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发动机活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94531发布日期:2023-07-06 09:03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发动机活塞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发动机活塞。


背景技术:

1、发动机在运行的时候,燃烧室中汽油会燃烧做功,从而推动发动机活塞做往复运动。在这个过程中,发动机活塞会受到来自燃烧室的压力和高温的影响,因此,发动机活塞在发动机工作期间,需要良好的冷却和润滑,才能保证发动机的正常运作。

2、目前,发动机活塞在工作期间主要是利用机油对其进行冷却和润滑——依靠活塞连杆和冷却喷嘴处喷溅的机油对发动机活塞的内腔部位进行冷却,从而避免活塞头部积碳多、活塞环磨损严重、活塞背侧机油烧焦附着等不良现象的出现。同时,由于发动机活塞在缸套内做往复运动,位于发动机活塞外侧的活塞裙部和缸套之间也需要大量机油润滑,形成油膜。

3、然而,现如今对于活塞裙部进行润滑,只能依靠曲轴转动时从油底壳甩到缸套内壁上的少许机油来完成,这就导致活塞裙部和缸套之间的润滑效果不佳,进而导致活塞裙部、缸套内壁磨损严重,甚至出现拉缸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发动机活塞,活塞连杆喷入到活塞内室中的机油可以从内室通孔处流出,冷却活塞表面的同时还能在缸套内壁和活塞裙部间形成油膜,减少磨损和拉缸现象,从而提高发动机使用寿命。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发动机活塞,包括活塞主体,所述活塞主体上表面边缘设有向下延伸的活塞裙部,所述活塞主体下表面上设有与活塞连杆端部活动式连接的活塞销座,所述活塞主体内部设有活塞内室且活塞主体下表面上设有与活塞内室连通的进油口,所述活塞主体侧壁上还设有与活塞内室连通的内室通孔。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塞内室下表面上设有沿进油口上缘设置的环形凸棱。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油口为条形通口。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室通孔靠近活塞内室的一端为输入端,远离活塞内室的一端为输出端,所述内室通孔输入端的水平高度低于环形凸棱上端的水平高度。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室通孔输出端的水平高度低于其输入端的水平高度。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室通孔至少有两组,且两组内室通孔相对设置在进油口两侧。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室通孔为条形通孔。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塞销座上设有用于铰接活塞连杆的销孔。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塞销座有两个,且两个活塞销座相对布置。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油口设置在两个活塞销座之间的活塞主体下表面上。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的发动机活塞的优点为:

13、1、由于在活塞主体侧壁上设置了与活塞内室连通的内室通孔,进入到活塞内室中的机油还能通过内室通孔,从活塞主体侧面表面处流出,冷却活塞表面。同时,由内室通孔处流出的机油还会随着活塞主体的往复移动,附着到缸套内壁上,提高缸套内壁上的机油附着量,并能在缸套内壁和活塞裙部间形成完整的油膜,从而保证了活塞裙部和缸套之间的润滑效果,进而减少磨损和拉缸现象,提高发动机使用寿命。

14、2、活塞内室下表面上设有沿进油口上缘设置的环形凸棱。通过设置环形凸棱,能在活塞内室下表面形成一个类似“蓄油槽”的结构,从而能使部分机油存于活塞内室中,并随着活塞主体的往复移动,形成振荡并冷却活塞,提高了散热能力。

15、3、内室通孔输入端的水平高度低于环形凸棱上端的水平高度。内室通孔输出端的水平高度低于其输入端的水平高度。如此设计,能保证积蓄在“蓄油槽”中的机油能顺利的从内室通孔流到活塞主体的侧面表面上,冷却活塞表面的同时确保活塞裙部和缸套之间的润滑效果,进而减少磨损和拉缸现象,提高发动机使用寿命。

16、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的发动机活塞,包括活塞主体(5),所述活塞主体(5)上表面边缘设有向下延伸的活塞裙部(7),所述活塞主体(5)下表面上设有与活塞连杆端部活动式连接的活塞销座(6),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主体(5)内部设有活塞内室(3)且活塞主体(5)下表面上设有与活塞内室(3)连通的进油口(51),所述活塞主体(5)侧壁上还设有与活塞内室(3)连通的内室通孔(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发动机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内室(3)下表面上设有沿进油口(51)上缘设置的环形凸棱(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发动机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口(51)为条形通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发动机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室通孔(4)靠近活塞内室(3)的一端为输入端,远离活塞内室(3)的一端为输出端,所述内室通孔(4)输入端的水平高度低于环形凸棱(2)上端的水平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发动机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室通孔(4)输出端的水平高度低于其输入端的水平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发动机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室通孔(4)至少有两组,且两组内室通孔(4)相对设置在进油口(51)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发动机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室通孔(4)为条形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发动机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销座(6)上设有用于铰接活塞连杆的销孔(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发动机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销座(6)有两个,且两个活塞销座(6)相对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发动机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口(51)设置在两个活塞销座(6)之间的活塞主体(5)下表面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发动机活塞,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主要用于解决现有的发动机活塞的活塞裙部和缸套之间的润滑效果不佳的问题。其主要结构为:活塞主体内部设有活塞内室且活塞主体下表面上设有进油口,活塞主体侧壁上还设有与活塞内室连通的内室通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的发动机活塞,活塞连杆喷入到活塞内室中的机油可以从内室通孔处流出,冷却活塞表面的同时还能在缸套内壁和活塞裙部间形成油膜,减少磨损和拉缸现象,从而提高发动机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唐远明,孙德山,杨曾晨,马全超,沈振华,许闽川,文森,张烨坤,黄德志,王礼亮,洪继超,苗宇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美沣秦安汽车驱动系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19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