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氧增能智能节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75868发布日期:2023-03-15 10:15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氧增能智能节油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节油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加氧增能智能节油器。


背景技术:

2.节油器是一种通过改变燃油的物理结构,使燃油充分燃烧来达到节油和减少废气对环境污染的目的一种产品,其中,主要以水动力节油器为主,水动力节油器是一种利用车辆发动机工作后产生的自然吸力,将空气经过供水器内的水,使空气变得湿润,湿润的空气在发动机的吸力作用下,通过蒸发催化器、氢氧离子发生器进行处理,并在发动机燃烧室内的高温高压下,氢氧离子气体迅速生成氢气和氧气,使燃烧室的燃油燃烧速度加快,提高了发动机的热能转换机械能的效率。
3.现有技术中,节油器通过把水经过一个非常复杂的化学变化转化为氧气和氢气,通过氧气提高燃料的燃烧性能,通过氢气提高燃料的燃烧速度,提高发动机的热能转换机械能的效率,同时氢气也能够代替一部分燃料燃烧,从而减少发动机的油耗量,但是节油器节油的效果大部分在只有2%到5%的空间,节油效果较差,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具有节油效果好、节省能源和使用效果好的加氧增能智能节油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氧增能智能节油器,通过设置的动力组件、第一齿轮和动能组件等结构配合,通过发动机运行时产生的自然吸力把外界空气吸入进节油器本体的内部,通过气流从通风孔进入后对动力组件中的扇叶直吹,从而在保证扇叶转动的同时使扇叶的转动达到最大化,通过动力组件的转动带动第一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一齿轮带动动能组件中的第二齿轮转动,使微型手摇发电机产生电流,并通过电极把电流输入到第二固定外壳内部的水中,对水体进行电解,分离出氢气和氧气,并通过通风管道输入到节油器本体内部,从而促进燃料燃烧时的燃烧性能,且通过氢气的燃烧达到节省燃料的目的,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加氧增能智能节油器,包括节油器本体,所述节油器本体顶部的中间固定安装有限位风板,所述节油器本体顶部内腔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一侧啮合有动能组件,所述节油器本体的一侧从上到下依次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外壳和第二固定外壳,所述第一固定外壳底部的四角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所述第二固定外壳顶部靠近节油器本体的一端固定连通有通风管道,所述第二固定外壳远离节油器本体的一侧固定连通有供水管道,所述第二固定外壳内腔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配合组件。
6.优选地,所述限位风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的中部环形等角度开设有六个通风孔,所述板体的外侧与节油器本体固定连接。
7.优选地,所述动力组件包括扇叶,所述扇叶的中部固定安装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
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外轮与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的底端与第一齿轮固定连接。
8.优选地,所述通风孔为倾斜状,且垂直指向动力组件中的扇叶的外端表面。
9.优选地,所述动能组件包括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微型手摇发电机,所述微型手摇发电机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电极,所述微型手摇发电机位于第一固定外壳的内部,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
10.优选地,两个所述电极依次贯穿第一固定外壳的下端和配合组件并延伸至第二固定外壳内腔的下端,两个所述电极一个为正极、另一个为负极,所述电极位于第二固定外壳外侧的部分表面安装有橡胶层。
11.优选地,所述供水管道的中部设置有单向阀,所述供水管道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固定外壳的内部、另一端与供水器固定连接。
12.优选地,所述配合组件包括第一挡块,所述第一挡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挡块,所述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的外侧均与第二固定外壳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13.优选地,所述第一挡块为海绵块制成,所述第二挡块的表面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圆形孔,所述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均为中部向下凹陷的弧形。
