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机油冷却器安装法兰的气缸体及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89210发布日期:2023-03-24 19:54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成机油冷却器安装法兰的气缸体及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动机及集成机油冷却器安装法兰的气缸体。


背景技术:

2.柴油机设计布置机油冷却器时,通常机油冷却器进出油及进出水需通过管路连接,零部件数量多,结构不够紧凑,成本控制不好。
3.以上背景技术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本技术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紧凑、降低成本的集成机油冷却器安装法兰的气缸体及发动机。
5.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集成机油冷却器安装法兰的气缸体及发动机。
6.优选地,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7.一种集成机油冷却器安装法兰的气缸体,包括缸体,所述缸体的内部设有的结构包括冷却水套、主油道,所述缸体表面还集成有安装机油冷却器的安装部,以及在缸体的内部还设有冷却滤清前机油通道;所述安装部设有螺孔、供油通道、冷却滤清后机油通道、主油道入口机油通道,所述冷却滤清前机油通道的一端和供油通道连通,另一端延伸至缸体表面;所述主油道入口机油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冷却滤清后机油通道和所述主油道。
8.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第三机油通道,所述第三机油通道设在所述冷却滤清后机油通道的右侧,所述冷却滤清后机油通道的左侧设有所述供油通道。
9.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还设有和缸体水套连通的取水口;所述取水口设在冷却滤清后机油通道的上侧。
10.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还设有第一泄油通道,所述第一泄油通道设在冷却滤清后机油通道的下侧。
11.一种发动机,包括机油冷却器、机油滤清器,所述机油滤清器安装在机油冷却器上,还包括上述的气缸体,所述机油冷却器固定在安装部上。
12.进一步地,所述机油冷却器包括冷却器本体,所述冷却器本体设有出油口、进油口、进水口、出水口,以及连接机油滤清器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有滤清器进油接口、滤清器出油接口,所述冷却器本体的前侧面的中部设有第二出油通道,所述第二出油通道的右侧设有进油通道,左侧设有第一出油通道;所述进油通道、第一出油通道、第二出油通道三者在冷却器本体的前侧面形成开口;所述出油口和第一出油通道连通,所述进油口和进油通道连通;所述进油通道、第二出油通道分别和所述供油通道、冷却滤清后机油通道的位置对应。
13.进一步地,还包括出油连通油路、进油连通油路,所述进油连通油路的一端和第一出油通道连通,另一端和滤清器进油接口连通;所述出油连通油路的一端和滤清器出油接口连通,另一端和第二出油通道连通。
14.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口设在所述冷却器本体的前侧面;所述出水口设在所述机油冷却器的上端面。
15.进一步地,还设有旁通阀、旁通阀油道、机油压力调压阀、调压阀泄油通道,所述旁通阀油道的一端和滤清器进油接口连通,另一端和进油通道连通;调压阀泄油通道的一端和滤清器进油接口连通,另一端延伸至冷却器本体的前侧面,并在第二出油通道的下方形成泄油口;所述旁通阀安装在旁通阀油道中,所述机油压力调压阀安装在冷却器本体上。
16.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口、进油通道、第一出油通道、第二出油通道、调压阀泄油通道的外侧开设密封槽,所述密封槽中安装密封圈;用于密封所述进油通道、第一出油通道、第二出油通道、调压阀泄油通道的密封圈一体成型。
1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对比的有益效果包括:
18.0、简化了机油冷却器与气缸体连接设计,使发动机结构紧凑,外形尺寸小,适配性高;
19.2、减少连接管路零件,使得冷却、润滑系统油路零部件数量少、装配工序简化,发动机制造成本低;
20.3、结合密封面少,发动机泄漏隐患少,提高了发动机可靠性;
