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围出气的泄压式发动机排气阀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57964发布日期:2022-11-04 22:13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侧围出气的泄压式发动机排气阀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排气阀门,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侧围出气的泄压式发动机排气阀门。


背景技术:

2.发动机是一种能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包括如内燃机、外燃机、喷气发动机、电动机等。如内燃机通常是把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发动机既适用于动力发生装置,也可指包括动力装置的整个机器。
3.发动机工作过程中,需要通过进气腔进行气体输入,通过排气腔进行气体排出,实现气体交换,排气腔通过排气阀门进行开关调控,现有的排气阀门大多数呈漏斗型结构,末端呈平滑结构,在进行排气过程中,排气阀门向下滑动,排气阀门与排气腔之间形成间隙,气体通过间隙向外排出,这种排出方式排量较低,泄压效率过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围出气的泄压式发动机排气阀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侧围出气的泄压式发动机排气阀门,包括发动机壳、安装在所述发动机壳内端中间位置的活塞、安装在所述发动机壳外端顶部一侧的进气阀门本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发动机壳外端顶部另一侧的排气阀门本体,所述发动机壳内端中间设置有活塞腔室,所述发动机壳内端顶部一侧设置有进气腔室,所述进气腔室与所述活塞腔室保持连通,所述发动机壳内端顶部另一侧设置有排气腔室,所述排气腔室与所述活塞腔室保持连通,所述活塞腔室外端顶部设置有外环,所述外环内端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与所述排气腔室内端保持连通,所述空腔内壁内端开设有螺纹槽,所述活塞设置在所述活塞腔室内端,所述活塞与所述活塞腔室内端滑动连接,所述进气阀门本体一端设置在发动机壳外端顶部,所述进气阀门本体另一端伸入发动机壳内端,所述进气阀门本体末端贴合在所述进气腔室与所述活塞腔室交汇处,所述排气阀门本体至少包括:
6.外壳,所述外壳设置在发动机壳外端顶部另一侧,另一端伸入发动机壳内端,所述外壳外侧与所述外环内端套接配合,所述外壳包括滑杆,所述滑杆靠近顶端外侧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螺纹槽螺纹连接,所述滑杆顶端设置有限位环,所述滑杆内端呈中空结构,所述滑杆底端设置有漏斗套板,所述漏斗套板贴合在所述排气腔室与所述活塞腔室交汇处,所述漏斗套板内端开设有内腔,所述内腔与所述滑杆内端保持连通,所述漏斗套板底端开设有若干进风槽,各所述进风槽均与所述内腔保持连通;
7.连接头,所述连接头设置在所述滑杆顶端位置,所述连接头底端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限位环转动连接;
8.调控组件,所述调控组件包括内柱,所述内柱与所述滑杆内端保持转动连接,所述内柱末端连接有若干扇形板,所述扇形板截面尺寸与所述进风槽截面尺寸保持吻合,所述
扇形板设置在所述内腔内端,所述扇形板侧面设置有若干滚珠。
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风槽内端设置有隔离框,所述隔离框外侧与所述进风槽内侧贴合,所述进风槽内侧开设有若干内槽。
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头内壁一周设置有若干卡孔,各所述卡孔呈阵列排布,所述内柱顶端外侧一周设置有若干卡块,所述卡块与所述卡孔插接配合。
