能量)其中有八个孔接通后都是由动力缸的能量经24.气管输进储气罐。(叫向储气罐还能量)借能量的排程是由一井储气罐开始借到九井储气罐,阀门孔也是由连接一井储气罐的孔先接通,按排程从一开一关直到到九井储气罐的孔打开。还能量的排程是由八井储气罐开始
还到一井储气罐,阀门孔也是由连接八井储气罐的孔先接通,按排程从一开一关直到一井储气罐的孔打开。本技术流程是阀门接通与关闭结构的工作原理。
14.经过内循环的结构使能量多次利用产生动力的流程;动力机工作中带动气泉产生的气能量补充九井储气罐,补充九井储气罐的能量输进动力缸,能量在动力缸产生了动力又输进八井储气罐。八井储气罐的能量再输进动力缸,能量在动力缸产生了动力又输进七井储气罐。七井储气罐的能量再输进动力缸,能量在动力缸产生了动力又输进六井储气罐。六井储气罐的能量再输进动力缸,能量在动力缸产生了动力又输进五井储气罐。五井储气罐的能量再输进动力缸,能量在动力缸产生了动力又输进四井储气罐。四井储气罐的能量再输进动力缸,能量在动力缸产生了动力又输进三井储气罐。三井储气罐的能量再输进动力缸,能量在动力缸产生了动力又输进二井储气罐。二井储气罐的能量再输进动力缸,能量在动力缸产生了动力又输进一井储气罐。一井储气罐的能量再输进动力缸,能量在动力缸产生了动力经23排气阀排放机体外。本技术可达到能量多次利用产生动力的原理。
15.储气罐能量输出方式是:储气罐的能量压力高,动力缸的能量压力低,打开储气罐与动力缸的连接管道设置的阀门,储气罐与动力缸的能量压力会平衡相等,用压力平衡的技术借能量。动力缸刚起步的时候能量压力为零,经过一个个储气罐的输入,到了九井储气罐的输入时,动力缸内的压力比以下8个储气罐的压高了。动力缸开始向储气罐补充能量压力。本技术是在产生动力的工作中向储气罐借能量工作原理。
16.储气罐补充能量方式是:动力缸的能量压力高,储气罐的能量压力低,打开储气罐与动力缸的连接管道设置的阀门,储气罐与动力缸的能量压力会平衡相等,叫用压力平衡的技术补充能量。本技术是在产生动力的工作中向储气罐还能量的原理。
17.本动力数字计算达到永动的核心;是补充在九井储气罐的能量、经九次利用产生动力后才排放,用2次利用产生的动力去生产补充九井储气罐补充的能量,还有7次生产的动力给我们人类各行各业的动力发展需求使用,本技术是空气代替能源的核心原理。
18.本气能量内循环装置工作中排气的结构原理;每套阀门总型安装一个a7. 阀门排气是(副图2)a2.转轴中的b1. 控制开通与关闭的,动力360度角中有180度角是开通的,有180度角是关闭的工作原理。(技术介绍在副图2. 的b1)本气能量内循环装置工作中补充能量的结构原理;产生气能 4. 气泉,气泉的a5. 动力由本自身动力机工作中产生的动力带动4. 气泉。4. 气泉工作中的气原是大自然中的空气,经过31. 空气滤清器过滤灰尘等杂物等后,经气泉的工作产生的气能量通过19. 气安全阀装置输入九井储气罐。九井储气罐的能量输入能量内循环装置,内循环装置的结构功能让能量循环推动a9.活塞产生动力的工作原理。
19.本动力机工作中运滑的功能;32. 运滑油经a9.活塞的工作上下推动,32. 运滑油会飞散在机体内的运作的每件,包括缸套与活塞的运滑。保证产生动力的工作中,机体内每一个需要运滑的都得到运滑油运滑的原理。
20.动力机飞轮的功能;20. 飞轮作用,3. 动力缸只要有能量压力,能量的压力就能推动a9.活塞动力机飞轮的功能;20. 飞轮作用,3. 动力缸只要有能量压力,能量的压力就能推动a9.活塞,a9.活塞推动21. 动力臂用扭转产生动力。3. 动力缸内的能量压力大产生的动力大。3. 动力缸内的能量压力小产生的动力小。为了动力平衡输出靠20. 飞轮的功能,产生大动力时自然会存入20. 飞轮中,产生的动力小时自然会向20. 飞轮中输出动力
的工作原理。
21.储气罐排气口的设置:常规使用储气罐的排气口在上的,本动力的储气罐的排气口在底部的。储气罐5.气能量输进、输出口,设置在储气罐底部,气能量进出口也是储气罐最低的位置。大自然的空气经过压缩后会产生积水,积水必定停留在5. 气能量进出口中,动力运转一圈360度角,九井储气罐能量输出两次,一至八井储气罐的能量输出两次,输入两次。积水在储气罐的进出口,每一个储气罐的每一次能量输出都先将积水输进24.管道,24.管道经过2.阀总型,及6. 储水罐与3. 动力缸连通。积水输进24.管道经过6. 储水罐时,积水会流入6.储水罐內,储气罐内无法停留积水,达到1.储气罐的能量输出输入正常的工作。本设计是排除储气罐内积水的结构原理。
