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油粗滤器及车辆

文档序号:32932599发布日期:2023-01-14 06:44阅读:47来源:国知局
机油粗滤器及车辆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油过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机油粗滤器及车辆。


背景技术:

2.混动模块安装在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的空隙处,为了满足混动模块的高扭矩要求,需要在混动模块的内部集成减速齿轮,以达到增加扭矩输出的目的。而减速齿轮在高速运转过程中会出现磨损,产生铁屑,为了避免铁屑进入油泵,防止油泵损坏,现有的粗滤器安装集成在混动模块的内部,一种是采用过滤网片安装在混动模块的壳体内部,另一种是采用过滤和加钢丝球安置在混动模块内。但是,现有的粗滤器过滤后,混动模块内部还会残留部分杂质,随着电机的转动,残留杂质会随着机油搅动而存在损坏电机和齿轮的风险。同时,在对粗滤网片进行更换清洗时,需要拆掉混动模块,拆装麻烦,增加清洗维护的时间成本,导致工作效率低。
3.因此,亟需机油粗滤器及车辆,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机油粗滤器,安装简单,维护方便,便于清洗和更换滤网,维修保养的成本低,同时,能够充分吸附铁屑,过滤效果好,避免随着机油搅动而存在损坏电机和齿轮的风险,从而能够延长油泵的使用寿命。
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机油粗滤器,安装于混动模块的外壳,所述外壳具有安装口,包括:
7.壳体,用于插接于所述外壳的安装口,所述壳体具有机油通道;
8.第一滤网件,位于所述机油通道的进口端并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滤网件用于过滤机油中颗粒较大的铁屑;
9.第二滤网件,位于所述机油通道的出口端并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二滤网件的筛孔孔径小于所述第一滤网件的筛孔孔径,且所述第二滤网件用于阻止机油中剩余的铁屑通过所述机油通道的出口端;
10.磁吸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磁吸件位于所述第一滤网件和所述第二滤网件之间,所述磁吸件用于吸附机油中颗粒较小的铁屑。
11.优选地,所述机油粗滤器还包括连接件,所述壳体设置有通孔,所述外壳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通孔并螺纹连接于所述外壳的螺纹孔。
12.优选地,所述壳体设置有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均与所述机油通道连通设置,所述第一滤网件插接于所述第一插槽,所述第二滤网件插接于所述第二插槽,所述第一插槽内所述第一滤网件的插拔方向与所述机油通道内机油的流通方向垂直设置,所述第二插槽内所述第二滤网件的插拔方向与所述机油通道内机油的流通方向垂直设置。
13.优选地,所述壳体设置有多个凹陷部,多个所述凹陷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插槽的
槽口和所述第二插槽的槽口,沿所述第一滤网件和所述第二滤网件的插拔方向,所述凹陷部呈渐缩结构。
14.优选地,所述第一插槽的槽口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插槽的槽口宽度。
15.优选地,所述壳体还设置有第三插槽,所述第三插槽连通于所述机油通道,且所述第三插槽的插拔方向与所述机油通道内机油的流通方向垂直设置,所述磁吸件插接于所述第三插槽。
16.优选地,所述机油粗滤器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凸设于所述壳体。
17.优选地,所述机油粗滤器还包括挡油圈,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环形槽,所述挡油圈套设于所述环形槽,所述挡油圈的外圈抵接于所述外壳的安装口内壁,所述挡油圈用于阻止机油泄漏至所述壳体外。
18.优选地,所述壳体设置有外倒角,所述外壳的安装口对应位置设置有内倒角,所述外倒角与所述内倒角对应配合。
