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滤清器的排气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94508发布日期:2022-09-10 10:31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燃油滤清器的排气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油滤清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燃油滤清器的排气结构。


背景技术:

2.发动机的燃油系统上设置有燃油滤清器,用于对燃油进行过滤,防止燃油堵塞供油油路。燃油滤清器的顶部充满空气,空气的存在会降低滤清器的燃油容量,因此滤清器需要设置排气结构,防止空气滞留在滤清器内,而使喷油系统工作不正常,从而导致发动机无力、爆震、燃烧不充分等问题的产生。
3.大多数的燃油滤清器,通常在滤芯上端盖开设排气孔作为排气结构,由于排气孔是一个通孔,且排气孔外周通常无遮挡结构,脏油侧燃油中混入的杂质有可能会通过排气孔进入净油侧,对净油侧的干净燃油造成污染。
4.中国发明专利申请202210141302.5公开了一种燃油过滤器排气结构,包括气体导向通道和通气管,通过通气管将顶部气体腔内的气体通过气体导向通道送至出油通道,气体导向通道的上端高于滤芯的顶壁,在燃油过滤器发生倾斜或堵塞,可以降低脏油侧的燃油和净油侧的燃油通过顶部气体腔发生互窜的概率,以保证燃油滤清器的过滤效果。这种排气结构可以减少脏油侧燃油与净油侧燃油的胡窜,但是由于气体导向通道的上下通道口均为敞开口、开口面积相对较大,在燃油液面较高、甚至达到极限液面时,依然会有少量脏油侧的燃油从气体导通通道穿过进入净油侧,还是会对净油侧的燃油造成污染,从而降低燃油滤清器的过滤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人针对上述现有燃油滤清器排气结构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燃油滤清器的排气结构,通过单向封堵结构实现气流通道的单向导通,实现单向排气的同时,防止脏油侧燃油进入净油侧,保证燃油滤清器的过滤效果。
6.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燃油滤清器的排气结构,设置在壳体与滤芯的上端盖之间,壳体上插装有排气阀,上端盖上开设有连通其净油侧的排气孔,上端盖上设有密封阀,密封阀内开设有连通排气孔的气流通道,气流通道内设置单向封堵结构,单向封堵结构的堵头与密封阀配合可以实现对气流通道的单向封堵。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9.所述堵头为浮球,气流通道内开设有内锥面,浮球与内锥面配合构成单向封堵结构。
10.气流通道下部设有锥孔段,浮球位于锥孔段内侧;锥孔段为下大上小的圆锥孔,其大径端的孔径大于浮球的直径,其小径端的孔径小于浮球的直径。
11.浮球为塑料空心球,浮球在燃油中产生的浮力大于其负压吸力。
12.气流通道上部设有直孔段与收口段,收口段位于气流通道出气端,收口段孔径小
于直孔段的孔径,直孔段的孔径与锥孔段小径端的孔径相等。
13.上端盖上设有内凹腔,密封阀设置在内凹腔上端;内凹腔底部设有凸锥,排气孔开设在凸锥顶面。
14.内凹腔的内凹腔的周壁与凸锥外壁面之间竖直设置有若干限位筋,限位筋的上侧边为斜边,斜边朝向凸锥向下倾斜;凸锥顶面上、位于排气孔外侧设有若干凸筋,浮球球面与凸筋表面接触时,浮球底部与凸锥顶面之间具有过流间隙。
15.密封阀与壳体顶面之间设有限位弹簧,限位弹簧将密封阀压紧到上端盖上。
16.密封阀包括密封部、向上凸起在密封部顶面的上立柱及向下凸起在密封部底面的下凸台,密封部外径大于内凹腔内径,下凸台外径小于内凹腔内径,下凸台伸入内凹腔内;排气阀上开设有盲孔,盲孔内径大于上立柱外径,上立柱伸入盲孔内,上立柱外表面与盲孔内表面之间具有过气间隙。
17.密封部上设有具有内倾角的上唇边;上立柱外周开设有若干过气槽。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9.本实用新型在气流通道内设置单向封堵结构,可以实现气流通道的单向导通,在燃油液面较高、甚至燃油液面上升到极限液面的位置时,浮球上浮贴紧到内锥面上将气流通道堵住,即阻断了燃油从脏油侧进入净油侧的通道,防止了脏油侧燃油进入净油侧而污染净油侧的燃油,保证了燃油滤清器的过滤效果。
20.本实用新型的气流通道出气孔径在收口段收缩变小,排出的气体在流经收口段时产生节流,使得气体从收口段的排出速度加快,更利气体从气流通道加速排出,而且由于收口段孔径缩小,在保证气体顺畅排出的同时,也可以对脏油侧燃油起到阻挡的作用,更好地阻止脏油侧燃油进入到气流通道内,保证燃油滤清器的过滤效果。
21.本实用新型的内凹腔内各限位筋可以对浮球径向限位,防止浮球沿径向浮动,将浮球限制在纵向方向上浮动,保证其实现有效的封堵作用;凸锥顶面的凸筋则对浮球起到纵向限位的作用,防止浮球将排气孔堵塞。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此时气流通道被浮球封堵。