22.动力缸气能量进出口的设置:常规动力缸的动力缸排气口在上的,本动力的动力缸到立排气口在底部的。3. 动力缸气能量输进、输出口,设置在动力缸底部,7.气能量进出口也是动力缸最低的位置。大自然的空气经过压缩后会产生积水,积水必定停留在7.气能量进出口中,动力缸气能量输出的工作中自然将积水输进24.管道,流进6. 储水罐中,动力缸没有积水影响动力缸的正常工作的技术原理。
23.储水罐排气口的设置:储水罐的排气口设计装在底部的。6. 储水罐的排气口同样设置在6.储水罐的底部,1.储气罐与3.动力缸的能量互相输送必须经过6. 储水罐,所有积水都停留在6. 储水罐底部的排气口中,23. 排气阀的工作将6. 储水罐中的积水经b2.排气口排出机体外的工作原理。
24.排气阀的工作结构功能:23. 排气阀安装在a3.控制轴套上的,23. 排气阀中设置个管道孔,两个孔当中有一个孔直通6.储水罐,另一个孔与b2.排气口连接。23.排气阀开通与关闭的结构工作,是a2. 控制轴中设置一个b1. 排气槽,b1. 排气槽与23. 排气阀两个孔接通后,积水和气体经b2. 排气口同时排出机体外。a2. 控制轴设置的b1. 排气槽,与23. 排气阀的接通功能是,a2. 控制轴转一圈360度角中,180度角接通,180度角关闭的设置。关闭和接通方向是a2. 控制轴的所有a1孔工作时关闭,a2. 控制轴的所有a1孔关闭时工作的结构。a2. 控制轴运转的动力是本机动力,本动力机自的动力经22. 齿轮带动a2. 控制轴运转的工作原理。
25.液压油泉结构和工作的功能:14. 液压油泉是靠c8. 液压泉动力轴接空气动力的带动工作的,14. 液压油泉的工作将17. 液压油箱內的液压油经过c11. 液体输油管,将零压力的液压油抽进14. 液压油泉,经液压油泉的功能产生有压力液体能量,经过c11. 液体输油管输的动力。液体能量经过c8. 液压泉产生动力后,转化成为原来的液体,液体经过c11. 液体输油管到回17. 液压油箱循环使的工作原理。
26.液压马达结构和工作的功能:16. 液压马达经c11. 液体输油管接收14. 液压油泉产生的液体能量,经16. 液压马达的功能产生的动力,动经c8. 液压泉动力轴输出给人类发展的动力需求利用的工作原理。
27.动力调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功能:15. 动力调速器是由c4.内塞调速轴、c5.内塞罗杆、c6. 调速排能孔、三配置的功能工作完成的,c7. 能量输送孔的能量,经c6. 调速排能孔流入c3. 调速排能管经c11. 液体输油管,进入c10. 液体回油管,再进入到17. 液压油箱。动力大小的调节是靠c4.内塞调速轴的功能,需要动力加大c4.内塞调速轴堵塞c6. 调速排能孔越多,c6. 调速排能孔排出的能量越少,16. 液压马达的能量越多动力就越大。需
要动力减少c4.内塞调速轴堵塞c6. 调速排能孔越少,c6. 调速排能孔排出的能量越多,16. 液压马达的能量越少动力就越小。c4.内塞调速轴的工作靠c5.内塞罗杆,经c1. 电动机工作经过15. 动力调速器,调速后输出的动力带动c5.内塞罗杆,c5.内塞罗杆的转动带动c4.内塞调速轴的工作,申入就多堵c6. 调速排能孔,减少能量流失增加动力的强度。申出就少堵c6. 调速排能孔,增加能量流失减少动力的强度的工作结构原理。
28.电控装置:d8. 电控装置是9. 电控总型箱内的电控配置,一套充电控制器,五套通电的继电器的配置。
29.电源结构:发电机经16. 液压马达向30. 动力轴输送动力的工作中,带动8. 发电机,8. 发电机的工作产生电资源,经过9. 电控总型中的d8. 充电器输入10.储电池,其它有需要电资源控制的电源,在10.储电池取用的工作结构原理。
30.储气罐补能量的功能:第一套气能量内循环装置还能量的工作中,预防还回每一个储气罐的能量压力,未达到设定的能量压力,每一个储气罐的能量压力,需要补充达到每一个储气罐设定的能量压力。才能让动力机正常工作。11. 补能总型的每一个1.储气罐装配有一个d7. 补能阀门,d7. 补能阀门的工作,是接受d6. 压力继电器的信号工作。如果d6. 压力继电器没有达到设定的压力,d6. 压力继电器会接通d7. 补能阀门的电源,等待27. 补能感应器发出的信号,指令d8. 电控供电装置经25. 电线,给d7. 补能阀门提供电源工作。补能阀门的工作给1.储气罐补充能量,能量达到设定的能量压力,d6. 压力继电器自动断开d7. 补能阀门的电源,停止d7. 补能阀门补充给1. 储气罐的工作原理。