19.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车辆,包括上述的机油粗滤器。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油粗滤器,壳体直接插接于混动模块外壳的安装口内,安装简单,维护方便,便于清洗和更换滤网,维修保养的成本低。在混动模块进行循环冷却时,油泵内的机油从机油通道的进口端进入,第一滤网件安装在位于机油通道的进口端的壳体内,且第一滤网件的筛孔孔径大,第一滤网件用于阻止机油中掺杂的颗粒较大的铁屑进入机油通道。磁吸件设置在第一滤网件和第二滤网件之间,磁吸件将机油通道内的机油中掺杂的铁屑进行吸附,防止铁屑到达第二滤网件,第二滤网件安装在位于机油通道的出口端的壳体内,且第二滤网件的筛孔孔径小,在第二滤网件的作用下,阻止机油中冲刷过来的剩余铁屑通过机油通道的出口端,保证机油经过该机油粗滤器的过滤后能够充分吸附铁屑,过滤效果好,避免随着机油搅动而存在损坏电机和齿轮的风险,从而能够延长油泵的使用寿命。
2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该机油粗滤器能够直接插入混动模块的外壳的安装口内,安装简单,维护方便,便于清洗和更换滤网,维修成本低。在混动模块进行循环冷却时,机油在机油粗滤器的作用下掺杂的铁屑被充分过滤,过滤效果好,避免电机损坏,从而能够延长油泵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机油粗滤器的爆炸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壳体和把手的剖视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
27.1、壳体;11、机油油道;12、通孔;13、第一插槽;14、第二插槽;15、第三插槽;16、凹陷部;17、环形槽;18、外倒角;
28.2、第一滤网件;
29.3、第二滤网件;
30.4、磁吸件;
31.5、把手;
32.6、挡油圈。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6.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37.现有的粗滤器安装集成在混动模块的内部,一种是采用过滤网片安装在混动模块的壳体内部,另一种是采用过滤和加钢丝球安置在混动模块内。但是,现有的粗滤器过滤后,混动模块内部还会残留部分杂质,随着电机的转动,残留杂质会随着机油搅动而存在损坏电机和齿轮的风险。同时,在对粗滤网片进行更换清洗时,需要拆掉混动模块,拆装麻烦,增加清洗维护的时间成本,导致工作效率低。对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油粗滤器,安装简单,维护方便,便于清洗和更换滤网,维修保养的成本低,同时,能够充分吸附铁屑,过滤效果好,避免随着机油搅动而存在损坏电机和齿轮的风险,从而能够延长油泵的使用寿命。
38.如图1-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机油粗滤器安装于混动模块的外壳,外壳具有安装口,该机油粗滤器包括壳体1、第一滤网件2、第二滤网件3以及磁吸件4。其中,壳体1用于插接于外壳的安装口,壳体1具有机油油道11,第一滤网件2位于机油油道11的进口端并安装在壳体1内,第一滤网件2用于过滤机油中颗粒较大的铁屑。第二滤网件3位于机油油道11的出口端并安装在壳体1内,第二滤网件3的筛孔孔径小于第一滤网件2的筛孔孔径,且第二滤网件3用于阻止机油中剩余的铁屑通过机油油道11的出口端。磁吸件4设置于壳体1内,磁吸件4位于第一滤网件2和第二滤网件3之间,磁吸件4用于吸附机油中颗粒较小的铁屑。具体地,壳体1直接插入混动模块外壳的安装口内,安装简单,维护方便,便于清洗和更换滤网,维修保养的成本低。在混动模块进行循环冷却时,油泵内的机油从机油油道11的进口端进入,第一滤网件2安装在位于机油油道11的进口端的壳体1内,且第一滤网件2的筛孔数目
少,孔径大,在第一滤网件2的作用下,阻止机油中掺杂的颗粒较大的铁屑进入机油油道11,磁吸件4设置在第一滤网件2和第二滤网件3之间,磁吸件4将机油油道11内的机油中掺杂的铁屑进行吸附,防止铁屑到达第二滤网件3,第二滤网件3安装在位于机油油道11的出口端的壳体1内,且第二滤网件3的筛孔数目多,孔径小,在第二滤网件3的作用下,阻止机油中冲刷过来的剩余铁屑通过机油油道11的出口端,保证机油经过该机油粗滤器的过滤后能够充分吸附铁屑,过滤效果好,避免随着机油搅动而存在损坏电机和齿轮的风险,从而能够延长油泵的使用寿命。
