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气体混合装置的水套和气体混合装置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38707发布日期:2022-12-13 23:44阅读:49来源:国知局
用于气体混合装置的水套和气体混合装置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车辆领域,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车辆中的气体混合装置中的水套。


背景技术:

2.燃气车辆的发动机原理与汽油车一致,其一般配置有储气瓶,其中储存有高压可燃气体,例如相比汽油具有更少排放的天然气或者氢气。储气瓶中的气体与空气混合后进入气缸燃烧,其燃烧产物包括水,因此废气包括水蒸气。为了使燃气充分燃烧,燃气车辆一般采用废气再循环技术,将排放废气与燃料气体混合引入气缸进行再燃烧,循环排放气体的量通过循环排放气体控制阀来控制。车辆配置有气体混合装置以进行上述混合,混合过程中空气,燃气和排放气体的比例控制尤其关键。在车辆熄火后,气体混合装置中残留的水蒸气将冷凝而产生冷凝水。如环境温度较低,则该冷凝水可能结冰并可能造成某些管路的堵塞,例如造成循环排放气体控制阀的结冰或堵塞。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或至少缓解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4.一方面,一种用于气体混合装置的水套,其设置在所述气体混合装置的循环排放气体入口和循环排放气体控制阀之间,所述水套包括:
5.允许循环排放气体从所述循环排放气体控制阀通至所述气体混合装置的通孔;以及
6.铸造形成在所述水套中具有敞开端面的腔体和与所述腔体连通的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所述腔体的敞开端面通过形状匹配的密封板封闭,以形成从所述流体入口至所述流体出口的流体流路。
7.可选地,在所述水套的实施例中,所述腔体的内部具有多个导流肋。
8.可选地,在所述水套的实施例中,所述水套具有面对所述循环排放气体入口的第一侧和面对所述循环排放气体控制阀的第二侧,所述腔体的敞开端面位于所述第一侧,所述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位于所述第二侧,所述通孔从所述第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二侧。
9.可选地,在所述水套的实施例中,所述水套在所述第二侧与所述腔体对应的位置形成弧形托架。
10.可选地,在所述水套的实施例中,所述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位于所述弧形托架的相对侧,所述腔体中具有与所述腔体的内壁呈角度地延伸的多个相互平行设置的导流肋。
11.可选地,在所述水套的实施例中,所述导流肋限定从所述流体入口至所述流体出口的多条并列的流体流路。
12.可选地,在所述水套的实施例中,所述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位于所述弧形托架的同一侧,所述腔体中设置有将所述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隔开的挡板以限定包括一个迂回部的u形的流体流路。
13.可选地,在所述水套的实施例中,所述水套包括位于所述腔体两侧的两个通孔。
14.可选地,在所述水套的实施例中,所述密封板通过摩擦焊焊接至所述腔体的所述敞开端面。
15.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气体混合装置组件,包括:
16.气体混合装置,所述气体混合装置包括空气入口,燃气入口,循环排放气体入口和混合气体出口;
17.循环排放气体控制阀;以及
18.设置在所述气体混合装置的循环排放气体入口和循环排放气体控制阀之间根据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水套。
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水套易于制造且成本低。
附图说明
20.参照附图,本技术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组成限制。此外,图中类似的数字用以表示类似的部件,其中:
21.图1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气体混合装置组件的立体图;
22.图2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水套从上方观察时的立体图;
23.图3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水套的底视图;
24.图4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从下方观察时的剖视图;
25.图5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水套的流体流路模拟图;