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腔内端侧面设置有若干内孔,各所述扇形板侧面中间位置均开设有插孔,所述插孔内端插接配合有插销,所述插销一端与所述插孔内端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插销另一端与所述内孔插接配合,所述扇形板侧面均滚动连接有用于降低所述扇形板滑动摩擦力的若干滚珠。
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销末端呈球状结构。
13.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两所述扇形板侧面之间均连接有一对弧形杆。
14.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柱末端开设有顶孔,所述顶孔内端套接有聚风斗,所述聚风斗呈漏斗型结构,所述聚风斗靠近所述顶孔内侧一端处于封闭状态,所述聚风斗远离所述顶孔内侧另一端处于开放状态,所述聚风斗内壁开设有若干出气口,所述内柱内端设置有若干连接管,所述出气口与所述连接管保持连通。
15.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聚风斗侧面设置有若干侧块,各所述侧块呈均匀阵列排布,所述顶孔内侧边沿位置设置有若干侧槽,所述侧槽与所述侧块卡接配合。
1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聚风斗末端设置有滤板,所述滤板截面尺寸与所述聚风斗末端截面尺寸相适配。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8.1、该侧围出气的泄压式发动机排气阀门中,外壳在移动过程中,滑杆与外环螺纹连接,此时滑杆与外环保持转动下移,滑杆带动漏斗套板转动,使得各进风槽位置发生改变,扇形板与进风槽之间形成间隙,使得各扇形板保持通风状态,此时活塞腔室内端气体可直接从各扇形板排出至排气腔室内端,经过排气腔室排放至排放管,提高气体排放效率,减少气体大量涌出,产生的压力过大,影响排气阀门本体的使用寿命。
19.2、该侧围出气的泄压式发动机排气阀门中,通过设置隔离框增加扇形板与进风槽之间的贴合度,减少扇形板侧面与进风槽内侧之间缝隙的产生,保证排气腔室处于封闭状态下,扇形板与进风槽贴合紧密,气体无法经过两者连接处向排气腔室内端排出,进一步提高排气腔室气密性。
20.3、该侧围出气的泄压式发动机排气阀门中,通过设置的卡块以及卡孔固定连接头与内柱,使得内柱始终与连接头内端保持相对静止,保证排气阀门本体的正常运行工作。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发动机内部部分剖视图;
2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发动机壳结构剖视图;
2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图2的a处局部放大图;
2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排气阀门本体结构剖视图;
2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外壳结构剖视图;
2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图5的b处局部放大图;
27.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图5的c处局部放大图;
28.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连接头结构剖视图;
29.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调控组件结构拆分图;
30.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图9的d处局部放大图。
31.图中各个标号意义为:
32.10、发动机壳;110、活塞腔室;120、进气腔室;130、排气腔室;140、外环;141、螺纹槽;
33.20、活塞;
34.30、进气阀门本体;
35.40、排气阀门本体;410、外壳;411、滑杆;4111、外螺纹;4112、限位环;412、漏斗套板;4121、内腔;4122、进风槽;4123、内槽;414、隔离框;420、连接头;421、限位槽;422、卡孔;430、调控组件;431、内柱;4311、顶孔;4312、侧槽;4313、连接管;432、卡块;433、扇形板;4331、插孔;4332、滚珠;434、弧形杆;435、插销;436、聚风斗;4361、出气口;4362、侧块;437、滤板。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9.实施例1