39.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1-图3,机油粗滤器还包括连接件,壳体1设置有通孔12,外壳设置有螺纹孔,连接件穿过通孔12并螺纹连接于外壳的螺纹孔。具体地,连接件为螺栓,使用多个螺栓将壳体1固定在混动模块的外壳上,不易松动,当需要更换第一滤网件2或第二滤网件3或清洗磁吸件4上附着的铁屑时,拧下连接件以对机油粗滤器从混动模块直接拆卸,方便清洗和更换,维护成本低。
40.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1-图3,壳体1设置有第一插槽13和第二插槽14,第一插槽13和第二插槽14均与机油油道11连通设置,第一滤网件2插接于第一插槽13,第二滤网件3插接于第二插槽14,第一插槽13内第一滤网件2的插拔方向与机油油道11内机油的流通方向垂直设置,第二插槽14内第二滤网件3的插拔方向与机油油道11内机油的流通方向垂直设置。具体地,第一滤网件2和第二滤网件3分别插接于壳体1的第一插槽13和第二插槽14内,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通过插拔的方式对第一滤网件2和第二滤网件3进行更换。机油从机油油道11的进口端进入,依次经过第一滤网件2和第二滤网件3,将机油中掺杂的铁屑进行双重过滤,保证从机油油道11的出口端流出的机油不含铁屑,过滤效果好。
41.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1-图3,壳体1设置有多个凹陷部16,多个凹陷部16分别位于第一插槽13的槽口和第二插槽14的槽口,沿第一滤网件2和第二滤网件3的插拔方向,凹陷部16呈渐缩结构。具体地,凹陷部16的大口端朝外设置,凹陷部16的小口端朝第一插槽13的槽口和第二插槽14的槽口设置,手指能够插入凹陷部16并方便插拔第一滤网件2和第二滤网件3。
42.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1-图3,第一插槽13的槽口宽度小于第二插槽14的槽口宽度。具体地,第一插槽13和第二插槽14的大小规格不同,防止第一滤网片和第二滤网片混插,保证第一滤网片和第二滤网片分别与第一插槽13和第二插槽14一一对应。
43.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1-图3,壳体1还设置有第三插槽15,第三插槽15连通于机油油道11,且第三插槽15的插拔方向与机油油道11内机油的流通方向垂直设置,磁吸件4插接于第三插槽15。具体地,第三插槽15的槽口也设置有凹陷部16,手指能够插入凹陷部16并方便插拔磁吸件4,机油中掺杂的铁屑被磁吸件4吸附,防止铁屑到达第二滤网件3。
44.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1-图3,机油粗滤器还包括把手5,把手5凸设于壳体1。具体地,把手5用于手部的握持,方便将壳体1置于混动模块的安装口内。优选地,把手5与壳体1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成本低。
45.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1-图3,机油粗滤器还包括挡油圈6,壳体1上设置有环形槽17,挡油圈6套设于环形槽17,挡油圈6的外圈抵接于外壳的安装口内壁,挡油圈6用于阻止机油泄漏至壳体1外,密封效果好。
46.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1-图3,壳体1设置有外倒角18,外壳的安装口对应位置设置
有内倒角,外倒角18与内倒角对应配合。具体地,壳体1和外壳的安装口防呆设计,避免壳体1安装时机油油道11与混动模块内机油油道11错开,从而造成无法对机油进行过滤。
47.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机油粗滤器。该机油粗滤器能够直接插入混动模块的外壳的安装口内,安装简单,维护方便,便于清洗和更换滤网,维修成本低。在混动模块进行循环冷却时,机油在机油粗滤器的作用下掺杂的铁屑被充分过滤,过滤效果好,避免电机损坏,从而能够延长油泵的使用寿命。
48.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