31.补能感应器的结构功能;27. 补能感应器感应的工作,是d9. 感应进能口输进的能量推动27. 补能感应器工作。27. 补能感应器感应的工作的规定,是第一套气能量内循环装置还能量的工作完成后,27. 补能感应器感应马上工作,指令d8. 电控供电装置给d7. 所有补能阀门提供电源给储气罐补能工作。达到所有1. 储气罐保持原设定能量的结构功能。
32.推动27. 补能感应器工作的能量槽:设置在2. 阀门总型c4.内塞调速轴处,过了还能量孔位后开条d7.补能感应器的能量槽,让能量输进推动d7.补能感应器的工作的结构。
33.补能感应器的工作角度;动力机动力扭转一圈为360度角,27. 补能感应器感应动力机工作的位置, 265度角至270度角27. 补能感应器工作一次,给九个储气罐补回设定的能量压力,让动力机在270度角至85度角生产动力中正常工作。85度角至90度角27. 补能感应器工作一次,给九个储气罐补回设定的能量压力,让动力机在90度角至265度角生产动力的正常工作原理。
34.动力机的启动及关机功能:12. 气能量12.阀门的工作、12.阀门开通让能量进入3.动力缸,启动动力机的工作。12.阀门关闭是停止能量进入3.动力缸,动力机失去能量停止工作功能。制动12.阀门开通的电源,28. 启动按钮经25. 电线输送信号,指令d8. 电控供电装置,输送电源供12.阀门开通的工作。12.阀门的关闭工作,29. 启动按钮经25. 电线输送信号,指令d8. 电控供电装置,停止输送12.阀门的电源关闭动力机停止工作的原理。
35.动力调速电控结构功能; 15.动力调速器的13. 调速感应装置的工作,13. 调速感应装置中有d1.d2.d3.三个感应头,一个d4.触感器。
36.一、d1.感应器与d4.触感器接近,发出信号指令d8. 电控供电装置,停止c1. 电动
机的电源,停止c1. 电动机的工作达到保速的功能。
37.二、d2.感应器与d4.触感器接近,发出信号指令d8. 电控供电装置,给c1. 电动机的电源反转的工作,c1. 电动机反转的动力经过c2. 变速箱,带动c5.内塞罗杆拉退c4.内塞调速轴,让更多的能量流失达到减速的功能。
38.三、d3.感应器与d4.触感器接近,发出信号指令d8. 电控供电装置,给c1. 电动机的电源正转的工作,c1. 电动机正转的动力经过c2. 变速箱,带动c5.内塞罗杆推进c4.内塞调速轴,减少能量损失,增加16. 液压马达的能量达到提速的功能。
39.四、d4. 触感器的工作:d4. 触感器是一个起动感应件,一头挂在d10. 圈同式拉簧器中,另一头挂在d11.调速线,拉动d11.调速线、d4. 触感器会向加速方向移位。放松d11.调速线,d10. 圈同式拉簧器会拉动d4. 触感器向减速方向移位。
40.d4.触感器的移位会分离触感器与d1.感应器的感应,d1.感应器会发出信号指令d8.电控供电装置给d2. 减速感应器控制的继电器,及d3. 提速感应器控制的继电器提供电源。
41.动力提速的工作,d4. 触感器向提速的方向移动会触感到d3. 提速感应器,d3. 提速感应器马上发出信号指令继电器给c1. 电动机正转的电源,c1. 电动机接收到电源开始推动c4.内塞调速轴向提速的方向移动,直至d1.感应器与d4.触感器相互感应时,d1.感应器才发出信号指令d8. 电控供电装置停止给c1. 电动机供电,c1. 电动机停止了工作保持动力机现状的动力工作。
42.动力减速的工作,d4. 触感器向减速的方向移动会触感到d2. 减速感应器,d2. 减速感应器马上发出信号指令继电器给c1. 电动机反转的电源,c1. 电动机接收到电源开始拉动c4.内塞调速轴向减速的方向移动,直至d1.感应器与d4.触感器相互感应时,d1.感应器才发出信号指令d8. 电控供电装置停止给c1. 电动机供电,c1. 电动机停止了工作保持动力机现状的动力工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