14.优选地,所述通风管道的一端位于第二固定外壳的内部且不与配合组件接触,所述通风管道的另一端延伸至节油器本体的内部且在把氧气和氢气注入节油器本体内部,所述第二固定外壳的内部填充有液面低于配合组件的水。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6.本发明通过设置的动力组件、第一齿轮和动能组件等结构配合,在汽车运行时,通过发动机运行时产生的自然吸力把外界空气吸入进节油器本体的内部,通过气流从通风孔进入后对动力组件中的扇叶直吹,从而在保证扇叶转动的同时使扇叶的转动达到最大化,通过动力组件的转动带动第一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一齿轮带动动能组件中的第二齿轮转动,使微型手摇发电机产生电流,并通过电极把电流输入到第二固定外壳内部的水中,对水体进行电解,分离出氢气和氧气,并通过通风管道输入到节油器本体内部,从而促进燃料燃烧时的燃烧性能,且通过氢气的燃烧达到节省燃料的目的;
17.本发明通过设置的动力组件、第一齿轮和动能组件等结构配合,在汽车运行时,通过发动机运行时产生的自然吸力把外界空气吸入进节油器本体的内部,通过限位风板上通风孔的设计使气流从通风孔进入后对动力组件中的扇叶直吹,从而在保证扇叶转动的同时使扇叶的转动达到最大化,通过动力组件的转动带动第一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一齿轮带动动能组件中的第二齿轮转动,使微型手摇发电机产生电流,在产生电流的流程中,通过发动机产生的自然吸力使气流的运动带动扇叶转动,无需额外添加动力,节省能源,并且当发动机的转速增大时,产生的吸力也越大,这样通过动能组件产生的电流也就越大,电源功率也就越高,电解水的效率也就越高,产生的氢气和氧气也就越多,达到的效果也越好;
18.本发明通过设置的第二固定外壳、通风管道和供水管道等结构配合,在车辆运行中产生晃动时,能够通过第二挡块对水体进行一定程度的阻挡,且第二挡块表面设置的孔洞能够便于电解出来的氢气和氧气的排出,而设置的第一挡块,能够对通过第二挡块的水进行性吸收,防止水的飞溅,且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中部向下凹陷的设计,能够保证被第一挡块吸收的水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第二挡块落回到第二固定外壳内腔的底部,第二固定外
壳内部填充的水的液面高度低于配合组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流进入通风管道内部的可能性,保证水无法通过通风管道排出,保证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整体外观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节油器本体处结构切角图;
21.图3为本发明节油器本体内部上端示意图;
22.图4为本发明动力组件处结构细分图;
23.图5为本发明局部结构正视图;
24.图6为本发明第一固定外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发明第二固定外壳处结构剖视图;
26.图8为本发明第二挡块处结构示意图;
27.图9为本发明限位风板处结构剖视图。
28.图中:1、节油器本体;2、限位风板;21、板体;22、通风孔;3、固定架;4、动力组件;41、扇叶;42、连接轴;43、轴承;5、第一齿轮;6、动能组件;61、第二齿轮;62、微型手摇发电机;63、电极;7、第一固定外壳;8、支撑柱;9、第二固定外壳;10、通风管道;11、供水管道;12、配合组件;121、第一挡块;122、第二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0.如图1至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氧增能智能节油器,包括节油器本体1,节油器本体1顶部的中间固定安装有限位风板2,节油器本体1顶部内腔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架3,固定架3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动力组件4,动力组件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5,第一齿轮5的一侧啮合有动能组件6,节油器本体1的一侧从上到下依次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外壳7和第二固定外壳9,第一固定外壳7底部的四角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柱8,第二固定外壳9顶部靠近节油器本体1的一端固定连通有通风管道10,第二固定外壳9远离节油器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通有供水管道11,第二固定外壳9内腔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配合组件12;通过设置的动力组件4能够在发动机运行时产生的自然吸力把外界空气吸入进节油器本体1的内部,通过限位风板2上通风孔22的设计使气流从通风孔22进入后对动力组件4中的扇叶41直吹,从而在保证扇叶41转动的同时使扇叶41的转动达到最大化,通过动力组件4的转动带动第一齿轮5转动,进而通过第一齿轮5带动动能组件6中的第二齿轮61转动,使微型手摇发电机62产生电流,并通过电极63把电流输入到第二固定外壳9内部的水中,对水体进行电解,分离出氢气和氧气,从而促进燃料燃烧时的燃烧性能,且通过氢气的燃烧达到节省燃料的目的。