40.请参阅图1-图10所示,提供了一种侧围出气的泄压式发动机排气阀门,包括发动机壳10、安装在发动机壳10内端中间位置的活塞20、安装在发动机壳10外端顶部一侧的进气阀门本体30以及安装在发动机壳10外端顶部另一侧的排气阀门本体40,发动机壳10内端中间设置有活塞腔室110,发动机壳10内端顶部一侧设置有进气腔室120,进气腔室120与活塞腔室110保持连通,发动机壳10内端顶部另一侧设置有排气腔室130,排气腔室130与活塞腔室110保持连通,活塞腔室110外端顶部设置有外环140,外环140内端开设有空腔,空腔与排气腔室130内端保持连通,空腔内壁内端开设有螺纹槽141,活塞20设置在活塞腔室110内端,活塞20与活塞腔室110内端滑动连接,进气阀门本体30一端设置在发动机壳10外端顶部,进气阀门本体30另一端伸入发动机壳10内端,进气阀门本体30末端贴合在进气腔室120
与活塞腔室110交汇处,排气阀门本体40至少包括:
41.外壳410,外壳410一端设置在发动机壳10外端顶部,另一端伸入发动机壳10内端,外壳410外侧与外环140内端套接配合,外壳410包括滑杆411,滑杆411靠近顶端外侧设置有外螺纹4111,外螺纹4111与螺纹槽141螺纹连接,滑杆411顶端设置有限位环4112,滑杆411内端呈中空结构,滑杆411底端设置有漏斗套板412,漏斗套板412贴合在排气腔室130与活塞腔室110交汇处,漏斗套板412内端开设有内腔4121,内腔4121与滑杆411内端保持连通,漏斗套板412底端开设有若干进风槽4122,各进风槽4122均与内腔4121保持连通;
42.连接头420,连接头420设置在滑杆411顶端位置,连接头420底端开设有限位槽421,限位槽421与限位环4112转动连接;
43.调控组件430,调控组件430包括内柱431,内柱431与滑杆411内端保持转动连接,内柱431末端连接有若干扇形板433,扇形板433截面尺寸与进风槽4122截面尺寸保持吻合,扇形板433设置在内腔4121内端,扇形板433侧面设置有若干滚珠4332。
44.具体使用时,活塞20底端连接有连杆,连杆底端连接有曲轴,曲轴一侧同轴连接有飞轮,曲轴另一侧同轴连接有转轴,转轴上啮合连接有正时皮带,正时皮带另一侧套接有驱动轴,驱动轴侧面同轴连接有转杆,转杆上转动连接有一对凸轮轴,其中一个凸轮轴末端与进气阀门本体30顶端连接,另一个凸轮轴末端与连接头420顶端连接,当活塞20向下移动过程中,曲轴带动正时皮带转动,带动驱动轴正转,使得进气阀门本体30向靠近活塞腔室110底端位置移动,排气阀门本体40向远离活塞腔室110一侧位置移动,此时进气腔室120处于打开状态,排气腔室130处于封闭状态,气体沿着进气腔室120进入活塞腔室110,当活塞20向上移动过程中,曲轴带动正时皮带转动,带动驱动轴反转,使得进气阀门本体30向远离活塞腔室110底端一侧位置移动,排气阀门本体40向靠近活塞腔室110一侧位置移动,此时进气腔室120处于封闭状态,排气腔室130处于开放状态,漏斗套板412与排气腔室130之间形成间隙,活塞腔室110内端气体顺着缝隙通过排气腔室130排放至排气管,同时外壳410在移动过程中,滑杆411与外环140螺纹连接,此时滑杆411与外环140保持转动下移,滑杆411带动漏斗套板412转动,使得各进风槽4122位置发生改变,扇形板433与进风槽4122之间形成间隙,使得各扇形板433保持通风状态,此时活塞腔室110内端气体可直接从各扇形板433排出至排气腔室130内端,经过排气腔室130排放至排放管,提高气体排放效率,减少气体大量涌出,产生的压力过大,影响排气阀门本体40的使用寿命。
45.进一步的,进风槽4122内端设置有隔离框414,隔离框414外侧与进风槽4122内侧贴合,进风槽4122内侧开设有若干内槽4123。具体使用时,通过设置隔离框414增加扇形板433与进风槽4122之间的贴合度,减少扇形板433侧面与进风槽4122内侧之间缝隙的产生,保证排气腔室130处于封闭状态下,扇形板433与进风槽4122贴合紧密,气体无法经过两者连接处向排气腔室130内端排出,进一步提高排气腔室130气密性。