21.4、该气缸体机油路结构加工简单,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22.图0是本实用新型的气缸体主视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气缸体局部剖视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机油冷却器立体图。
26.图5和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机油冷却器正视图。
27.图6是图5的d-d剖视图。
28.图7是图5的c-c剖视图。
29.图9是图8的b-b剖视图。
30.图10是图8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对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及其应用。
32.参照以下附图,将描述非限制性和非排他性的实施例,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除非另外特别说明。
33.如图1~2所示的一种集成机油冷却器安装法兰的气缸体,包括缸体1,所述缸体1的内部设有的结构包括冷却水套、主油道11,所述主油道11设置在发动机排气侧,贯穿气缸体前后端。所述缸体1表面还集成有安装机油冷却器9的安装部5,缸体1的内部还设有冷却
滤清前机油通道12。所述安装部5设有螺孔3、供油通道6、冷却滤清后机油通道7、主油道入口机油通道。布置有若干螺孔3,用于连接固定机油冷却器9,所述安装部5形成机油冷却器连接法兰,图1中的虚线框出的位置即表示安装部5范围,由于不同的机型装配要求不同,安装部5 范围会略有不同。所述冷却滤清前机油通道12的一端和供油通道6连通,另一端延伸至缸体1表面并连接到机油泵的输出油道口。所述主油道入口机油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冷却滤清后机油通道7和所述主油道11,使冷却滤清后机油通道7通过主油道入口机油通道和主油道11连通。所述主油道入口机油通道在所述冷却滤清后机油通道7的上部形成主油道入口4。优选的,所述安装部5集成在缸体1的排气侧,所述缸体1通过灰铁铸造并机加工而成。
34.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部5还设有和缸体水套连通的机油冷却器冷却水取水口2,所述取水口为圆口结构,并设在冷却滤清后机油通道的上侧。
3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第三机油通道8,所述第三机油通道8设在所述冷却滤清后机油通道7的右侧,所述冷却滤清后机油通道7的左侧设有所述供油通道6。所述供油通道6、冷却滤清后机油通道7、第三机油通道8 均为开口槽结构,三者在安装部的正面(安装部的正面即发动机排气侧,也是朝向机油冷却器的面)形成开口。
36.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部5还设有第一泄油通道14,所述第一泄油通道设在冷却滤清后机油通道的下侧。所述第一泄油通道14和机油冷却器9 的机油压力调压阀泄油通道口的位置对应,并形成连通,从机油压力调压阀排出的机油经调压阀泄油通道进入第一泄油通道之后流回油底壳。
37.本实施例中,机油冷却器9内的油路和水路在空间上有相交,空间上无法避免错位,导致开设在机油冷却器9上的进油口22、出油口17无法在安装部5上开设相应的油孔直接对准。因此,在机油冷却器9上设置和供油通道6、冷却滤清后机油通道7、第三机油通道8等结构配合使用。
38.如图3所示的一种发动机,包括机油冷却器9、机油滤清器10,所述机油滤清器安装在机油冷却器上,还包括上述的气缸体,所述机油冷却器固定在安装部上。
39.再参照图4对机油冷却器9的结构进一步说明,所述机油冷却器9包括冷却器本体40,所述冷却器本体40设有出油口17、进油口22、进水口20、出水口 20,所述冷却器本体40的下端面设有连接机油滤清器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有滤清器进油接口27、滤清器出油接口26。所述冷却器本体40的前侧面为安装面(冷却器本体40和气缸体贴合的面),所述前侧面的中部设有第二出油通道 19,所述第二出油通道19的右侧设有进油通道23,左侧设有第一出油通道16。所述进油通道23、第一出油通道16、第二出油通道19均为长条开口槽结构,且所述进油通道23、第一出油通道16、第二出油通道19三者在冷却器本体40的前侧面形成开口。具体的,所述冷却器本体40的内部设有机油路,所述机油路的两端形成所述进油口22和出油口17,所述出油口17和第一出油通道16连通,所述进油口22和进油通道23连通。这样,当机油经进油通道23从进油口22 进入冷却器本体40内部机油路冷却,冷却后的机油经出油口17流到第一出油通道16。