24.图3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此时气流通道导通。
25.图4为图3中b部的放大图。
26.图5为密封阀的立体图。
27.图中:1、壳体;11、安装套;2、滤芯;3、上端盖;31、内凹腔;311、周壁;312、底壁;32、凸锥;33、排气孔;34、限位筋;341、斜边;35、凸筋;36、过流间隙;4、排气阀;41、盲孔;42、过气间隙;5、密封阀;51、密封部;511、上唇边;52、上立柱;521、过气槽;53、下凸台;54、气流通道;541、锥孔段;542、直孔段;543、收口段;544、内锥面;6、限位弹簧;7、浮球;8、极限液面。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29.如图1所示,燃油滤清器的壳体1内插装滤芯2,滤芯2顶部设有上端盖3,本实用新
型设置在壳体1与上端盖3之间。
30.如图1至图3所示,壳体1顶面设置有安装套11,排气阀4通过螺纹连接固定插装在安装套11内,排气阀4上开设有盲孔41。上端盖3中央下凹形成有内凹腔31,内凹腔31上端设置有密封阀5,密封阀5与壳体1顶面之间设有限位弹簧6,限位弹簧6将密封阀5压紧到上端盖3上;内凹腔31与密封阀5之间放置有浮球7,浮球7在燃油中产生的向上的浮力大于燃油滤清器对其产生的向下的负压吸力。
31.如图2、图3所示,上端盖3的内凹腔31顶面为开放面、具有周壁311与底壁312,底壁312中央向上凸起有上小下大的凸锥32,凸锥32的高度小于内凹腔31的高度,凸锥32顶面中央开设有排气孔33,排气孔33连通滤芯2的净油侧。内凹腔31的周壁311与凸锥32外壁面之间沿周向竖直设置有若干限位筋34,限位筋34的上侧边为斜边341,斜边341朝向凸锥32向下倾斜。凸锥32顶面上、位于排气孔33外侧沿周向设有若干凸筋35,凸筋35向上凸起在凸锥32顶面上。浮球7位于凸锥32上方,内凹腔31内各限位筋34的斜边341可以对浮球7径向限位,防止浮球7沿径向浮动,将浮球7限制在纵向方向上浮动,保证其实现有效的封堵作用;凸锥32顶面的凸筋35则对浮球7起到纵向限位的作用,防止浮球7将排气孔33堵塞,如图3、图4所示,当浮球7下落至其球面与凸筋35表面接触时,浮球7底部与凸锥32顶面之间依然具有间隙,该间隙构成气体的过流间隙36,保证滤芯2内的气体通过排气孔33及过流间隙36被顺利排出。
32.如图1至图3所示,密封阀5为橡胶件,密封阀5包括密封部51、向上凸起在密封部51顶面中央的上立柱52及向下凸起在密封部51底面中央的下凸台53;密封阀5中央开设有轴向贯通的气流通道54,气流通道54连通上端盖3的排气孔33;密封部51外径大于内凹腔31内径,下凸台53外径小于内凹腔31内径,限位弹簧6将密封部51底面压紧到上端盖3顶面上实现密封,下凸台53伸入内凹腔31内;密封部51的外侧边缘向上翻起有一圈具有内倾角的上唇边511,限位弹簧6下端部包裹在上唇边511内,限位弹簧6可以防止密封阀5径向窜动,保证密封阀5与上端盖3顶面之间的密封性;而且上唇边511可以紧紧抱住限位弹簧6,在更换滤芯2时,密封阀5不会从限位弹簧6上脱落。上立柱52外径小于盲孔41内径,上立柱52伸入盲孔41内,上立柱52外表面与盲孔41内表面之间具有间隙、构成过气间隙42;上立柱52顶面高出壳体1顶面一定高度;如图5所示,上立柱52外周开设有若干过气槽521,过气槽521可以增大过气间隙42的过流截面积,保证排气的顺畅。气流通道54包括从下至上依次相连的锥孔段541、直孔段542及收口段543;锥孔段541为下大上小的圆锥孔,其大径端的孔径大于浮球7的直径,其小径端的孔径小于浮球7的直径,浮球7位于锥孔段541内侧;如图2所示,当浮球7在浮力作用下,跟随燃油液面上浮至其球面贴紧到锥孔段541的内锥面544上时,气流通道54被封堵;如图3所示,当浮球7在浮力作用下,跟随燃油液面下浮至其球面与内锥面544分开时,气流通道54导通;浮球7作为单向堵头、与密封阀5的内锥面544配合构成单向封堵结构,可以实现气流通道54的单向导通,在燃油液面较高、甚至燃油液面上升到极限液面8的位置时,浮球7上浮贴紧到内锥面544上将气流通道54堵住,即阻断了燃油从脏油侧进入净油侧的通道,防止了脏油侧燃油进入净油侧而污染净油侧的燃油,保证了燃油滤清器的过滤效果。直孔段542的孔径与锥孔段541小径端的孔径相等;收口段543位于气流通道54的出气端,其孔径小于直孔段542的孔径,气流通道54出气孔径在收口段543收缩变小,排出的气体在流经收口段543时产生节流,使得气体从收口段543的排出速度加快,更利气体从气
流通道54加速排出,而且由于收口段543孔径缩小,在保证气体顺畅排出的同时,也可以对脏油侧燃油起到阻挡的作用,更好地阻止脏油侧燃油进入到气流通道54内,保证燃油滤清器的过滤效果。
33.如图1至图3所示,浮球7采用塑料空心球,在具有较大浮力的同时,具有较小的重力。
34.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或结构的堵头与密封阀5配合构成单向封堵结构,实现对气流通道54的单向封堵。
35.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