46.再进一步的,连接头420内壁一周设置有若干卡孔422,各卡孔422呈阵列排布,内柱431顶端外侧一周设置有若干卡块432,卡块432与卡孔422插接配合。具体使用时,滑杆411转动过程中,连接头420始终保持下移,且不与滑杆411保持相对转动,此时内柱431仅靠外侧与连接头420内壁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克服漏斗套板412转动对扇形板433产生的转向力,很容易出现摩擦力不足导致扇形板433与漏斗套板412保持相对转动,此时无法保证扇形板433位置调节工作,影响排气阀门本体40的正常使用,此时通过设置的卡块432以及卡
孔422固定连接头420与内柱431,使得内柱431始终与连接头420内端保持相对静止,保证排气阀门本体40的正常运行工作。
47.具体的,内腔4121内端侧面设置有若干内孔,各扇形板433侧面中间位置均开设有插孔4331,插孔4331内端插接配合有插销435,插销435一端与插孔4331内端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插销435另一端与内孔插接配合,扇形板433侧面均滚动连接有用于降低所述扇形板433滑动摩擦力的若干滚珠4332。具体使用时,当漏斗套板412随着滑杆411转动过程中,扇形板433保持位置不变,各插销435受到转力,向对应内孔外侧滑动,此时复位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插销435伸入插孔4331内端,插销435脱离原先内孔,同时插销435受到内腔4121内侧压力,挤压复位弹簧,当各扇形板433恰好转动脱离进风槽4122时,此时进风槽4122处于开放状态,此时各插销435恰好转动至新的内孔内端,此时复位弹簧失去压力,反向推动插销435卡入新的内孔内端,实现对漏斗套板412与各扇形板433位置矫正功能,避免扇形板433转动幅度过大或过小,导致排气腔室130封闭时,扇形板433与进风槽4122无法完全贴合,导致气体从两者之间产生的缝隙泄漏,排气腔室130开放时,扇形板433无法完全从进风槽4122脱离,导致仍有一部分扇形板433对进风槽4122内侧进行遮挡,影响正常的排放效率。
48.此外,插销435末端呈球状结构。具体使用时,插销435顶端呈球状结构,且插销435顶端光滑,减缓插销435末端陡度,从而减少对内孔的阻隔力,以便插销435能够顺滑进入内孔内端,减少停顿现象的发生。
49.进一步的,两扇形板433侧面之间均连接有一对弧形杆434。通过设置的弧形杆434增加各扇形板43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保证扇形板433位置调节幅度保持一致。
50.再进一步的,内柱431末端开设有顶孔4311,顶孔4311内端套接有聚风斗436,聚风斗436呈漏斗型结构,聚风斗436靠近顶孔4311内侧一端处于封闭状态,聚风斗436远离顶孔4311内侧另一端处于开放状态,聚风斗436内壁开设有若干出气口4361,顶孔4311内端设置有若干连接管4313,出气口4361与连接管4313保持连通。具体使用时,由于顶孔4311内端空间较大,导致排气腔室130处于封闭时,部分气体流至顶孔4311内端后,很容易聚集在顶孔4311内端,无法排出,造成活塞腔室110内端气流不足,此时通过设置的聚风斗436对流入顶孔4311内端的气体进行阻隔,当聚风斗436内端部分气体经过各出气口4361流至连接管4313内端后,其余气体经过聚风斗436末端反弹,重新返回活塞腔室110内端,避免气压不足,影响活塞20正常使用工作。
51.此外,聚风斗436侧面设置有若干侧块4362,各侧块4362呈均匀阵列排布,顶孔4311内侧边沿位置设置有若干侧槽4312,侧槽4312与侧块4362卡接配合。具体使用时,由于聚风斗436长期受到活塞腔室110排放的气体冲击,导致接触面受到磨损,同时出气口4361口径会发生变形扭曲,导致其透风性大大降低,通过设置的侧块4362以及侧槽4312实现聚风斗436自由拆卸与安装功能,以便操作人员定期对聚风斗436进行更换与维修,保证聚风斗436正常运行工作。
52.除此之外,聚风斗436末端设置有滤板437,滤板437截面尺寸与聚风斗436末端截面尺寸相适配。具体使用时,由于聚风斗436孔径较小,活塞腔室110气体中很容易携带灰尘颗粒,灰尘颗粒大量进入出气口4361内端后,很容易对出气口4361内端造成堵塞,影响出气口4361的通透性,此时通过的滤板437对将要进入聚风斗436内端的气体进行过滤处理,将
其中颗粒灰尘隔离在聚风斗436外侧,无法进入出气口4361内端,从而保证出气口4361正常气体流通。
5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