31.如图9和图4所示,限位风板2包括板体21,板体21的中部环形等角度开设有六个通风孔22,板体21的外侧与节油器本体1固定连接,通风孔22为倾斜状,且垂直指向动力组件4
中的扇叶41的外端表面,动力组件4包括扇叶41,扇叶41的中部固定安装有连接轴42,连接轴42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轴承43,轴承43的外轮与固定架3固定连接,连接轴42的底端与第一齿轮5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通风孔22能够对吸入气流进行限位,并且通过通风孔22与扇叶41外端垂直的设计,能够保证气流对扇叶41施加的力达到最大,进而保证扇叶41最大限度的转动,达到发电的作用,而设置的固定架3能够对动力组件4进行限位,并且通过轴承43的设计,能够降低扇叶41和第一齿轮5转动时的摩擦力,进一步便于动力组件4的转动。
32.如图6所示,动能组件6包括第二齿轮61,第二齿轮6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微型手摇发电机62,微型手摇发电机6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电极63,微型手摇发电机62位于第一固定外壳7的内部,第二齿轮61与第一齿轮5啮合;通过设置的第二齿轮61起到传动的作用,而微型手摇发电机62为现有技术,不再具体说明,设置的电极63能够把产生的电流进行传导,从而对第二固定外壳9内部的水进行电解,进而生成氢气和氧气,促进发动机燃料燃烧的均匀和节省燃料。
33.如图6和图7所示,电极63依次贯穿第一固定外壳7的下端和配合组件12并延伸至第二固定外壳9内腔的下端,两个电极63一个为正极、另一个为负极,电极63位于第二固定外壳9外侧的部分表面安装有橡胶层;通过设置的电极63对电流进行传导从而进行水的电解,而电极63表面安装的橡胶层具有绝缘的作用,能够防止发生意外事故,使用具有安全性。
34.如图8所示,供水管道11的中部设置有单向阀,供水管道11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固定外壳9的内部、另一端与供水器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供水管道11进行水流的接入,从而能够保证第二固定外壳9内部水含量的稳定,并且供水管道11的中部设置有单向阀,能够保证注水的稳定性,同时也能够保证电流不会通过水流到达供水器,引起供水器的故障。
35.如图7和图8所示,配合组件12包括第一挡块121,第一挡块12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挡块122,第一挡块121和第二挡块122的外侧均与第二固定外壳9的内侧壁固定连接,第一挡块121为海绵块制成,第二挡块122的表面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圆形孔,第一挡块121和第二挡块122均为中部向下凹陷的弧形;通过设置的第二挡块122,能够在车辆运行中产生晃动时,能够对水体进行一定程度的阻挡,且表面设置的孔洞能够便于电解出来的氢气和氧气的排出,而设置的第一挡块121,能够对通过第二挡块122的水进行性吸收,防止水的飞溅,且第一挡块121和第二挡块122中部向下凹陷的设计,能够保证被第一挡块121吸收的水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第二挡块122落回到第二固定外壳9内腔的底部,保证水无法通过通风管道10排出,保证使用效果。
36.如图7所示,通风管道10的一端位于第二固定外壳9的内部且不与配合组件12接触,通风管道10的另一端延伸至节油器本体1的内部且在把氧气和氢气注入节油器本体1内部,第二固定外壳9的内部填充有液面低于配合组件12的水;通过设置的通风管道10能够对第二固定外壳9内部电解产生的氧气和氢气进行传输,从而促进燃料燃烧时的燃烧性能,且通过氢气的燃烧达到节省燃料的目的,第二固定外壳9内部填充的水的液面高度低于配合组件12,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流进入通风管道10内部的可能性,保证使用安全。
37.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38.在汽车运行时,发动机运行时产生的自然吸力把外界空气吸入进节油器本体1的内部,通过限位风板2上通风孔22的设计使气流从通风孔22进入后对动力组件4中的扇叶41
直吹,从而在保证扇叶41转动的同时使扇叶41的转动达到最大化,通过动力组件4的转动带动第一齿轮5转动,进而通过第一齿轮5带动动能组件6中的第二齿轮61转动,使微型手摇发电机62产生电流,并通过电极63把电流输入到第二固定外壳9内部的水中,对水体进行电解,分离出氢气和氧气,从而促进燃料燃烧时的燃烧性能,且通过氢气的燃烧达到节省燃料的目的;
39.车辆行驶时会产生晃动,设置的第二挡块122能够在车辆运行中产生晃动时,对水体进行一定程度的阻挡,且表面设置的孔洞能够便于电解出来的氢气和氧气的排出,而设置的第一挡块121,能够对通过第二挡块122的水进行性吸收,防止水的飞溅,且第一挡块121和第二挡块122中部向下凹陷的设计,能够保证被第一挡块121吸收的水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第二挡块122落回到第二固定外壳9内腔的底部,保证水无法通过通风管道10排出,保证使用效果;
40.当发动机的转速增大时,产生的吸力也越大,这样通过动能组件6产生的电流也就越大,电源功率也就越高,电解水的效率也就越高,产生的氢气和氧气也就越多,达到的效果也越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