40.上述方案中,所述进油通道23和所述供油通道6的位置对应,第二出油通道19和冷却滤清后机油通道7的位置对应,第一出油通道16和第三机油通道8 的位置对应。这样,将机油冷却器9安装到缸体1的安装部,进油通道23和所述供油通道6组合成通道i,第二出油
通道19和冷却滤清后机油通道7组合成通道ii,第一出油通道16和第三机油通道8组合成通道iii。
41.结合图5-7,还包括出油连通油路18、进油连通油路28,所述进油连通油路 28的一端和第一出油通道16连通,另一端和滤清器进油接口27连通。所述出油连通油路18的一端和滤清器出油接口26连通,另一端和第二出油通道19连通。本实施例中,冷却后的机油经出油口17流到第一出油通道16后,经进油连通油路28进入滤清器进油接口27后流入机油滤清器;机油过滤后从滤清器出油接口26经出油连通油路18进入第二出油通道19。
42.将机油滤清器安装到机油冷却器的连接部,使机油滤清器的进油口和滤清器进油接口27对齐。将机油冷却器9安装在安装部5上,利用机油泵从油底壳中抽油输送到冷却滤清前机油通道12进入通道i,再从进油口22进入机油冷却器 9,冷却后的机油从出油口17流入通道iii,再从进油连通油路28经滤清器进油接口27进入机油滤清器10过滤,过滤的机油从滤清器出油接口26经出油连通油路18流入通道ii,机油再经主油道入口机油通道进入主油道11。利用螺栓将机油冷却器9固定在安装部5后,所述机油冷却器9的进油、出油,以及机油滤清器10的进油、出油都不需要设置管路连接,减少管路布置,零部件数量少,结构紧凑,成本低。
43.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油冷却器的内部设有水路,所述水路的两端形成所述进水口20和出水口20。所述机油冷却器水路的进水端延伸至冷却器本体40的前侧面,并在前侧面形成所述进水口20。所述机油冷却器水路的进水端延伸至冷却器本体40的上端面,并向外继续延伸出接管,形成出水口20。优选的,所述进水口20设置在所述第二出油通道19的上方,远离油路的进油口 22、出油口17等位置。
44.关于机油冷却器9冷却水循环的更具体的说明,机油冷却器9的进水口20 和缸体0的取水口2的位置对应,即固定机油冷却器9,进水口21和取水口2 的位置对应,两者形成连通的水路。缸体冷却水套的冷却水经取水口2流入进水口20,再从出水口20流出。在出水口20连接水管,将冷却水引到下一个发动机附件。也就是说,通过本实施例的方案,可以进一步取消机油冷却器9的进水接管,通过取水口2和进水口21对接的方式实现冷却水输送,进一步减少管路布置,降低成本。
45.上述技术方案中,结合图8~10,还设有旁通阀29、旁通阀油道30、机油压力调压阀25、调压阀泄油通道15,所述旁通阀油道30的一端和滤清器进油接口 27连通,另一端和进油通道23连通;调压阀泄油通道15的一端和滤清器进油接口27连通,另一端延伸至冷却器本体40的前侧面,并在第二出油通道19的下方形成泄油口。所述旁通阀29安装在旁通阀油道30中,所述机油压力调压阀 25安装在冷却器本体40上,调节输送到主油道的机油压力。冷却器本体40上还设有安装供机油压力调压阀25的通道30,所述通道31和调压阀泄油通道15 连通,组成形结构。滤清器的进油接口27有多个,便于连通旁通阀油道 30、调压阀泄油通道15。
46.为保证机油冷却器的密封性,一方面要保证机油冷却器前侧面的平整度,另一方面需要设置密封垫或密封圈。如在所述进水口20、进油通道23、第一出油通道16、第二出油通道19、调压阀泄油通道15的外侧开设密封槽,并在密封槽中安装密封圈。所述进油通道23、第一出油通道16、第二出油通道19、调压阀泄油通道15的密封圈可以单独设置。优选的,用于密封所述进油通道23、第一出油通道16、第二出油通道19、调压阀泄油通道15的密封圈
33可以根据相应密封槽的形状,做成一体成型,进水口20外侧的密封槽34由另外的密封圈密封,简化密封圈的数量,便于安装和管理,还能提高密封性。
47.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对以上描述做出众多变通是可能的,所以实施例和附图仅是用来描述一个或多个特定实施方式。
48.尽管已经描述和叙述了被看作本实用新型的示范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明白,可以对其作出各种改变和替换,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另外,可以做出许多修改以将特定情况适配到本实用新型的教义,而不会脱离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中心概念。所以,本实用新型不受限于在此披露的特定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可能还包括属于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实施例及其等同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