26.图6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气体混合装置组件的立体图;以及
27.图7和图8示出了根据其他实施例的水套的底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参考图1来介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体混合装置组件。根据实施例的气体混合装置组件包括气体混合装置1,气体混合装置包括空气入口11,燃气入口12,循环排放气体入口(图中被遮挡而不可见)和混合气体出口13;循环排放气体入口连接至循环排放气体控制阀2,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水套3设置在气体混合装置1的循环排放气体入口和循环排放气体控制阀2之间。空气入口11连接至空气节气门,燃气入口12连接至燃气分配器或燃气喷嘴,以接受例如氢气或天然气,混合气体出口13连接至发动机进气歧管,以将混合气体输送至气缸燃烧,发动机中燃烧后的循环排放气体通过循环排放气体控制阀2的入口21进入控制阀2,并随后进入气体混合装置1。空气节气门、燃气分配器和循环排放气体控制阀2控制各个气体的量,而在气体混合装置1中加压空气、燃气和循环排放气体混合并由气体混合装置1计量。水套3中具有流体流路,使得热水(例如来自冷却发动机的热水)可经过水套3,由此加热其周围部件,以防止结冰和堵塞,或使结冰融化。现有的水套3常通过钻孔来形成流体流路,并且还需采用钢球来密封一些钻孔所产生的端口,其加工复杂并且成本较高。
29.继续参考图2至图5来介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水套。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水套包括:允许循环排放气体从循环排放气体控制阀2通至气体混合装置1的通孔33;以及铸造形成在水套中具有敞开端面的腔体303以及与腔体303连通的流体入口31和流
体出口32,腔体303的敞开端面通过形状匹配的密封板307(图4中可见)封闭,以形成从流体入口31至流体出口32的流体流路。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板307通过摩擦焊焊接至腔体303的所述敞开端面。密封板307通过焊接与腔体303的周缘融合,以实现流体密封。相比于采用钻孔来产生的流体流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水套3的流体流路通过铸造时形成的腔体303和密封板307两者限定,生产工艺更简单,成本更低。
30.在一些实施例中,水套3整体呈扁平形状,具有面对循环排放气体入口的第一侧301(图1中的底侧)和面对循环排放气体控制阀的第二侧302(图1中的顶侧)。腔体303的敞开端面位于第一侧301即底侧,流体入口31和流体出口32位于所述第二侧302,通孔33从第一侧301延伸至第二侧302。在一些实施例中,水套3包括位于腔体303两侧的两个通孔33,即腔体303位于两个通孔33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水套在第二侧302与腔体303对应的位置包括弧形托架36,以用于与循环排放气体控制阀2匹配,并起到支撑循环排放气体控制阀2的作用。如图2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流体入口31和流体出口32位于弧形托架36的相对侧处。在图2中可见,流体入口31和流体出口32形成于凸出的托架36的两侧,并且与流体入口31和流体出口32与腔体所在的平面呈倾斜角。在备选实施例中,流体入口31和流体出口32也可位于托架36的同一侧处,就如图6中所示。此时,流体入口31和流体出口32形成于水套3的侧壁37上,与腔体303基本水平。在一些实施例中,腔体303的内部具有多个导流肋304。如图3和图4所示,腔体303中具有与腔体的内壁呈角度的三条相互平行设置的导流肋304。如图中所示,腔体303大致呈矩形,导流肋304与腔体303的侧壁呈大致45度的角度。三条导流肋304限定从流体入口31至流体出口32的多条并列的流体流路(如图5所示),其使流体均匀地流过水套3并加热周围部件,并且使温差梯度较小。
31.继续参考图6至图8,示出了水套3的一些改型。在这些改型中,流体入口31和流体出口32位于弧形托架的同一侧水套的侧壁37处。如图7所示,腔体303中设置有将流体入口31和流体出口32隔开的挡板308以限定包括一个迂回部的u形的流体流路。在根据图8的实施例中,u形的流体流路的一侧的支路设置有多个平行设置的斜向的导流肋304。在图7和图8的实施例的,流体流路均为单流路,即仅有一条流路连通流体入口31和流体出口32。
32.本技术以上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为了更清楚地描述本技术的原理,其中清楚地示出或描述了各个部件而使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更容易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容易地对本技术进行各种修改或变化。故应当理解的是,这些修改或者变化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